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聚焦以社交媒體為重心的移動互聯網絡這一傳播生態,建構起文學傳播研究與變動的社會環境和傳播生態間的關系性。全書主體部分共分四章,首先關注移動數字閱讀環境的形成,在此基礎上對移動數字閱讀環境的文學傳播活動現狀進行了考察,還進一步探討了當下文學傳播現狀所蘊含的問題及其現實路徑的轉換,反思新傳播生態下文學傳播研究的學術理路,為文學傳播的多學科研究范式建設提供經驗。
劉琴 ·新聞傳播 ·16萬字
本書圍繞法國理論家皮埃爾·布爾迪厄的重要概念“習性”,對其實踐理論做了微觀剖析。本書梳理了布氏“習性”概念中“結構化結構”和“結構性結構”的繼承與創新,從心智、身體兩個角度切入“習性”概念,指出習性與社會的結構性同源特點,總結習性作為心智系統的運作方式。通過討論習性以身體各形態所承載的社會結構的外化,分析了現存社會中區隔的現實,并結合習性與場域、象征資本的關系,論證習性在布氏實踐邏輯中的重要性,從而闡發其通過社會學研究建立實踐理論的學術旨歸。
李楠 ·社會學 ·15.9萬字
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前提和基礎,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無論從歷史與現實還是從理論與實踐來講,當代中國都應堅持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工作,在實踐中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成效。本書立足于當代中國實踐,從生成邏輯、核心內容、主要對象、具體途徑和組織保障等方面就如何開展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教育進行了細致闡述。
張戈 ·教育 ·15.9萬字
杜甫是我國盛唐詩歌的卓越代表之一。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文學典籍英譯風生水起。杜甫詩歌的譯介與研究也隨勢而動,成果日趨豐碩,本書便是研究成果之一。除國內杜甫詩歌英譯的回顧和展望外,本書探討了杜甫詩歌英譯的描寫模式;關注宇文所安于2016出版的英譯全集《杜甫詩》;還從不同的理論維度對杜甫詩歌進行了個案分析,同時對杜甫詩歌的不同譯本的副文本和譯序進行了探析。
文軍等 ·語言文字 ·15.9萬字
陳八郎本《昭明文選》是現今唯一一部宋刊五臣單注全帙本(有部分配抄)。五臣注《文選》作為唐玄宗開元年間的音義著作,其中大量的音注材料典型、集中地體現唐代語音面貌,可以彌補《唐韻》缺失帶來的遺憾,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通過采用反切系聯法,輔之以反切比較法,以《廣韻》為參照坐標,整理考證出陳八郎本《文選》聲、韻、調的語音系統。據此可以推知,其音注反映的是唐代士人階層傳承的讀書音系統。音注用字側重于實用,并兼顧源流,選字趨于集中,多以常用、常見字為主,更加簡明合時,是語音發展簡化的一種表現。
董宏鈺 ·語言文字 ·15.2萬字
本書探討了儒學與社會主義思潮的親和性,聚焦晚清的思想轉向中的社會主義思潮的勃興,以居于傳統和現代之間的兩位思想大師康有為和劉師培的廣義社會主義思想為研究對象,探究他們社會主義思想的內生起源,把康有為、劉師培的社會主義放在整個中國思想史的演變脈絡中考察,考察他們和清代及更早的儒學思想之間的源流關系。本書具有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共通性質的理論價值。
謝天 ·社科總論 ·15.2萬字
2017年8月,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召開了以“國際化與社會轉型”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提交的論文基礎上選取了十八篇論文,編輯出一本中文的學術論文集。共分四篇十八章,四個主要議題分別為教育創新與國際化、人才流動與國際文化交流、少數群體研究與扶貧、社會治理與社會政策。本書由宗力和劉寧擔任主編,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資助出版。本書在經驗研究的基礎上圍繞著國際化、教育、國際文化交流、社會發展、社會政策等方面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理論層面的深入討論和分析,試圖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建議。
宗力 劉寧主編 ·社會學 ·15萬字
