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每一種語言都有表達使役的動詞和構式,談語言談語法必談使役用法,英漢表達使役概念和使役意義的方式非常豐富。本書探討了常用的英漢使役構式的異同、動詞及物性、非典型使役構式等。以大量的例證說明構式題元角色分析法、標記論和使役過程重寫法能較好地分析和解釋非典型使役構式,反身代詞這一角色的句法表現對于各類非典型的使役動詞使役性的解讀起重要作用。
黃小萍 ·語言文字 ·19.9萬字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職高專教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高職高專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并結合我院各專業及生源的實際情況,由我院長期從事高職數學教學的教師編寫。本書內容包括高等數學、積分變換、概率論三門課程的內容。具體為函數、極限、導數、導數的應用、不定積分、定積分、多元函數微積分、微分方程、傅立葉變換、概率統計等。本書適用于高職高專工科類和經濟管理類及計算機各專業,也可作為“專升本”考試培訓教材和自學考試的教材或參考書。
繆莉 金忍冬 ·語言文字 ·3.1萬字
上古漢語服飾詞匯研究屬于特定語義范疇的斷代研究,重點描寫漢語服飾詞在上古時期共時層面的靜態分布與語義差異,致力于揭示上古漢語服飾詞在歷時層面的詞匯演變與詞義演變規律。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上古漢語服飾詞匯共時分類描寫,利用“詞項屬性分析表”對每個類別下的詞項進行屬性分析,以探求詞項的語義差別、詞義來源及演變情況。下編為上古漢語服飾詞匯歷時演變研究,揭示上古漢語服飾詞匯演變的特點及演變動因,探究上古漢語服飾詞詞義引申的路徑、類型、特征與動因。
關秀嬌 ·語言文字 ·16.9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2013年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編號:13YJA740079)。分為四編,共16章。編入本書各章的十六篇論文,均已發表在《中國語文》《語言科學》《語言研究》《語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等刊物上。此次收錄,除了部分篇名略有改動之外,主要是補齊了所有論文發表時因篇幅所限而作的刪節和省略。可以說,本書是得益于作者近20年的研究積累,在漢語介詞與語法化研究上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可取之處在于,對介詞的各種特殊功能有所關注,對當代介詞的新興用法進行了研究,并對介詞繼續發展與演化進行了探究。
張誼生 ·語言文字 ·27.1萬字
論證第二語言教學和外語教學之間存在的語用能力習得的差異,以及語用能力習得與發展是當前外語教學面臨的嚴峻挑戰或瓶頸。2)闡述學術界對語言交際能力及其構建成分的解釋所持有的各種看法或爭議的緣由是人們對語用能力構建成分所做出的解釋差異。3)論述語言運用研究需要認知理論的解釋才能使其更趨完善。同樣,認知科學和認知語言學理論的介入才可能構建系統全面的語用能力成分體系。4)驗證語用能力認知構建對我國外語教學研究所具有的理論指導意義及啟示。
彭慶華 ·語言文字 ·8.3萬字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系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為半年刊。其辦刊宗旨是:薈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懷,鼓勵開放創新。書中設有語言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獻學、學術名家等欄目,發表漢語言文學各專業的相關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崔志遠 吳繼章主編 ·語言文字 ·29.8萬字
《中國社會語言學》是中國社會語言學會的會刊。本學會為非盈利民間學術團體,其宗旨是通過各種方式,組織開展關于海內外華人、中國各民族語言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學會每兩年組織一次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每年出版兩期會刊。本期的主題:語言生活與語言調查、話語分析、語言變異、香港語言文字使用。
《中國社會語言學》編委會 ·語言文字 ·9.9萬字
人工智能的普及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人工智能基礎》作為人工智能的科普讀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面介紹了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人工智能基礎》共三大部分:理論基礎、編程語言基礎和應用實戰。第壹部分(基礎篇)分為5章,主要從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主要應用場景等方面介紹人工智能的基礎現論知識。第二部分(語言篇)分為5章,主要介紹了Python語言的編譯環境以及Python語言的基礎知識。第三部分(實踐篇)分為4章,結合前兩部分知識,進行人工智能具體實踐,內容涉及樹莓派的使用、神經網絡的介紹以及神經網絡常用的框架Tensorflow的使用等。理論部分的每章都附有相應的習題以供練習,書末附有配套的實驗工具箱,以便大家進一步鉆研和實踐。
周穎 鄭文明 徐衛 趙力編著 ·語言文字 ·6.5萬字
本書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專業基礎課程教材。主要介紹了漢語語音、方言、詞匯、語法、國際教育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尚待解決的問題,對漢語語言學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既注重為學生將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參考,又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漢語研究、漢語教學研究的能力。
張旭 ·語言文字 ·19.2萬字
