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潘光旦:守住靈魂的底線》收錄了潘光旦關于讀書、教育、人文和社會思想等方面的散文和游記,闡述潘光旦學術理念和學術成果的同時,體現他的科學理性與人文情懷,為讀者提供更鮮活靈動的潘光旦形象。精辟深邃卻讀之輕松的散文,獨到的視角、睿智的文筆,字里行間閃爍著思想的光芒。潘光旦的治學思路、教育理念和社會學研究策略在半個世紀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魅力,讓人不忍釋卷。《潘光旦:守住靈魂的底線》既可供專業學術研究,也可供大眾讀者閱讀,提高知識素養,擴大文化視野。
潘光旦 ·作品集 ·15.1萬字
實用主義,美國的俗世圣經與官方哲學,它造就了美國氣質,影響了整個世界,而這一思想就是威廉·詹姆斯在本書中總結并推廣的。威廉·詹姆斯馳騁哲學、心理學、生理學三領域的大師,“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他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亦為在美國本土開創心理學課程di一人。全書收集了作者1906年在美國波士頓羅威爾研究所和1907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發表的八篇講稿,此外,還收集了另外四篇論文。
(美)威廉·詹姆斯 ·作品集 ·14.6萬字
《復調世界》精選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回應時代問題的文章,抽絲剝繭、娓娓道來,期望呈現世界的多樣性和理解世界的多種方式。全書分作“人的境況”“重建連接”“在世界中”“經歷未來”四篇,連綴起22位學者的視野,他們關心思想的交鋒和磨礪,更關心學術和現實的連接。“人的境況”篇里,人類學家為我們描述和應對這個焦慮的時代提供豐富的詞匯,提示解決的方案;傳播學學者闡釋向身體敞開能如何顛覆我們對傳播的看法;技術哲學家讓我們發現殘障人、普通人和技術如何相互影響、彼此重塑。“重新連接”篇里,哲學家在這個科技至上的世界里,呼吁復興訪問自然的博物之學,聲音研究者提醒我們在視覺霸權的時代反思聽覺文化,人類學者啟發我們如何通過動物理解人類。“在世界中”篇里,社會學家指出現代性是一種對時間的理解方式,歷史學家借助田野調查的方法呈現“活著的歷史”,美術史家以實驗藝術的視角,表達在地的藝術實踐和全球化的張力。“經歷未來”篇里,生命科學家回顧了人類對大腦探索方式的變革,哲學家從存在主義的角度剖析游戲世代,考古學家以未來考古學的角度看我們的當下。
《信睿周報》編輯部 ·作品集 ·14.5萬字
本卷分為兩編,收錄了方顯廷先生關于戰前中國經濟,以及戰時經濟與區域經濟的論著,共15種,39萬字。包括有:《中國鄉村工業的出路》《中國棉紡織業之危機》《中國工業之現況與展望》《中國工業發展的前途》ThePost-WarIndustrializationOfChina等。這些著述勾勒出二十世紀三四年代中國的工業、農業發展的水平,針對中國工業、農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提出建議和主張。從此書中我們看出的是方顯廷先生腳踏實地的治學方法,還有拳拳的報國之心。
方顯廷 ·作品集 ·14.4萬字
本書是羅爾斯、阿隆和福柯三位大師講稿的合集。羅爾斯在《正義與批評》中梳理了其思想發展過程以及政治哲學是如何與社會和自身和解的。《自由與平等》是雷蒙·阿隆的講稿,他提出了對自由、平等、公民身份和權力的質疑。《偉大的異鄉人》收錄了福柯一系列關于文學的發言稿,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與文學復雜而充滿批判的關系。
(美)約翰·羅爾斯等 ·作品集 ·14.1萬字
本書由我國教育大家夏丏尊、葉圣陶執筆,完成于20世紀30年代,是暢銷國文讀本。全書由32個小故事組成,可以說是“中學生的32堂國文課”,生動有趣地傳授了修辭、語法、詞匯、詩詞、小說、日記、文學史等多種語文知識。《文心》一經問世便大獲好評,雖然出版至今已有80余年,對如今的語文教學和學習仍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值得當下的學生、教師、文字工作者認真研讀。
夏丏尊 葉圣陶 ·作品集 ·13.4萬字
《做一個像樣子的夢:談人生》收錄了不同時期胡適對人生問題的思考,是本極具指導性的青年讀本。周恩來說:“胡適先生是我們所敬愛的一個人,他的思想和言論很有些令我們佩服的地方。”好的思想和科學不會被時間遺忘。
胡適 ·作品集 ·12.8萬字
《文學與美國的大學——為捍衛人文學科而作》是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思想的開山發軔之作。本書對人文主義概念進行了系統的探究與梳理,指出“人文主義”一詞實際上意味著信條與訓練,從而與提倡博愛的“人道主義”概念有所區別。白璧德在本書中提出,人道主義思潮導致大學人文學科教育盲目熱衷科學與進步,為了糾正這種弊端與偏差,需要廣泛地應用比較和歷史的方法研究古典作品,捍衛人文傳統;此外,大學事實上所應代表的是對學問的消化吸收,以及文化的永恒不朽。
歐文·白璧德 ·作品集 ·12.3萬字
本書收錄了鄧樸方同志一九八四年三月至二〇一四年三月期間有關殘疾人福利基金工作的部分文章、演講、報告、談話、講話等,計三十七篇。收錄文章基本保持原貌,有些另設了標題,有些做了少量整理和訂正,出版前均經作者本人審定。每篇文章都有出處,必要時以題解形式注明;文章中需要說明的地方或做隨文說明,或加腳注;反復出現的專用詞語如國際組織、文獻、人物、事件、活動等,在書末附錄里予以解釋。
鄧樸方 ·作品集 ·12.2萬字
