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時間、四季、相思、煩惱、讀書、飲酒……本書分四十個專題,分門別類地選錄了近二百首古典詩歌代表作(也包括詞、散曲),解讀其文本、分析其藝術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文中時常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作者特殊的讀詩背景,以及在讀詩過程中受到的獨特的感動,從而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本書作者有意將他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心得轉化成普及性讀物,從而使優秀的中國古典詩歌走進更廣大的當代讀者的視野。
莫礪鋒 ·古詩詞 ·22.3萬字
《新選中國名詩1000首》叢書由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韓經太主編,由當代著名學者趙敏俐、錢志熙、葛曉音、莫礪鋒、張晶、左東嶺、蔣寅、張富貴撰寫,從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史中精選名詩1000首,予以詳細注釋和精彩鑒賞,幫助讀者領略中國詩歌的思想意蘊和藝術特征。唐代部分由北京大學中文系著名教授葛曉音撰寫。
韓經太主編 葛曉音注評 ·古詩詞 ·22.2萬字
本書以經典古詩詞為抓手,融合文學、歷史、美學、文獻學、藝術等多門學科知識。本書包含100篇經典古詩詞,主要分為“詩文賞析”“作者軼聞/作品軼聞”“附錄”三部分。其中,“詩文賞析”著重從思想內容與創作藝術方面解讀詩詞,在梳理文義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詩歌的創作特色;“作者軼聞/作品軼聞”為作者或作品的背景資料或補充材料,以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對應詩詞的創作背景或詩人的生平經歷,旨在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角度提升古詩詞賞析的高度;“附錄”為各教學領域人員研讀“淑章談古詩詞”的心得體會,既有教學經驗的總結,又有學習經驗的積累。
李淑章 ·古詩詞 ·22.1萬字
本研究以王維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希尼這兩位代表中西方文化的詩人的詩歌為語料進行多層次的認知比較研究,從中構建詩歌的概念合成模式,并從認知文體學的視角來解讀詩意。本書力求在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論基礎上拓展其在敘事、語用、翻譯領域的雙域和多域網絡的概念合成理論模式。
李昌標 ·古詩詞 ·22.1萬字
《詩經》兩千多年來,這些富于生活氣息的詩句,向我們說著日常的歡喜和憂傷。本版《詩經誦讀本》回歸"詩"之本質,是一部可誦、可賞、易解的唯美古詩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注音版無障礙閱讀。古人云"無詩不言",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幫助孩子通暢誦讀整部《詩經》。二、嚴謹準確的疑難注解,讓孩子無障礙理解全文。對于較難或是易理解錯誤的字詞進行注解,不僅讓孩子自己讀懂國學,還能加深對國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三、圖文并茂,版式活潑靈動。本書大字注音的同時配有相應情節的插畫,提高孩子自主閱讀能力。讓孩子輕松愉悅地享受閱讀過程,汲取知識。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古詩詞 ·22.1萬字
在我國詩歌史上,“樂府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書由名家對入選的詩篇作品,都作了注釋。這些注釋比較簡明,所用版本可靠。另外對部分典故比較生僻和文字艱深的地方,又引證了一些典籍或舉出某些例證,以幫助讀者對某些作品的理解。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前提下,我們又兼顧了時代需求,按照所選作品的內容,從一些優秀的古代版畫中,為每本書都選配了精美插圖,使圖文相得益彰,以期提升它們的閱讀欣賞價值。
曹道衡選注 余冠英審定 ·古詩詞 ·22.1萬字
