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關于中國當代作家、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部文學評傳。作品采用文本細讀法,以莫言的作品為基礎,對莫言的文學創作進行了細致、客觀、清晰的梳理和分析。作者站在中國當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宏觀角度,深入剖析了莫言創作的鄉村世界和文學地理、感官經驗及物化世界、倫理僭越與文化批判、語言風格與文體特征、茂腔敘事及聲音詩學等方面的特征,是一部成熟、扎實的評傳作品。同時,作者對莫言與現代漢語小說敘事的未來,闡明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觀點。
張閎 ·文學評論 ·18.7萬字
本書內文分為:《謎史》校點本、《謎史》研究文萃、錢南揚涉謎逸文匯輯及附錄。收入本書的《謎史》,是在1986年再版本的基礎上,參考了以往的各種校本以及未刊校稿,進行了全面而詳細的校點,盡管不敢說已盡善盡美,但可以說是截止目前較為完善的版本。研究文萃,內容涉及《謎史》的書內書外,方方面面。
劉二安 徐成校主編 ·文學評論 ·18.7萬字
本書對清代中期浙派詩人群體領袖人物厲鶚的文學思想和詩詞等創作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厲鶚詩詞創作數量可觀,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詩詞之外,厲鶚的散文和散曲創作也頗有成就。本書對厲鶚的多方面文學創作做了深人研究;同時,對其在清代中期浙派詩人群詩文化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也做了必要探究,以期引起學術界重視。
王小恒 ·文學評論 ·18.7萬字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屬于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水滸傳》問世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水滸中的眾多人物,也受到歷代人們的月旦臧否。本書是作者多年思考、研究的結晶。全書以隨筆漫話的形式,分天罡篇、地煞篇、諧趣篇和泊外篇四部分,對《水滸傳》人物以現代人的觀念與思維,分別闡釋書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經歷、性格、能力與結局。
李劍冰 ·文學評論 ·18.6萬字
本書以一名資深出版工作者和外宣從業者的視角,見證了文學在出版行為左右下在市場大潮中的起落浮沉,通過搜羅分析海量資料,研究“出版對新時期文學生成的影響”這一課題,探討文學多元結構的形成,梳理文學與西方融通的渠道和方式,追尋中國文學為西方文學所接受認同甚至成為世界主流文學,真正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理想路徑,不愧是出版領域里鐘鼓樂之的大音希聲。
謝剛 ·文學評論 ·18.6萬字
柳·烏利茨卡婭作為俄語布克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長期以來是俄羅斯當代女性文學的領軍人物。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是當代世界文學中很特別的存在,它以獨特的方式解構了傳統所謂“女性文學”的刻板印象,是一場大規模的對當代女性的重新隱喻和象征。這些創新都直接反映在語言描述、內容結構和時空敘述上表現出的跳躍與無序,給讀者和研究者正確解讀作品內涵造成很大障礙。20世紀人文研究的“語言學轉向”賦予文學的語言學研究以極大的空間。然而由于種種學術壁壘的存在,語言學研究和文學研究的長期分離,本系列專著從語言學視角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展開系統研究的專著,從文學修辭學視角出發,通過文本分析對烏利茨卡婭小說的辭章面貌和作品的整個藝術表達體系進行了整體把握與考察。
國晶 ·文學評論 ·18.6萬字
《南宋淳熙四家的詩歌與書法》對南宋淳熙四家陸游、范成大、朱熹、張孝祥的詩歌與書法進行綜合研究。淳熙四家作為在宋室南渡后成長起來的一批文人、書法家,他們詩歌及書法的創作成就、藝術風格、思想理論等均與作者的學識、閱歷、性格、藝術修養密切相關,且呈現出與歷史文化背景、文藝審美思潮等因素相依相成的時代性特點。本書重點關注南宋淳熙四家詩歌與書法交融會通的思想藝術,時人及后世不同角度的評價和論述,對淳熙四家詩歌與書法進行多維度、多方面的綜合分析,研究創作主體豐富的內在精神世界,探析其詩歌與書法共通的藝術情感和審美意蘊。
路薇 ·文學評論 ·18.6萬字
澳大利亞命名之后的兩百多年時間里,澳洲人發明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諸多民族神話。這些神話包括“歐洲白人對澳洲無主土地的發現”,“澳大利亞的叢林神話”,“澳大利亞是白人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幸福生活方式神話”,等等。澳大利亞當代著名作家彼得·凱里,在其小說中對澳大利亞社會歷史建構的這些神話進行了一系列的解構活動。作為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凱里致力于探討澳大利亞最普遍、最根本的社會問題,即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復雜性、含混性與待定性。本書從凱里小說創作中反映的澳英關系、澳美關系入手,研究澳大利亞民族認同的危機和轉機、國家認同的含混和澄明、文化認同的困境與超越、以及澳大利亞人對自我認同的探索等認同問題。
張計連 ·文學評論 ·18.6萬字
本叢書是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組織的國子監大講堂系列講座中編輯整理而成的,主要目的是向國家公務員和普通社會人士普及國學知識、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本冊為“文苑英華”,介紹了從先秦到清代的有代表性的經典文學作品和代表人物,以期使讀者了解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更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共兩輯這是第1輯,這是第一輯,共14講,收錄從先秦到晚唐的文學經典和有代表性的文學家,包括詩經、楚辭、漢賦、漢五言詩和古詩十九首、六朝詩、唐詩等內容。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 ·文學評論 ·18.6萬字
