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埃德蒙·德·龔古爾(1822-1896)和于勒·德·龔古爾(1830-1870)是一對共同寫作的兄弟作家,活躍于19世紀中后期的法國文壇。本書立足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1851-1870),結合歷史語境分析龔古爾兄弟“純粹分析”的詩學理念、小說的“文獻化”傾向及其“藝術家筆法”的獨特審美表達。同時,結合龔古爾兄弟對現代性和現代社會的體認,探討他們與時代既疏離又依附的共生關系,及其為法國小說走向現代化做出的革新與突破。
辛苒 ·文學評論 ·13.5萬字
漢字、詞語、詩詞、戲劇、閱讀、寫作……這么生硬的知識,讓我們怎么愛上學習?如果有這樣一本書,既像小說一樣好讀,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學到豐富的知識,一定會深受歡迎。本書是漢語大師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結晶之作,通過將抽象的知識與具象的學習和生活場景相聯系,融知識于故事,以故事傳知識,生動周到,深入淺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師和學生,被廣大讀者譽為語文教學的經典之作。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學評論 ·13.4萬字
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除了唐詩、宋詞中一些廣為流傳的篇章外,在當代讀者中影響最大的,恐怕還得數小說。小說中除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這四大名著外,讀者群較大的還有“三言二拍”、《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度辶滞馐罚好颗c名利》旨在用有趣的觀點、明快的語言、活躍的思路,建立起溝通學者的案頭研究與大眾閱讀之間的橋染。本書作者張國風先生,對《儒林外史》有著深入的研究,對小說中所涉及的人物、藝術內涵、科舉制度等方面有獨到的見解,發人深思,富有興趣性。
張國風 ·文學評論 ·13.4萬字
《聽厲以寧教授講詩詞》一稿根據厲以寧講授唐詩宋詞的課堂筆記整理而成。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總論詩詞理解的境界,包括詩詞創作和詩詞的主體分類;第二章具體論說唐宋詩、五代宋詞、金元詩詞、明清詩詞;第三章分析厲以寧創作詩詞的主題與情懷。該書是對厲以寧教授關于詩詞的第一次系統整理,體現了厲以寧教授對詩歌本質、詩詞流派以及詩人成就深入且獨到的見解。
劉玉銘 劉偉 ·文學評論 ·13.4萬字
楊先生1939年完成的碩士論文《文心雕龍校注》,出版后,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日本著名漢學家戶田浩曉認為《校注》中“有不少發前人所未發的見解”,堪稱“自民國以來一直到戰后《文心雕龍》研究的名著。”臺灣學者王更生則認為該書“在《文心雕龍》的研究上,為后人樹立了一個新的斷代”。本書選取了楊先生《劉勰與〈文心雕龍〉》《〈梁書?劉勰傳〉箋注》《從〈文心雕龍〉〈原道〉〈序志〉兩篇看劉勰的思想》《劉勰論構思——讀〈文心雕龍〉隨筆之一》等論文,集中體現了先生在《文心雕龍》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楊明照 ·文學評論 ·13.3萬字
自從蘇雪林重新進入大陸學術界的研究視野,對她的界定基本仍停留在一個美文作者,或一個偏于保守的文學批評家等判斷水平上。這種已有的判斷,其因在于對當時文學潮流和動向考察的缺位,使研究缺少了歷史的深刻性,同時還因缺乏發展變化的眼光,而使研究對象變得平面和單調。本書作者借助于近年來學界關于文學思潮研究的成果,把蘇雪林納入思潮視野下予以觀照,清晰地呈現出她整個寫作生涯中文學思想的流變過程,從而更準確地解釋其每一階段思想發生轉向的外部和內在的原因,使一個相對真實、豐滿的蘇雪林走進我們今天的文學史。
劉旭東 ·文學評論 ·13.3萬字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其在詩、賦、文等各體文學創作上都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但縱觀歷代對其研究的視角,大多停留在個別問題與個別篇章之上,而很少對其文學創作進行整體審視。本書即從貶謫、感傷、儒釋道思想、文體意識、藝術思維五大主題出發,對其文學創作進行整體性的研究,同時將其創作與同時代作家進行必要的比較,并作歷時性的梳理,追本溯源,沿波討流,以期對其文學創作給予準確的歷史定位。
王大恒 ·文學評論 ·13.3萬字
本書聚焦于1840~1949年中國史詩研究學術史,擇選了13篇具有代表性并產生過較大影響的史詩討論文章,涉及荷馬史詩、中國“史詩問題”等學術專題。對這些文章,本書或全文轉錄,或部分節錄,力圖最大限度地呈現原作精華。每篇文章均附有“評介”,以對文章內容進行簡要述評,旨在闡述作者史詩觀念背后的話語系統和思想軌跡,以及當時的政治思想和學術文化對其史詩觀念的影響。本書還附有1840~1949年中國史詩研究大事記,大致勾勒了此時期中國史詩研究發展的學術脈絡,為讀者拓展閱讀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學術信息和線索。