本書是從作者三十余年來所發表的論文中遴選出的樂府研究論文,因其內容涉及面較廣,故定書名為《中古樂府廣義》。全書包括五方面的內容。其一為“中古‘樂府學’理統”,探討樂府作品的原生態問題;探討沈約《宋書·樂志》的樂府學論述。其二“中古樂府詩人本色”,探討中古時期優秀詩人曹植、傅玄、鮑照、沈約的樂府詩創作本色以及特點。其三為“中古樂府歌辭探故”,分別探討相和歌辭、鼓吹曲辭、舞曲曲辭、雜曲歌辭中某些作品的原始意味及其發展變化。其四為“中古樂府類次與《文選》”,闡述《文心雕龍》所述與《文選》所錄樂府詩的類別,通過二者的比較以探討樂府詩的分類。其五為“中古樂府與宮體推原”,探討樂府詩與宮體詩之間的關聯與差異,探討民間作品的本色特點與文人詩作的異同。
胡大雷 ·古詩詞 ·22萬字
樂府是中國詩歌重要的體裁之一,它興起于兩漢,以反映社會現實為主要內容,表達底層社會人民的心聲,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逐漸開始擬樂府,樂府因此而成為后代文人創作的重要體裁之一。本書主要精選了漢魏六朝的樂府作品。
曹道衡選注 ·古詩詞 ·22萬字
本書選取了最能代表歐陽修散文特質的“六一風神”為研究對象,比較詳細地梳理了“六一風神”的概念界說、內涵,細心考察了“六一風神”的文體分布和歷史階段,深度挖掘了“六一風神”的情感意蘊和思想內涵,并對“六一風神”的表現手法和結構藝術、語言特點與審美類型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對“六一風神”的形成原因和價值定位進行了評說與界定。
卓希惠 ·古詩詞 ·21.9萬字
《南宋詞史》點面結合,以線貫穿,既從歷時性方向揭示出了南宋詞史階段性的發展過程,也從共時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階段詞壇豐富多元的審美形態,既從深度上推進了南宋詞史的研究層次,也從廣度上拓展了南宋詞史的研究領域。
陶爾夫 劉敬圻 ·古詩詞 ·21.9萬字
中國的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進行傳統“詩教”的主要載體。鑒賞古典詩詞,可以跨越時空與古代的賢人智者對接心靈體認、交流思想情感,可以提升人們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質。本書立足于中國詩歌傳統,深入淺出地談論了鑒賞中國古典詩歌的諸多話題,介紹了涉及中國古典詩詞的重要體式、構成要素、表現藝術、人文情懷、鑒賞方法等內容。全書共九章,每一章節均提供一定的經典詩歌鑒賞練習與思考題。各部分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結構嚴謹、內容科學。
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 ·古詩詞 ·21.9萬字
本書將時段定于隋唐,將空間定于洛陽,是一部體例獨特的唐代文學史話,試圖描繪一幅洛陽詩歌文學的全景圖。從引言開始,對洛陽都城史做了一次“速寫”,繼而轉入城市史、文學史、制度史的橫向軸線,嘗試破解唐詩得以繁榮的原因,回溯詩歌文學在隋唐之際的演變軌跡,探尋古都洛陽隱藏的文化密碼。后半部分落腳于具體的人與事,將唐代著名詩人的詩歌作品與歷史事件穿插敘述,以詩人生活行跡與地理空間彼此印證,使讀者宛如夢回大唐洛陽,經歷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學游賞之旅。
馬鳴謙 ·古詩詞 ·21.6萬字
本輯分為“文體研究”“散文研究文獻考述”“大視野”“文獻考辨”“作家研究”“書評”六個欄目,所選論文主要關照中國古代散文的文體演變、文獻的考證和辨析,以及重要學派如陽明心學、陽湖學派與古代散文思想的演進,并將中國古代散文名家作為專題研究;此外,本輯還關注中國古代散文領域的最新成果,如對過常寶專著的評介。
郭英德主編 張德建執行主編 ·古詩詞 ·21.6萬字
本書重點講述了晚唐五代時期的古詩詞,以及古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涵蓋豪放、婉約、田園、邊塞、詠物、詠懷、詠史等各個類別詩詞,聚焦忠孝、仁義、愛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作者力求通過對晚唐五代詩詞知識的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并通過解析古詩詞的含義,一并解讀古詩詞背后的創作背景、趣聞軼事等等,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讓讀者在學史中讀詩,在讀詩中洞悉歷史。