1644年,中國東北以滿族為主體的清政權入關以后,在漢語這一強勢語言的影響下,熟習滿語的滿人越來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現了一批用當時的北京話注釋翻譯的滿語會話書和語法書。這批教科書的目的是教授旗人學習滿語,卻無意中成為早期北京話的珍貴記錄。《清代滿漢合璧文獻萃編》首次對這批文獻進行了大規模整理,對北京話溯源和滿漢語言接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為滿語研究和滿語教學創造極大便利。由于底本多為善本古籍,研究者不易見到,本書將以重排、點校、注釋加影印的形式出版,內容為萬福所著之經典教材《重刻清文虛字指南編》。
(清)萬福編著 ·語言文字 ·1.9萬字
《漢字與修身智慧》從中國漢字庫里篩選出針對美德教育的三十六個核心漢字,重溫漢字的構成,了解漢字的寓意,感悟漢字背后的歷史故事,玩味漢字經典古詩文,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為讀者提供滋養心靈、重塑真善美的道德標準以及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智慧。這不是一本艱深難懂的學術專著,而是一本關于漢字的普及讀物。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可以得到不少人生啟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理解傳統文化的入門之階。采用故事式的敘述方式,也容易為孩子接受,方式比較新穎。
劉建彪 ·語言文字 ·7.7萬字
本書精選了作者近40年來在各類刊物上發表的文章50篇,包括新聞消息、通訊、言論、文學作品等等。本書精選了作者近40年來在各類刊物上發表的文章50篇,包括新聞消息、通訊、言論、文學作品等等。
陳曉明 ·語言文字 ·17萬字
本書乃民國七年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國文講義之匯編,撰寫者分別為無錫錢基博、吳江薛鳳昌、吳江沈昌直,時在戊午暑期,意在為初學者習國文辟一從入之門耳,三書于國文奧義、作法、根底各有側重,惟指示大略,令習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徑,優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錢基博 薛鳳昌 沈昌直 ·語言文字 ·8.9萬字
本套書為修訂再版,在原版基礎上,進行了重大升級,不僅重組了全套書的寫作結構,使其邏輯更嚴密,還增加、刪改或替換了大量案例,與時俱進地修正部分論點,使論述更嚴謹、全面。篇幅也由原來的四冊變成五冊,分別為基礎篇、方法篇、語言篇、磨礪篇和修改篇。
謝亦森 ·語言文字 ·96.1萬字
事務文書現已成為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在處理公務或與公務有關的各種事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應用文體。本書選取了12類常用的事務文書,對其各自的格式、寫法及寫作注意事項分別進行闡述,并輔以最新的范文模板進行展示。讀者可以清晰地把握各種文書的寫作技巧及規范化要求,從而有效地提高事務文書的寫作水平。本書結構合理,內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為各級領導、公務員、文秘工作者、辦公室工作人員常備的工具書。
李曉青編著 ·語言文字 ·13萬字
本書以毛遠明先生編著的《漢魏六朝碑刻校注》所記錄的語素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建立起漢魏晉南北朝石刻語素數據庫,對這個封閉性語言材料的語素採取專書使用的方法來進行描寫和分析,并與《漢語大詞典》進行比較,旨在揭示在儒佛道文化的影響下,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具有不同類別的石刻文獻的用語中,漢語語素的面貌及其特點,并歸納其規律,以便爲漢語詞彙發展史的研究添磚加瓦。
劉秀梅 ·語言文字 ·21.7萬字
本書以ChatGPT為科技行業帶來的顛覆性革新為起點,探討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為我們的創作提供強大支持,旨在幫助創作者更好地理解AI的價值,并充分利用其能力提升寫作效率和質量。本書共7章,闡述了ChatGPT如何幫助創作者突破寫作瓶頸、建立堅實的創作基礎,并提升成稿能力,還詳細介紹了在各類創意寫作和職場寫作領域中,如何利用ChatGPT進行高效創作,探討了提示詞在創作過程中所發揮的關鍵節點效應,以及ChatGPT如何幫助創作者塑造個人品牌價值,進而提升個人在職場中的發展空間。
蔡越 ·語言文字 ·15.3萬字
《公文寫作與處理》以國務院《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為依據,密切結合機關公文寫作與處理實際,全面系統地闡釋了公文寫作與處理過程中的文種辨析、公文的整體構思和表達技巧、行文規則、公文格式、文稿交擬與領導人的意圖、法定及常用公文的撰寫、收發文處理規范、立卷歸檔等各個環節,并附有正反實例和練習材料,有很強的實用性、科學性和示范性。《公文寫作與處理》既可以作為各級各類公務員、秘書、文員的必讀書,又可以作為高校文秘、中文、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檔案、新聞、商貿、會計、金融和法律等專業的必修課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夏海波 ·語言文字 ·27.6萬字
《學點音韻學》是唐先生2011年應廣州詹伯慧先生邀請為暨南大學出版社“大家小書”編寫的音韻學著作。內容與《漢語音韻學常識》互有補充,但基本不重復。全書十萬余字,簡體橫排,就古今音異同、破讀問題和字音問題做了細致的講解。
唐作藩 ·語言文字 ·4.9萬字
《秋葉特訓營閱讀7堂課》以7堂課的形式,系統地總結了高效的閱讀方法,主要包括“方法:讀書有哪些好方法”“批判:帶著自己的頭腦去閱讀”“聯機:讓網絡放大你的閱讀視野”“框架:學會主題閱讀真正成為高手”“賦能:通過閱讀讓自己成為更厲害的人”“復利:用閱讀打造你的個人品牌”“買書:如何用小代價買到好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掌握這些高效閱讀的方法,能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營養,提升自己的學識和競爭力。《秋葉特訓營閱讀7堂課》適合職場人士、高校學生或創業者等希望提升軟實力、培養核心競爭力的人閱讀。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能學到閱讀方法,更能找到高效學習、閱讀成長的有效路徑。
秋葉 秦陽 ·語言文字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