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旨在為《春秋左傳》愛好者提供研習參考,分為三編。上編為導論,側重論述《春秋》《左傳》的基本內容、研究概況以及《左傳》的史學價值、文學價值和辭令藝術。中編為文選,選注有關春秋五霸事跡的《左傳》原文,按紀事本末體編排。下編為春秋王公世家世系表,包括『春秋王公世系表』及『春秋魯、晉、齊、宋、鄭、衛、陳、楚、秦九國卿大夫世系表』。
胡安順 ·普及讀物 ·23.6萬字
本書是中西學者共同合作撰寫中國基督教史的一次嘗試,旨在借鑒并融合過去30年所涌現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過編年史和專題史兩個部分,力圖呈現一部可讀性、準確性、跨學科性兼備的中國基督教史讀本,幫助我們更好地體認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現象。21世紀的今天,當人們在一種跨文化的視野下回顧基督教自西徂東的歷史時,會發現其在中國社會經歷了漫長的調適過程,其間既有文化的碰撞與激蕩,亦有挫敗與不適;既有思想的交鋒與對立,亦有理解與認同。盡管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有限,但卻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范例。基督教中國化證明了中國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即使基督教與本土文化存在很大差異,亦能被吸收并演變為中國的基督教,從而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陶飛亞 (美)魏克利主編 ·專業史 ·37.9萬字
2016年3月,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和日本笹川和平財團共同啟動“歷史認識與中日關系的未來——中日有識者的戰略對話”研究項目,力圖通過中日學者共同考察中日關系的歷史,就1931~1945年中日戰爭的原因及背景,以及戰后中日關系的發展狀況達成一定共識,然后在雙方關于歷史認識的共識基礎上梳理兩國面臨的現實問題,并就未來中日合作關系進行探討。本書為該項目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匯編,計有中方學者執筆的七篇文章和日方學者執筆的八篇文章。
于鐵軍 汪朝光主編 ·中國史 ·22.9萬字
《新藥史話:從萬能藥到生命科學前沿》是關于新藥科學史的科普圖書,一書講述了歷史上“萬能藥”泛濫的背景,工業革命、戰爭與世界制藥工業體系的形成。描述了從大學到藥典、藥品監管法案的發展過程和煉金術、近代化學與藥物合成的歷史。介紹了活體解剖、模式生物與藥理學的進展,進化論、基因與生物藥的出現以及病因學說、病原篩選與血清療法。講述了放血療法、輸血術、移植術與新藥設計,致命病毒與生命奧秘之鑰,最后,介紹了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內容非常豐富,觀點新穎,明確提出推動新藥發現的,是學說爭論、科學競賽、專利糾紛等,全書不只是描述科學家的靈感和貢獻,更多著墨科學家的失誤,展示科學家的另一面。全書通俗易懂、層次清晰,分析鞭辟入里,對生物醫藥領域人士及科學愛好者來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探究價值。
彭雷 ·專業史 ·26.3萬字
本書從地理界線與人文空間、政策制度與人類行為、農牧變遷與地域文化景觀、城市人口與地域環境變遷、技術轉移與社會環境等方面,以陜西、甘肅、內蒙古等為地域范圍,多角度、多層面探討了歷史時期西北地區人地關系發展、演變的影響因素,為人地關系研究提供了環境脆弱地區的典型案例,為今天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歷史經驗支撐。
張力仁 ·歷史地理 ·33.5萬字
作為第一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第一次探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歷史,第一次確定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歷史分期,第一次確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歷史分期的標志,第一次明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歷史分期的理由。探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歷史線索,探索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特征和規律,探討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思想意義和文化價值及藝術成就。《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牢牢把握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最突出的規律——與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有最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有中國當代文化嬗變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社會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百姓心靈欲望變化的歷史,是當代中國人生活方式變化的歷史。
邱紹雄 ·專業史 ·31萬字
全書分世界篇和中國篇,收錄了歷史上影響大、價值高,且被人們廣泛關注的歷史未解之謎,內容涉及政治、軍事、后宮、名人、科技、建筑等諸多領域,采用案例解讀的方式,多角度地逐層透析懸案背后的各個疑點,及其破譯進展情況。對于每個謎題,編者并未以一家之言取信于讀者,而是在參考了大量文獻資料、考古發現的基礎上,客觀地將多種經過專家學者分析論證的觀點一并提出,展示給讀者,使讀者在了解這些歷史細節的同時,多了一條探索真相的途徑,從而能夠見微知著、去偽存真。
郭映熙編著 ·世界史 ·22.6萬字
從教六十年,治史一甲子。大師新作,值得期待!中央電視臺央視財經周刊、DIYI時間,財新周刊、財經雜志等重量級媒體傾情推薦!內容簡介:希臘城邦制度如何形成又如何解體?羅馬帝國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中世紀歐洲手工業、金融業、航運業取得了怎樣的發展?在西歐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人們的觀念出現了哪些轉變?追溯愛琴海上的繁榮歲月,領略拜占庭文化,游覽中世紀西歐的集市與廟會,考察西歐資本主義的起源……經濟學家的視角,帶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歐洲!
