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在我國詩歌史上,“樂府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中,就專有《樂府》一篇,和《明詩》等篇并列。許多作家的詩文集,也往往將“樂府”單列一類,和一般詩歌相區別。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部分詩,本是歌辭,是可以配樂演唱的,因此名之曰“樂府”。所謂“樂府”本是一個官署的名稱。正如清初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所說,是有了這個官署,“后人乃以樂府所采之詩名之曰樂府”。

關于“樂府”這個官署的設置時間,根據過去的說法,都認為始于漢武帝時代,此說創自東漢班固的《漢書》。他在《禮樂志》中說:

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

同書《藝文志》也說:

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詩,于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但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卻使這種說法產生了疑問。因為據1982年陜西《考古與文物》所載袁仲一的《秦代金文·陶文雜考》說,秦始皇陵出土編鐘,其一紐上有秦篆“樂府”二字,那么樂府官署的設立,至少可以上推至秦代,證以《史記·樂書》及《漢書·禮樂志》中都曾談到漢惠帝時已有“樂府”的記載,這結論大致是可以肯定的。根據上述的情況,我們似乎可以認為:“所謂樂府詩,就是古代樂府官署中所演奏的樂歌?!比欢@樣的結論并不完全準確,至少是很不全面。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詳談。

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的記載,秦漢以來掌管音樂的官署共有兩個:一個叫“太樂”,是“奉常”(后改名“太?!保┑膶俟?,掌管“雅樂”;一個叫“樂府”,是“少府”的屬官,掌管“俗樂”。前者所掌為宗廟祭祀、朝廷典禮所用的樂曲;后者所掌則為采自民間的歌曲,專供帝王貴族娛樂享受之用。據《漢書·藝文志》說:帝王們所以要演奏這些民間樂曲,是為了“觀風俗,知薄厚”。這種說法雖多少有點美化的用意,也未必盡屬杜撰。因為根據一些古籍的記載,采詩之制起源甚早,至少可以上溯到周代。漢何休《公羊傳解詁·宣公十五年》:“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焙涡菔菛|漢后期人,他的說法可能有根據儒家思想而加以理想化的成分。但關于采詩的事,在先秦典籍中確有記載,如《國語·周語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眳琼f昭注:“無眸子曰瞍,賦公卿列士所獻詩也?!边@里所說的“獻詩”,應該包括他們自己所作的詩和從民間搜集到的歌謠?,F在我們所常讀的《詩經》,尤其是“十五國風”,有一部分可以斷定是民歌,大約就是經過這些采詩者的采集,然后由周代樂官加以潤飾、整理后的產物。后來漢以后的各類樂府民歌,其形成情況,大約也與此相類似?,F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古代樂府民歌,大抵是這樣被保存下來的。

但是,現今我們所說的“樂府詩”,其內容并不限于民歌,其中有一部分卻出于文人手筆,有些還是專供帝王的宗廟和朝廷所用,例如今存《樂府詩集》中的《郊廟歌辭》、《燕射歌辭》以及一部分《鼓吹曲辭》就是這樣。這些樂曲似乎在當時,應當歸“太樂”之官所職掌,而非“樂府”官署所司。只是由于它們也是樂曲,所以后人就籠統地把它們歸入“樂府”一類。例如劉勰在《文心雕龍·樂府》中所談的“樂府”,就包括著這些內容。

在古代,“詩”和“樂”本來是不分的,凡是詩都能歌唱。一般來說,都是先有了歌辭,然后才被人譜曲歌唱?!渡袝に吹洹吩疲骸霸娧灾荆栌姥?,聲依永,律和聲。”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對此作了進一步的說明,他說:“夫音律所始,本于人聲者也。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彼宰钤绲臉非际且擂o配曲的。從漢代以來的樂府詩也是這樣?!端螘分疽弧氛f到漢代的《相和歌辭》及東晉南朝的“吳歌”時說:“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钡@些樂曲一旦在人們中流行,并受到歡迎以后,就有人反過來,依照這種聲調,另造新辭。這就是同書所說:“又有因弦管金石,造哥以被之,魏世三調哥詞之類是也?!边@里所說的“魏世三調哥詞”,也就是《宋書·樂志》中的“清商三調歌詩”,它們大抵是曹操、曹丕等人根據《相和歌》的曲調,另撰新辭,并經魏晉樂官譜曲歌唱的。但還有一些詩歌大約只是某些文人模仿當時的樂曲創作詩歌,實際上并未演唱過。如《文心雕龍·樂府》:“子建(曹植)、士衡(陸機),咸有佳篇,并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焙髞聿簧傥娜藬M作的樂府詩,大抵都是這種情況。所以我們說樂府詩本是樂曲,卻并不是所有的樂府詩都曾被人歌唱。這些沒有被譜曲歌唱的詩,既然不曾入樂,有時也不免和樂律有所不合,所以在梁代就有人稱這些詩為“乖調”,但它們為什么不合樂律,現在已無從知道。也許,那些已經入樂的文人詩,在配曲以前是否全部合律,有沒有經樂官們加工,也很難確知。但隋唐以后的文人有些詩仍襲用漢魏舊題,而據《隋書·音樂志》,這些曲調在隋時已不復歌唱,可見其寫作已不復顧及音律,據此來推論南北朝文人的某些擬樂府,是否也有這種情況,也很難說。然而不管怎樣說,這些詩被歸入樂府之列,已是約定俗成,不必另立新說了。

