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經濟與社會史評論》是社會史和經濟史方面的集刊,匯集了相關領域的大量優秀成果。本書為2017年卷,分為“稅收與財政”“經濟與社會”“文化與社會”“學術評論與綜述”四個專題,主要收錄了茶稅和雜稅征收、萬歷清丈,水利建設、戲曲文化、官學系統等方面的20篇文章,這些研究成果深化了相關領域的研究。
陳鋒主編 ·社科總論 ·26.6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新疆智庫聯合主辦的學術集刊。本書是第十二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21篇,涉及邊疆治理研究、東北與北部邊疆研究、西北邊疆研究、海疆研究、國外研究論著譯介、研究動態與學術述評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主編 ·社科總論 ·26.4萬字
本書是對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的修訂版,首先對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相關理論進行規范化研究,歸納出相關框架和理論支撐。其次,分別對各國跨行政、跨國界海洋環境治理的現狀、相關主體的利益、影響跨區域治理的因素、選取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最后,在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性地提出了“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制度構建”的設想。該著作在分析界定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基本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提出跨區域海洋環境治理的行為邏輯,同時以東海為例進行了驗證分析,并提出制度化的政策設計。該書對海洋環境跨區域治理的系統性闡釋,進一步強化了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機制,作為環境治理體系建構的另一維度,為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全永波 葉芳 ·社科總論 ·26.2萬字
本卷遴選《江海學刊》文學欄目近二十年刊發的專題性論文,從媒介,技術與文學藝術的關系各個層面,對讀圖時代的文藝研究,數字傳媒時代的文藝研究,進行系統探索,力圖為人文與科學的跨界研究探索新路。
韓璞庚主編 劉蔚編輯 ·社科總論 ·26萬字
本套書是中國中青年學者對哈佛大學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的系列專訪,分“政治與歷史篇”、“經濟與社會篇”、“文化與學術篇”三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專家們分別就中國政治改革、歷史變遷、經濟發展、社會文化和學術發展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結合自己的研究專長,深入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受訪學者或對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有所了解,或甚至有過親身的見證和體驗。他們的觀點和思考值得中國的讀者了解和借鑒。
張冠梓主編 ·社科總論 ·25.9萬字
本書著重從獨特的研究旨趣、建構主義的本體論、懷疑主義的認識論、多元主義的方法論、自由隨意的表述風格五個方面,闡述最被忽略的現代社會學奠基人齊美爾的帶有濃厚后現代主義色彩的社會理論及研究的特征,指出可以將齊美爾視為社會研究四大范式之一的后現代主義范式的早期代表或初始探索者。
張小山 ·社科總論 ·25.8萬字
本書以科學的理念、開放的姿態,系統地闡釋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理論與實踐體系。全書分三個部分共十三章,探討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及其理論基礎、價值意蘊、內涵結構、效果評價,實證分析了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的職業價值觀澄清、員工職業發展、心理資本提升、人文關懷環境構建等,并對中國管理情境的積極組織行為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開發創新人才、促進職業勝任力提升等實踐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張宏如 ·社科總論 ·25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具有世界影響的俄羅斯形式主義詩學。俄國形式主義被西方文論認為是20世紀文論的開端,本書內容包括形式主義詩學的美學淵源;主要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鮑姆、迪尼亞諾夫和雅科勃松等人的專題研究;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文學性”、“陌生化”等的闡釋;形式主義詩學同其他詩學的關系,以及它對20世紀俄羅斯詩學發展的影響。作者既肯定形式主義詩學重視文學特性的重要意義,又指出其忽視社會歷史文化語境的不足。
張冰 ·社科總論 ·24.9萬字
宋明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開發日趨成熟,粵商崛起,與此同時,士大夫隊伍也日益成長壯大,并為了改變中原士人之前所描述的嶺南“煙瘴荒蠻”形象,不遺余力地推介王朝正統文化。本書通過明清廣東仕宦建構三位女性形象的研究,一方面管窺宋代以來女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試圖揭示仕宦將唐宋嶺南女性“另類”形象逐步歸整到王朝正統化背后的動機。三位女性形象的建構,反映了邊疆地區在士大夫不斷改造下,逐步與王朝正統文化相融合的過程。
喬玉紅 劉正剛 ·社科總論 ·24萬字
本書以2014年通過結題評審的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為基礎,選編成書。這些優秀成果具有鮮明的寧波特色,內容豐富,方法科學,很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真實地反映了寧波貫徹落實可行發展觀理論探索。
王海娟 ·社科總論 ·23.9萬字
