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南宋羅泌的《路史》,是一部保存有極為豐富的輯佚資料的神話學著作。本書首次全面且系統地考察了羅泌的家世和《路史》的文獻學及神話學價值。考察時,本書以對《路史》文獻構成所做的全面細致的梳理為依據,既揭示《路史》文獻來源的豐富性及其在輯佚方面的獨特價值,又凸顯羅泌搜集神話傳說資料來構擬上古帝王譜系時,陷于“駁雜而無倫”的困境,非刻意為之,而是受“神話歷史”思維的影響所致。
朱仙林 ·文學理論 ·34.3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年所從事“近百年女性詞史”學術方向的主要成果,書寫了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百余年的女性詞史歷程,是學界首部全景式展現此時段文學生態的著作。近百年女性詞史從時序上看,是以李清照為開山的千年女性詞史的衍繹承傳,而在“天將間氣付閨房”的時代風會中,獲得了間世遷變之靈氣的女性詞的體量與分量,足以同此前的千年分庭抗禮,甚或駕而上之。百年中,誕生了呂碧城、沈祖棻、陳小翠、周鍊霞、丁寧等英卓的女詞人。她們以佳詞麗句秀出閨閫,不僅足與同世男性詞人相抗軼,壯百年詞業聲色;更能上摩前賢之壘,在千年女性詞史長卷鐫刻芳名。本書是“二十世紀詩詞研究”系列成果之一,在鑿通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兩個二級學科的理論基礎上,別具文化、歷史、性別等層面的意義。
趙郁飛 ·文學理論 ·34.2萬字
本書以影響研究為切入點,運用翔實的史料,深入分析祖國大陸母體文學對臺灣現代文學的影響,在20世紀中國文學的整體框架中展開臺灣與大陸文學的比較研究,積極探求中國現代文學精神、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和現代經典作家對臺灣文學發展的意義。本書較為系統地梳理了臺灣文學與大陸母體文學深刻的淵源關系,探討了臺灣文學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五四”以降的中國現代文學對它產生的恒久而深刻的影響;通過對兩岸文學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的比較研究,在20世紀中國文學的宏闊視野中,探討了臺灣文學的特色和價值,這將有助于推動學界建構多元共生、整合兩岸、兼容雅俗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觀。
方忠等 ·文學理論 ·34.2萬字
《當代西方文論批判研究》全書共分為六章,內容分別是:一、向內轉與悖離社會與生活;二、“自我中心主義”與公共價值的消弭;三、現代西方文論的非理性轉向;四、“形式崇拜”與內容與形式關系的倒置;五、“反教化論”與審美追求的極端化誤區;六、精英主義取向與文學藝術的小眾化危機。從六個方面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分析了當代西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情況以及問題所在。在當今理論界唯西方文論馬首是瞻的情況下,本書富有理論前沿性和現實意義。
張江主編 ·文學理論 ·34.2萬字
本書展示了東干研究的最新成果,將東干文學置于世界華語文學的坐標中,以專題性研究覆蓋東干書面文學與民間口傳文學,奠定了東干文學研究的詩學基礎,勾勒了東干文學的研究框架。同時又重點突破,或在東干文學的某些關鍵點上深入開掘,或作史的脈絡尋繹。依據東干文和俄文的最新資料,以新的參照和視角予以闡釋,特別是東干文學與中國文化的互補與互證研究,原汁原味的東干口語與中國作家口語化的比較,顛覆了流行的教科書巾的某些通用觀點,得出了與眾不同的新結論。
常文昌 常立霓 ·文學理論 ·34.1萬字
本書是楊義先生的論文集,包括楊義先生對部級干部講的《重繪中國文學的歷史地圖》及關于《論語》、諸子、李杜、蘇軾方面的新稿等,是對楊義先生一向主張的重繪中國文學地圖的理念的深入和發展。
楊義 ·文學理論 ·33.4萬字
從“講故事”的主題意蘊、情節結構的鋪排、獨創“莫氏”語言的先鋒和本土風格等方面,對莫言八九十年代至新世紀的小說創作進行宏觀把握和微觀分析。以連續性為關捩點,對他的小說采用的歷時態的敘事策略和表現的審美特色作發生學和譜系學的尋蹤。
曹金合 ·文學理論 ·33.2萬字
