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創作生涯中惟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比較完整地記錄了他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會風貌圖,本書除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月花夕拾》之外,還收錄了一部分魯迅先生的精品雜文。這些雜文處處體現著魯迅先生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希望通過這樣一種編排形式讓讀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創作歷程和作品風貌,深刻體悟魯迅先生的文學精神與人文思想。
魯迅 ·現當代隨筆 ·9萬字
做父親的關注女兒生命的每一步是如何展開,女兒生命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反過來影響父親對自身生命的感悟和反思,母親提供了他們父女倆生命歷程中的點滴瞬間的照片,這一切都構成了人間最美的畫面。《我想遇見你的人生》以類似對話、日記、獨白的散文詩形式抒寫父女倆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人生感悟。這不是一個人的創作,是父親、母親、女兒,一家三口,共同創作了獨一無二的互動文本,愛是彌漫其中的內核。
楊照 ·現當代隨筆 ·7.5萬字
《我是怎么割韭菜的》以自傳的形式介紹了查爾斯·龐茲的人生經歷,將整個騙局故事化,讓讀者能夠更加清晰明了地看懂金融界。全書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留給讀者一個自我解析和判斷其中是非曲直的空間,不會間接引導讀者的思維,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我是怎么割韭菜的》告誡讀者,不要低估自己心中的欲望和貪婪,調整自己在投資中的心態,壓制住心中那個令人墮落的“惡魔”。當你意識到某些問題的時候,要及時放手,保全自己遠比獲得一筆巨大的財富更重要。
(美)查爾斯·龐茲 ·現當代隨筆 ·15.5萬字
德國,季羨林生活十年、視之為第二故鄉的地方,他在這里選定印度學為主修方向,奠定了畢生學術研究的根基;印度,作者用了半個多世紀在書卷、思考和懷想中無數次與之相遇的國家。它們是地理、歷史和文化意義上的彼岸,也在作者的生命中占據了與此岸同樣重要的地位。書中涉及的兩個國家、兩個時代,以及作者不同的書寫方式,都形成了一種意味深長的對照。
季羨林 ·現當代隨筆 ·15.2萬字
仍舊眷戀獨處,在市中心的九樓,常常把百葉窗拉密,用與世隔絕的手勢,回到自己,裸足下田,在稿紙上。《下午茶》的背景就是企圖從現實世界脫逃的那股渴望。第一輯“下午茶”以茶喻人生之理趣;第二輯“一碟流星”穿越古今,虛實交錯,思緒順著筆尖吐露馨香。深夜的街道偶有叫賣聲音,像夢境邊緣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囂已隨風而逝,變成遙遠的過去;我會單純地喝著茶,想或不想,寫或不寫,存在或不存在。看完之后,各自喝茶去吧,有的滋味會流入心里,有的消逝。
簡媜 ·現當代隨筆 ·3.9萬字
《在西南聯大》記錄了汪曾祺在西南聯大的生活,和同學師長之間的故事。汪曾祺是沈從文先生的學生,在西南聯大讀過書,也在昆明教過書,除家鄉高郵和北京外,這是他一生待得最長的地方。這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說:“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時常深情回望這七年聯大時光。翠湖、晚翠園、鳳翥街、觀音寺、白馬廟,泡茶館、跑警報、逛書攤,沈從文、聞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吳雨僧、唐立廠,種種人事,在他筆下娓娓道來,飽含深情,蘊藉彌遠,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11.9萬字
《你一定要走,走到燈火通明》這是一本打動當下讀者、關于作者自我成長的書。《活得坦誠,讓我無堅不摧》《那天我欹睡在太陽底下,渴望活得盡興豐盛》《愛自己是人生的必修課》《致30歲的自己》等多篇文字感動無數粉絲。作者在書中坦誠講述在成長的過程中,靠文字為生,也靠文字縫補生命的荒蕪。《你一定要走,走到燈火通明》是一本直戳人心而又溫暖治愈的圖書。它鼓勵讀者勇敢做自己,給讀者持續向前的力量。作者用自己經歷過的故事告訴你答案: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讓你看到希望。當你覺得自己很難的時候,堅持走下去,一直走,走到燈火通明!
