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時光漫游于幽深的宮殿,古老壯美的風景翩翩掠過,歷史再一次回歸寂靜,朱紅宮墻角落一處青苔的嘆息,恰夢醒時分,大幕落下。百轉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嬌顏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內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歸。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實的幻夢。它是歷史留給后人的恢弘樂章,提醒我們正經歷著世間變幻和無常。
安意如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零件》一書收集了作者6年來在博客上所發的隨筆,內容涉及文學、藝術、人生感悟、收藏心得等共202篇。對于該書的出版,楊森君表示,在以往的寫作中,我們寧夏還沒有人將其博客隨筆整理成書籍出版,這次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楊森君認為,在新媒體時代,博客在生活中的作用已經不容忽視,自己在有感而發時,將這些感慨記錄在博客之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再翻看過去的博客內容,覺得有些感悟還是特別深刻,故將博客上的內容加以整理,集結成書。
楊森君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一部載滿現代年輕人愛情心事的記錄書,一部讓適齡年輕人感同身受的青春勵志愛情故事集。愛情就是不受約束的情感,無法停止的沖動。在本書中將分享30個激勵人心的有關愛情的不同故事,他們或在愛情中迷茫,或在抉擇中猶疑,或在等待中更清晰地看到理想中的自己。每一個故事都不僅僅只講述愛情,更重要的是讓理想中的愛情成就更美好的自己。每一個女性,不管什么時候,不管多么絕望,不管多大年齡,你都有可能遇到那個命中注定的人。前提是你要變得更美、更好。一切都有可能。讓這本書記錄下你的故事,成為本書第31個愛情結局。
顧錦妍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生于一九五九》是著名作家大仙的一部散文隨筆集,書中記錄了大仙數十年的生活,將其對北京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人物事件的觀察、體驗、記憶和思考一一呈現。《生于一九五九》不是單純的自傳體,也不是假裝給自己立個傳記,而是往日的清歌、驪歌和哀歌。光風霽月,與生俱來,透出《生于一九五九》的荒疏澹漠。不要去找這本書的既定意義,也不要挖掘它的堅定含義,滄海一瞥,滄桑一瞬,此意已遠走……
大仙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是一部紀實性文學作品,作者以白降河為線索,以蔚村為背景,以母親為主線,描寫了以母親為代表的這一代農村婦女的生存狀態,她們能在地里辛勤勞作,也能把家里安頓得井井有條,善于用樸素的道理教育孩子,堅忍不屈,善良無私,平凡而又了不起。文字鮮活生動,情感真摯飽滿。
蔚銀良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這是一部散文集。作家馮驥才的散文作品很多,其文風從容優雅,內容豐富而真摯,既體現出馮驥才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的氣度和擔當,也充分展示出他的人生智慧、人格修養和藝術品位。《世間生活》這部散文集所收錄的主要是馮驥才書寫生活感悟的散文作品,旨在凸顯作者的人生智慧和人生哲學,以散文中所記錄的豐富閱歷和生活經驗,以從容恬淡的文字為讀者帶來一絲心靈的寧靜,給他們以啟發和鼓舞。
馮驥才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當云煙飄散,當繁華落幕,當一切歸于自然,你曾經肆意追求的是否會讓你心安?希望本書能夠觸動你心靈的某一個角落,在你最需要鼓勵的時候為你加油,在你最需要知音聊天的時候與你交流。希望通過這本書,讓你可以感受到,凡塵世界中的魅力。
(加)黃榮華著攝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飲食是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與人的一生關系密切。本書為專欄文章結集,談的是吃,卻不是食譜或飲食指南,而是作者從平常飲食到人情世故的體會。以食物的烹調、吃法、味道為引子,探討它們在日常生活與藝術世界中的角色,從飲食的愉悅談道德、人性與命運。作者游走于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電影,從狄更斯、張愛玲、《紅樓夢》到希治閣,旁征博引,趣味橫生,處處顯露出才情與博識。清新幽默的散文有如一席盛宴,殊堪細味。
杜杜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是“民國趣讀”系列叢書之一種。《民國趣讀老書店》是追憶民國時期出版業之動態的文字集納,作者皆為民國之大家,如章錫琛、胡愈之、陳子谷、章元善、章乃器、張恨水等,這些民國大家講述了當時那些老書店、老書局、老書社、老刊物的相關動態及重要人物的故事……片段小文、三言兩語,生動鮮活地再現了民國時期出版行業的那些逝去的過往。咀嚼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字,彼情彼景歷歷在目,那段舊時光也顯得華麗而有光彩。
《老書店》編輯組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從異鄉到異鄉”取自蕭紅的一段話,說明生命的狀態就是顛沛流離地從異鄉到異鄉。這本散文,取材廣泛,視野開闊,從東北寫到江南,從宋代大儒寫到采油女工,人物與靈魂無不在顛沛流離之中展現。除此之外,悲憫情懷也是高安俠作品中一以貫之的特點。總之,高安俠的作品,既有大氣磅礴之勢,又有小女人的旖旎之態,好看,可讀。
高安俠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在近些年的故鄉書寫中,從梁鴻的《中國在梁莊》、王磊光的《呼喊在風中:一個博士生的返鄉筆記》到黃燈的《大地上的親人》,都是以紀實文學的筆觸,再現中國鄉村的轉型之痛。與這些刺眼的鄉村書寫不同,作者用精純美麗的文字,描寫了自己記憶中青少年時期的故鄉,塑造了一個童話般美妙的鄉村世界。書稿的文字簡潔凝練,頗有古典散文風范;狀物摹形,極富人情動態。這美麗的語言,把故鄉的美寫活了。人到中年,回望故鄉,回望少年,多是感恩之心,思鄉之情。每個從故鄉走出的人,誰能否認自己沒有這樣一份鄉愁,沒有這樣思鄉的夢?