以《詩經》訓詁研究為基本切入點,融合語言學、文學、文獻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對于完成傳統語文學的歷史重塑、推動語文學理論的建設和發展,乃至彰顯中國傳統儒學經典文化的學術特質、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本書爬梳整理了歷代《詩經》研究文獻材料,以《詩經》小學的發生發展為主線,概述兩千多年《詩經》文本詮釋的基本歷程,系統構建起《詩經》小學的研究通史。本書作者充分考慮了核心文化因素的淵源與影響,體現了宏闊的史學眼光。
康國章 ·文學理論 ·33.2萬字
本論文集收錄了作者三十多年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單篇論文,其範圍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及近代,而以唐宋文學研究為中心。論文集的內容大致可分穩兩大類型,一是文學現象和文學作品的討黹,如初唐四傑、元祐文人、江西詩派等文人集團和流派,以及歌行體、六言詩、演雅詩、詠馬詩、白戰體等等;二是文學理論輿詩學理論的研究,如“以意逆志”、“文無隱言”、“奪胎換骨”、“自持與自適”等等。論文涉及詩、詞、文、賦多種文學樣式,以語言學研究鵜主要特色,從美學、闡釋學、文體學多種角度切入,不僅探討“古代的”文學理論,而且力圖揭示古代文學的“理論”,如“風景即詩”、“觀者入畫”、“以戰喻詩”等文藝創作和審美觀念。
周裕鍇 ·文學理論 ·33萬字
《美國詩歌史論》是為了北京聯合大學培育國家社科重點重大項目《美國詩史》(多卷本)而準備的一部美國詩歌研究專論;內容包括“早期美國清教詩歌”、“美國浪漫主義詩歌”、“美國現代主義詩歌”、“美國后現代主義詩歌”、“當代美國詩歌”等五個部分,每個部分獨立成章,以各個歷史時期重要詩人及其代表詩歌作品為重點研究和論述對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通過深入細致的文本釋讀,挖掘和總結核心詩人的核心詩學理論創新及其詩歌創作技巧和風格創新,同時注重梳理和揭示各個歷史時期詩歌理論與詩歌創作中的歷史文化記憶、特點和主題,勾勒美國詩史。
黃宗英 ·文學理論 ·33萬字
格薩爾史詩也稱《格薩爾王傳》,是一部一百多萬詩行、兩千多萬字的作品。作品講述了傳說中的嶺國國王格薩爾的故事,他以驚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戰四方、抑強扶弱造福人群。《格薩爾史詩》被稱為當今世界仍被傳唱的最后一部史詩,傳播范圍遍及西藏、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由當代研究格薩爾史詩的學者、作者共同完成,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牽頭,集中了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云南大學等在本領域具有豐富學術實踐經驗的學者,各寫一章,全面介紹了格薩爾史詩的文化傳統、造型藝術、跨文化傳播等知識,另有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阿來作序,是一部集知識性、學術性、前沿性、通俗性為一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讀物。
諾布旺丹主編 ·文學理論 ·32.9萬字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印度和中國一樣,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國。它產生了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詩歌總集,宏偉的兩大史詩,豐富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精美的抒情詩、敘事詩、戲劇和小說,以及獨樹一幟的文學理論體系。本書概述自公元前十五世紀至公元十二世紀的印度古代文學,即吠陀時期、史詩時期和古典梵語文學時期的文學。其中,梵語文學是主流,也包括巴利語和俗語文學。
黃寶生 ·文學理論 ·32.8萬字
普里什文是俄羅斯杰出的文學大師。他的小說、散文、童話、文學創作論都有傳世之作。本書以作家的創作史實為依據,以體裁類型為方法,對他的創作展開研究。高爾基夸贊普里什文:“列斯科夫之后我們的文學語言中再也沒有如此老道的俄語了。”普里什文清詞麗句,功夫在語外。他有深厚的俄羅斯文化底蘊,又浸濡了東方文化的神韻。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俄羅斯的山水風貌,作品充滿濃濃的畫意。他用筆精煉,立意明確。語言所浸透的道德哲理,使他的文體創新獨辟蹊徑,自成一家。
