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作品是當代作家何建明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2018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講述的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浦東改革、開放、招商、引資、發展的歷史過程。這部作品的寫作風格與作者的一貫風格一脈相承,大氣磅礴,視野寬闊,立意高遠,前后文銜接自然,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浦東改革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一個縮影,是直面當下、謳歌時代、宣傳改革開放的一部重大現實題材力作。
何建明 ·紀實文學 ·32萬字
本書是“深藍的故事”系列新作,敘寫了深藍出警過程中親歷的真實警情。其中既有“抓住那個跟蹤廠花的流氓”“消失的孩子”這樣可讀性極高的故事:兩件時隔多年破獲的大案,兩位追查多年的辦案者,揭開的是錯綜復雜的真相和隱秘的人心;也有對一線民警緊急忙碌工作的聚焦;但更多的是一些繞不開妻子、丈夫、父母、子女這些核心身份的看似尋常的小故事:一個從小的“好孩子”是如何走到涉黑被捕,一對成功光鮮的父母又是如何培養出一個瘋孩子,曾經的養子是如何變成仇人……輪番上演的社會悲喜劇下,是對抉擇與人心的步步詰問!
深藍 ·紀實文學 ·15.1萬字
《平原深處》是作者深度參與扶貧工作的記錄,真實再現了新時代脫貧攻堅戰中的喜怒哀樂,刻畫了扶貧隊員的艱辛與歡悅。作品注重選取代表性細節,以時代細節、環境細節、人物形象細節、對話細節、心理細節為要素,架構起作者對偉大時代、對脫貧攻堅戰的文學性記錄與解讀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
靜言 ·紀實文學 ·10.8萬字
這是一部長篇非虛構作品,講述了一個有著六百多年歷史、人口兩千多人的村莊——河南省臨潁縣大周村的由來、傳說與故事。本書稿為中國作家協會2019年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小說家周瑄璞,用紀實手法表現一個中原鄉村——大周村的過去與現在,以赤子之心,捧出一部深情細膩的還鄉書。我們對于村莊固有的概念與印象被刷新與改寫。小小大周村,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迎來中華民族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機遇與新生。
周瑄璞 ·紀實文學 ·13.7萬字
《案藏殺機:清代四大奇案卷宗》為非虛構類歷史紀實文學,內容包括發生在清朝的著名四大奇案:科場案、甘肅冒賑案、刺馬案以及楊乃武與小白菜。這四個案子,無一不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大案,且分別有各自鮮明的特點和深刻的背景,能從根本上折射出滿清一朝的政治、軍事、社會、民生各方面。《案藏殺機:清代四大奇案卷宗》一書以大案為焦點和主線,同時也沒有局限于案情本身,對大案發生的歷史背景、相關人物均做了簡略的交代,以更能體現出時代的風云特征。可以說,在這四個歷史大案中,濃縮著滿清王朝二百余年的榮辱與滄桑。
吳蔚 ·紀實文學 ·21.4萬字
雄偉壯麗的人民大會堂,是汲取中外建筑藝術精華且又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中國現代著名大型建筑,從一個側面代表著國家的形象,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所有這些,都使人民大會堂成為全國人民景仰和向往的地方,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的神圣殿堂。本書是以人民大會堂的規劃建設為主線,以黨和國家舉行的政治、外交及社會活動為依托,用平行的視角,通俗的語言,敘述的方式,將研究鉤沉的成果和所見所聞,分解成若干引人入勝的故事,讓人們從這些故事的情節中,充分詳細地了解大會堂,也向大會堂的建設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賈英廷 ·紀實文學 ·15.6萬字
本書旨在為云南1921—2021一百年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做到史料性、通俗性、準確性,并按照中央對歷史人物的標準和評價,做到有資料有出處,客觀有據,寫法通俗得當,主要研究撰寫了王復生、張伯簡、王有德、周保中、羅炳輝、聶耳、艾思奇、王希季、楊善洲等100位為榜樣的云南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代表性人物。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傳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弘揚正氣,是一部頗具歷史價值和正能量的愛國主義教育普及性書籍。
楊周偉 雪來編著 ·紀實文學 ·11.9萬字
