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精選出了卓文君、白居易、柳永、李清照、朱淑真、管道升、李商隱、陸游、納蘭性德、蘇曼殊、胡適、戴望舒、徐志摩、席慕容,英國詩人白朗寧夫人和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等十六位在中外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愛情經歷豐富、愛情詩成就卓著的杰出詩人,對其愛情經歷與優秀愛情詩作進行了細致解讀,力圖幫助讀者在審美鑒賞與對照反思中去思考愛情,從而構建出一種健康、和諧的愛情理念和生活理念。
劉淑青 ·文學評論 ·18.2萬字
本書分作家論、作品論、讀者論、比較論、附錄五大部分,主要內容涵蓋張恨水生平與創作道路、張恨水的文學成就、張恨水代表作的藝術特色、張恨水小說熱持續不衰的社會與文化根源、張恨水與同時代作家的交往與比較等,把張恨水及其作品放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大背景下考察,引導讀者走進張恨水的文學世界。
燕世超 ·文學評論 ·18.2萬字
《內心活動》精選了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M.庫切寫于2000至2005年間的20篇文學評論。庫切在此深入討論了塞繆爾·貝克特、君特·格拉斯、加西亞·馬爾克斯、菲利普·羅斯等多位20世紀文學大師。他的每一篇文章乃至每一個詞都富于深刻的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本書看似頗具挑戰實則文風親和,平實而精準的寫作為讀者打開一扇得以欣賞那些不朽著作的文學之窗。書中評論的作家對于中文世界的讀者和出版人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導意義,相信如今仍是如此。
(南非)J.M.庫切 ·文學評論 ·18.1萬字
《來自東方的視角:莫言小說研究論文集》收錄了三十余年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學者的18篇論文。這些論文對莫言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從宏觀、微觀和比較三個方面給我們呈現了最富有啟發意義的莫言小說研究成果。宏觀的研究成果涉及的主題包括莫言與中國精神,莫言的啟示,魔幻化、本土化,民間性,敘事視角,歷史哲學,美學走向和文體創新等;微觀的研究成果則圍繞莫言創作的小說進行深入的剖析,涉及的小說主要有《透明的紅蘿卜》、《生死疲勞》、《紅高梁家族》、《豐乳肥臀》、《酒國》、《檀香刑》、《蛙》等。
蔣林 金駱彬主編 ·文學評論 ·18.1萬字
才學如何影響詩歌創作,與其說是定性問題,不如說是定量問題。不同的詩人,情況相差很大。蘇軾作為百科全書式的詩人,探討他的詩歌與才學之間的良性關系,可以從四個角度展開,即詩學與畫學、琴學、佛學和其他學問,它們對蘇軾的詩歌創作發揮了積極作用,與蘇軾詩歌風格的形成有著密切關聯。蘇軾是較早的“斜杠”詩人,他在文化藝術上的跨界探索,對于打破學科壁壘、走出象牙塔和舒適圈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創作者和愛好者,都有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價值。
關鵬飛 ·文學評論 ·18.1萬字
《水滸》是一部描繪英雄的書。《水滸》一書流傳至今,也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話題。宋江起義是在梁山泊嗎?施耐庵為什么叫“耐庵”?燕青為什么叫“浪子”?張青和孫二娘是怎么成為夫妻的?李逵為什么叫“黑旋風”?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許人?梁山好漢如何排座次等等。《全解水滸》就是一部從多層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滸重重懸疑的書,你可以從中找到你所要的答案,獲得閱讀原著所未有的精神享受。這正是:水泊八百里,草澤隱驕龍。若論英雄事,盡在此書中。本書從水滸版本、水滸作者、水滸江湖、逼上梁山、水滸人物、水滸智慧、水滸女人、水滸醫事、水滸地名、水滸懸案、水滸逸事等十幾個方面一一談起。所評之處,盡品其味。
老夫子 ·文學評論 ·18.1萬字
本書是作者多年從事研究的文化理論與價值觀比較等領域所發表的20余篇論文、譯文匯集一起,編輯成冊,由論文和譯文兩部分組成。論文內容主要聚焦于文化定義、構建比較價值觀的尺度體系、西方“后現代化理論”的驗證研究,以及中美蘇等國價值觀比較的實證研究等方面,對國內相關領域研究的欠缺起到填補和拋磚引玉的作用。學術譯文部分涉及到文化研究的諸多領域,例如宗教、人權、女權運動、資本主義、文化帝國主義、互聯網、傳媒、多元文化主義、馬克思和傳媒與文化研究等,內容主要涉及各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的剖析與解讀,對國內學者研究這些問題起到啟發與借鑒作用。
郭蓮 ·文學評論 ·18.1萬字
《楚辭集解》是明代嘉靖年間汪瑗的楚辭學著作,是一部頗有成就且有特色的楚辭注本。本書在厘清汪瑗生平、學術背景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楚辭集解》的成書過程、研究方法的特色,細致梳理了《楚辭集解》不同于舊注的新觀點,并探討汪瑗注屈的訓詁成果、注疏方法以及在文學傳承上的貢獻,同時對汪瑗的主觀臆測也進行了客觀評價,以展現汪瑗《楚辭集解》的整體風貌,評價其在楚辭學史上的地位。
趙靜 ·文學評論 ·18萬字
