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觀瀾集》全書收錄60余篇散文,分為“島上鉤沉”“藝事云煙”上下兩編,是以文學語言敘述青島風土、風物、風情的民俗類作品。作者為島城土著,本地長大,天然熟悉青島的風物掌故,多年執掌青島文化前沿地帶。無論是立足于城市建置的宏大敘事,還是歷史流脈中的藝文短志,都是以人為核心、圍繞歷史中的人來觀察和講述的。以豐沛的情感、細膩的筆觸,或回望青少年時代的成長經歷,或鉤沉島城民俗與歷史,或藝海擷英,描摹青島名人或名家來青的逸事趣聞。
王開生 ·現當代隨筆 ·10萬字
《野菊花》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幫助青少年心靈成長的書。作者是一位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曾認為男人應該一心在外面世界打拼,不應該將過多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就像很多父親想的那樣。有一天,他發現他錯了。于是,他開始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女兒。他用筆記錄孩子成長的一個個小片段,居然驚奇地發現,陪伴讓自己得到的反而比付出的更多。在兒子踏入社會后,作者以過來人的身份,談自己的一系列思考和感悟,人既可以追求卓越,也可以選擇平凡,關鍵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經歷了什么。
黃金日 ·現當代隨筆 ·12.8萬字
本書作者是著名的倫理學家,多年來在倫理學方面很有成就,作者在大學期間就愛好文學,多年來在各種雜志等發表多篇散文、詩歌、隨筆等,對文學作品也頗有研究。在自己的公眾號“三思齋道德觀察”先后發表散文、詩歌、隨筆、雜談近100余篇。本書是作者文學作品和對人生思考的合集,也是作者對年少時文學夢的完成。第一部分為悠記遠憶,“反思讓人生苦樂的記憶變得悠遠”,這一部分記錄著作者對于家鄉和舊事的追憶與懷念,抒發著濃濃的鄉愁。第二部分為格物空靈,是作者對生命的禮贊,春夏秋冬、花草樹木,無不缺乏令人感悟與贊頌之處。第三部分為呻思吟想,是作者對人性與當代社會的探究,低美感社會為什么產生?如何擺脫“內卷”與“內倦”?怎樣學過美好生活?數據主義與自由的抉擇……作者的文字,不論是對于生命的感悟或是對于人性的評判,都帶著深深的人文關懷和情感溫度。
李建華 ·現當代隨筆 ·11萬字
書話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它給人以知識,也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除原來的《書話》外,本書又收錄了《讀余書雜》《詩海一勺》《譯書過眼錄》和《書城八記》四個部分。唐弢以豐富、全面的藏書為基礎,又比照傳統版本、目錄之學,為現代文學的文獻研究作出開拓性貢獻。一九四五年,唐弢開始寫作現代文學“書話”,“將每一段書話寫成一篇獨立的散文”。后多有人以“書話”體裁歸為唐弢首創。《晦庵書話》評論李大釗、魯迅、劉半農、劉大白、王統照、朱自清、許地山、聞一多、朱湘、茅盾、郁達夫、郭沫若、沈從文等的作品,雖無當下學術著作炎炎巨制之形,卻對現代文學的許多作品和事實做出了清晰明確的解說、考訂、澄清,鉤要提繁,為理解現代文學的歷史地形打下了堅實基礎。或敘其版本歷史、事實掌故,或述己觀點、審美情感,不以枯燥的資料匯編為己任,而力求將文藝的靈動融匯于充實的內容。
唐弢 ·現當代隨筆 ·14.8萬字