本書是越南漢字資源整理研究的專題性著作。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越南碑銘文獻用字研究,中編越南碑銘文獻俗字彙編,下編越南碑銘文獻目錄。著者在兩萬多通越南銘文拓片中,按時代編撰文獻目錄,據此搜集整理越南碑銘俗字,拓展越南碑銘文獻用字研究。書稿立足原始文獻,從國際俗字(通用俗字)和國別俗字(變異俗字)視角,考察俗字在越南的移植、受容、變異和衍生,對諸多越南俗字進行了構形和源流闡釋,揭示了域外俗字對於中國文字學研究、大型辭書編撰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何華珍 劉正印等 ·語言文字 ·14.8萬字
本書以中共中央辦公廳2012年4月12日頒布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為依據,詳細闡釋了機關常用公文的含義、特點、作用、格式和寫法,每種文書都列舉了最新的或典范的案例以供參考。全書共分上、下二編,上編為公文寫作基礎知識部分,下編為公文寫作實踐部分。
劉曉玲 ·語言文字 ·14.6萬字
本書立足史料發掘和文本細讀,綜合運用傳播學、敘事學、文化研究等多種理論和方法,通過還原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66)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語境,考察分析該時期作家為了建立起個人與歷史發展,個體與人民(無產階級、工農兵)的密切關聯,在第一次文代會人民文藝精神指引下,以人民認同為基礎,以具有強烈社會象征行為的基本話語實踐活動—文學創作(知識分子敘事)為媒介,進行人民文藝實踐和建構,以實現自身成為無產階級人民大眾一份子的狀況。
吳國如 ·社科總論 ·14.4萬字
本書以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研究為切入點,從語文教科書的評介和使用、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方面進行深刻解讀,緊扣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理念,聚焦學科教學實際,關注課程標準實施策略,以一線教學案例解讀課程標準并指導教學,為師范生語文課程教學提供有效的范例支撐。本書既能彰顯理論解讀的權威性和深刻性,又能突出實踐操作的示范性和引領性,是師范生學習、從事語文課程教學的常備指導書。
韓衛娟 王德領主編 ·教育 ·14.3萬字
本書首先對深度數字閱讀推廣的內涵、機制與模式等進行理論分析,并以圖書館為例對我國深度數字閱讀推廣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其次,從深度數字閱讀推廣的目標用戶視角,研究了用戶在選擇學術期刊論文和電子書過程中的關鍵感知點,分析了用戶的感知行為特征對深度數字閱讀推廣的啟示;最后,聚焦推廣信息視角,借鑒內容營銷理論,構建深度數字閱讀推廣的內容營銷機制與方法體系,提出了應用內容營銷方法促進深度數字閱讀推廣的建議。
茆意宏 馬坤坤 彭愛東 ·新聞傳播 ·13.9萬字
本書關注美國印第安契卡索(Chickasaw)族作家琳達·霍根(LindaHogan)的小說作品,以生態主題為基調,結合“關系理論”“環境倫理”“生態心理學”“后殖民生態批評”等理論,從人類與人類、人類與地方、人類與動物、人類與傳統的維度對霍根小說進行多層次的綜合性研究,凸顯霍根小說中人類從非人類的生命形式中重新審視和界定自我身份的主題,期待美國印第安民族獨特的自然生態觀、宇宙時空觀、靈性文化觀被重視,反思現代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生存困境及其解決途徑。
趙媛媛 ·社科總論 ·13.3萬字
本書將馬克思主義美學館與中華美育相結合,在高校開展的美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本書書以古今傳承、中西融合、校園內外為主線開展研究,美育課程、美育實踐、美育思政于一體開展教書育人;聚焦美育與科學的辯證關系及美育與前沿技術開展美育科學研究;以傳承和弘揚中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中華美育精神為主線開展文化傳承;以美育促進個體全面發展和浸潤中小學教育為目標實現社會進步。本書可供高等學校師生美育素質教育與學習使用,也可為從事美育教學和研究的學者提供參考思路。
霍楷 李宇峰 高翯 ·教育 ·13.3萬字