陳曦駿 ·古詩詞 ·21.4萬字
胡云翼《宋詞選》選錄兩宋名家詞290余首,“根據思想性和藝術性統一的原則來評選宋詞”,“以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派作為骨干,重點選錄南宋愛國詞人的優秀作品”。(前言)這是胡云翼選本的一大特色。其注釋淺顯通俗,力求完備,并著重于詞句的串解。對各個作家和作品均作簡要介紹和說明,引用資料豐富,是一部十分有特色的宋詞選本。
胡云翼選注 ·古詩詞 ·21.4萬字
元稹是與白居易同時并同等重要的唐代詩人。本書對其詩文加以選注,以明楊循吉據宋本影鈔《元氏長慶集》六十卷為底本,參校諸本,對重要的異文出以校記。選注者經過精審的校理,為讀者提供了可靠的文本。注釋吸收前人成果,辯明作品寫作背景,著重引證典實,注準詞義,間有對大意的串講。本書是作者在其獲獎圖書《元稹集編年箋注》基礎上精益求精而選注成的具有較高學術品位的古典詩歌選本。
楊軍 文笙 呂燕芳選注 ·古詩詞 ·21.4萬字
《納蘭詞全編箋注》是由蘇纓箋注、收錄了納蘭容若全部詞作的一部作品。清代詞壇中興,納蘭容若作為梁啟超盛贊的“清初第一才士”,其詞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學術大師王國維更在《人間詞話》中譽其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歿后,平生師友為其編刻《通志堂集》,錄詞四卷,共三百首,皆為顧貞觀手訂,張純修亦編刻有《飲水詩詞集》。其后納蘭詞迭有刊刻,校勘日精,現可確定納蘭詞共三百四十八首,于本書全部收錄。另精選納蘭代表詩作十一首,以期更完整呈現納蘭詩詞創作風貌。納蘭詞雖素以明白如話著稱,因其學養深富,實則用典精深、含義幽微、婉轉曲折。前人釋讀注本很多,但仍有很多漏釋、誤讀,由此產生對詞作主題理解的偏差。蘇纓廣采眾家之長,精心考訂材料,從創作背景、文字訓詁、古事今典、史料知識、修辭章法等方面增補糾謬,更對相關重要文獻如顧貞觀、吳綺兩篇《飲水詞序》與魯超《今詞初集題辭》做了箋注。透過蘇纓新注,我們更能感受納蘭詞深情婉約的風致,更能接近他至真至性的精魂。
(清)納蘭容若 蘇纓箋注 ·古詩詞 ·21.3萬字
汪超《明詞傳播考述》,討論了明人詞作在明代的傳播,并借此揭示明詞的流傳方式、流布特點、接受規律,豐富特定文體的斷代文學史內容,完善對詞史發展鏈條的敘述。研究過程中,立足文學,在傳統的文獻整理、闡釋的基礎上,運用了文學與傳播學的交叉視角觀察研究對象。全書是以文學傳播活動的各個要素為節點的線性結構,既有對明詞傳播整體的宏觀考察,又有對特殊現象的微觀討論。從內容上說,除緒論、結束語之外,全文九章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從總體上勾勒明代文學傳播的條件、背景,將明詞傳播置于明代文學的整體狀況中考察。第二部分(第三至七章),介紹了明詞傳播的主要方式及其傳播效果。第三部分(第八、九章),是對明詞傳播特殊現象的考察??傊?,《明詞傳播考述》通過對明詞傳播的考察,重新認識了明詞的特點和價值,認為明詞繼承并發展了前代詞作的傳播方式,明詞的創作和傳播越來越具有地域傾向,這種趨向影響著清詞的中興格局。
汪超 ·古詩詞 ·21.3萬字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則是中國詩歌中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短圃娙偈住愤x入了唐代眾多詩人膾炙人口的名作。詩歌朗朗上口,節奏分明,有利于孩子誦讀,讓他們感受詩歌的魅力,增加其文學和藝術的修養。同時它用豐富的題材展示了唐代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代表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少年兒童學習古典文學的經典佳作。每一位學子都應對其進行品讀、感悟、求索……做一個有文化底蘊、有學識素養的中國人。
(清)蘅塘退士選編 朱啟亮 陳理御譯注 ·古詩詞 ·21.2萬字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開創了我國文學創作的現實主義傳統,對后世有深遠影響。本書前撰《引言》,對《詩經》作簡要介紹。每卷前有解題,說明本卷體裁(風/雅/頌)的大體來源和寫作特點。正文全文今譯,重點字詞出注,詩后附評析,概括本篇主旨。全書結構完整,體例清晰,簡明易讀,是適合一般讀者的普及讀物。
周振甫譯注 ·古詩詞 ·2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