這是一本睡前故事集,包含23篇章,有關乎愛情的、親情的,還有失意的,一些碎碎念。我沒有寫雞湯,我可以寫,但我不想騙大家。生活不會慢慢變好,大多數生命都是循規蹈矩一成不變慢慢趨于平淡的,在一切塵埃落定的那刻,好像是可以對其他人說上一句,我過得還不錯。在你百無聊賴無所事事,你躲在廁所,也能打發一下時間。我寫的不好,講的很慢,越是慢慢的東西,越是記憶深刻。希望你能喜歡。
王眠 ·現當代隨筆 ·9.3萬字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一個多世紀后,互聯網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人們記錄生活、見證歷史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我們有照片、錄像、短視頻,我們有筆觸細膩的新聞特稿、擅講故事的歷史學文本,為什么還需要虛構和小說呢?基于這個問題,作家任曉雯以《日瓦戈醫生》《悲慘世界》《發達資本主義時期的抒情詩人》《霍亂時期的愛情》《大師與瑪格麗特》等經典外國名著,以及文學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作品為文本切入點,進行了回溯式的閱讀賞析,在文本分析中探討這些經典作品的歷史內涵與時代意義,從而探究“今天我們為什么還需要小說”這個耐人深思的問題。
任曉雯 ·現當代隨筆 ·7.2萬字
這是邱兵的非虛構散文集,他用深情、樸素的方式,講述了在理想與現實、生活與遠方的碰撞中經歷的成長之痛與自我求索。18歲的邱兵考上了大學,從閉塞的小鎮來到繁華的上海,一路跌跌撞撞卻始終堅守最初的理想;人到中年,小徐失業了,大山深處卻多了一個帶領村民創業的“雞王”;老肖后來還是沒有當成記者,但長江邊的某片魚塘中,卻盛滿了他更多的人生期望;重慶的冬雨中,老趙被裁了員,依然還在努力盤算著開家屬于自己的面館……我們都曾在孤獨中求知成長,一邊踉蹌前行,一邊重振旗鼓,懷揣著希望,越過人生的山丘,活得熱烈真誠又充滿力量。
邱兵 ·現當代隨筆 ·7.1萬字
《閑話聊齋》為你揭秘為什么絕色美人不去傍大款,卻屢屢看上潦倒書生?為什么落魄秀才不是窩囊終生,而是開始屢戰屢敗,后來卻輕易金榜題名?為什么闊少都無此艷福,窮困小子卻特別容易行狗屎運,動不動就獲美得寶?有人說《聊齋》是蒲松齡老夫子寒窗獨宿,胡思亂想出的成果。然而并不只是些“書生寒窗下,女鬼姍姍來”的香艷幻想,它折射的更多的是當時的世情。做了神仙未必好,上頭總有更大的神仙壓著。神仙也有戶籍制度,也有假冒偽劣,做神仙還要精通官場潛規則……金錢美色是攻關利器,背景關系是進身之階。不管是人是鬼,是妖還是仙,不管混哪一道,潛規則總是通行的。
天馬行空 ·現當代隨筆 ·16.3萬字
《重生》是蘇敏繼《我的右眼沒有淚水》后的第二本散文集。全書20余萬字,分為四個小輯,描述了作者在患白血病經骨髓移植獲得重生之后的人生經歷與故事。有對故鄉親人的真情回望,有對流浪打拼的實景再現,有對現實生活的冷靜思考,也有對詩與遠方的熱切向往。干凈嫻雅的文字之下,涌動著對生活和美的熱愛,以及與命運和現實的抗爭。
蘇敏 ·現當代隨筆 ·18.5萬字
林語堂曾經說陳蕓是這世界上最可愛的女人。蕓娘無疑是完美的妻子形象。不僅性格好,長得美,有文化……相比之下沈復的形象便是一言難盡。雖然《浮生六記》大半本書都在講他和陳蕓的生活,沈復也將兩人之間的甜蜜描繪的格外動人,但這卻是一個糖里有毒的故事。一切都是因為錢,貧賤夫妻百事哀。
端木賜香 ·現當代隨筆 ·8.9萬字