孔建華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欒川旅游風物記》素材選取自作者的家鄉欒川這片人文薈萃、山明水秀的熱土,創作才思和靈感多從作者熟稔的文化旅游工作發,篇篇散發時代氣息,呈獻給讀者的是活色生香的文字,較為生動地刻畫了家鄉的自然美、人文美、風情美,寫出家鄉幾十年來的巨大變化。美麗的風景、鮮活的人物,展開了一幅幅奮斗的圖畫,歌頌了新時代的偉大成就。
胡建武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由作者近年創作的數十篇散文作品組成,為“百花·中國自然寫作”書系作品之一。本書貫穿著鮮活靈動的“博物志”風格,收錄作品分為水、航、岸等幾部分,卻戒除了一般專題散文集的依題材簡單分類以及工具書詞條式的呆板同質化寫法。作者廣博搜集罕見史料,以幽默生動的語言,用川江流域的風土人情與民俗傳說,再現一道古老的江水所營造出的旖旎生態。這一道江水所承載和體現的,不僅是水中數量繁多種類豐富的游魚生靈,不僅是船頭岸上質樸健朗勇毅樂觀的船家纖夫,更是一道業已漸行漸遠的人類依水而居、搏擊灘險的古老而瑰麗的風景。這些虛實錯綜、悲欣交織的故事,正猶如一聲聲享譽世界的川江號子,經由作家的解釋與重述,它們穿破時間的煙瘴,重新炸響在激蕩的川江浪尖,旋繞在曲回的蜀道重巒。
陶靈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落字成暖,一生念安;故人舊事,三三兩兩;未曾逃的,也已不回;人間百態,各有各忙;歲月疾馳,遠望當歸。收錄《豆汁》《炸丸子》《酪》《燒餅油條》《想念我的母親》《北平年景》《北平街道》《北平零食小販》《男人》《女人》《孩子》《手杖》《窗外》等68篇梁式經典散文,展現了一代文人梁實秋內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志趣以及對回不去故鄉的眷眷之情。
梁實秋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這部鄉土題材散文集有四十余篇,作者運用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方言,以其洗練的文筆、淳厚的情懷和淡淡的鄉愁,呈現出作者曾經歷過的鄉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傳達出了作者樸素的人文情懷和鄉土情懷。這部散文集除大量回憶關中獨特風情、抒寫淳樸鄉戀的文字外,還濃墨重彩地聚焦故鄉的鄉黨,二十篇文章生動刻畫了秉性各異、形象鮮明的鄉黨,和他們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可以說這些作品是作者寫給鄉村的驪歌、挽歌和贊歌,是畫幅逼真的關中農村的過去式浮世繪;一個文化旅人心里不絕如縷的鄉村煙嵐一般的羈旅惆悵;一個敬業的媒體從業者眼中的世道變遷。
尤凌波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無驚世駭俗之論,這是一串凡人小語,于平淡中細微見妙,個體的人生體驗,閱之而生命翩翩。
馬漢琴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心靈上的那些事兒》主要由新浪最佳情感類博主李文臣先生的文章結集而成,主要分為哲理類散文隨筆和抒情小品文兩大類。此書以優美的文筆和深邃的哲思,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人生感懷談及友情、愛情、理想、心念、道德、教育、生活等話題,雖然這些話題在一般讀者看來似乎比較宏大,或者習以為常,但是作者用獨特的方式給讀者以新的啟迪,傳遞“比養身更重要的是養心”這一深刻的道理。總之,此書既可以視為優美的文學范本,又可以當做溫馨的心靈讀本。
李文臣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鐵戈,1945年生,本名陳林俊,上海市人,木心在上海時期的忘年好友。作家,畫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猶太經濟和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著有《荒漠之巖》等,編著與翻譯《塔木德啟蒙書》等。
鐵戈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對過去的老物件、習俗等全方位的憶舊,諸如生活電唱機、黑膠、磁帶、CD、“打口碟”、VCD等,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此情可待成追憶。
余斌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為央視《朗讀者》第二季同名平裝系列圖書第一輯,由節目制片人、總導演、主持人董卿主編。本書依托前四期節目分為四章,每章內有主題詞導語、朗讀亭、朗讀者小傳、訪談、讀本等板塊,配上節目劇照和人物精修圖,通過AR技術實現文字、圖片和視頻的互動。本書著力用文字凝練并提升節目的文化品質與精神內涵,助推全民閱讀,傳播文化精品,希望讀者“通過朗讀愛上閱讀”。部分篇目由于版權原因,暫未收錄在本書中。
董卿主編 ·現當代隨筆 ·1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