李俊升 ·文學理論 ·32.7萬字
計東(1624—1676),字甫草,號改亭,江蘇吳江人,清初詩人,古文家。七歲能文,年十五補諸生,文譽日高,嘗以王猛、馬周自比。甲申之變(1644),著《不共書·籌南五論》上史可法陳說南都攻守之策,“可法奇之,弗能用也”。南明亡后,不愿應舉,閉門苦讀經史。入清后因貧無以養,于順治八年(1651)開始參加科舉考試。順治十二年(1655),貢入太學。順治十四年(1657),舉順天鄉試,名動京師。順治十八年(1661),受“奏銷案”所累,被褫革舉人身份,遂絕意仕進,縱游四方,結交賢士大夫,為衣食四處奔波游食,年五十二而卒。現存著述有《改亭詩文集》22卷(詩集6卷,文集16卷),《不共書》4卷,《甫里集》6卷等。
于金苗 ·文學理論 ·32.7萬字
《莫言長篇小說與中外文學》比較研究了莫言長篇小說與中外文學的相同或相似之處及不同之處,頗為客觀、平實、全面而又精準地揭示了莫言長篇小說對中外文學的繼承與超越以及莫言長篇小說的獨特價值,不失為一部莫言研究及讀者鬩讀和理解莫言長篇小說的參考書。
廖四平 ·文學理論 ·32.7萬字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關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人文》力爭為學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也發表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人文》編輯部編 ·文學理論 ·32.4萬字
中國古代文體學已趨繁榮,但是關于中國古代文體的發展演變情況的研究尚較薄弱。文體發展演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研究角度也有多種。概要說,不外乎內因論和外因論二途。本書屬于前者。其主要內容有:(1)吸收學界文體內涵論研究成果,界定“文體”內涵。(2)分析文體發展演變論研究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中國古代文體之相關研究比較薄弱的原因,以圖糾補。(3)提出并論證單純文體、復合文體與大成文體等概念,尤其探討了大成文體的內涵及文體學意義,并由此宏觀地勾勒了文體發展演變之輪廓。(4)首次探討了中國古代文體融合的方式、文體劇變的促發因素等問題,并對“以文為詩”“以詩為文”等作出新的闡述。
王章才 ·文學理論 ·32.3萬字
本書的邏輯起點建立在對人類歷史長河中男權中心文化統治下女性歷史境遇和文學境遇的認識上。在充分吸收借鑒四十年來女性文學與文化研究優秀成果的基礎上,以全球化語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為背景,聚焦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1895—2020年)120多年來中國婦女解放思潮與中國現當代女性文學之間互為因果、互為依存、互動發展的緊密關系和發展態勢,梳理百年來各個時期婦女解放的思想脈絡,并對各時期重要節點遞次演進中的女性文學所反映的中國女性的命運軌跡、解放意愿、價值訴求及其解放路徑和存在的困境進行考察,探尋中國近現代女性寫作的軌跡;同時通過發掘文本中潛藏的女性視角、女性聲音和解放訴求,進而梳理呈現民族國家由近代向現代演進的過程中,中國婦女不斷掙脫鎖鏈獲得解放,以“半邊天”的氣度與實績,在中華女性發展史上譜寫的璀璨奪目的歷史華章。
馬超 張學敏 ·文學理論 ·32.2萬字
本書立足百余年來日中兩國學術興替流變的基本事實,在日中文化比較視閾下,系統考察了日本宋詩研究的歷史進程與基本內容,以宋代重要詩人與日本主要宋詩研究者為考察點和綰接線索,全面展現了日本學者宋詩研究的重要成就、學術創見、獨特的學術思路與取向及其局限與不足。本書提出,日本學者從“他者”的角度,對研究對象持有新鮮立異的見解,在多視點上為深化與拓展宋詩研究的深廣度做出了貢獻,在國際學術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有其顯著的獨特性與穩固的重鎮地位。
邱美瓊 胡建次 ·文學理論 ·32.1萬字
祝曉風主編 ·文學理論 ·3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