馬村區扶貧開發辦公室,是馬村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脫貧攻堅期間,圍繞工作職責,牽頭全區脫貧攻堅工作,負責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和精準扶貧,協調保障行業政策落實,聯系對接駐村幫扶,組織實施全區扶貧項目,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為大力宣傳馬村區脫貧攻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熱情謳歌扶貧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中共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委決定,編撰出版《我們的扶貧故事》一書。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收錄59篇文章,生動再現了馬村區上下眾志成城,堅決落實黨的脫貧攻堅決策的火熱干勁。描寫了駐村第一書記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忘初心,勇于擔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吃住在村,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勾勒出了一幅新時代英雄的堅毅群像;記錄了廣大扶貧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主動作為,積極爭取和認真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滿腔熱忱給予貧困群眾無微不至的幫助,書寫出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動人篇章;講述了一批貧困群眾,積極配合扶貧干部工作,緊跟扶貧政策腳步,靠勤勞努力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展現出了“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奮斗精神。本書通過一個個生動事跡,匯聚出了脫貧攻堅的強大正能量,激發了脫貧攻堅干部群眾,以先進為榜樣,全力以赴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中共焦作市馬村區委宣傳部 焦作市馬村區扶貧開發辦公室 ·紀實文學 ·8.4萬字
本書以紀實文學的形式,講述了紅色青年作家自己的成長和轉變,尤其在黨的十八大之后,她由一個普通文學青年,轉變成一個中國共產黨的熱愛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擁護者、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的過程。2014年文藝座談會后,她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對作家扎根基層、扎根人民的號召,主動到大羅莊村工作、生活。她努力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著作研究學習,做到了真學、真懂、真信。與多位老黨員建立了深厚的親情與同志情。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指導創作,成長為黨的優秀文學工作者。
姜成娟 ·紀實文學 ·10.3萬字
本書是由河南省中牟縣副縣級干部、中牟縣解決信訪疑難案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呂少先根據自己多年的基層信訪工作經驗創作的,全書約17萬字。作者從信訪工作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和敏銳思考,深度詮釋新時期農村信訪工作的現狀、特點,并圍繞如何破解新時代信訪工作難題這一主題,從暢通信訪渠道、規范信訪秩序、著力化解社會矛盾、破解信訪疑難問題等角度,理論聯系實際,客觀分析,理性思考,提出解決思路和實例,為創新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建言獻策,為地方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呂少先 ·紀實文學 ·11.9萬字
《繡春風》是一部反映脫貧攻堅主題的文學作品。《繡春風》以非遺技藝“盛京滿繡旗袍”的鄉村扶貧道路為經,以駐村“第一書記”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基層實踐為緯,經緯交織,真實記錄了當下鄉村的時代變化,小切口、大情懷地反映出脫貧攻堅的難度、深度和成就,在遼寧大地上織繡出一幅“春風起,萬物生”的田野畫卷。
佟麗霞 ·紀實文學 ·11.7萬字
“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你來自哪里。”“父親是一棵獨木,離群索居,也是一個張開的拳頭,隨時可能會攥緊,落到女兒的身上。”繼《她來自馬里烏波爾》大獲成功之后,娜塔莎·沃丁開啟了尋蹤父親的旅程,講述了1956年母親自盡之后的故事。作者渴望過正常的生活,極力想擺脫自己的流離失所者出身、融入德國社會、逃離俄國血統,父親卻將她監禁起來,禁止她穿紅鞋子,打她,想盡辦法讓她遠離德國人的世界。無時無刻不讓她恐懼的父親,出生于沙俄時代,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他的一生對于女兒來說一直是個謎:父親為何堅決不學德語,他自己只會說兩個單詞,“要”和“不要”?為什么對自己在俄國的前四十年生涯緘口不提?穿過所有沉默,在暗影中的某處,是一段顛沛流離、駭人聽聞的歷史。在試圖尋找理解的鑰匙過程中,娜塔莎借無家可歸又無處可去的經歷,書寫了父親的沉默,也書寫了畸形父女關系的矛盾和掙扎。
(德)娜塔莎·沃丁 ·紀實文學 ·10.5萬字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是“城市化、性別與南半球——改造知識網絡研究項目上海團隊(GenUrb)”的項目研究成果,包括對上海工人新村的六位女性、三對基層母女的口述歷史訪談,以及為期四周線上線下混合進行的日記工作坊,通過參與式田野觀察,探討社會主義建設下的城市發展與家庭社區視角的性別議題。
