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探討中國現代作家評價機制的生成及演變以及導致這種生成及演變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文化權威、政治權威和市場權威。本課題既面向現代文學,同時又超越現代文學。對影響中國現代作家評價的多種因素均加以考察。
蔡長青 ·文學評論 ·18.3萬字
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個十七歲的少年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于是開始了一場“逆文學”的實驗,劍走偏鋒地創作了這本“奇書”。這是一本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題寫書名的詩集;這是一部機器塑造“骨架”、人類賦予“靈魂”的“文幻類”作品;這是一次00后年輕人“逆文學”實驗成果;這是一個開放式持續創作平臺的創新試水。
宮梓銘 趙文瑞 李天翼 ·文學評論 ·4.8萬字
本書不同于市場上一般的經典讀物,采取了原文+注釋+譯文+歷史故事+點評的格式,讓讀者更多通過對譯文的消化和故事的體悟,再加畫龍點睛的點評,對《大學》《中庸》有深刻的解讀與體驗。本書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是引導他們國學入門的良好閱讀物。
張子維譯注 ·文學評論 ·11.9萬字
本書結合北宋中期時代背景、司馬光個人生活經歷、個性特征以及其思想對其詩歌進行系統研究,試圖在把握他的詩學思想、詩歌內容、詩歌意象及詩歌總體風貌的基礎上探討司馬光在北宋文學史上的地位。
余飛 ·文學評論 ·16.7萬字
本書不同于市場上一般的經典讀物,采取了原文+注釋+譯文+歷史故事+點評的格式,讓讀者更多通過對譯文的消化和故事的體悟,再加畫龍點睛的點評,對《論語》有深刻的解讀與體驗,挖掘出古典文學中深厚的思想寶藏。
張子維譯注 ·文學評論 ·12.5萬字
《中庸》提倡“中和”與“誠己”,以“中庸”作為儒家的優選道德標準,注重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人天和諧,道法自然。為了便于廣大讀者閱讀,《大學中庸》對原文做了深入淺出的翻譯,并對難以理解的詞語做了詳細的注釋。
蒲曉娟 ·文學評論 ·8.3萬字
美國公眾的良心,永遠的知識偶像桑塔格著名批評文集。當代文藝批評的經典之作,文藝青年引經據典的寶藏之書。本書是桑塔格最著名的批評文集之一,收錄了作家1972至1980年間發表的最重要的批評文字,凡7篇。作家在書中懷念古德曼,談論阿爾托的“殘酷戲劇”,分析卡內蒂的宗教性,論述巴特的審美意識,品味本雅明的惆悵詩意,縱論里芬斯塔爾和西貝爾貝格的電影。文集標題(書名)取自書中一個同名篇目,源自星相學,照該篇傳主本雅明的說法,土星是“一顆充滿迂回曲折、耽擱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氣質”來描述以本雅明為代表的這類思想家的精神風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還深入評論阿爾托、巴特、卡內蒂等她本人引為榜樣和同道的思想家、藝術家的作品、鮮明地描畫出他們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對他人的評論由是亦成為她本人的一種精神自傳。
(美)蘇珊·桑塔格 ·文學評論 ·12.5萬字
《懸崖邊的樹》是王德威教授關于現當代華語作家、批評家的創作實踐的精選集。作者縱橫華語文學世界,連接“古典”與“今典”,感恩追憶前輩學者治學與創作的人生,在海外華語文學與中國主體文學的平等對話中,探索中文書寫的可能性發展。
(美)王德威 ·文學評論 ·14.6萬字
《小說面面觀》是E·M·福斯特唯一的文學批評專著,原是作者一九二七年應母校劍橋大學“克拉克講座”之請所作的系列演講,系統并深入地講解和論述了長篇小說這個文學門類的取材、內容與藝術形式等諸方面的問題。作者將小說的藝術分為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模式與節奏等七個方面,由淺入深、由易入難地進行講解和分析,以自己小說大師的切身創作體驗去體貼和關照小說史上的眾多名家與名著,慧眼獨具、洞見迭出,同時又輕松幽默、如話家常。福斯特在這組系列演講中談到小說與現實的關系,提出小說既大于現實又小于現實的觀點;提出“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的著名觀點,成為后世的評論家所經常采用的術語;提出“小說家的職能就是從其根源上揭示隱匿的生活”的著名觀點,對于敘述角度以及藝術表現形式如模式與節奏的探討尤其深具開創之功與啟發意義。《小說面面觀》至今仍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小說美學的經典名著。
