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論講義
《詩論》原名《詩學通論》,初成于1932年底。1933年到北大外文系求職時,朱光潛向胡適提交的就是《詩論》,胡適看了大為贊賞,不僅聘朱先生為英文系教授,還邀請他到中文系講了一年“詩論”。北京大學中文系商金林教授此次發現的即是當年朱先生在北大的課程講義,油印大16開本,封面字為“詩論七月五日裝成近代文附”,正文書名為“詩學通論”,每頁的邊側都印有“北京大學講義文七四G出版組印李校(或趙校、宋校)”的字樣。正文共七章,約10萬字。《詩論》是朱先生的代表作,可以說寫了一輩子。這本講義對讀者而言不僅具有理論和審美價值,作為《詩論》的早期版本,它也是一個重要的文獻,對于考察朱先生的詩學理論發展和學術道路都具有重要的史料意義。研究文學(詩歌)、美學的人可與后來的版本比照,從中見出朱先生詩學觀念的變化、學術視野的拓展,以及語言上的千錘百煉。編者對全稿進行了整理校訂,并寫了詳細的后記介紹《詩論》各個版本的演進和朱先生對“詩學”研究的畢生追求,可供研究者和文學愛好者參稽。
·13.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