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賽博空間對文學存在方式的影響表現為:從身份、心理、身體(賽博人、后人類)等方面重構了文藝創作主體;從閱讀方式、審美心理、體驗方式等方面推動了讀者功能的演變;從文本類型、文本之開放性、空間化和時間性等方面入手,重塑了文本形態。傳統的敘事理論無法適應數碼媒體的特性,“交互敘事”順勢而生。微觀層面的作品剖析,以超文本、超媒體文學、交互戲劇等文藝類型為例,著力勾勒文學重構的全景圖。
張屹 ·文學評論 ·17.5萬字
從怕讀名著到愛讀名著,一本書教你入門名著閱讀!全網粉絲400萬+知名讀書類博主“一只蕭包子”手把手教你讀名著!系列讀書節目全網視頻播放量超2億,精華凝結!全網播放量超1000萬的“《百年孤獨》解讀”重新梳理,附加詳細人物出場圖,讓你一個晚上看明白《百年孤獨》。內容詳實,涵蓋中外經典。本書詳細解讀了8本中外經典名著,包括《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基督山伯爵》《堂吉訶德》《1984》《局外人》《白鹿原》《三體》不僅如此,作者還精心梳理讀書方法干貨,教會讀者如何系統地讀一本書,看過之后,人人都是讀書達人。文風幽默,細節滿滿,在輕松的氛圍中開啟閱讀入門之旅。1句話概括+故事脈絡提煉+金句辣評+人物出場圖+幽默漫畫插圖,作者用詼諧的語言,為讀者詳細解讀名著細節和作者創作的歷史背景,構建輕松的閱讀環境。如果你也有讓你束之高閣的“名著”,不妨先讀讀此書,定會讓你輕松愛上名著!
一只蕭包子 ·文學評論 ·17.4萬字
1994年開始,《長恨歌》作者、茅盾文學獎得主、上海市作協主席王安憶,應邀在復旦大學講授小說創作。自此,復旦漸成國內創意寫作教學重鎮,二十余年來桃李豐碩。《心靈世界》基于課堂講義整理而成,全書綴滿閃光的創作真知,并保留了親切淺白的表述風格。王安憶精選數十作家、作品,不問其余,但從文字本身出發,用手術刀一般凌厲的眼光,直抵虛構類寫作的本質。從靈剖到肉,把小說的本質、目的、材料、結構、語言全面攤開,展示給有志寫作者,以及更廣大的文學鑒賞愛好者。
王安憶 ·文學評論 ·17.4萬字
《東坡志林》為蘇軾自元豐至元符年間二十年中之雜說史論,內容廣泛,無所不談。其文則長短不拘,或千言或數語,而以短小為多,皆信筆寫來,揮灑自如,體現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筆成趣的文學風格。
東籬子 ·文學評論 ·17.3萬字
創建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的江曉原教授最新科幻作品評論集。本書有對著名科幻作品的深度分析、對一些科幻影視作品和科幻小說的評論,還特意收入了幾篇批評性質的評論,包括“想象與科學:地球毀于核輻射的前景”“靈魂與大腦:哪個完善得更快?”“《克拉拉與太陽》:無我機器人的挽歌”“《失控玩家》:誰更需要擔心失控”“星際航行:一堂令人沮喪的算術課”等精彩文章,既有對各個科幻主題作品的深度思考,提出科幻作品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其思想性以及對科學的反思這個重要觀點,又指出科幻作品與科普作品的界定之一在于“人文關懷”,還分析了中國科幻與西方科幻之間的差異以及科幻小說是如何參與科學活動并對科學活動產生影響。
江曉原 ·文學評論 ·17.3萬字
本書共收入17篇文章,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讀外國經典”,主要是閱讀部分外國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下編“讀中國經典”,主要是閱讀部分中國著名作家的經典作品。本書有別于一般評點式的讀書筆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既是全面解讀17部中外經典名著,又是作者個人獨特的閱讀經歷和體驗。既有鮮為人知的細節描述,又有思想深度的詳細分析,還有藝術手法的精準解讀。既是與讀過這些名著的讀者進行閱讀交流,又是為還沒有來得及閱讀這些名著的讀者作導讀。作者以一本書引導我們發現經典的力量。
王曉陽 ·文學評論 ·17.3萬字
《背影》里“我”和父親的關系究竟怎樣?《祝福》中害死祥林嫂的“兇手”是誰?《圍城》究竟是誰圍住了誰?這些經典作品,你真的讀懂了嗎?文學閱讀有沒有方法?中文系名師、多年參與國家語文教育頂層設計的倪文尖老師,通過對文學史上的中外經典及語文課本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進行精讀分析,呈現閱讀的趣味和魅力。本書上編為十一篇課堂講稿與名作解析,從《孔乙己》《背影》《合歡樹》到《京華煙云》《圍城》,一篇有一篇的角度與技法,實操演練,以文本為中心,從頭到尾,從肌理到結構,從行文脈絡到作家立場,從內部形式到外部語境……讀通讀透,酣暢淋漓;下編選取《祝福》《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哦,香雪》等十三篇詩文進行旁批評點,幾百條隨文批注或提示重點,或設問引起關注,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探索與思考。出入文本內外,深入字里行間,讓“倪大紅”老師手把手帶領你與文本正面對決。
