登錄???|???注冊
本書包括革命中心、中流砥柱、紅色心臟、時代潮頭、精神家園、勝利旗幟六章內容,選取近百幅歷史照片、圖表,以時為經,以事為緯,采用圖說文述的方式,描繪了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革命史。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回顧往昔崢嶸歲月的紅色記憶,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圣地,追隨革命先烈的足跡,傳播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
陜西省文物局 ·文物考古 ·7.9萬字
「故宮文物,是我國數千年來的文化結晶,毀掉一件,就少一件,國亡有復國之日,文化一亡,便永無復國之望了。」──文物護送者那志良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開幕,公開展出皇家藏品和珍貴文物,萬人空巷。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全賴當時的有識之士的倡議,令這些珍貴文物不致落入軍閥及新政權手中。其后,就像奇跡一樣,故宮博物院安然度過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動蕩不安的時代。在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期間,轉移避險的文物在艱險漫長的路上毫發未損,也未受盜賊、火災、潮濕和蟲害所傷,以至部分文物順利遷移臺灣;在「文化大革命」時,幸得周恩來總理下令閉館,使文物免遭紅衛兵摧毀。時至今日,兩岸故宮——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在不斷新增藏品的同時,也頻頻出訪外國公開展出,讓世人為中華文化藝術之美而驚嘆,聲譽日隆。
(英)馬克·奧尼爾 ·中國史 ·10.2萬字
聲名顯赫的伊特魯里亞人曾經在古意大利建立了頗具影響力的強大文明,然而他們卻常常遭到誤解,被當作一個陌生而未知的民族,其語言和文化也已基本消失。露西·希普利撰寫的全新伊特魯里亞史為讀者呈現了另一番景象:這個民族與希臘保持著貿易往來,促進了羅馬文明的發展,啟發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浪漫主義時期的推動者,對現代世界依然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書描述了伊特魯里亞文物從誕生到使用、遺失、發現和重塑的過程。從時尚沙龍上埃及木乃伊的裏尸布,到波拿巴家族成員的業余活動,這本書帶領我們踏上了一趟精彩的旅程;它借助伊特魯里亞考古學,向我們展示了許多神奇而有趣的地方。作者將歷史與最新的考古學證據結合起來,以獨特的視角解讀這個充滿謎團的文明,揭示了我們現在知道哪些答案,以及還有多少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
(英)露西·希普利 ·文物考古 ·11.5萬字
明白無誤寫在史書上的,未必是信史,歷史事件的背后充滿著形形色色的動機,歷史精彩紛呈,同時又波詭云譎、迷霧重重,真正的信史一定要符合邏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經得起反復推敲、考證。《信史002:黑歷史》就是這樣一本經得起推敲和考證的講述真實歷史的圖書。本書的精彩文章有《屬相與歲首》《并不灑脫的陶淵明--“恥于折腰”的內幕》《貍貓換太子的真相與背后權力之爭》等。
指文烽火工作室 ·普及讀物 ·11萬字
書中對茶的研究包含三個方面,即識茶、鑒茶、品茶。識茶是認識茶,其主要目的在于看清楚茶,包括其源流、種類、功效、保存方法及不同地域的茶俗。眾所周知,我國是茶的繁衍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源頭,沒有一個國家的人能比中國人對茶的了解更深刻。就茶的身世來說,人們通過其發展歷程可以判斷出許多與茶相關的事,這對鑒賞與享用茶都是有幫助的;而對茶種類的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國有著上千種茶葉類型,每種都有其獨特的品質與特點,若我們深刻了解這些,那么在沖泡及品飲過程中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茶功效的研究自不必說,茶因人而異,不同體質的人需要飲用不同種類的茶,而不同的茶又有不同的功效,我們切不可將其混淆弄錯,否則會影響健康;茶的貯存方法也是極其重要的,如果貯藏不當,一罐好茶說不定就在我們的疏忽大意之間變成了無用之物,不能再次嘗到它甘美醇香的味道。
小枝 ·世界史 ·20萬字
“郊祀禮”是中國古代國家祭典的核心,作為大一統帝制時代的開創期,秦漢時期的“郊祀禮”承擔著大一統國家宗教的重要職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涵。本書圍繞秦漢郊祀禮的生成演變,探討禮制變遷背后的思想動因、文化成因、宗教基因。秦漢“郊祀禮”是秦漢政治與宗教、文化不斷調試、發展的結果,其思想演變反映出商周時期的“巫史傳統”與春秋時代的“人文傳統”的重新合流,禮樂文化的延續是以“宗教”與“人文”的雜糅為代價的。
張俊杰 ·中國史 ·15.9萬字
