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背影漸遠》是一本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散文集。全書共33篇文章,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前輩老作家如葉圣陶、巴金、沈從文、端木蕻良、孫犁、楊沫等,“我有幸見過他們,并為他們編過書和文章,他們對我的影響足可以稱為我的文學老師”;第二類為白樺、王蒙、張一弓,李士非、程度等,“既是我的朋友,又是我的老師,亦師亦友”;第三類是作者一生為友的知己,“磕磕碰碰伴我走盡人生路”。
范若丁 ·現當代隨筆 ·14.1萬字
本書十五章,電影,底線,救贖,租房,窄門,復活,奇道,求助,命運,明星,審判,回憶,歸路,撒野,書魂十五個故事,十五個領悟。
趙祥亦 ·現當代隨筆 ·8.9萬字
《魯迅的青年時代》為魯迅去世二十周年時,周作人應報刊之邀所寫紀念文字的結集,除了他寫過的《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里的人物》,還補充了一些新的內容。周作人,魯迅二弟,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最了解魯迅的人之一,因此,本書有別于其他關于魯迅之作,更為系統地介紹了魯迅早年生活情狀、學問興趣所在、思想形成根基等,讓讀者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魯迅。
周作人 ·現當代隨筆 ·7萬字
“礦工詩人”、作家陳年喜2025年力作。本書以旅館為承載,再度呈現了一群平凡而樸素的勞動者,礦工、背水客、燒炭工、南陽小販、縣劇團老生、印匠老焦、馮琴師、劉嗩吶……全書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糾葛,也沒有激烈的生死搏斗,而是描繪了這些與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尋找那條“活路”的故事。人生或許就是一場旅行,我們都在這人世間奔波、漂泊,被命運押解著慌慌張張生活,在其中困頓、悲傷,也在其中感受溫情。而恰恰是這些無名之輩的生活和命運,令人想要似他們那般努力純粹地活,腳踏實地地活。
陳年喜 ·現當代隨筆 ·10.6萬字
周作人在序中說:本書所收凡四部分,即是一,“舊書回想記”二十八則,二,“桑下叢談”四十四則,三,“看書偶記”六十一則,四,“看書余記”五十八則,共計一百九十一則也。《書房一角》收錄了周作人將近200則讀書隨感,內容短小而靈活,有些甚至不足十行,且涉及古籍眾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周作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辨析,也有對家鄉紹興風俗、人物等的介紹,從中可感知周作人對故園的思念,也是一本絕佳的風俗志。他將現代思想融入到古籍的評點中,讀來滋味非常,有別于其他讀書隨感。
周作人 ·現當代隨筆 ·8.1萬字
《那當兒:故鄉童年的回憶》是一部懷舊思鄉的散文作品集,共分為流年碎影、柔軟時光、鄉村淺唱、樹熟流芳、金色流年、歲月詩章、鄉村物語七大部分。作者用充滿深情的筆觸,回憶了童年時在故鄉——北京房山鄉下大馬村時的生活和成長經歷,記述了溫暖的親情、淳樸的鄉風、老師同學之誼、辛勤勞作場景,以及村俗俚語、風物特產、田園風光、四季變化、人文特色、飲食風味等充滿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的真實故事和場景。本書秉持讓歷史照進現實的理念回顧過往,努力探索鄉村舊俗、童年往趣對今天生活的意義,字里行間都是對鄉愁、對生活所做的真實自然的表達,堪稱“記得住鄉愁”的上乘之作。
楊建英 ·現當代隨筆 ·10.5萬字
隨筆集。“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自足自適的草木,常能發人警醒。花木本身的特性、關乎花木的史話、書籍,與個人因草木而對生活的精細領悟,交融成書,讓人通過品讀而觸摸到溫暖人心的物與事。作者在植物這塊安放自我的自留地,觸摸到了實實在在的有溫度的東西,消除內心的荒涼之感,也因而有些水到渠成的感悟,觸動人心。
戴蓉 ·現當代隨筆 ·11.4萬字