本書精選西南聯大教授關于文學講解的名篇,按照時間順序悉心講解歷代文學背景、名家名作,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小說,以中國文化史、文學史為線,精心講解數部經典名著及百家流派思想,領略文。
朱自清等 ·作品集 ·12.1萬字
孔子之后,研究《易經》的人很多,著述汗牛充棟,名家輩出,但都對其哲學本性認識不足。本書繼孔子《易傳》之后,抓住陰陽二義,以闡揚《易經》哲學本性,將《易經》哲學啟明發亮彰顯其千古不易的理性實用主義精神特質。此外,本書對《易經》哲學研究也有所創新,如在二元政治倫理思想方面,對《易經》在我國歷次思想解放運動中的作用,都有深入分析,使這一古老思想從古代走向現代,從一個古老學問變為新的學問。
屈文源 ·作品集 ·11.8萬字
《還他一個“不過如此”:談國故與文明》講述胡適先生的國故與文明情節,本書收錄了整理國故與打鬼、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文學改良芻議、打破浪漫病、眼前世界文化的趨向、當前中國文化問題等文章。本書宣傳了胡適對世界最本真的態度和胸懷。
胡適 ·作品集 ·11.6萬字
究竟什么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著名哲學家羅素認為人類的婚姻與性道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其內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歷史上,關于性的知識一直是禁忌或處于灰暗地帶。羅素主張讓年輕人獲得健康、正面的性教育,從而使他們對婚姻與愛情有一個嚴肅認真的態度。他認為幸福的婚姻應滿足一些條件,比如夫妻雙方都感受到完全的平等、不干涉彼此的自由、身心完美地融合、價值觀相似……關于愛情、性、婚姻、家庭、試婚、離婚、人口、優生等話題,羅素用生動、流暢的文字娓娓道來。時至今日,這些睿智的言談仍然在啟發我們如何經營婚姻并收獲幸福。
(英)伯特蘭·羅素 ·作品集 ·11.4萬字
本書摘選五位西南聯大教授的名篇,是匯集名師們的淵博之識、神奇之思的精華。從詩、詞兩大類出發,精選歷朝著名詩人、詞人,詩派、詞派進行講解,分析透徹、以點帶面,有助于讀者多層次理解。
聞一多等 ·作品集 ·11.1萬字
《東方學術概觀》是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可謂“最后的儒家”的最后定論。作者晚年依據畢生經驗和體悟撰寫本書,對東方學術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學術予以宏觀的闡述,抉發東方學術價值在其為人生實踐之學、改造生命之學,敘述力求簡明切當,有助于后來的學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增訂本,除精加校勘外,還增加了早年撰寫的有關文字,以及訪談、書信中有關儒釋兩家見解的文字,內容更為充實。
梁漱溟 ·作品集 ·11.1萬字
本書的內容主要來源于《歐文選集》第二卷,主要包括的是歐文1836-1849年的著作。對原書作的調整是將摘譯部分作為附錄,之所以作為附錄,是考慮到它主要是摘譯而成,但《新道德世界書》對理解歐文的社會思想極為重要,因此附在書后,供讀者參考閱讀。另外,將原書的附錄部分刪去不選,主要是由于此部分的很多文章和文件,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集體創造的果實,非歐文本人創作。
(英)羅伯特·歐文 ·作品集 ·11.1萬字
本書是潘維教授繼《信仰人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傳統》之后的又一思想文集。書中收錄了作者自2004年至今的人文類文章和近期的一些政論文。書中文章形散而神不散,體現了一位中國學者剛毅自強、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故名《士者弘毅》。書中的《憶先師陳翰笙》《理想主義與大學》《科學工作者的祖國》等文章曾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為什么大學要培養理想主義?當代學者的使命是什么?科學工作者的國家認同有什么意義?什么是“中國學派”?什么是我國百姓能理解的社會主義?如何理解“新時代”?如何實現人民之治?怎樣的發展才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什么黨和政府要“以小為大、以下為上”?如何提高大城市的治理能力?作者以深邃的思考、清新的史觀、直擊人心的語言風格回答上述問題。書中的觀點或高屋建瓴、一針見血,或娓娓道來、情真意切,給人以強烈的思想共鳴和情感共鳴。
潘維 ·作品集 ·10.8萬字
西南聯大文史通識講:精選張蔭麟、雷海宗、陳寅恪論史名篇,從夏商周到宋元明清,聚焦歷史轉身處,聽大師們論江河萬古!深刻影響過許淵沖、楊振寧、汪曾祺等人!
張蔭麟等 ·作品集 ·10.7萬字
史學四大家之一呂思勉終身積累了豐富的讀書治學經驗,并對此問題頗有研究。他關于如何讀書,如何選書,如何做學問的不少精辟見解,值得今人學習、借鑒。本書收入呂思勉關于讀書治學的文章、演講稿數十篇,另有錢穆、黃永年、胡嘉、王玉祥等呂氏弟子的回憶文章,力求全面、準確反映反映呂思勉的讀書治學觀點和方法。
呂思勉 ·作品集 ·10.5萬字
這些文章,或寫親友交往、家庭瑣事,或寫真實的見聞和感受,或是發表真實的議論,思想內涵極為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詩文玲瓏剔透、感情細膩、風格婉麗,頗富美感;建筑相關作品深入淺出、審美獨特,古典韻味十足。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林徽因 ·作品集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