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國家一級作家和谷先生文集,共14卷本,收錄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公開發表的重要作品,分為散文、詩歌、紀實、傳記、小說、劇作、文論若干分卷。其中包括了原版于陜西人民出版社的《原野集》《市長張鐵民》《和谷詩選》《1983安康大水災》,作家出版社的《柳公權傳》《還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遠行人獨語》《國風》,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無憂樹》,百花文藝出版社的《野生地》等,反映了作者四十多載文學寫作收獲之概貌。
和谷 ·現當代隨筆 ·22萬字
《人生的節氣》以《人生的節氣》為題,套用二十四節氣的成數,寄托古今之變中人生不變的喜與憂。時空的流轉無窮無盡,便有"人生代代無窮已"的亙古感嘆,而短暫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復,也有獨一無二的奇遇,文章便做在這恒與變的裂隙中。平凡的點滴見聞,也能積累成閱歷。生活便是由無數瑣碎的細節構成,即使是遠行客,隨手采集路邊的草花,也不失為值得慶幸的紀念。人生的可愛之處,就是經常會有一些小的感動。
季紅真 ·現當代隨筆 ·27.3萬字
本書為錢理群先生主編的“文學經典讀本系列”之一,叢書目標是從文學的角度,以文學的方式,有助于大、中學生和一般讀者的語文訓練和人文修養。具體編寫以文學經典為中心,選名家名作,力圖通過有線的選文凸顯一條文學史的線索,一種文化傳統,一種"層累"的過程。書前有總的導言,每篇選文前有編者撰寫的作家作品概論和述評,后有思考題、名家點評(部分存目)。本書為當代文學部分,由孫郁編著。
孫郁 ·現當代隨筆 ·27.5萬字
本書是宗璞先生自選散文集,除題記與后記之外,共107篇文章,分作9組。第一組文章圍繞家庭與親人所作,第二組專為其父馮友蘭而寫,第三組系回憶與聞一多、張岱年、陳岱孫等老一輩知識分子的交往與情誼,第四組圍繞著作者生活了數十年的燕園里的風景古跡與人事代謝,第五組是作者關于四時花令與良辰美景的美文,第六組是作者尋訪世界各地名人故居的游記,第七組是作者對日常生活與個人經歷的反思,第八組是作者的讀書心得,第九組只有兩篇,系作者對于畢生創作的總結。宗璞先生出生于清華園,成長于西南聯大時期的昆明,返京后又在燕南園生活了數十年,學養融匯中西,交游遍及士林,文字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宗璞 ·現當代隨筆 ·23萬字
本書是王利明教授的隨筆集,體現了作者對法治建設的隨想和感悟。作者用其樸實、綿密的文字,分別講述了自己在法治一般理論、法治實踐、立法制度、司法實踐、法學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見解和觀點。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為推動立法、司法前進的積極努力,以人為本的鮮明立場態度,讓你感受到一位主張改革又不失穩健、思考理性但不乏人情味兒的法學學者鮮活的思想脈動。第二版對原書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新的篇章,對過時的內容進行了刪減。
王利明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游學集錄》為2004年版《游學集錄》的修訂本,收為“孫昌武文集”的一種。書中所收錄的36篇文章,除含孫昌武于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在日本、韓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講演稿及所發表作品外,又增加了13篇文章,內容更加豐富,集中展現了孫昌武在禪文學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宗教與中國文學發展的關系、中國古代詩人與作品研究、日本漢學家作品研究、回憶海內個師友等方面。
孫昌武 ·現當代隨筆 ·35.5萬字
本書講述了真實而不尋常的大學生活。父母車禍雙亡,客家小伙兒王哲只能帶著妹妹和年邁的阿婆,一邊打工一邊求學,被同學們戲稱為“餅哥”。開學第一天,“餅哥”王哲巧遇冤家魯小胖,小胖像根肉刺兒一樣,深深扎進了他的生活和生命。兩人恩恩怨怨,情感糾葛,加上憑空冒出來的“私生女”,把兩個宿舍的男生、女生全卷了進來——愛和誤會一起成長,夢想與青春一道飛揚……本書把校園的新鮮事進行到底,也把校園里溫暖的小事和艱辛的底層生活一撥到底。讓人們看到90后是“靠譜兒”的一代!