葉子婷 章羽 劉希 ·紀實文學 ·14.7萬字
這是一部眾多普通革命戰士在長期斗爭實踐中成長的的故事集。20位昔陽籍參戰老兵均為共產黨員,均參加過解放戰爭。他們從懵懂少年時就目睹山河破碎、家破人亡,從而懷抱救國救民信仰,經歷戰火淬煉,九死一生,成長為沙場亮劍的合格軍人。而他們的拳拳愛國情懷也延續至和平年代,在新時期新崗位上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紅色精神是民族之魂。牢記革命戰士的奉獻精神,才能感受歲月靜好的來之不易。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本書可為廣大黨員干部建功新時代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糧。本書也可為廣大青少年學習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提供了鮮活教材。
鄭海明 李立強 石瑛主編 ·紀實文學 ·31萬字
《抗聯記憶》是一部抗聯信史。它是軍旅作家姜寶才用多年時間潛心創作、用文學和歷史視角對抗聯14年苦斗史的深入梳理而完成的一部豐盈的情感之作。每一篇作品都是對民間記憶的挖掘甚至是搶救。作者不是在紙堆里考究史料,而是到昔日的戰地上尋蹤,把上百個老兵——抗聯“活化石”進行刨根問底式的采訪。作者對講述者的語氣、腔調、眼神、肢體語言給予最大保留,用銳利的目光去破解一些史學之謎。每篇作品都有作者的參訪和考證,把被人忽略、扔掉的歷史“金砂”選出來,將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歷史瞬間用文字凝固下來,存入民族抗戰的記憶庫里。于是便有了像鴕鳥一樣在山林里狂奔的楊靖宇、被敵人稱之有大英雄氣概的趙尚志、戰場上紅俠刑場上慈母的趙一曼、望其面目而不見蹤影的柴世榮、身首異地70載魂歸故里的陳翰章、縱身一躍定格的八女投江的故事……
姜寶才 ·紀實文學 ·24.9萬字
第一部作者李幺傻十余年來通過尋找并采訪參加過隨棗、百團、上高戰役的抗戰老兵和幸存者,真實還原了三大戰爭的場景,首次披露諸多不廣為人知的真相.第二部講述了正面戰場上比較有影響的防御戰,包括石牌保衛戰、常德保衛戰、衡陽保衛戰、桂林保衛戰。這些防御戰盡管都打得慘烈悲壯,然而除了石牌保衛戰外,其余的都失敗了。第三部講述了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在三個戰場作戰:敵后戰場、正面戰場、印緬戰場。這本書,通過很多親臨印緬戰場的老兵的講述和回憶,串起這場戰爭的進程。
李幺傻 ·紀實文學 ·45萬字
被日本社會拋下的273萬人,經歷就業冰河期,成為中年自由職業者。他們只因為找不到一份穩定的正式工作,被迫放棄戀愛、婚姻、生育、人際關系、房產,不斷失去一切的人生,看不見夢想和希望……本書以采訪的形式對中年自由職業者的現狀進行了描述,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法。
(日)小林美希 ·紀實文學 ·8.7萬字
贊貝里尼曾是一個不可救藥、無惡不作的小魔頭,但進入少年時期,他卻將叛逆精神融入到賽跑中,并展現出自己在運動方面的驚人天賦。1936年,贊貝里尼代表美國參加了柏林奧運會;他繼而盼望著能奪取下屆奧運會金牌,并為此努力著。然而,二戰的爆發卻令這位奧運選手成為了一名士兵,一次尋常的飛行將他帶上了宿命的航程,一只小小的救生筏把他引向了未知的深淵。等待贊貝里尼的,是綿延數千里的汪洋大海和不時躍出水面的鯊魚。饑餓、干渴、敵機以及更為恐怖的戰俘歲月侵蝕著他。他用創造力回擊絕望,用希望、決心和幽默反抗痛苦的折磨。他的命運,都懸在那根已漸漸磨損的意志之弦上……
(美)勞拉·希倫布蘭德 ·紀實文學 ·30.2萬字
屈全繩近幾年來所寫的“將軍系列”中短篇紀實作品。這些作品有的已在國內報刊上發表,有的沒有發表。這些開國將軍故事,都是屈全繩所接觸到的一些解放軍高級將領的工作、生活情形的瑣記。現在將其結集出版,無疑是對這些將軍們高風亮節的最好禮贊。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紀實文學《西陲將星》,是軍旅老作家、成都軍區原副政委屈全繩歷時3年為讀者奉上的嘔心之作,也是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之作。這部作品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新疆部隊7位開國將領的工作、作風、生活細節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
屈全繩 ·紀實文學 ·17.3萬字
1938年初,譚友林奉命由延安赴洪湖重建黨組織,與沙市朝陽學院進步女大學生邱云相識,并與湖北省委組織部長錢瑛一起介紹邱云入黨,隨后譚與邱相戀。譚友林身份暴露后與邱云在荊江邊吻別,由武漢轉道赴豫東,加入新四軍。邱云留在洪湖地區,利用父親的診所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44年譚友林到延安參加七大時,與同來參加七大的錢瑛相遇,錢瑛告訴譚友林,邱云赴重慶執行任務時在船上被日軍發現跳長江犧牲了。后譚友林在鄧穎超、胡耀邦、陳賡等的關心下,與鄧穎超干女兒魯方相識、相戀、結婚。其實邱云并未犧牲,荊江邊長大的她水性極好,跳江后游到岸邊,后赴新四軍找譚,經彭雪楓安排去延安,剛到延安邊區,便得知譚已結婚,遂找消去延安的念頭,而留在邊區醫院做了一名醫生,并改名韓雨。此后60多年,韓雨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譚的人生軌跡,關注著他人生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將對他的愛深藏心底,終生未嫁。
屈全繩 ·紀實文學 ·1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