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左傳》是一部解釋《春秋》的著作,發凡起例,解釋《春秋》的書法和微言大義,但同時它也是一部博采史籍、檔案和口頭傳說的春秋時期的編年史,記事始于魯隱公元年(前722),訖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左傳》的文學性很強,是先秦史傳散文的代表性作品。《左傳選譯》著眼于作品的文學價值,精選原書的四分之一強的精華篇章,加以翻譯,輔以注釋,行文流暢,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沈玉成譯注 ·古代隨筆 ·13.7萬字
這本雜文集,收錄了近兩年來的文章,多發表于頭條號和微信公眾號。內容包括,詩詞介紹,生活隨感,影評,歷史人物評傳等。沒有詳細分類,就隨便雜糅在一起,大概是按照寫作時間順序排列。這樣也有好處,可以通過看這些文章,了解作者這兩年都干了些什么,寫作很隨機,泥沙俱下,當然也可能在泥沙中發現一兩顆珍珠。作為一個理科生,覺得生活本身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不用非要分門別類的去編輯,那樣看文章就會有到了豐臺世界公園的感受,一進門是希臘雕像,再往里走,就見到埃及金字塔,一回頭,哇,還有法國凱旋門在腳邊,很容易驚喜。
秦黎明 ·古代隨筆 ·22.6萬字
《幽夢影》是清代文學家張潮所寫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可以說是古典版的心靈雞湯。作品采用簡潔的格言、警句、語錄形式,表現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經傳、史鑒、詩文之外別立一體。對中國古代智慧思想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幽夢影》主要著眼于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的事物,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書中沒有強烈的、尖銳的批評,只有不失風度的冷嘲熱諷。而這些不平、諷刺,其表現形式也都是溫和的。現代作家和翻譯家章衣萍曾評價說:《幽夢影》是一部“才子之書,亦大思想家之書也”。作品涉獵范圍廣博。它論花與美人,論閑與友,論書與讀書,論一般生活,日月星辰,山川景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倫理道德,做人處世,大千世界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事物,無不作為一種思想上的傳達和轉述。《幽夢影》是一部絕妙的奇書,是一部清新可愛的隨筆。
(清)張潮 ·古代隨筆 ·1.2萬字
《閑情偶寄》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書,詳細談論了中國人的生活藝術。分詞曲部、演習部和居室部等八個部分。詞曲部論述戲曲結構、音律、語言等問題;演習部主要探討戲曲演唱技術;居室部介紹堆假山、砌墻壁等技術。其他部分談飲食、種花、養生諸問題。其論曲部分,經后人輯錄單行,題名《李笠翁曲話》。
李漁 ·古代隨筆 ·15.5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朝文學家沈復所著的一部自傳體散文。該散文文辭樸素,情感真摯,記敘了作者夫婦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和各地浪游聞見,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讀之心醉”的評語。書中內容或纏綿繾綣,或閑適淡然,或凄婉斷腸,或山水陶然。情傷處令人潸然淚下,不能自己意適處使人欣然頷首,樂在其中。語言不加雕飾,質樸清新,頗得自然之趣。白話則拓展了文言的意境,簡潔如話,卻又不失原文的優雅別致,可謂相得益彰。《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該書的特點在于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
沈復 ·古代隨筆 ·3.9萬字
《厚德錄》是南宋時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宋代興文教士人們普遍具有較高的自我道德追求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其小說也往往表現出較強的道德勸懲意味。《厚德錄》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書中廣泛收集宋代史書、小說中的故事,以名臣事跡為主,兼及普通士人,主要輯錄了宋代士大夫的善政和厚德故事,推崇厚德仁愛的道德觀念。其內容涵蓋賑災救荒、活獄洗冤、濟人之難、公私分明、報恩重義等多個主題。這些故事展示了高尚品德的典范,鼓勵人們以他們為榜樣,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厚德錄》不僅在道德勸懲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還具有一定的文獻校勘、輯佚和補史價值,為后世研究宋代歷史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李元綱 ·古代隨筆 ·7.7萬字
《金樓子》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部重要子書,是研究生活在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大交流、南北民族大融合前夕的蕭繹的思想、生平、著述和齊梁社會歷史的不可多得的直接材料之一。《金樓子》一般是采用札記、隨感的形式,或前引名言成句,后加自己的看法;或借題發揮以闡發自己的思想;或記述史實以勸誡子女;或追敘往事,聊以自慰;或轉志奇事,欲廣聞見;或記東交游,以敘友情等。
蕭繹 ·古代隨筆 ·5.9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6.4萬字
《夢粱錄》是宋代吳自牧所著的筆記,是一本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對宋代市民生活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夢粱錄》不僅記載反映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書中還對許多傳統習俗的來源進行了說明,有的甚至是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如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但關于貼“福”字的最早記載則是《夢粱錄》。該書仿效《東京夢華錄》體例,記載南宋臨安的郊廟、宮殿、山川、人物、市肆、物產、戶口、風俗、百工、雜戲和寺觀、學校等。為了解南宋城市經濟活動,手工業、商業發展情況,市民的經濟文化生活,特別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較豐富的史料。該書不僅詞匯豐富,口語色彩較濃,還記錄了大量的名物詞,為語言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語料。書中伎樂、百戲伎藝、角觝、小說講經史諸節,為宋代文藝的珍貴資料。