(英)E.M.福斯特 ·文學評論 ·11.8萬字
“史無前例,在我們的時代里,眾多因素正以一股合力鈍化著心智的鑒賞力,使心靈不能發揮任何主動性,乃至退化到一種蠻荒的愚鈍狀態。”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在《抒情歌謠集》序言中表達了他的焦慮,并始終致力于提高人們心靈的靈敏度。他認為,“一位偉大的詩人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人們的感覺,帶來新的感覺體驗,使人們的感覺更加健全、純潔、完善?!北緯刺剿鲀A聽這一感知方式。在許多詩作中,華茲華斯邀請我們停下來、靜靜聆聽,或者,請悄悄走過。這是詩人對路人/讀者提出的請求,考驗著我們的感悟力。在18世紀“視覺專制”的背景下,人們將表面誤認為本質,詩人則通過傾聽感知到超逸于形象的崇高內涵。當他從唯理性思潮引發的危機中復元,他逐漸學會聆聽那“沉靜而永在的人性悲曲”,體現了英國浪漫主義傳統中的同情思想。“無聲中的傾聽”則呈現出詩人在經驗世界與精神世界之間的艱難探尋。隨著科技的發展,維多利亞時期成為“聽診的時代”?!奥犜\”從醫學發明演化為對時代的診斷。20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哲學家關注傾聽這一感知范式,在“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世界里,堅定地恪守著“我們始終相信我們所聽到的”。書后附有華茲華斯長詩《安家格拉斯米爾》的全詩譯文。
朱玉 ·文學評論 ·15.3萬字
(英)E.M.福斯特 ·文學評論 ·11.9萬字
這是一本研究以武行俠的故事的書。全書共分九章,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縱向梳理俠之觀念的形成,探討唐宋以迄于20世紀武俠小說的發展;二是橫向探討武俠小說中行俠的手段、主題、背景及過程。全書將小說形態學的研究與文化發生學的探討相結合,是一部視野廣闊、研究扎實的武俠小說研究著作。本書1992年初版,從初版到現在,中文版已是第6個版本。這本書是陳平原學術著作中的暢銷書。英文版已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白俄羅斯文版入選“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
陳平原 ·文學評論 ·18.5萬字
《金庸小說論稿(增訂版)》是第一部從學理上研究金庸小說的專著。北京大學嚴家炎教授的“金庸小說研究”課飲譽北大講壇,對金庸研究的合法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金庸小說論稿》全方位地探討金庸小說,首次披露了許多珍貴資料和重要事實,對了解金庸其人、其文極有幫助。
嚴家炎 ·文學評論 ·19.2萬字
《在相對性中寫作》是作者90年代以來所撰寫的關于當代詩歌的論文、批評與隨筆的精選集,內容涉及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西方現代詩歌的關系,詩歌與歷史、現實的關系,當代詩中的政治、道德關切與藝術倫理,等等。既有作者對其詩歌寫作歷程的經驗回顧,也從現實政治、社會狀況、語言變化等角度對當代詩存在的價值以及面臨的難題的探討。
孫文波 ·文學評論 ·15.1萬字
本書選取80年代文學的一個標志性人物海子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有關海子及其詩歌的評論的討論,反思80年代的中國文學與中國知識分子的自我認識與自我理解。不同文化與知識空間對海子的塑造,彰顯出90年代以后中國思想的新焦慮與新希望。該書視角新穎獨特,顯示出作者良好的問題意識與方法自覺以及獨立從事創造性科學研究的能力,體現出新的學術思路,探索了有價值的新現象、新規律,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全書結構精致完整,文筆優美流暢,理論分析與文本解讀能夠完美結合。本書由作者的博士論文修改完善而成,該論文已獲得2009年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稱號。
趙暉 ·文學評論 ·17.6萬字
