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與春秋時期語體文學研究
本書旨在確立春秋時期語體文學現(xiàn)象的存在,揭示其來源和發(fā)展演變及藝術(shù)特色。第一章首先探討春秋時期語體文學來源包括宗教神諭等四個方面。其次介紹了春秋時期人們對語言的信仰和形成的理論。第二章介紹春秋時期語體文學繁榮的時代背景,揭示春秋時期城邦社會的特點,民本環(huán)境,思想背景,尚文風氣,及城邦時代語言意義的凸顯,以及當時哲學、歷史、文學、科技方面的發(fā)展情況。語體文學繁榮的表現(xiàn)為語體分類體式的確立,主要有事語、辯語、論語、對語、寓言。第三章介紹《國語》的編輯和語體文學的示范意義,揭示其編纂目的,分析文本中語體類型,以及對后代語體文學示范意義。第四章主要研究《國語》論說的知識背景和春秋時期士人的心態(tài)問題。從《國語》論辯中分析當時人的知識背景和著名思想家思想性格、心理動態(tài)。第五章,研究《國語》語言的思想力量和論說藝術(shù)。第六章研究《論語》與語體文學的哲學化傾向,主要是對“仁”“禮”“忠”“恕”等思想問題的關(guān)注。
·22.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