小時候,畫在手上的表沒有動,卻帶走了我們最好的時光。長大后才明白,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簡單二字。但生活就是由各種瑣事組成的,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追趕不上的不追,不屬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復雜,簡單甚好。本書共分5章,分別選取老舍先生兒時和夢想中的歡樂場景、對成年生活不易的慨嘆、對逝去的時光和人的懷念、游記、生活中的溫暖幸福。整本書體現了老舍先生歷經生活磨難后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的情懷,引導讀者去發現生活中逝去的純真美好,不被眼前的瑣碎、困頓打敗。
老舍 ·現當代隨筆 ·9.8萬字
熱鬧只是一時的光亮,而撐起人生的恰是孤獨。生命本就是一場孤獨的跋涉,無論人生路上有多少紛繁熱鬧,終將抽身出來,獨自細數似水流年。本書輯錄了朱自清先生對生活、對情感、對人生意義等的思考。本書的主題“孤獨”并不是讓讀者拋棄世界,而是在繁華落去后能找到自己的真實之處,尋到支撐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意義。本書就是從文學與哲學的美妙中,帶領讀者去重新審視那些直面靈魂的問題,重新思考對于人生和生活的態度,最終讓讀者保持內心的豐富、敏感與活躍,認識自己的稟賦與價值,過簡單而富足的生活,享受生命本身,建立強大的靈魂世界。
朱自清 ·現當代隨筆 ·10.2萬字
一紙杜甫,洞穿詩圣八個面向的沉浮,告訴你為何杜甫是“人民的詩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古今文人墨客中,我們對杜甫的愛也許是獨一份的,它是混合著敬仰與悲憫的愛。由于痛感更深刻,悲憫往往占據著這份愛的大部分。這位千古才子,死后成名,名與利都屬于他,卻好似都與他無關。名落孫山、顛沛流離、壯志未酬、中年喪子等苦難詞,塞滿他并不綿長的58年生命光陰之中。困厄是時代套在杜甫身上的外衣,他的使命是體會它、詩化它、記錄它!可你也許不知道,他內里的元魂始終是正氣蒸騰的。《誰當凌絕頂,杜甫與我》這本書正是從八個別致的側面洞穿杜甫的一生,捕捉他積極篤定的一面又一面,他的狂浪、他的幽默、他的力與美、他的仁愛之心撫慰戰亂中的蒼生和代代后來的讀書人,也撫慰了他自己。杜甫本身,就是自愈力。
為你讀詩主編 ·現當代隨筆 ·4.8萬字
在城市興起的時代背景之下,深處秦嶺山中的古老商州是一片被遺忘的土地,“攆不上時代的步伐。”賈平凹說,“商州到底過去是什么樣子,這么多年來又是什么樣子,而現在又是什么樣子,這已經成了極需要向外面世界披露的問題,所以,這也就是我寫這本小書的目的”。《商州初錄》寫于1983年,共收錄散文14篇,寫人記事、繪景抒情,各有側重,力圖向讀者描繪出一個較為完整的“商州世界”。《商州又錄》是《商州初錄》的續作,用十一段類似散文札記的文字將商州春夏秋冬的四季風物、風俗掌故連綴成篇,形成一派商州鄉土風景畫。《商州再錄》是“商州三錄”的完結篇,撰寫形式與《商州初錄》相似,卻更加注重人和事的歷史性與傳奇性。其收錄的文章篇目雖較《商州初錄》少,但每一篇的篇幅容量卻大為增加。作者以故鄉代言者的身份,謳歌故鄉商州世外桃源般的美麗與淳樸,表現出對故鄉田園牧歌式生活的贊美與紀念。
賈平凹 ·現當代隨筆 ·12.9萬字
打開書的扉頁,思緒如風自八方而來,一句晚安,一封書信,一則故事,描摹出一個普通青年的生活感悟。我始終相信,靈魂的共振勝過千言萬語,愿有文字作燈,照亮你我遙隔千里的余生;愿風雪夜歸,有人與你相伴道晚安;此去山高水闊,疏星寥落,這一程,接納命運的悲喜與溫度,并與之共舞吧。
九北魚 ·現當代隨筆 ·6.7萬字