厲以寧著 王大慶改編 ·世界史 ·22.6萬字
20世紀初,是一個躁動與不安的年代。自從以機器與大都市為代表的工業文明出現以來,各殖民大國及其利益集團,就開始了一場世界范圍內的新的角力。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同德、日、美等新興國家在爭奪資源和殖民地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尖銳也使各國統治不穩,于是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對外戰爭來緩和國內矛盾。
張卉妍 ·世界史 ·24.3萬字
秦統一中國歷史重要轉折點,隨后發生的歷史演進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秦統一及其歷史意義再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本書收錄有關秦統一的進程與意義的學術論文34篇。所論均立足學術前沿,采用最新出土文獻資料,探索學術熱點難點問題。論文分別就秦統一時代的政治格局、經濟進程、文化走向、社會風貌進行探討,提出了一些新見解。若干學術收獲或可推進秦史研究,有益于深化對于秦統一歷史意義的再認識。
王子今主編 ·中國史 ·45萬字
日本第五十九界散文家俱樂部獎獲獎作品,聚焦日本近代最大思想恐怖事件,打破百年沉寂,照亮湮沒于歷史的黑暗篇章。以無政府主義者宮下太吉制造炸彈為開端,幸德秋水等二十六人被指企圖暗殺天皇,以“大逆罪”交付法庭。大審院特別刑事部在非公開審理中,沒有傳喚任何證人,僅用了三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就在1911年1月18日做出判決,以“大逆罪”判處二十四人死刑,判處另外兩人有期徒刑。判決后僅過了一個星期左右,被判死刑的秋水等十二人就分別被絞死,其余十二人被減為無期徒刑。史稱“大逆事件”。戰后研究表明,這是一起以構陷的罪名將個人的思想——自由、平等、博愛——視為犯罪加以審判,扼殺心靈自由的國家犯罪事件。本書作者田中伸尚自1979年左右開始踏上走訪“大逆事件”遺屬和周邊之旅的。那些被強行連坐的人,反對戰爭,主張不剝削他人的生活方式,作為宗教人士關心遭受歧視者,思索如何才能實現平等、自由的社會,以及如何處理國家、天皇和個人的關系等這些每一個活著的個體無法回避的問題。他們在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思想影響下發現的這些問題,既是當時文學和思想的題目,也是當時媒體的課題,同時也是當今的問題。
(日)田中伸尚 ·世界史 ·23.2萬字
這部書是對城市歷史的解讀,也是對中國何以是中國的解讀,更是對整個華夏民族精神的找尋和解讀。這里的六千年不僅是城市的六千年,也是中國的六千年。南京作為華夏歷史中的樞紐之城,中國南北文化板塊的樞紐之城,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交匯的樞紐之城,它曾不止一次的接續、擔當、解釋過中華。沒有哪一座城市有南京這樣多的災難、象征、預言與希望,它參與了中國整個歷史進程,在每一個文明推進的關鍵路口,深刻地思考過華夏的未來,解讀南京,也就是解讀中國,理解南京,也就是理解華夏民族精神。
文心 ·中國史 ·21.5萬字
本書收錄史學名家樊樹志教授近十余年間所撰有關晚明史的要文十三篇,既娓娓解讀了晚明重要歷史事件和社會現象,如萬歷年間的朝鮮戰爭、六君子之獄、魏忠賢崇拜運動、文人結社等,又剖析了晚明著名文人士大夫,如徐階、張居正、文震孟、鄭鄤、倪元璐、吳應箕、黃道周、劉宗周、吳偉業等人的仕宦與心路歷程,這些主題幾乎涵蓋了晚明史的重要方面。書中配有六十余幅圖片,包括人物肖像、書畫作品、典籍書影、檔案資料及其他歷史遺物等多種類型,以期形象生動地還原歷史場景,圖文相彰,是研讀晚明史乃至明史的優秀讀本。“人世事,幾完缺”,選自清吳梅村《賀新郎·病中有感》,最能代表耄耋學者樊教授數十年研究晚明史的感慨心境。
樊樹志 ·中國史 ·20.7萬字
本著作為對部分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所作的專題研究,涉及西北邊疆史地、民族關系、歸義軍史等領域,許多問題還復雜的交織在一起。全書由十三篇文章構成,前三篇為歷史地理方面的研究,涉及到敦博58號文書的重要價值與《沙州都督府圖經》、唐蕃道路等;四、五兩篇是對幾篇發愿文與《河西巡撫使判集》(舊稱)的研究,涉及肅代之際沙州及河西軍政局勢的重大變化;六、七兩篇為利用敦煌變文及系列書信文書,對回紇等西北民族史及民族關系史的研究,涉及回鶻西遷甘州前后的系列重大史事;八、九、十、十一等篇則是對沙州歸義軍史的研究,涉及歸義軍對于涼州的經略及曹氏歸義軍史的幾個問題;十二、十三兩篇分別是對三件簽署姚崇官銜職任與姓名的文書和張仁愿上武則天奏疏文書的研究,對于鉤沉二人政治生涯及時局史事大有裨益。
李宗俊 ·文物考古 ·24萬字
本書是一部解讀歷史細節、探究歷史真相的理想讀物,通過構建一個回歸凝重歷史的通道,立體展示懸案的來龍去脈,客觀呈現專家學者探究歷史真相的觀點,以現代的眼光去解讀歷史。全書分為世界篇和中國篇,收錄了歷目前影響大、價值高,且被人們廣泛關注的歷史懸案,內容涉及政治、軍事、后宮、名人、建筑等諸多領域,采用案例解讀的方式,多角度地逐層透析懸案背后的各個疑點,及其破譯進展情況。對于每個懸案,編者并未以一家之言取信于讀者,而是在參考了大量文獻資料、考古發現的基礎上,客觀地將多種經過專家學者分析論證的觀點一并提出,展示給讀者,使讀者在了解這些歷史細節的同時,更多了一條探索真相的途徑,從而能夠見微知著、去偽存真。