這是一本與閱讀有關的個人回憶。作者從兒時看過的動畫片、連環畫和漫畫寫起,回思求學、工作、旅行、搬家、社交的種種經歷,從讀到的故事情節、喜歡的作家和親身接觸到的人與事物中,也從在自己身上發生過的斑斑小事之中,探尋內心成長的蹤跡,試圖給命運繪出一個漂亮的形式。命運需要這樣的形式,在作者這里,它只能以文字來完成。書中所敘述的作家,從外國的康拉德、帕斯捷爾納克、加繆、海明威、懷特到中國的陳忠實,他們的寫作,都在作者經歷的某個階段點燃了他對勇敢的認識,而作家們所講述的故事里,主人公的失敗,或一樁樁事業的落空,又一再呼應了作者心中對生命的悲劇感。作者說,讀書讓他在認識人本質的卑微的同時,繼續對人抱有想象,在徹底的虛無心態之中留住夢想和激情。《勇敢的人死于傷心》所記錄的,正是抵達這一內心狀態的過程。
云也退 ·文學評論 ·18萬字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余恕誠就應邀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撰寫唐詩賞析文章。后來又連續承擔《唐詩鑒賞辭典》《唐宋詞鑒賞辭典》等多部鑒賞書籍的撰寫任務。余先生于唐詩,可謂心有靈犀,分析細膩親切,鞭辟入里,沁人心脾。本書收入余先生撰寫的鑒賞文章100余篇,或長或短,以唐詩為主,另有少量宋詞、宋詩等鑒賞文章。
余恕誠 ·文學評論 ·18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出版工作生活中留下的痕跡。共分三輯:第一輯“書林漫步”為書評文章。第二輯“出版人語”為出版工作科研文章。第三輯“歲月痕跡”為作者為他人著作寫的“序”與“跋”,以及一些書與人的故事。
周百義 ·文學評論 ·18萬字
本書是一部研究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楚辭的學術性專著,采用語言學的視角、方法、構架,從屈賦的虛詞、韻律、句法和修辭四個方面,將作為詩體的屈賦從散文語料中離析出來,充分關注作為“詩歌體質”的屈賦在語言上的獨特性,從而展現出屈賦美妙的語言世界。
梁文勤 ·文學評論 ·18萬字
“錢江學術文叢”之一種。本書稿以唐宋記體散文為研究對象,從文體學與文化學兩方面入手,梳理“記”這一興于唐、盛于宋的散文文體的淵源和流變,探究其文體邊界及分類,進而考察其流變過程中文體發展與時代的審美選擇之間的互動關系;梳理記體散文與其他文體的互滲離合關系,確定其在唐宋散文文體價值序列中的位置,以期深入發掘記體散文的文體特征及文化內蘊。
趙燕 ·文學評論 ·18萬字
本書主要從中西比較詩學的視角,對20世紀以來英美漢學家的漢詩英譯文本作了點面結合的研究,探討了漢學家的漢詩英譯同他們的文化身份、審美主體性、翻譯認知能力、重構能力和解釋能力之間的關系。職業漢學家、翻譯家大都注重翻譯的忠實性,把翻譯作為文學分析的一種手段,為文學研究服務。詩人翻譯家則更注重漢詩譯文的文學風味,因此,翻譯呈現較大的變異性,有時近乎創作。兩類翻譯家的翻譯批評也不能依據同一標準,要考慮各自的翻譯目的和翻譯特征。總結他們的翻譯思想、策略、傳播和接受,對中國文學“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魏家海 ·文學評論 ·18萬字
本書以中唐詩人張籍、王建的創作為基本研究資料,借鑒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對“張籍、王建體”的淵源及內涵詳細考論,對張籍、王建的詩歌創作、貢獻及影響予以全面深入的研究。
于展東 ·文學評論 ·18萬字
《莫言小說文體研究》一書是近期關于莫言研究的一本新作,全書主要涉及6部分的內容:道路和歷程:莫言小說文體創造的三階段、文備眾體:莫言小說的“混合”式文體、莫言小說敘事的時間形態和時空結構、幻夢與傳奇:莫言小說文體的寓言化風格、莫言小說的語體特點、莫言小說文體的外來影響與對中國傳統敘事的繼承6個方面全面研究、探討了莫言小說的文體意義,尤其是其對傳統敘事問題的繼承、延續與對西方化的文體敘事技巧的融合與創新。
管笑笑 ·文學評論 ·17.9萬字
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是我國數千年知識的寶庫,但如果讀書不得其法,則勢必一無所得。典籍分類正如書海里的指南,啟示讀書的方法,引導求學的門徑。本書論述中國古代的知識與典籍分類,考索古代“七略”“四部”兩主要分類的特征與嬗變,并追尋這種分類的思想文化淵源,為我們撥開求知路上的迷霧,指點入學的路徑。
戴建業 ·文學評論 ·17.9萬字
《木心紀念專號》(《溫故》特輯)共分上中下三輯,并配以相關圖片和若干木心先生的珍貴照片。上輯收入了木心先生的訃告、桐鄉告別儀式的悼詞、烏鎮與北京兩地追思會的長篇實錄。中下輯刊載了木心先生的親屬、摯友、學生,及海內外讀者的多篇文章,還有木心從未發表的《獄中手稿》對話和致讀者信。
劉瑞琳主編 木心作品編輯部 ·文學評論 ·17.9萬字
本書收錄的二十多篇文章都是作者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在《文史知識》上陸續刊登的有關詞的一些文章,有的傾向于詞本身的鑒賞,但更多的是通過詞為入口,來解說詞中涉及的文學藝術、審美情趣、歷史故事、詞人典故、詞學公案、作詞技巧等,文筆輕松流暢,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而有關的知識與典故則是不動聲色地蘊含在這種娓娓道來的輕快與嫻熟中。
張宏生 ·文學評論 ·17.9萬字
本書對宋末元初東南文章大家戴表元及其文學作品進行系統研究,對戴表元生平及作品進行全面解讀,在對其作品思想性研究的基礎上,側重對其詩歌與散文的風格特色進行仔細梳理,從傳承、創新及影響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價值。
楊鳳琴 ·文學評論 ·1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