倪文尖 ·文學評論 ·17.3萬字
本書通過對當代作家在改革開放三十年里創作的農村題材小說進行梳理和解讀,提煉出桃源、田園和荒原三種類型,建構起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小說的主題性想象系統,考察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題材小說的價值與意義、挖掘其人文精神,探討新時期以來農村題材小說的發展態勢,揭示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小說創作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新世紀文學的繁榮發展和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咨詢支持。
唐紅衛 陽海燕 ·文學評論 ·17.3萬字
本書從審美現代性視角對20世紀初新西蘭籍英國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小說進行了綜合考察和解析。主要內容包括現代主義文學的審美現代性、曼斯菲爾德與現代主義文學的關系、曼斯菲爾德小說的現代主義風格、曼斯菲爾德小說的現代主義主題和曼斯菲爾德小說的現代審美范式。通過對以上幾個問題的考察,本書旨在說明:曼斯菲爾德小說雖為短篇,但它們在形式和主題上體現了高度的統一,具有典型的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征。在形式上,曼斯菲爾德小說特有的結構、敘事、語言、話語等現代主義風格使其體現出反諷、頹廢、怪誕、恐惑等這些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審美范式。在主題上,對現代人的創傷、壓抑、死亡、幻滅、焦慮、異化等負面情緒的表達和自我分裂、自我喪失、為物所役等生存狀態的摹寫使她的小說隱含了對啟蒙現代性的否定和反思,彰顯出審美現代性的特質。
王素英 ·文學評論 ·17.3萬字
讀書能塑造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讀什么書,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什么?怎么讀?如何借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樊登連續10年,深度解讀超500本好書,累計超7000萬書友持續學習,樊登獨家分享讀書方法、速讀秘密、選書技巧、深度思考訣竅、自我精進法則、認知提升要領。他提出“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的理念,并分享了自己的選書方法、速讀秘密以及獨立思考的竅門。此外,本書涵蓋了樊登對認識自我以及如何成長的關鍵思考,以發掘內在天賦、不斷精進、進階突國貫穿個人的成長路徑旨在幫助讀者改變固化思維,通過科學和心理學的有效方法,直面業已清晰的未來挑戰,成為擁有終極競爭力的強者。
樊登 ·文學評論 ·17.2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是英國后維多利亞時期的重要作家,評論界對她的研究從其生前一直持續至今,由最早的現代主義形式技巧分析逐漸轉向政治文化語境批評。本書在考察后維多利亞時期帝國文化轉型和女性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結合伍爾夫的政治思想,選用敘事學中的情節結構、人物塑造和隱性進程等相關理論分析伍爾夫的敘事雙重性,探討她如何利用父權意識形態與帝國統治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對父權的模仿、柔化和選擇性認同,實現批判、改造有形帝國以及建構無形帝國的“帝國女兒”身份。
陳研 ·文學評論 ·17.2萬字
張之洞不僅是近代政壇中的一位名臣能吏,亦是晚清詩壇中的領袖人物和學術思想界的中堅。不管是寫詩作文,問學論道,還是行為處事,張之洞都以平正通達、典雅莊重為旨歸,所以他于詩歌所講求的“崇雅尚正”,就是以他性情、修身之正為基礎的。張之洞于詩歌之功,乃在于晚清宗宋詩風大盛之時,調和唐宋,主張“宋意唐格”,力求“中庸”、雅正。而其所提倡之“清切”說,頗有詩學價值,但同時也有認知的局限性。張之洞身居高位而能打破門戶之隔,包容多種詩風,兼其詩學思想富有獨特風格,客觀上推動了當時的詩歌交流,影響了當時的詩壇風氣。本書從文學和詩人的角度研究了維新政治人物張之洞及其詩學貢獻。
米玉婷 ·文學評論 ·17.2萬字