福利院常被視為國家、社會和保育人員施予孤殘兒童無私關愛的場所。基于對東南某省永江福利院長期的田野調查,本書意在倡導用一種辯證的視角看待中國兒童福利機構的運作機制。主書名為《愛的悖論》,即希望這樣的視角能夠提醒讀者注意圍繞機構運作所呈現的“愛”的復雜性,它兼有光明與晦暗:“國家關愛”兼有救濟與治理的兩面,“社會關愛”兼有扶弱與排斥的兩面,“保育員媽媽的愛”亦兼有付出與自利的兩面。在福利院這一由“愛”構筑而成的結構中,孤殘兒童也以其獨特的方式經歷著社會化、形成自我認知,并最終實踐了自身的能動性。
錢霖亮 ·社科總論 ·23.7萬字
本書是2017年中國科協科普部與中國科技館、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國科協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項目”的成果匯編。成果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0所國內高校的50個項目,分為科普展品及衍生品、新媒體科普作品、科普活動三個部分,每個項目分別闡述了項目的起源、背景、目的和意義、過程和方法,以及項目成果、創新點和應用價值。
中國科學技術館編 ·社科總論 ·23.1萬字
本書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與北京市教委聯合批準的省部級研究基地——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2018年度報告。內容上聚焦科技創新與法律問題的互動,匯集研究基地在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法治研究這一問題上一年來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研究、信息與互聯網領域法律問題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研究、第三方科技評價法律制度研究等。同時梳理匯編研究基地一年來主要學術活動動態及承擔的科研任務等,以對外展示基地風采。
譚華霖主編 ·社科總論 ·23萬字
本書分析和梳理了農村非正式制度的產生、主要內容、當代形態及其對農村社會的影響,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間沖突、相容、轉化的“實然”關系,在此基礎上從實現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導向出發,提出了農村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有效整合的原則、動力機制和具體路徑。成果形成了相對厚實的個案,可為后續研究提供重要參考,為不同的農村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及各社會建設主體探尋合理的治理路徑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理論和經驗素材。
高滿良 ·社科總論 ·22.7萬字
本書釆取對話批評的方式對中國“60后”作家進行深度訪談,從不同層面深入揭示了“60后”作家作為一個群體的基本特征和復雜面貌,有力展現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豐富性。
周新民 ·社科總論 ·22.4萬字
本書基于對楊家大塆的田野調查,以近現代以來我國鄉村土地制度變革(土地私有、土地生產隊所有、土地兩權分置、土地市場化)為切入點,探討了村落共同體的變遷,分析了在現代國家建設、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和鄉村社會內部演化的相互作用下鄉村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在梳理土地制度變革與村落共同體演變的歷史線索、構建二者邏輯聯系的基礎上,揭示了以土地制度為核心的制度變遷對村落共同體解構與重建所產生的復雜而深遠的影響。
楊柳 ·社科總論 ·22萬字
該書按專題形式撰寫,重點圍繞“中國統計發展實踐”的主題,分為中國統計體系、中國貨幣與金融統計、中國財政統計、中國外貿統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和中國參加全球國際比較項目六個專題。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發展歷程、現狀分析、主要問題、優勢劣勢、機遇挑戰等,同時也非常注重國內實踐與國際標準、其他國家實踐的比較,以及對統計數據質量的評估,借此求解中國統計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思路,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陳夢根主編 ·社科總論 ·21.5萬字
在“上海都市社區調查”2018年社區觀測數據和2019年家戶追蹤數據的基礎上,本書立足于上海,采用社區、家庭、個人的多層次框架,聚焦當代中國大都市的社會生活與基層治理兩大核心議題,全面刻畫了當代中國大都市社會生活與基層治理的各個側面。本書采取整體性的分析視角,內容幾乎涵蓋當前社會生活與基層治理的所有重要方面,如住房、就業與貧困、社會流動、健康與就醫、移民融入、老人照顧和子女教育等。
孫秀林主編 ·社科總論 ·21.5萬字
探索心靈、研讀內心是德國文學的重要傳統命題。德國著名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透視心理和靈性創意的作家”。他的思想及創作內容深邃復雜,具有多領域、跨學科的特點。本書以“存在”為主線,試圖從文學、哲學、心理學三個模塊拼貼出黑塞“向內之路”的多元地圖,以期展現黑塞理想的“整體知識”圖景。
陳敏 ·社科總論 ·21.1萬字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社會現實,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面對當下復雜多變的思想文化和文藝的現實狀況,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強化使命意識,勇于擔當責任,緊跟時代步伐。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學術年刊(2023年卷)以“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本次年刊的出版,是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進一步總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積極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深入研討和展望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所做出的新的努力和嘗試。
黨圣元 谷鵬飛 李昕揆主編 ·社科總論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