魏永貴 馮文開編著 ·文學評論 ·13.3萬字
本書是河北大學文學院韓田鹿教授撰寫的《聊齋志異》的學術隨筆著作。作者多個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聊齋志異》刻畫的狐仙鬼魅世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寄寓的情懷和《聊齋志異》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和折射。書稿既有宏觀的整體觀照,又有經典篇章的會心解讀。文筆老練,行文自然,是比較上乘的普及讀物,非常有助于普通讀者走進《聊齋志異》。韓田鹿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授過《三言二拍》《大話西游》《明清小說》等課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韓田鹿 ·文學評論 ·13.3萬字
布克獎評審的閱讀書單,深入剖析200年來73部文學經典;英國學者、作家、布克獎評審約翰·薩瑟蘭及各領域專家組成的撰稿團隊帶領我們踏上一次精彩的旅途,除了《悲慘世界》《尤利西斯》等大眾熟知的經典,還發掘了一系列在此之前不為我們所熟知的經典,是文學愛好者不可錯過的閱讀指南。是一本旅行手冊,也是一部時間機器:巴爾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紐約、伍爾夫的倫敦,作家筆下的作品既擁有地理位置,也擁有歷史上的時間位置。本書既像一本旅行手冊,可以用來規劃自己的文學之旅,也像是一部集合了同一座城市不同景象的時間機器,帶領我們穿梭于歷史長河。從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讀經典,揭開經典誕生的秘密。書中的文學景觀各自擁有獨一無二的風景,它們不僅僅是“故事背景”,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所涉及的作品都是在這些地域特點基礎上產生。對于每個熱愛文學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次富含啟示的文學課。打開這本書,就像進入時光機器,你可以回到經典誕生的地方:巴爾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紐約、伍爾夫的倫敦、海明威的西班牙,還有奧爾罕·帕慕克的土耳其……這是一本地理學與文學的跨界之作,它獨辟蹊徑,從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讀經典文本,梳理近二百年來的世界文學思潮,講述在不同文學思潮下、不同地域里,不同作家處理文學素材的差別和特點。讀者可以從中更直觀地了解作品與作者的關系,掌握世界文學的基本知識,發現經典誕生的秘密和價值。
(英)約翰·薩瑟蘭 ·文學評論 ·13.3萬字
「文學考古」與「隱型結構」乃此書提出的兩個學術概念,前所未有。事實上,文學創作中多見有意識的移植,純粹的移植不足稱道,而金庸在其武俠小說中移植中、西小說中的原型、情節以至于故事結構及道具,均作了很大程度的改造以至于創造,甚至同一人物同一情節亦多有衍變,令人目不暇給,嘆為觀止。
陳岸峰 ·文學評論 ·13.3萬字
蕭紅,以《生死場》《呼蘭河傳》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閃光的足跡。蕭紅在世界上僅生活三十一個春秋,但她以熾熱的生命之火,熔鑄出了近百萬生動清麗、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詩歌、戲劇,蕭紅的筆端,始終閃動著現實主義的風采。這為她在國內外讀者心中,贏得了極高的聲譽。本書敘述了蕭紅那令人嘆惋、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細膩、精致,對傳主不同時期心理的體察精到、入微。同時,本書作者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實的史料,以及豐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基于良好的學術訓練,以獨到的眼光予以觀照,澄清了此前蕭紅研究中的諸多訛誤。
(美)葛浩文 ·文學評論 ·13.2萬字
涉及《孔乙己》等魯迅經典作品的諸多疑點、難點,以及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著者經慢讀細品,深入研究,對《孔乙己》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藝術形式、文字表達等等,作出不同既往的解讀,其學術見解,與原有的學者觀點、教學參考書講法,有明顯不同,是對舊有學術成果、教學指導意見的新突破,是《孔乙己》等魯迅作品研究的新成果。比如,既往許多學者和教學參考書認為,《孔乙己》的主題是揭露科舉制度的罪惡,孔乙己是迂腐、窮酸,熱心向上爬的封建知識分子,小伙計看不起孔乙己,等等。著者根據魯迅自述和作品實際,闡明:小說的立意,在于描寫一般社會對苦人的涼薄,潦倒的孔乙己是“被侮辱和被損害的”讀書人,并非小說批判、否定的形象,小伙計是關注、同情孔乙己的,他評價孔乙己的品行比別人都好;從藝術成就方面考察,《孔乙己》的創作,是魯迅對中國現代文文學的獨特貢獻。
