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汪曾祺經典合輯(套裝共10冊)
會員

《人間有味是清歡》把汪曾祺先生繪畫、寫字、做飯等場景,用獨特的視角展現出日常生活的趣味和妙意。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在汪曾祺筆下,散發著人間的煙火氣。讓我們跟隨汪老一起品嘗平凡日子的滋味,感受筆尖侵染的淡淡鄉愁,發現隱藏在歲月里的小趣味。《耳目所接皆是水》精選與汪曾祺家鄉印記有關的文章,并配有作者行走家鄉時的照片和創作的繪畫書法作品,幫助讀者全方位了解這位有生活氣息的文學大家,帶領讀者感受水一般的家鄉對作者的深遠影響,以及作者對故鄉和故鄉人的深情。《東西南北跡萬里》精選了汪曾祺先生的游記散文,跟隨作者的筆觸游歷大江南北和各地的名山大川,領略我們不曾到過的秀美山川,透過作者的眼睛,感受詩意而又秀麗的風景。本書內容多是對風土景致的描寫,作者用樸素但有趣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他的所遇所想,帶給我們無限的想象和期盼。《水鄉散淡且悠遠》精選汪曾祺先生描寫水鄉人家的美文佳作,寥寥幾筆,一個個立體飽滿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水鄉的風土人情和人物面貌,在字里行間感受到水鄉的悠遠綿長和繁華熱鬧,通過對人物的描畫,將人生百態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向往之。《萬物靜觀皆有靈》主要選取了汪曾祺先生描寫生靈萬物的相關文章,書中內容運用細致溫情的筆觸和俏皮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自然世界和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好,引人入勝,更發人深思。《游蹤行旅亦有趣》汪曾祺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傾注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這一方土地,本書中他也用質樸的語言將自己所走過的北京、香港、昆明等地的所見所聞所想,以獨到的審美娓娓道來。《師友故人憶念中》汪老回憶兒時的師恩母愛,講述金岳霖、沈從文等他求學西南聯大時的各任老師,以肖像畫般的筆觸記錄了一段特殊時光里的一群輝煌的人。《飛鴻傳書寄真情》是汪曾祺先生一生眾多往來書信的結集作品。全書共收入汪曾祺先生與沈從文、巴金、黃裳、范用、蕭珊、陸建華等眾多名家的多封書信,以及與妻子、晚輩談生活點滴的家信等,不僅從一個側面為我們深入理解汪曾祺和他的作品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當代文學史的史料。《詩文臧否真性情》《文字評鑒寸心知》收錄了大量作者創作的評論類文章,包括評文學創作、評作家作品、評創作心得,以及評書畫、曲藝等其他藝術門類。形式有文論、藝術隨筆、演講稿、發言紀要、自序、為他人作序等,并配有一些老照片及其書畫作品。從這些文章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代文學大家鮮明的性格,以及其對文學創作所秉持的正確、積極、充滿能量的態度。

汪曾祺 ·名家作品 ·101萬字

魯迅經典全集(全十卷)
會員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民主展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同志被譽為”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本套叢書為《魯迅經典全集》,套裝共十卷,包括阿Q正傳、朝花夕拾、故事新編、故鄉、孔乙己、狂人日記、吶喊、彷徨、野草、祝福。《阿Q正傳》創作于1921年底,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莊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朝花夕拾》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后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最后的創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寫于魯迅生命的最后時期。面臨死亡的威脅,處于內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編》整體的風格卻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魯迅先生自己認為,這是一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的總集。《故鄉》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一“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同時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孔乙己》是魯迅“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后第二篇白話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吶喊》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彷徨》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作品主要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兩類題材。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該小說集在深廣的歷史圖景中,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野草》這部詩集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以后,繼續戰斗,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詩集內容形式多樣、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象與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作品敘寫一個離開故鄉的知識分子“我”在舊歷年底回到故鄉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魯四老爺)家里準備過“祝福”時,見證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劇。《祝福》通過描述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了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也闡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樣的啟蒙知識分子,對當時人們自私自利以及世態炎涼的這一社會現狀的無動于衷和不知所措。

魯迅 ·名家作品 ·113萬字

泰戈爾集(套裝共6冊)
會員

《吉檀迦利》是泰戈爾的詩歌選集,收錄了《故事詩集》《吉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采果集》《游思集》《愛者之貽》《渡口》《再次集》《葉盤集》《邊沿集》《病榻集》《生辰集》等十四個詩集,可以說代表了泰戈爾詩歌創作的所有精華和較高成就。《饑餓的石頭》是泰戈爾的中短篇小說選集,收錄了《密探》《喀布爾人》《骷髏》《饑餓的石頭》《四個人》《兩姐妹》等三十篇中短篇小說。《沉船》是泰戈爾代表作,整個故事寫了納里納克夏和卡瑪娜這對無比虔誠、無比善良的年輕夫妻的悲歡離合。但更為重要,泰戈爾實際通過這一個故事全面表達了上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糾纏》是泰戈爾描寫城市生活和資產階級的長篇小說。小說鞭撻了資本家空虛、卑下的精神靈魂,勾勒了資本的發跡、發展的歷史軌跡,真實地描寫了十九世紀印度資產階級及其精神特征。《生活的回憶》選取了其帶有文學傳記性的生活回憶、文學游記和論文學的美文,能使讀者在知性中獲取美的享受。《花釧女》是泰戈爾的戲劇選集,收錄了《花釧女》《犧牲》《摩克多塔拉》《國王》《郵局》《馬麗妮》《南迪妮》等七部戲劇作品。本書所選的劇作是泰戈爾不同時期的創作,全面展示了泰戈爾的戲劇思想和創作成就。

(印)泰戈爾 ·名家作品 ·144萬字

最新章節 第199章 注釋 2023-09-15 16:41:16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西丰县| 乌拉特前旗| 兴海县| 信阳市| 青冈县| 仲巴县| 濮阳市| 大兴区| 聊城市| 武安市| 扶绥县| 南皮县| 靖西县| 河曲县| 仙桃市| 民乐县| 泰和县| 军事| 中山市| 土默特右旗| 洛隆县| 张家港市| 普安县| 论坛| 昔阳县| 博兴县| 新建县| 五家渠市| 房产| 峨山| 伊宁县| 泸溪县| 湖口县| 轮台县| 蓝田县| 同仁县| 漯河市| 和田县| 江门市|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