關于“樂府詩”的分類,我們一般根據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的辦法,把它們分成《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等類。此外,在《樂府詩集》中還設有《近代曲辭》和《新樂府辭》兩類。但郭氏所謂“近代”,實指隋唐五代,所以其中絕大部分歌辭,已和《新樂府辭》一樣,不屬于本書的入選范圍,所以只選錄了薛道衡《昔昔鹽》、丁六娘《十索》等少數隋人之作。

至于前面所提到的幾個部類,情況也各各不同,歷來傳誦的樂府詩名篇,大抵屬于《相和歌辭》、《清商曲辭》、《雜曲歌辭》和《鼓吹曲辭》及《橫吹曲辭》的某些部分,歷來文人的擬作,也大多屬于這些部類。我們不妨說,這幾個部類實為樂府詩中的精華所在。

關于《雜歌謠辭》,情況就有所不同。無可否認的是在這一部類中,同樣存在許多傳誦的名篇,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把“歌”和“謠”是區別開來的。這樣處理確有其理由。因為像《并州歌》、《隴上歌》這樣的歌辭,如果有樂官加以采集、配曲,未嘗不能像《相和歌辭》等樂曲那樣演奏(其實《隴上歌》恐怕在北朝曾被配樂歌唱,如《洛陽伽藍記》卷四所載田僧超吹笳所奏的《壯士歌》可能即《隴上歌》)。至于謠諺,恐怕是無法譜曲歌唱的,其產生時代有的很難判定,如《三峽謠》、《滟滪歌》、《丁令威歌》等,雖出于南北朝人著作,但其產生年代,則很難確定。因此余冠英先生在《樂府詩選》中專門設了“漢至隋歌謠”這一類,和“漢魏樂府古辭”、“南朝樂府民歌”及“北朝樂府民歌”這些類目并列。這樣做是比較妥當的。但在現在這個選本中,既然要按時代順序來分,那么這些歌謠的安排,確實有一定的困難。我現在考慮這些歌謠雖出于南北朝典籍所載,其產生時代當在此前。像《三峽謠》之類,既見于《水經注》,而該書作者酈道元又不可能親自到過三峽,很可能轉引自東晉前后人的著作,那么這類歌謠的產生時間,當不致晚于東晉,所以把它們放在西晉最后一部分,也許是可以的。當然,這樣做也未必完全妥善,還望廣大讀者和專家們賜教。

本書中選錄《琴曲歌辭》和《舞曲歌辭》相對地較少,這是因為《樂府詩集》中這兩部分作品本來數量不多,而藝術上比較好的數量更為寥寥。至于那些被視為廟堂樂章的《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近代以來的學者一般是不加選錄的,如黃節先生的《漢魏樂府風箋》、余冠英先生的《樂府詩選》都是這樣。我在這里則選錄了一些《郊廟歌辭》,因為這些歌辭在藝術上多少有它們的某些特色;同時在體裁上也多少顯示了后來七言詩形成的雛型,對讀者了解詩歌形式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至于《燕射歌辭》,則現存的作品都產生于晉以后,而詩體則基本模仿《詩經》,很少特色,因此一概從略。

本書對入選的作品,為了幫助讀者閱讀,對一些難解的字辭和典故,都作了注釋。這些注釋一般要求比較簡明,但在有些問題上,由于典故比較生僻或文字比較艱深,我不得不引證一些典籍或舉出某些例證。特別是對有些作品的理解,我和前人有不同看法時,也作了一些考訂和解說。這些看法是否妥當,還希望大家指正。

這部《樂府詩選》是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幾位先生提議下編選的。本來,在“樂府詩”的選本方面,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了余冠英先生的《樂府詩選》。但這部選本初版是以民歌為止,只采錄了少量文人作品作為附錄,而再版時,又把附錄刪去。這部選本出版后得到廣大讀者歡迎,是一部學術價值很高的好書。但根據歷來對“樂府詩”的理解,那些文人的擬作,似也不宜摒棄不錄,因此出版社的幾位先生就倡議再編一個選本。這個工作,照理說自然應該請余先生來做最為合適。但這時余先生已經九十高齡,身體條件已不適宜再從事這一工作。因此經陳建根、劉文忠、張福海三先生專門去征求了余先生的意見,命我來擔此重任。我自惟學識淺陋,很難勝任,雖屬師命難違,實在深感惶恐。

在本書的編選過程中,我在很多地方都曾參考過余先生的《樂府詩選》,并且始終受到余先生的親切關懷。最使我痛心的是在本書初稿完成后不久,余先生就永歸道山?!疤┥狡漕j,我將安仰?”言念至此,不禁淚下。更使我難過是亡友沈玉成兄,原來準備和我一起來承擔這一工作,后來他有其他工作,沒有參加,但當本書的部分選目列出后,他曾提出一些意見,對有些篇的解釋還發表過他的見解。不幸的是他在最近亦已逝世。謹以此書作為對師友的紀念。

當然,本書的出版,更是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幾位先生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特別是劉文忠先生不但慷慨地把他的藏書長期借我使用,在書稿完成后,他和張福海先生又進行了細致的審閱,提出了許多寶貴而中肯的意見,使我獲益匪淺。在這里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曹道衡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于北京車公莊寓所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
上架時間:2020-11-16 15:09:25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镇市| 林芝县| 白沙| 丰都县| 隆回县| 大洼县| 苏州市| 双牌县| 会宁县| 昆山市| 正安县| 清水河县| 沧源| 蒙山县| 墨竹工卡县| 罗山县| 博罗县| 罗江县| 砀山县| 大田县| 靖安县| 石台县| 辽中县| 静乐县| 北川| 沾益县| 高陵县| 渝北区| 绩溪县| 桃园市| 平遥县| 和政县| 华坪县| 三穗县| 西华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沧州市| 汉寿县| 海兴县| 岳阳市|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