《走近大師:12位科學家的美麗人生》并非完整的人物傳記,而是重在介紹可供讀者借鑒的大師成才之路;《走近大師:12位科學家的美麗人生》也不是普及大師們所掌握的艱深難懂的知識,而是描繪他們那令人景仰的品格風范。這是一位數學家寫的一本散文集,講述了12位科學與教育大師的真實而又鮮為人知的美麗人生。他們都是卓有貢獻的出類拔萃的人才。今人正在享用他們的科學文化成果,應該認識并且走近他們。《走近大師:12位科學家的美麗人生》的主人公個個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卻也曾經歷坎坷。他們之中有作者的師長、朋友。作者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飽含深情,更兼美的文筆。文章寫得感人肺腑,每篇故事都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與普適性,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無論為人師者或莘莘學子,都將在閱讀《走近大師:12位科學家的美麗人生》時獲得樂趣與激勵。
袁傳寬 ·現當代隨筆 ·18.7萬字
沙葉新這本《閱世趣言》,絕不同于《警世危言》、《醒世諍言》,不那么嚴肅,不那么正經。沒有官方話,沒有大道理。有的只是趣人趣事,有的都是趣言趣語,還有不少幽默與諷刺,但都是善意的。讀者不必認真領會,無須加強學習。宜置于枕邊隨讀,伴你在笑意中入睡;亦不妨入廁時翻閱,使趣味驅散氣味。讀者可一試!
沙葉新 ·現當代隨筆 ·17萬字
著名學者、文化名家趙珩先生精選近作34篇,輯成隨筆集《留作他年記事珠》。趙珩先生秉承其一貫的樸實、真誠的風格,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經年的生活感悟,為讀者呈現了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豐盈的精神世界。全書分四輯,第一輯“文化”體現了作者對文化及與文化相關的現象、事物的獨到思考;第二輯“故人”則是對幾位故人如馬連良、張伯駒、劉宗漢等的獨家記憶;第三輯“北京”所錄文章皆與北京相關,從多個角度寫出了作者與北京城一生的羈絆;第四輯“百戲”則通古博今,將古今諸多體育運動如游泳、賽馬、擊劍、射箭等進行對比,在碰撞中彰顯趣味,也挖掘出體育運動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對今天的價值。“預知往日難回首,留作他年記事珠。”靜聽趙珩先生講文化、憶故人、說北京、聊百戲,淡寫歲月,靜守時光……
趙珩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三國故事,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融進了中國人的血脈。三國英雄,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段歷史如此的家喻戶曉,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平民土匪,都津津樂道,幾乎超過了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件歷史事件。在我們津津樂道的背后,三國,除了英雄氣概,除了文韜武略,還充滿了殺戮、血腥和痛苦的呻吟。
洪與 ·現當代隨筆 ·6.6萬字
反面世界如此險惡?人生需要揭穿?勇猛清醒,便能抵達真相。著名作家沈嘉柯十年散文精選,華語文學最犀利文字寫給你,和你內心的小孩。最后,有人問你幸福嗎?你大可一笑置之,你才懶得去回答。這本書以犀利尖銳的筆鋒批判各種社會現象與成長歷程,嬉皮笑臉的調侃,晴天霹靂的慈悲,如同為霧里看花的人擎四盞明燈,照亮模糊不清的世事萬象。這是成長過程中一記必要的響亮耳光,為迷茫的人打散心中的迷霧。
沈嘉柯 ·現當代隨筆 ·7.3萬字
《暗夜里的燈盞燭光》分為三輯:第一輯“暗夜中的光”收錄了《溫柔走進良夜》《趕在黎明前奔跑》等篇目,重在探究個體的心靈;第二輯“大地上的事情”收錄了《父親拔了輸液器》等篇目,多為回憶父親、姐姐等親友間的情感互動;第三輯“木鎮風物記”收錄了《替一只蒼耳活著》等篇目,重在描摹鄉土風物。
耿立 ·現當代隨筆 ·15.5萬字