文若愚 ·世界史 ·28.9萬字
本資料匯編主要對集中于地理總志、類書和地方志中的文獻材料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標點,而且材料較為系統,可以構成中國古代城市總體性研究的基礎,同時本資料匯編也可以作為某些個體和區域城市研究的基本文獻材料。本資料匯編第一輯共有五冊,主要包括有第一冊“《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城墻資料匯編”;第二冊“《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城墻資料匯編”;第三冊“《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廟學資料匯編”;第四冊“地方志城墻資料匯編(上)”;第五冊“地方志廟學資料匯編(上)。本資料匯編不是簡單的影印原始材料,而是在錄入的同時進行整理和標點,這為今后編制相關的檢索軟件奠定了基礎。
成一農編 ·史料典籍 ·38.2萬字
《故宮里的中國史》上半部分講述:從忽必烈初建元大都開始,一直寫到永樂十八年遷都紫禁城,最后到明崇禎帝被曝尸東直門,以紫禁城的興建和成熟為軸心,以幽默生動的語言,寫出了發生在這座宮闕里悲歡離合,以及被紫禁城所見證的諸多歷史事件,同時結合古建筑的知識,介紹了主要宮殿的修建和背后知識。下半部分講述:則從沈陽故宮寫起,到康乾盛世在紫禁城里渡過的時光,最后再到近代史以來,炮火硝煙彌漫下,紫禁城所經歷的歷史黃昏和曲折命運。同時進一步明確故宮的歷史體系通過辛酉政變、第二次鴉片戰爭、密閘風波、戊戌變法等時間,將頤和園、西苑、避暑山莊的建筑納入其中,書的最后以王國維在昆明湖投水和故宮文物在戰亂中的輾轉為補充,全面展現故宮六百年的興衰變遷。
翟晨旭 ·普及讀物 ·34.2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項目批準號:19ZDA261)階段性成果,北京外國語大學2020年度“雙一流”建設重大標志性項目結項成果。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發展時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漢代以來傳統絲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線得以開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與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建立起通交和貿易關系;在交流方面,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內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豐富。本書分十章介紹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絲綢之路。第一章總結了近四十年來魏晉南北朝時期關系史研究;第二、三章分別介紹了北魏和南朝蕭梁時期的中西交通;第四章論述了3—6世紀草原絲綢之路的利用;第五、六章以宋云、惠生西行求法和朱應、康泰出使扶南探析了海上絲綢之路;第七、八、九、十章分別探討了域外器物、植物、動物和香料的輸入與中古社會。
石云濤 ·史學理論 ·25.2萬字
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論叢》為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主辦的學術集刊。集刊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旨,歷史學、哲學、文學、政治學等學科范圍內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研究都是集刊的關注對象,以收錄原創學術論文為主,并開辟書評、學者訪談、名家隨筆、史料匯集等專欄。其中書評,歡迎對經典著作、新出著作等歷史學等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研究的書籍的深入剖析。學者訪談,可對學界泰斗、中青年學者進行深入且有啟發意義的訪談。名家隨筆,歡迎學者在學術之外中的人生思考。史料匯集,歡迎各界提供獨家的新見史料,或檔案、或碑刻、或契約文書等。
董邵偉 柴冰主編 ·中國史 ·28.3萬字
本書是第七屆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的論文集正式出版物。此論壇為日本東方學會與社科院歷史所共同發起,每年輪流在中日兩國舉辦。2015年將在中國北京由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承辦。每屆論壇活動都匯聚了當下中日兩國在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比較活躍的學者參加,不乏在中日兩國學術界有深遠影響力的大牌學者參加。論壇的影響力正在日益擴大,成為有關中國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日本東方學會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編 ·史學理論 ·2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