魯姜楠 ·現當代隨筆 ·23.3萬字
和谷 ·現當代隨筆 ·20.2萬字
1951年,郭存孝與羅爾綱先生相識,之后被羅爾綱先生調入太平天國紀念館協助他進行資料整理和建館工作。羅爾綱先生親授展陳等知識;郭存孝亦執弟子禮,視羅如師如父,尊崇備至,此后歷任該館陳列部主任、研究部主任、副館長、館長。本書講述了胡適、羅爾綱的一些史事及二人的“朋友圈”,以手稿、信札、題字等為素材,展現了他們與同事、學生、朋友之間的交往趣事。還從獨特的視角,對已知材料進行了重新分析和整理,讓我們得以看到他們在某些專題上的研究、生活情形和交往細節,探知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性情和風骨。
郭存孝 ·現當代隨筆 ·23.6萬字
本書精選1911年以來關于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的關于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的蘇軾研究的經典文章,匯集老中青三代學人,展現每一代學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徑上的推陳出新。同時所選論文涵蓋歷史、考古、文學、科技等多個學科,以此梳理和綜合多年來學術界對蘇軾的研究成果,并由分冊主編精心撰寫導讀、研究綜述和研究目錄索引,為后學研究提供指引。
梅錚錚主編 ·現當代隨筆 ·25.4萬字
詹福瑞 王紅霞主編 ·現當代隨筆 ·27.9萬字
《晚唐詩對宋詞影響研究》是《盛唐中唐詩對宋詞影響研究——以六大詩人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的后續課題,它將研究視野由盛唐、中唐轉向晚唐五代。通過統計分析,可知對宋詞最有影響力的20位唐代詩人中,有10位是盛唐、中唐詩人,我們業已進行過研究;余下的10位則全是晚唐詩人,本書以杜牧、許渾、溫庭筠、李商隱、韓偓這5位最具典型性的晚唐詩人為中心進行考察。具體來看,宋代詞人對杜牧及其作品的喜好,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揚州印記”、“杜郎風采”、“三守僻左”與“其他詩歌對宋詞的影響”。許渾的送別詩、登臨詩、酬贈詩、記夢詩對宋人影響較大。溫庭筠在宋代詞壇被推崇,最主要的原因在其詞作。其“濃艷密麗”與“清疏明麗”兩種風格的詞作,不僅使其確立了詞壇、詞史地位,亦令后代詞人追羨不已。除卻不遇的遭際深為宋人所同情之外,李商隱的無題詩、愛情詩、詠史詩等對宋詞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外,作品中欲言又止、欲說還休的隱約、細膩,與部分宋詞正有暗合之處。附錄部分,以“詩人、詩題、詩句-詞人、詞題、詞句”字段形式直觀呈現韓偓詩歌對宋詞創作的影響,述而不論。
劉京臣 ·現當代隨筆 ·22.4萬字
本書為“東方學人自述”叢書之一種,系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曹禺研究專家田本相先生個人回憶錄。全書在表層的個人經歷書寫中,寫出對人生、對祖國、尤其是對學術、對戲劇的情思以及不懈的追索和探求。作者的學術經歷和治學經驗,對讀者有較強的啟迪作用。
田本相 ·現當代隨筆 ·27.5萬字
本書反映了中國比較文學的復興與發展,力圖在世界的語境中,以比較的眼光,從多學科的視域面對并回答國內學者所面臨的文學與文化問題。本書集中刊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領域最新的學術成果,反映國際國內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領域最新的研究信息。
陳躍紅 張輝 ·現當代隨筆 ·28.1萬字
本書通過歷史觀念、學術思想、榮辱觀念(面子觀念)和所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抄襲鹽谷溫《中國文學概論講話》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魯迅和顧頡剛矛盾和分歧的內在文化意義,指出魯迅和顧頡剛的矛盾和分歧實際是在魯迅以“立人思想”為核心的現代文化觀念與顧頡剛在受教育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現代學院精英知識分子文化觀念的差異和矛盾中形成的。
王富仁 ·現當代隨筆 ·22.4萬字
王智勇主編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魯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憶其兄魯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有關魯迅全面、立體的回憶錄之一。《魯迅的青年時代》是一本關于魯迅文學修養的回顧和總結,它集中描述了魯迅前三十年的人生經歷和文學思考,在這一階段中,魯迅求學態度的轉變過程也就是其文學創作從稚嫩漸趨于成熟的過程。《魯迅小說里的人物》系統地剖析了魯迅小說主角們的現實指向與文學隱喻,從創作源頭、表達手法、背景聯系等多方面入手,將“祥林嫂”“阿長”“閏土”等一眾小說角色們逐一還原,穿插著精準獨到的文學評價,試圖帶領廣大讀者,從魯迅的朋友圈和時代背景,去觸碰魯迅的思想溫度。
周作人 ·現當代隨筆 ·29.5萬字
《溫柔的西部》是作者對中國西部山川與風土人情的描寫、歌頌;也是作者以西部人的視覺對外在世界的觀察與思考。作者賦予了“西部”這一概念全新的含義,不但是指地理意義上的西部,更是指心靈意義那些神秘與未知的領域。這部大多以中國西部為背景的散文集,吳景婭貫以“溫柔”二字,意味著西部不再是蠻荒、貧瘠的代名詞,西部頓時翩躚,是拓展人想象和詩意的無限空間。這是一本具有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的美文讀物。作者對中國文字有了個性組合和創新的遣用——她的文字鏡頭有遠的歷史,有近的當下,有思念,有距離,也有現實安穩流淌。吳景婭筆下的西部猶如一個廣闊、包容、神秘的精神故鄉,等待我們每個人的踏入與探索……
吳景婭 ·現當代隨筆 ·21.9萬字
書稿以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代說唱文學的文獻研究為探討對象,對這一領域一百多年來的研究情況及學術成果進行全面、深入的回顧和總結。上編從縱的方面對二十世紀以來中國說唱文學文獻研究的歷程進行梳理和歸納,將一百多年的研究歷程分為五個歷史階段,探討各個階段取得的重要成果及研究特色,港臺及海外地區的中國說唱文學文獻研究因情況特殊,單獨進行考察。下編從橫的方面對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代說唱文學文獻研究的成果進行概括和分析,分敦煌說唱文學、諸宮調、彈詞、寶卷、子弟書、評書和說唱文學志書等部分,分別進行詳細、深入的考察。
苗懷明 ·現當代隨筆 ·31萬字
晚清民國學術名家輩出,佳作如云,既有研究還相當不夠。《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從具體歷史情境出發,關照到文本的前后左右,論述由整體而具體,從宏觀落腳細部,對于近代中國新史學、學術史上的道統與派分、社會學人類學對史學的影響有深度剖析,對于當時的學術交往、學會活動與學術爭論也力求和盤托出,文筆簡潔有力,讓人在歷史的繁復之中領略學術與學人的魅力。著者所揭示的學術史研究路徑,無疑也給人相當啟發,值得有心人細心揣摩。
桑兵 ·現當代隨筆 ·3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