本書以山東理工大學近7年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活動為基礎,闡述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業思維融入具體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本書共4章,第1章雙創融入課程研究,闡述創新思維、創新方法與創業思維的具體內容如何融入課程及知識點;第2章雙創融入專業課程模式,闡述已經申請作品登記的10個教學改革模式;第3章基于二維、三維坐標模式對傳感器教學改革的探索及應用,闡述了基于雙創的二維坐標教學改革模式、基于三維坐標的創新方法融入專業課程模式在傳感器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第4章雙創融合教學改革經典案例,闡述了9門課程進行專創融合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案。本書可以作為普通高校各專業教師進行專創融合教學改革的指導性讀物,也可以作為致力于提高課程教學創新教師的普及性讀物。
馬立修 王依山 黃耀國 ·教育 ·13.1萬字
宇文所安是美國當代著名漢學家和翻譯家,以中國古典文學和文論研究蜚聲國際漢學界。他長期致力于對中國古典文學進行深入且廣泛的編選與譯介,譯研緊密結合,成果豐碩且影響深遠。本書借助比較文學研究的他者視野理論,結合宇文所安的漢學研究特點,圍繞宇文所安的中國古典文學與文論英譯著作《諾頓中國文選》和《中國文論:英譯和評論》,從古典文學選集的編譯、古典文論經典的詩學翻譯與闡釋以及超越“文本細讀”的翻譯創新思想這三個層面展開,在譯本對比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他者視野”下宇文所安的中國文學英譯思想和實踐。
岳曼曼 ·語言文字 ·13萬字
《用戶畫像與博物館用戶體驗》一書探討了博物館從“以展品為中心”向“以觀眾為中心”轉變的背景下,中國年輕人作為主要受眾的參觀體驗與內在動機。本書通過服務設計方法,結合Bartle玩家人格分類法和參觀流程模型,采用快速民族志研究設計,從126名候選人中識別出社交者、探索者、成就者和攻擊者四種理想用戶畫像。通過參觀前、中、后三個階段的數據收集,運用觀察(服務旅行和影子跟蹤)、訪談(情境訪談)及體驗卡片等手段,詳細分析了用戶的參觀體驗。研究發現,每種用戶畫像在博物館參觀中展現出獨特的內在動機。本書不僅為博物館體驗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和方法,還旨在幫助博物館管理人員和用戶體驗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和細分參觀者,從而完善基于不同用戶動機的服務設計方案,提升博物館對公眾的服務質量與吸引力。
劉順利 席翠玉 ·圖書檔案 ·13萬字
本書以英漢方言的形式和功能差異為基礎,以翻譯方向和文學類型為變量,用文學文體學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較為深入地比較具體的名作名譯,分別從漢英和英漢兩個翻譯方向對小說與戲劇兩種文本類型中的方言翻譯進行研究。通過比較分析,本書深入探討了英漢方言互譯的語體轉換特征、小說與戲劇方言翻譯策略的異同、方言翻譯的語言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等問題。
姜靜 ·語言文字 ·13萬字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高校簡介及錄取分數線速查(2024年版)》是高考學子不可缺少的志愿填報工具書。書中包括31個省、區、市近三年的657所本科院校不同批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以及各高校的院校代碼、學校簡介、辦學條件、開設專業、重點學科、收費標準等實用信息。考生和家長可以對所需信息進行對比和分析,根據自身情況準確填報合適且理想的大學,避免因志愿填報不當而出現“高分低就”或“高分撞車”現象。
吳梅俏 余蘭萍 陳紅雨等編 ·教育 ·13萬字
本輯為《跨語言文化研究(第17輯)》,包括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校法語二外課堂中的應用、俄漢語工具范疇的對比研究和日本詩歌中擬聲詞、擬態詞的使用及漢譯研究等論文。跨語言文化研究涵蓋中國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文學,不僅是這兩個學科之綜合,而且極具邊緣交叉學科之特性。它與哲學、人類學、社會學、交際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書旨在向廣大讀者,尤其是跨語言文化研究學界和第二語言(外語)教育界的學者、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展現獨特的視角,提供具有全新參考價值的學科研究信息。
劉全國主編 ·語言文字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