早晨睜開眼,屋子里黑咕隆咚的。綿了一會兒,爬起來,扒開窗簾縫往外看,亮晃晃的半空中,一群鴿子在那兒忽悠悠地劃來劃去,自在得象退了休的公務員。“怎么沒劃出一串兒白煙兒來呢?”一邊這樣想著卻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滑稽:在自己家里干嘛要扒窗簾縫呢?感情是扒雜談的門縫扒慣了吧,呵呵。想著一莞爾,“唰唰”兩下,就把窗簾給掀開了。雙手叉腰地站在窗戶前,很是有點一覽眾山小,萬類霜天竟自由的感覺呢!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6.1萬字
《唐僧自傳》以幽默詼諧的筆觸,通過唐僧的視角,講述了其西天取經的傳奇經歷。書中不僅描繪了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以及白龍馬之間的師徒情深,還生動地再現了他們在取經路上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難。同時,本書還穿插了唐僧對世間善惡的深刻洞察以及對人性的獨到見解。通過這本書,讀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唐僧這一經典人物形象,感受其內心的堅韌與慈悲。
夫子 ·現當代隨筆 ·6萬字
本書是“小說家的散文”系列,也是艾偉散文集首次出版。書稿共分五輯,第一輯《我曾滴酒不沾》,回憶作為六〇后的獨特的成長記憶;第二輯《嘰嘰喳喳的麻將和瓷實的湯圓》講述寧波和杭州兩地的風情,第三輯《和虛構的人物為伴》、第四輯《文本里的王者》分別談論影響他的外國作家和他熟悉的中國作家,第五輯《安頓和撫慰之旅》講述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游歷隨想,思想的火花在腳下沉淀。全文充滿著積極力量。世間萬物,唯有努力進取才能生存。時空的前進,尤其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是積極力量在起根本作用。受挫之后的希望、努力、真誠、善良、向上,盈滿了強烈的化育和經世價值,更令人感受到來自書香深處的激勵。
艾偉 ·現當代隨筆 ·12.2萬字
雜文之美,在于其雜。想說啥就說啥,山南海北,古今中外,詩詞歌賦,權力欲望,思維跳躍。題材也比較廣泛。雜文匯編呢,就更不得了,如同你去淘寶,到了一大片深山老林,石頭粗糲,到處都是,翻撿一番,也許淘出一塊玉,也許淘出塊鉆石,也許淘出一個人造寶石,也許啥都沒弄到,不過,過程很過癮。
東籬小蚓 ·現當代隨筆 ·8.6萬字
四十年間,“來了就是深圳人”成為深圳開放包容的一個重要標簽。如今,“深圳已然是故鄉”正漸漸成為更多人的共識。他們在這里灑下了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月月年年,城市在變,他們也在變。城市和人終于血脈相連。本書沿襲了《街巷志:行走與書寫》的細膩文筆,更清晰地描述深圳種種,強化“城愁”概念,力圖賦予這個城市新傳說和憂傷底色。長居深圳的人會產生共鳴,沒到過深圳的人會因此對深圳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書為《我們深圳》系列叢書的一本,《我們深圳》文叢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虛構叢書。計劃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層面,帶領讀者發現深圳,題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藝術、創意、歷史以及人文共100個主題。從內容上我們將圍繞小切口深挖掘,講述一個民間的深圳、個人的深圳、充滿情懷的深圳,深入挖掘,撰寫內容,做到原創、獨特和深入。
王國華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散文隨筆集。關于人生,關于時間,關于美食。分為“品嘗時間”和“品味人生”兩部分。每一篇文章后都附有菜單和操作步驟。既有柴米油鹽的溫度,也有豁然開朗的人生領悟。可閱讀,可欣賞,可操作。
鄭靜 ·現當代隨筆 ·4.9萬字
生命中,總有一些感動讓人回味一輩子;總有一種承受不住的痛,讓人回憶一輩子;總有些遺憾,注定要背負一輩子。有些傷痕,劃在手上,愈合后就成了往事……像千千萬萬個無法解開的情結,緊緊纏繞在心頭。人在什么的環境下都能生存,無論環境的好壞。越是艱難的環境越是活的精神,那才是一種本事,尤其是一個想做大事情的人,是不為環境所左右的。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