這是蔣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數十次閱讀《紅樓夢》后的心血之作。無關紅學,不涉及考證,作者從青春與美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逐字逐句細讀小說本身,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的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這是一個生命對其余生命的叩問與聆聽。跟蔣勛讀《紅樓夢》,仿佛是在閱讀自己的一生。蔣勛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 ·文學評論 ·18.5萬字
本書匯聚了30位科幻作家對31部科幻經典的閱讀心得,傳達了作家們對今日世界的憂思,帶有相當鮮明的當下印記。
飛氘主編 ·文學評論 ·18.5萬字
《末世悲歌紅樓夢》是著名紅學家曾揚華先生的賞析專著。全書由70多篇文章組成,篇篇短小精悍,內容涉及廣大紅學愛好者所關注的種種問題,集中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作者以慎密細致的分析、平實樸素的語言闡述了這部“說不完的《紅樓夢》”,摒棄了學術著作言語晦澀、艱深難懂的缺點,使得本書既具有學術價值,又可成為廣大讀者閱讀《紅樓夢》的導讀。
曾揚華 ·文學評論 ·18.5萬字
本書在精讀亞裔美國批評原典和文學文本的基礎上,一方面對亞裔美國文學批評的進程進行歷時性考察,抓住了根本性的批評范式和理論關鍵詞進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另一方面將這些批評范式和理論關鍵詞與其緊密相關的當代西方文學、文化思潮與理論進行橫向對比研究,以揭示其復雜性。本書提煉出評論界未能觸及、未見深入研究的亞裔美國文學批評范式、核心話語和理論關鍵詞,系統地闡釋了其產生的歷史、社會、文化語境及其發展軌跡,剖析其對亞裔美國文學批評的歷史貢獻與局限性,對亞裔族群主體性建構以及族群發展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蒲若茜等 ·文學評論 ·18.5萬字
這是一本研究以武行俠的故事的書。全書共分九章,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縱向梳理俠之觀念的形成,探討唐宋以迄于20世紀武俠小說的發展;二是橫向探討武俠小說中行俠的手段、主題、背景及過程。全書將小說形態學的研究與文化發生學的探討相結合,是一部視野廣闊、研究扎實的武俠小說研究著作。本書1992年初版,從初版到現在,中文版已是第6個版本。這本書是陳平原學術著作中的暢銷書。英文版已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白俄羅斯文版入選“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
陳平原 ·文學評論 ·18.5萬字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日記體的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記錄下了六十余萬字的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這部書既是地理百科全書,也是一部實錄性質的歷史著作,還是一部文學名著,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閃光的瑰寶。在我國古代,作為單一的著作,沒有第二部書涉及如此廣闊的科學領域,包括了如此豐富的科學內容,因此,這部書具有多方面的科學價值。
東籬子 ·文學評論 ·18.4萬字
本書作者是云南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納西學是以納西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起源于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以西方學者、傳教士、軍事人員游歷和介紹;這套叢書的出版,將全面詮釋、梳理納西學的研究,構建納西學框架,提練納西學的研究方法,展示納西學已有的研究成果,呼喚納西學學科建設的自覺。
李國文 ·文學評論 ·18.4萬字
《圍城內外:西方經典愛情小說的進化心理學透視》融文化與心理學于一爐,既富于形象性、趣味性又具有學術價值。是一套非常有品味的學術文化普及讀物,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拔膶W是人學”,而西方經典愛情小說可謂是愛情心理學的“百科全書”。文學名著中所提供的愛情心理學案例,既來源于現實生活,又具有現實生活的愛情往往所不具備的豐富、強烈和多彩?!秶莾韧猓何鞣浇浀鋹矍樾≌f的進化心理學透視》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了西方文學名著中的經典愛情案例,呈現出了西方經典愛情小說所達到的心理學意義上的深度和廣度。
熊哲宏 ·文學評論 ·18.4萬字
本書選取歐芝克的十三篇短篇小說、三部中篇小說以及五部長篇小說作為目標文本,主要包括緒論和五個章節的內容以及結論。從非猶太人視角,解讀歐芝克小說表現出的猶太性。運用流散理論,從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后現代敘事研究等視角,闡釋其文學觀、歷史觀、自然觀、女性觀,分析歐芝克如何繼承、發展當代美國猶太小說呈現猶太性的主要特征,將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表現出獨特的猶太性,豐富了當代美國猶太小說猶太性的文學表現。為我們了解這位女性作家提供了一種研究途徑。
肖飚 ·文學評論 ·18.3萬字
《醒世恒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與之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稱“三言”,在“三言”中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部?!缎咽篮阊浴匪珍浀亩嗍浅墒斓脑挶拘≌f,共有四十篇,這些故事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譴責吏治黑暗的、有謳歌行俠仗義的,故事情節離奇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充滿情趣,令人百讀不厭。本書在每篇故事前都做了簡短的精要簡介,對小說情節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和點評,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故事,領悟其主旨。
(明)馮夢龍 ·文學評論 ·18.3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中國現代作家評價機制的生成及演變以及導致這種生成及演變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文化權威、政治權威和市場權威。本課題既面向現代文學,同時又超越現代文學。對影響中國現代作家評價的多種因素均加以考察。
蔡長青 ·文學評論 ·18.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