吳自牧 ·古代隨筆 ·6.3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10.4萬字
《幽夢影》是一部喚醒審美力的品味之書。全書共收錄219則語錄體隨筆,每則附有作者友人精彩點評。山水園林、四時風物、詩詞歌賦、書畫器玩……世間閑趣風雅,為人處世智慧,無不包羅其中,句句經典,短小精悍,耐人尋味。翻開本書,發現生活意趣,全面提升感知力與審美力。
(清)張潮 ·古代隨筆 ·3.5萬字
趙執信《談龍錄》一卷,該書主要為反對王士禛“神韻說”而作,主張“詩以言志”,必使后世因其詩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論其世”。這些觀點至今仍有一定意義。翁方綱《石洲詩話》八卷,以朝代為序,分人評述,一至五卷集中評論了唐、宋、金、元的詩歌。第六卷主要用來批評王士禛對杜甫詩的評述。最后二卷附說元好問、王士禛的《論詩絕句》。
(清)趙執信 翁方綱著 陳邇冬校點 ·古代隨筆 ·10.9萬字
《婦人集》是清代文學家陳維崧編著的一部作品集,主要收錄了清初以來女子的軼事和詩作。書中不僅記載了諸多才色兼備的女子的錦繡才思和高潔品行,如李香君拒絕田仰及阮大鋮的故事,還描繪了明末清初著名女子的顛沛流離,寄托了清初遺民的故國之思。此外,書中也包含了一些表現家國之痛的作品,反映了明清鼎革之際的社會背景。整體而言,《婦人集》是研究清代女性文學和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清)陳維崧 ·古代隨筆 ·2萬字
花間集精選收錄多首花間詞。不泥古,不矜秘,大膽講述美色與愛情,還原了一個曲折幽隱之特美的詩詞世界。因為極美的韻律和用詞,讀之會在唇齒及內心翻滾,被很多注重詞之大美的讀者推崇。
(唐)溫庭筠 (后蜀)趙崇祚 ·古代隨筆 ·4.7萬字
《秋燈瑣憶》是錢塘文人蔣坦通過回憶而作的一部詩意散文集,記述了其與妻子關锳的日常生活,充滿了才氣、雅致與情趣。全書敘事生動自然,文辭風雅清麗,感情真摯,動人心弦。
(清)蔣坦 ·古代隨筆 ·2.2萬字
“悅讀經典白話版”精選中國古代經典讀物,所選作品都很大程度地去掉文言色彩,同時又保持原典結構的完整,加注釋,比普通注釋更獨立、更詳細,帶有“知識點拓展閱讀”的特點,整套書系將經典作品當代化、通俗化,使大眾讀者讀得懂、讀得輕松。《東周列國志》由明代馮夢龍編著,以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為主線,講述從西周末年至秦統一六國的五百余年歷史。全書演繹齊桓公、晉文公等霸主興衰,展現商鞅變法、荊軻刺秦等重大事件,生動描繪列國紛爭的權謀斗爭與社會變遷,兼具歷史深度與文學趣味,是古代歷史演義的典范之作。
(明)馮夢龍原著 ·古代隨筆 ·17.7萬字
《歲華紀麗譜》是元代費著所編的地方風俗志。附《箋紙譜》一卷、《蜀錦譜一卷》。主要記述了蜀中自元旦至冬至的節候風俗,敘述詳盡,內容豐富。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自唐至宋,作者常以宰臣出守成都。當時社會環境奢靡成風,而至南宋時,因戰亂而衰落。費著追述舊事,撰成此書。作品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從正月元日開始,到歲末冬至的各個節慶日,成都當地的官府和百姓是如何游樂慶賀的。文字形象生動又不乏細致。歷代關于唐宋時期成都社會以及民俗的研究,都離不開其中的記載。從這個角度說,本書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書中對成都風物民情的記述,為讀者再現了古代成都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畫卷以及文化特質形成的歷史淵源。書中所附的《蜀錦譜》是研究兩宋絲綢生產的重要文獻,記述了成都錦院的設置、規模、分工、產量、產品用途,管理方法、建置沿革和所產八答暈錦、盤球錦、簇四金雕錦等,是研究古代蜀錦的專書。
(元)費著 ·古代隨筆 ·5391字
從體裁上來說,《澠水燕談錄》屬于筆記文中的史料筆記。《澠水燕談錄》雖然表面上是一部談謔類的悠閑之作,但實際上蘊含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判斷,是一部創作動機嚴肅、目的純正、品位高雅的史料筆記。從寫作目的上來看,與眾多宋代筆記的作者一樣,王辟之脫離仕宦,悠游林下,追憶平生經歷見聞,筆之于書,博記雜識,主要是為了“談謔”。從寫作內容和范圍來看,《澠水燕談錄》所記大都是宋哲宗紹圣年間(1094年)以前到北宋開國(960年)之間140余年的北宋雜事。內容豐富,體裁廣泛,為后世對北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研究,特別是對一些政治家、文學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東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詩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實可靠的史料。
王辟之 ·古代隨筆 ·5萬字
沈復 ·古代隨筆 ·6.3萬字
《溫氏母訓》由明末賢才溫璜編訂,其真實作者是溫璜的母親陸氏。這位偉大的母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樹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讓兒子終生踐行著母親說教的為人處事之準則,并編輯整理成書,供子孫后世瞻仰。對家長朋友來說,本書不可不讀。本書包括祖業的守成、家道的維系、子女的教育等內容。細細品味,能發現其文章的主干,便是人情世故。作品概括了社會間的種種關系,又可貴地抒發了作者自己深有感悟的見解。即便在今天讀來,仍然具有極深的啟發意義。本書寫的是一位母親對子女的關愛與教導,也是一位古代女性對社會世故的獨到見解。家訓雖然是日用的常言,但對于立身處事的要點、理家應對的方法,簡要完備而又懇切周到,字字都是從閱歷當中而來,含義深刻,發人深省。《溫氏母訓》點點滴滴的教誡,體現出陸氏的深厚德行與慈悲教導。《溫氏母訓》來源于溫母貞良的節操,與人生深厚的閱歷,富含了修身齊家的深遠智慧。
溫璜 ·古代隨筆 ·5102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