本書以法門寺博物館現有陳列為基礎,按照時間、空間的順序,以史為據,以物述史,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法門寺的歷史淵源、館藏珍品等。詳細講述了法門寺的佛教圣物、大唐宮廷文物、地宮的結構與格局,及中國茶文化、香文化、秘色瓷、琉璃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深遠影響。走進法門寺博物館,讓文物喚醒塵封的歷史記憶,遙遠的絲綢之路推動了古代文明的交流互鑒,感受大唐開放、包容、繁榮和文明的輝煌成就,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陜西省文物局 ·文物考古 ·5.6萬字
《世界漢學》旨在給關切中華文明的歷史經驗事實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各國漢學家,提供一個自由演說的園地,祈望以漢語的方式建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統之間溝通與對話,建構國際漢學研究的學術橋梁,為實現在21世紀的共同夢想而盡綿薄之力。全書分“漢學視閾”、“漢學名家”、“經典釋讀”、“藝術史辨”、“文學對話”、“文獻鉤沉”、“漢語研究”、“學者訪談”等版塊。
耿幼壯 楊慧林 ·史學理論 ·15.7萬字
本冊講述遼西夏金元的歷史,主要包括契丹興起、西遼建國、完顏阿骨打、金朝興亡、遼金文化、西夏興亡、蒙古興起、忽必烈、兩都巡幸、海上絲綢之路等內容,是《中國通史》的第四卷。《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10.8萬字
本書以故宮文物南遷為主題,以故宮文物南遷西移北線為重心,以故宮文物在峨眉存放過程為重要內容,首次把故宮文物南遷與峨眉地方文史相結合,系統介紹故宮文物在峨眉的歷史及其影響,是故宮文物南遷北線的專著,填補了故宮文物南遷在這個領域的空白。
李家俊編著 ·中國史 ·9.5萬字
《中華二千年史》是鄧之誠久負盛名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該書本來是其在北京大學的授課講義,原名《中國通史講義》。原本只有上、中兩卷,上世紀30年代初,這本尚未全部完成的講義被選為《大學叢書》的一種,更名為《中華二千年史》,公開出版。上世紀50年代初,鄧先生續成下卷,全書告成,歷時二十余年,逾二百萬字。從秦朝統一中國開始,終于辛亥革命清亡之時,縱橫二千余年,可謂是《通鑒》以后第一部通史。全書旨意,重在通觀歷代興亡史實始末,識其成敗得失,臧否人物,檢討謀略,以供后人借鑒,頗有《通鑒》遺風。而書中顯露出來的史家意識、春秋筆法,又深得《通鑒》精神,體現了鄧之誠作為歷史學家的全局意識和史實勾稽能力。
鄧之誠 ·中國史 ·17.6萬字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歲兩度就讀于燕京大學,后執教于成都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等職。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新世紀之初,周先生不僅撰寫了包括《紅樓夢新證》、《詩詞賞會》等在內的大量學術論著與隨筆、詩詞,參與文學古籍的整理和編輯工作,還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貴的文獻資料,這就是數量極為豐富的師友翰札與書畫墨跡。這批文獻資料藴含著豐富的文化與學術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有鑒于此,中華書局編輯部特約請周倫玲女士編選本書,將周先生師友翰札及詩箋、畫作較有代表性者按原貌影印刊布,并附參考釋文,俾可嘉惠學林,以為相關研究的參考。本書收錄張元濟、汪鸞翔、夏仁虎、陶洙、胡適、吳宓、顧隨、張伯駒、夏承燾、俞平伯、謝國楨、聞宥、商承祚、聶紺弩、繆鉞、趙萬里、張次溪、錢鍾書、陳夢家、林庚、徐邦達、何其芳、啟功、吳則虞、陳邇冬、吳曉鈴、陳凡、柳存仁、黃裳、唐德剛、夏志清、許政揚等102位學人、作家的書札及書畫墨跡近300通(件),每位書信作者均附小傳,后附參考釋文。
周倫玲 ·史料典籍 ·10萬字
博覽會既是觀察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窗口,也是一個國家政治動員和資源整合的工具。現代性質的博覽會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但與華夏文明幾乎同樣久遠的集市、墟、場、廟會,以及后來邊境上的關市、互市、榷場等等,是博覽會的前身和雛形。本書借助詳盡的原始資料,介紹了近代以來博覽會在中國富有戲劇性的歷史進程。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本將博覽會放在東西方視野中介紹其來龍去脈的小冊子,既具有通俗性,又不乏學術價值。
李儉 ·中國史 ·10.5萬字
帕勞位于西太平洋,由340多個島嶼組成,是太平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帕勞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勝地,旖旎絢麗的海島風光、原始生態系統和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遺跡,成為世界各國游客的首選之地。近年來,旅游業成為帕勞的支柱產業,同時海洋養殖業、特色種植業和輕型制造業等也有一定的發展。本書全面介紹了帕勞的自然地理、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外交各方面的情況。