著名學者、文化名家趙珩先生精選近作34篇,輯成隨筆集《留作他年記事珠》。趙珩先生秉承其一貫的樸實、真誠的風格,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經年的生活感悟,為讀者呈現了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豐盈的精神世界。全書分四輯,第一輯“文化”體現了作者對文化及與文化相關的現象、事物的獨到思考;第二輯“故人”則是對幾位故人如馬連良、張伯駒、劉宗漢等的獨家記憶;第三輯“北京”所錄文章皆與北京相關,從多個角度寫出了作者與北京城一生的羈絆;第四輯“百戲”則通古博今,將古今諸多體育運動如游泳、賽馬、擊劍、射箭等進行對比,在碰撞中彰顯趣味,也挖掘出體育運動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對今天的價值。“預知往日難回首,留作他年記事珠。”靜聽趙珩先生講文化、憶故人、說北京、聊百戲,淡寫歲月,靜守時光……
趙珩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本書是一本散文集,包括樂呵童年、原計原味和遺風舊俗三個部分。樂呵童年集中記述了作者在自己的童年時期迷戀的游戲,把童年游戲看作是認識社會、了解人生、提高生存能力的必修之課;原技原味記述的是作者童年時期直接參與或在父母身邊耳聞目濡的家務勞作,對一些生活場景、手工技藝、勞動情景,都有清晰細膩的記述;遺風舊俗則收錄了山東半島農村很多已經消失的民風民俗,是作者對故鄉民俗風情的展示。作品真摯樸實,幽默風趣,可讀性強,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北方農村傳統文化的縮影。
李春波 ·現當代隨筆 ·14.5萬字
至親至愛所給你的才是至情!那些濃濃的感情,多數來自于祖父母、父母等親人,以及愛人和伙伴等身邊人。這是一部描寫親情的故事集,記錄了作者家人、伙伴的一些真實故事。文中有永遠緬懷的長輩,有一起成長的手足,有相伴一程的伙伴,有刻骨銘心的初戀,有回不去的故鄉,有努力融入的都市……風格冷峻卻不乏溫度,文字厚重卻簡約自然,抒寫了80后與90后所處的生活境遇和對生命的思考、對情感的解讀,茫然中夾有期待,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堅持。同時本書也可看作一部回憶錄,記錄了從農村到都市、從少年到中年的一些成長片段,也記錄了我國社會在時代中的變遷。
丁浩 ·現當代隨筆 ·8.3萬字
急速前進的時代,我們如何實現“詩意的棲居”?作者陸蘇在鄉土草木、生靈萬物、味蕾印記與泛黃的時光中追尋答案。重新探索生活的質地,構建全新生活美學。唯美典雅的文字如輕聲低語的撫慰:大多數人為了碎銀幾兩奔忙疲乏不堪的時候,還有一處放逐自我、追尋詩意的精神自由地。當我們與真實的自然發生確切地鏈接,重啟塵封已久的自然力量,疲憊的靈魂就找到了生活最本真、最赤誠、最潤美的模樣。把自己浸潤在自然空氣的幽香和熱騰騰的煙火氣中。唯有在享受閑暇時,才保存了自由、明亮、赤誠的自己。
陸蘇 ·現當代隨筆 ·5.2萬字
本書精選了作者加入作協十年來心血之作,旨在傳遞“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這一深刻的人生態度。用文字幫助讀者打開眼界,看到生活的無限可能,突破觀念的圍欄,跳出那條一眼望到頭的路。生活由自己定義,無需束縛于刻板且重復的節奏,勇敢追尋自己獨特而開闊的人生。閱讀書中的故事,汲取能量,成為照亮人生曠野的螢火,去探索,拿回生命的自主權。理想生活并不遙遠,不用羨慕別人,知行合一,就能抵達全世界的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
禹茜茜 ·現當代隨筆 ·8.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