革命中國創造無產階級文學(文化)的實踐存在著兩種路徑。一種堅持對工人、農民出身的作家的著意培養;一種堅持用無產階級意識改造知識分子,使之創作合格的作品。本書通過研究《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的生成,呈現了這兩種路徑探索過程中的種種艱難與所能抵達的高度。本書認為,革命中國自覺地將文學(文化)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有機組成,因此文學(文化)的創造必然重視達于全體人民的通于俗的追求;而在實際制作過程中,由于高級文人的介入,使得這種通俗的追求又具有某種雅化的特點。雅化壓抑了農軍作者本來具有的草莽生氣并折射出其在文化層級中的實際的低位。但另一方面,頑強地固著于作品中的農軍烙印,卻因其曖昧生動,使得改編之作也具有了反復闡釋的可能性,亦即經典的品格。
姚丹 ·文學評論 ·19.2萬字
《大眾文學與武俠小說研究》是抓住當下大學生閱讀的興趣點來編寫的通識類選修課教材,以大眾文學和武俠小說為研究對象,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內容包括大眾文學的歷史發展、與精英文學的關系,以及警匪文學、言情文學等。下編主要分析武俠小說的特征及變化,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等人的武俠創作。
吳秀明 陳力君 ·文學評論 ·19.4萬字
柳·烏利茨卡婭作為俄語布克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長期以來是俄羅斯當代女性文學的領軍人物。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是當代世界文學中很特別的存在,它以獨特的方式解構了傳統所謂“女性文學”的刻板印象,是一場大規模的對當代女性的重新隱喻和象征。這些創新都直接反映在語言描述、內容結構和時空敘述上表現出的跳躍與無序,給讀者和研究者正確解讀作品內涵造成很大障礙。20世紀人文研究的“語言學轉向”賦予文學的語言學研究以極大的空間。然而由于種種學術壁壘的存在,語言學研究和文學研究的長期分離,本系列專著從語言學視角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展開系統研究的專著,從文學修辭學視角出發,通過文本分析對烏利茨卡婭小說的辭章面貌和作品的整個藝術表達體系進行了整體把握與考察。
國晶 ·文學評論 ·18.6萬字
中國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紅樓夢》,在中國與西方學術界業已產生相當多的批評。小說敘述了一個清代貴族家庭錯綜復雜的生活細節,其中充滿了性別規則的信息。比如,在此書中性別特權是如何通過一系列性別話語而獲致維持的,以及因這些特權而造成的矛盾是如何得以調停的,都有詳盡的描述。本書援用性別作為社會體系構成上的一個基本類別,在此基礎上展開分析。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作者將采用性別的視角對《紅樓夢》的文本進行解讀,梳理不同時期的紅學批評家對《紅樓夢》進行闡釋與解讀所作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背后隱藏的性別/政治話語。
(澳大利亞)李木蘭 ·文學評論 ·16.8萬字
蔡槐庭(1557-1621),名承植,字以仁,號槐庭,湖南攸縣人。蔡槐庭曾擔任浙江嘉興府知府、南京大仆寺卿等職,淡泊清廉,有“四君子”之稱;曾出入蓮池大師門下,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彭紹升《居士傳》、彭希涑《凈土圣賢錄》等佛教典籍均載錄其事跡。蔡槐庭的故事曾在攸縣及其周邊縣市廣泛流傳,影響較大,但隨著現代傳媒的普及,其傳播范圍越來越小。近年編撰的蔡氏族譜和《蔡槐庭傳奇》(內部發行)等文獻對其故事有所收錄、利用,但很不完整,相關研究完全闕如。本著以保存、研究蔡槐庭故事為目標,共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收錄了40來個比較精彩的故事,以便人們對蔡槐庭故事有具體、清晰的印象。中編考察蔡槐庭的生平經歷和個人信仰,研究蔡槐庭故事的發展演變、題材來源和形態特征等。下編收錄整理與蔡槐庭、蔡槐庭故事相關的古典文獻資料,以便人們對蔡槐庭故事有更全面的認識。這種把具體的故事傳說、故事傳說的系統研究、故事傳說的相關史料匯聚一起的研究形式,是民間文學整理、研究的新思路。
蔡堂根 ·文學評論 ·1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