唐安妮 ·現當代隨筆 ·8.6萬字
《游蕩集》是許知遠的最新散文游記,收集的是許知遠旅途中的意念斷片:他在舊金山與橫濱做了閑蕩,與姜文在一個午后喝了威士忌,聽一個香港人在特拉維夫唱了《我為祖國獻石油》……它們曾散落在某個航班的餐桌上,某個縣城空擋的酒吧里,或者許知遠臨時租借的公寓中……
許知遠 ·現當代隨筆 ·11.1萬字
七年前梁衡出版了一本面向中學生的圖書《把欄桿拍遍》,書中精選了梁衡的20多篇散文,由語文特級教師點評,一經面世就成為暢銷書,至今每年銷售數量都在十萬冊左右。本書為該圖書系列的第三冊,精選了20多篇梁衡的散文及評論文章,由天津市語文特級教師陳秀征點評。
梁衡 ·現當代隨筆 ·12.5萬字
懷石、會席、割烹、料亭……各種高大上的名詞傻傻分不清?握壽司、卷壽司、押壽司、散壽司……各色奇形怪狀的飯團,你知道怎么吃?怎樣判斷一枚壽司、一碗鰻魚飯的優劣?“一汁三菜”又是什么規制?日本飲食文化的細膩,即便以繁瑣精致著稱于世的法國大餐,也從NouvelleCuisine起深受日本料理的影響。可是,面對一桌子精美小食,是一上來就用刺身、海鮮和天婦羅解饞,還是剛開場就喝湯?……做個有分寸的吃貨,才能get料理師傅的匠心。
碗丸 中午十三點 ·現當代隨筆 ·8.5萬字
《女兒紅》為簡媜一九九一至九六年間創作之結集,與同時成書之《胭脂盆地》互補構成,而題旨與表現方法各異。此書探索女性之內在世界,聽其聲,窺其情,以介乎散文與小說之體裁穿梭今昔各種女性面貌之間,堅持自我之性別典型,追蹤,尋覓,以其不畏縮,猶疑,遂能發現并摹寫個中充沛之壯麗與高貴。
簡媜 ·現當代隨筆 ·9.1萬字
《去有花的地方》是“菜場女作家”陳慧新作,記錄了45歲的她決定走出菜場,跟著養蜂人到幾千里外追花養蜂的經歷——她生活在農村,28歲開始在小鎮菜場擺攤謀生,半輩子圍著家和孩子打轉,自認不喜歡出門。她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沖動到跟著養蜂人開始一場3000多公里的遠行。在江蘇弶港,她遭遇十級狂風,先是閃電躍然而出,一道接著一道,風瞬間排山倒海地來了;在山東徂徠山,她最中意趕大集,小販和顧客扎了堆,人多得像剛刨出來的新土豆,遍地都是;在遼寧瓦房店,玉米地與蜂場僅隔了一道窄窄的溝,她站在帳篷邊,不時望見五彩斑斕的公野雞在對面起起落落地撒歡;在遼寧常河營,特色是各式各樣的蟲子,一只牛虻從東南邊的養殖場趕過來,狠狠咬了她一口,也許覺得南方人味道挺不錯,隔天又來咬了第二次……四個月后,她離開蜂場,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普通人的生活,還要繼續茍且。但至少,她不再是原來那個郁郁寡歡的自己。
陳慧 ·現當代隨筆 ·11.8萬字
本書收錄的是廬隱創作的經典散文和小說。這些作品有的反映青年人不甘醉生夢死的苦悶,有的反映知識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徘徊、感傷,有的反映黑暗社會中女性所面臨的生存困惑。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尋到廬隱“游戲人間”的蹤跡,可以看到她是怎樣“玩火”的,同時也可以聽出一個掙扎在時代車輪碾壓下的女性的怨訴與哀吟。閱讀全書,我們的心靈會不自知地升到一種脫俗的詩境里去,并最終會和她一樣努力向上,努力朝偉大的方向走去。
廬隱 ·現當代隨筆 ·15萬字
聽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風聲,見過和布克賽爾的云朵,撫摸天山神木園的植株,送走烏倫古湖的飛鳥。還有命名禮的盛大宴會、歡快奔走的毛驢車、每七日一集的巴扎。把在新疆的奇異風光盡皆寫于筆下,滿滿的都是能看得見的情。
趙勤 ·現當代隨筆 ·3.6萬字
該書是鐵凝從事文學創作以來,所發表過的最優秀、最有代表性、最有影響的散文集萃。作品跨越不同的年代,其優美的文筆,豐富的思想內涵,堪稱經典。
鐵凝 ·現當代隨筆 ·16.2萬字
七歲時火車奪去了我的雙腿和右臂,歷經生命的30余載風雨我從汪洋中漂來,我學會了用板凳走路、單手寬衣解帶、單手操控電腦、單手駕駛摩托、單手游游……我像魚兒般快樂正常地生活著!
段云球 ·現當代隨筆 ·15.1萬字
陳丹青首部游記,畫家眼中的異邦風土。從2009年開始,陳丹青嘗試寫作游記,本書完整收錄作者在土耳其、俄羅斯、德國、匈牙利所寫長篇文字,這不但是陳丹青首部游記,也是陳丹青在雜文之外,第一次嘗試中長篇寫作,從最終的文字看,這些篇章獨具特色,充滿歷史人文氣息,是難得一見的耐讀而有韻味的游記。陳丹青以畫家的眼光,記錄了四地鮮為人知的風景,并憑借自己對于繪畫、音樂及人文歷史方面的興趣和知識,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除此之外,本書更收錄了300余幅在各地的現場和歷史圖片及陳丹青速寫手稿,全書四色印刷,鎖線膠訂,由陳丹青精心編排,不但是好的游記,也是精美而獨特的旅行指南,值得珍藏。
陳丹青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本書共收錄了老舍36篇隨筆、散文,老舍語言風趣幽默,接地氣,用地道的北京話,寫他寫稿逗貓為二姐寫信的忙碌的一天,當然,他的活動不限于此,偶爾和親戚看看有聲電影,有機會逛逛濟南的藥集,看看濟南的趵突泉,夏天的時候去避避暑,看看誰在吃蓮花治燙傷……最是平凡的日常,最是生機勃勃且妙趣橫生。
老舍 ·現當代隨筆 ·7萬字
你好啊,其實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想寫這封信給你了。但我總是膽怯。或許是有太多話想對你說,到了嘴邊,就常常不知道該先說哪一樣,于是只好再吞回肚子里。慢慢地,我積攢的東西越來越多,多到溢出來,多到集成本書。事實上,這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算是這封信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我才能把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這是一本不限年齡的童話,它送給孩子,也送給成人。或許其中有的故事你還不太明白,但未來總會有一刻,你與我心靈相通,我相信,我埋藏在其中的心意,你一定會收到。
溫酒 ·現當代隨筆 ·9.5萬字
《寫給未來的你》是張梅的一本散文集,收錄作者多年的生活與感悟。其中文章《寫給未來的你》一文奉為經典,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在《為你讀詩》被李彥宏、李靜等人傾情朗誦過,甚至許多人認為是余光中所作。作者的文字細膩樸實,或描寫現實或追憶過去,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是一幅廣東生活的或畫卷。
張梅 ·現當代隨筆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