李德芳 ·世界史 ·15.7萬字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中國面臨著西方的巨大沖擊,許多知識分子以經歷了“明治維新”后已經“現代化”的日本為媒介,直面西歐文化。本書即主要考察譚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和藝術家李叔同(弘一法師),在面對時代課題與西歐思想的沖擊時,如何進行中華民族思想與哲學的建構,以及在此過程中他們的精神軌跡,特別重點關注他們的思想與佛教的關聯。另外,這些與佛教哲學進行思想搏斗的知識分子們都患有“神經”癥,因此本書還將說明,從心身醫學的角度思考他們對佛教的關注和“神經”癥,也是我們反思“近代”時要面對的重要主題。
(日)坂元弘子 ·史學理論 ·18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項羽及其時代的歷史通識讀物,是由日本秦漢史名家永田英正撰寫的“大家小書”。書中根據《史記》《漢書》等史籍中的記載,全面敘述了項羽激蕩的人生。項羽二十四歲起兵反秦,叱咤風云,卻在楚漢之爭中,錯失誅殺敵手的良機,最終走上了垓下慘敗的不歸路,悲壯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三十一歲。在秦漢之際的歷史舞臺上,項羽如一顆橫掃天際的彗星,留下了多少輝煌和迷案。本書生動展現了項羽在秦漢之際戰爭中的勇猛形象,對項羽的性格及其失敗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也討論了項羽在后世文學和戲劇作品中的形象。書中還描寫了劉邦、韓信等秦漢之際與項羽關系密切的重要人物,展示出當時的整個歷史圖景。本書采用了中日對比的視角,史料功底扎實,語言生動流暢,可讀性較高,有助于讀者了解項羽的個性與風姿以及秦漢之際的歷史。
(日)永田英正 ·普及讀物 ·9萬字
《2019中國陜西》一書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編寫。全書分五部分介紹陜西2017年各方面的成就。一、《美麗篇》。包括:自然環境、歷史人文、旅游資源;二、《活力篇》。包括豐沛資源、創新動力、科技教育和人力資源。三、《幸福篇》。包括:發展概況、民生工程、城市巡禮。四、《開放篇》。包括:對外交往與經貿合作、開發區建設、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五、《附錄》。包括:重點規劃、陜西精華旅游戰略、陜西風味小吃、陜西特產。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地方史志 ·3.9萬字
絲綢之路,是商業貿易之路,也是東西對話之路,是友好往來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本書作者從西安、碎葉、撒馬爾罕、布哈拉、伊斯坦布爾,帶領大家重走絲綢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現場;并通過自己考古生涯中值得銘記的經歷,比如青海都蘭吐蕃大墓的發掘,對海底沉船“黑石號”的探密等等,看考古現場,讀出土文物,親眼見證遙遠的歷史,親手探索未知的文明。本書有大量考古現場照片及精美文物照片,是不可多得的考古視覺盛宴。
齊東方 ·文物考古 ·7.7萬字
1831年4月9日,倫敦蓋伊醫院三位著名的外科醫生為中國病人何魯切除一個重達56磅的巨瘤。在長達1小時44分鐘無麻醉的手術過程中,何魯多次昏厥,最終死在手術臺上,時年32歲。本書以鴉片戰爭之前英國試圖通過西醫敲開中國大門背景下的小人物何魯的跨國醫療事件為主線,利用海內外諸多一手資料,將此事引起的震撼,特別是對英國政壇和近代外科學史的持久影響作了精心刻畫,展現了中英關系、醫學進步、醫學倫理、東方形象等政治、外交、科技、文化圖景。
高晞 ·世界史 ·9.2萬字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一部傳記》講述了19世紀丹麥著名童話作家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童話人生。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童年是怎樣的?他是怎樣懷揣夢想踏上求學之路的?他的早期作品有哪些?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他是如何實現從歌劇、詩歌到童話的轉型的?為什么說他的人生是一場旅行?他有著怎樣豐富而神秘的情感世界?他與歐洲諸多文豪、藝術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的會晤和書信揭示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丹麥與普魯士爆發戰爭后,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怎樣調和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風云際會的19世紀與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走上童話創作的巔峰存在怎樣的現實邏輯?本書將一一解答。
(英)羅伯特·尼斯貝特·貝恩 ·世界史 ·1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