本書主要對《史記》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進行解讀評述。主體部分分八個專題,分別介紹司馬遷筆下的政治權力女性、深明大義的平民母親、勇于追求的傳奇女子、果敢剛烈的俠義女杰、見識卓遠的睿智女性、宮廷傾軋的悲劇女性、靈魂扭曲的上層貴婦、世故庸俗的市井女性,此外還介紹司馬遷女性觀、《史記》女性人物對后世文化影響。
張蘇榕 ·文學評論 ·17.2萬字
本書是“錢鍾書研究文庫”叢書之一。《石語》系錢鍾書于1932年陰歷除夕與陳衍(石遺)的一次談話記述。內容為對當時一些文苑翹楚、詩壇名流的文品、人品、性情、愛好的直言不諱的評騭,也不乏對這些學者、文人道德的臧否鑒衡。由于各種原因,直到20世紀末才得以影印面世。因為全篇錢先生用文言寫下,加上時隔多年,當時的文壇翹楚、詩界健將對于當下的一般讀者來講,已十分陌生。為此,香港作家林行止建議劉衍文教授寫寫《石語》,于是有了本書稿。
劉衍文 ·文學評論 ·17.2萬字
本書為現當代文學研究家鮑鵬山關于《水滸傳》的深情解讀。全書以70篇文章串聯起整部《水滸傳》,也將《水滸傳》與中國傳統文學、歷史、思想串連在一起。鮑鵬山既基于自己的閱讀觀感,對108位水滸英雄的性格、氣質、命運做了情感上的解讀,也結合中國的儒釋道底蘊和中國人深層精神層面中存有游俠氣質,對《水滸傳》的創作意旨、人物性格與情節構思方法做了文學評論家式的解讀。全書趣味性與學術性兼具,感性與理性共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關于《水滸傳》的分析之作。該書自2018年出版以來,深受中國古典小說愛好者的歡迎。本次于我館再版,于原書58篇16萬字的基礎上,再增加12篇近7萬字的內容,以饗讀者。
鮑鵬山 ·文學評論 ·17.1萬字
《三國演義》作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一直以來受到各個領域讀者的廣泛重視,閱讀、研究的人都比較多,許多人對其都有深刻的見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些見解當中,名家大師的見解由于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號召力,是備受推崇的。學術大師們讀書與治學的方法和富于創造性的學術活動中閃耀著的智慧的光芒,對我們確實有指點迷津的作用。據此,我們設計出版了《大師解讀中華文化經典》系列叢書,將名家、名作再次對接,使其更具生命力與感染力。《大師解讀三國演義》以鮮明的思想、獨特的視角、犀利的文字,用大量的文字資料,多角度地重新審視。
于唐 李名山 ·文學評論 ·17.1萬字
作者精選了1919—1948年三十年間能夠代表時代、反映社會面貌的40篇現代小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風云、戰亂變遷,小說里有普通人在“大歷史”之中的心態、想法、行動,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生活細節。虛構的小說有著非虛構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現代中國的歷史與情緒,最好的方法便是閱讀當年廣為流傳的小說,與百年前的中國人溝通、共鳴。
楊早 孟岳著 黃山 鳳梨繪 ·文學評論 ·17.1萬字
吳敬梓以他杰出的藝術才能,在《儒林外史》中表現了我國古代社會后期知識分子的生活、遭遇,并以此為中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文化教育界的狀況。作者選擇了代表性的人物,基本上做“個體”分析,并對小說中某一類型的人物“群體”做綜論研討。本書全面地揭示《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同時也深入地表述吳敬梓的審美眼光和創作才華。
陳美林 ·文學評論 ·17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專著。作為融貫中西的文學大家,楊絳先生以睿智、精純、真誠、曠達的文字俘獲了萬千讀者的心靈。本書深入淺出,詳盡解讀楊絳的全部戲劇、小說、散文作品,抉幽發微,引領讀者體察楊絳作品獨特的審美特征、精神意蘊與文化內涵,進入這位身披“隱身衣”的智者的內心世界,領略其幽默與悲憫交織、理性與感性并舉的智慧魅力。作為海內外第一部系統化、總體性闡述楊絳八十余年文學創作的專著,本書亦力圖通過個案分析把握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變遷中知識分子的精神脈動。
呂約 ·文學評論 ·17萬字
《詩經》反映了怎樣的上古社會生活?為什么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竹林七賢”怎樣影響了當時的社會風氣?……我們都該知道點。
王力 ·文學評論 ·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