谷興云 ·文學評論 ·13.2萬字
這是一本以隨筆形式寫就的文學評論,也是毛姆對于閱讀和哲學的洞見之書。翻開本書,你一定會被十大文豪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驚得目瞪口呆:眾人敬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嗜賭成性,喜歡預支稿費卻不按時交稿;巴爾扎克虛榮浮華,經常欠錢不還;簡·奧斯汀穿著土氣,品位低下……毛姆對巨匠們近乎不留情面、一陣見血的評述并非有意嘩眾取寵,而是要將他們最真實、最人性化的一面呈現在讀者面前。用毛姆的話說,“知道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作者的作品。”毛姆不但講述了十位作家的個性、嗜好和人生體驗,也介紹了十部偉大的小說名著。一旦打開,你就會進入一個豐富而美妙的文學世界。
(英)毛姆 ·文學評論 ·13.2萬字
本書以《紅樓夢》中的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引導讀者從言語交際的角度——人物說話時的自我身份意識、聽話人意識、言語目的、語境等——來欣賞《紅樓夢》,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領略曹雪芹筆觸的精微細膩。
杜永道 ·文學評論 ·13.2萬字
角谷美智子退休后出版的首部書評集,是她以“書迷”身份出具的一份私人藏書錄,推薦書籍上百本,題材內容包羅萬象。包含文學經典、暢銷小說、詩集、歷史政治、大眾社科、戲劇研究、名人傳記、演講集回憶錄、兒童文學等多種體裁,都是有質量保障的文壇佳作,為讀者提供了一份可以參考閱讀的權威書單。
(美)角谷美智子 ·文學評論 ·13.2萬字
《走進大文豪的家》從一些廣受歡迎的作家的日常生活的視角出發,探討了作家周圍的事物包括房屋對他們寫作的影響。其中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隱居在英格蘭西南部時的住所,伊夫林·沃晚期作品《舊地重游》中的原型——伍斯特郡的鄉間別墅,莎士比亞童年時居住在斯特拉特福小鎮的木頭小屋,還有激發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故事靈感的東薩塞克斯郡內的小花園。通過探索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建筑,了解那些鮮活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英)尼克·錢納 ·文學評論 ·13.2萬字
契訶夫一生著有四千多封書信,本書作者甄選出契訶夫最有價值的兩百多封書信,每封信后附有作者的賞讀文字。書信內容既有契訶夫與巨擘托爾斯泰、高爾基、柴可夫斯基、蒲寧等交往的重要事件,也有罕見的他寫給妻子克尼碧爾的滾燙情書,還有他旅行途中對自然萬物熱愛、對底層人民無私幫助的記錄。契訶夫的書信畫面感極強,隨處流露出真性情,鮮活、真實地還原了這位現實主義批判大師、世界短篇小說巨匠偉岸身影后鮮為人知的可愛一面,反映了其獨特的人格魅力。
(俄)契訶夫 ·文學評論 ·13.1萬字
與其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描寫戰爭的書,不如說它是一部智謀全書。在任何一場戰爭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或深入淺出地需要用到一些智謀。戰爭的勝利往往包含著多方面的因素,不過最根本的因素還要回歸到人的因素。于是,如何做人就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張易山編著的《深入淺出細品慢讀三國演義》結合《三國演義》的故事,將其中的人物形象簡略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后結合社會現實來揭示為人處世的方法和技巧,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張易山 ·文學評論 ·13.1萬字
本書是一本用另類視角、另類眼光詮釋《金瓶梅》的著作。本書從歷史角度、服飾描寫、飲食習俗、民俗風情、經濟生活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探究《金瓶梅》反映的明中葉服飾潮流、官場腐敗、婚姻基礎、養生之道、游藝娛樂、購房置業等社會生活,涉及官場、情場、生意場、房地產等領域,告訴讀者一個曾經被誤讀、誤解的《金瓶梅》,其實是一部明中葉的百科全書。
黃強 ·文學評論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