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對話百家》叢書是青年報社對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130位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訪談的結項成果。叢書主編為青年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李清川。以131位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的最新作品為主線,在文人、文章、文脈、文鑒這一邏輯下,致力捕捉那些既可以沉淀為歷史,又可以預見未來的文化視點,關注那些不是流行的、潮頭的,但一定是動態的、發展的、有力量的、有靈性的,為年輕人指引正確方向的精神血脈。
青年報社編 李清川主編 ·紀實文學 ·17.2萬字
1935年起,特里格夫·哈爾夫丹·賴伊先后任挪威司法大臣、貿易大臣。二戰爆發后,1940年德國占領挪威,賴伊任流亡政府外長。1945年4月,賴伊率領挪威代表團出席在舊金山舉行的聯合國籌建會議,并擔任第三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負責起草憲章中關于安全理事會的規定。1946年2月1日,賴伊被選為聯合國首任秘書長。在任內,他支持印度尼西亞的獨立運動,促使蘇聯從伊朗撤軍,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停火,主張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作為中國在聯合國的正式代表。《為了和平》記述了賴伊自1945年參與聯合國籌建工作,到1952年辭去聯合國秘書長職務的親身經歷,他是聯合國初創階段和二戰結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巨變的見證人,以及冷戰初期化解一系列地區政治、軍事沖突的協調人,其回憶錄具有寶貴的第一手史料價值。
(挪威)特里格夫·哈爾夫丹·賴伊 ·紀實文學 ·29.4萬字
《青春都在西北政法(第二輯)》是由西北政法大學校友總會組編的一部作品。文章主要來源于“青春都在西北政法”微信公眾號、西北政法大學校友總會微信公眾號及西北政法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本書共收錄文章近50篇,約250千字。文章以“感懷母校、追憶青春”為主題,承載了曾經在西北政法大學各個歷史時期工作和學習過的老師或同學,對在政法園里度過的那一段難忘時光的共同記憶,表達了廣大校友對母校真誠質樸的拳拳深情。本書是在《青春都在西北政法(第一輯)》出版后的又一本校友文集,將繼續作為校友們表達母校情懷,展示校友情誼的一個載體呈現給關注、關心和支持西北政法大學建設和發展的每一位西法大人。
西北政法大學校友總會 ·紀實文學 ·11.8萬字
近年來,四川省民政廳創新實施“彝路相伴”“牽手伴行”行動計劃,推動瀘州、樂山、甘孜和涼山等4個市(州)的34個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深耕善治”,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民政貢獻,在此過程中,涌現了大量干部甘于奉獻、社工暖心服務、群眾感恩奮進的故事。本書以展現群眾精神面貌、體現社區干部作為、凸顯社工專業服務等為主題以紀實的方式書寫了近30個小故事,旨在以文字方式生動展現“彝路相伴”“牽手伴行”行動成效以及真實發生的各類感人故事,為全省其他搬遷安置社區治理提供經驗借鑒。
本書編委會編著 ·紀實文學 ·11.1萬字
《震后開灤40年》一書的編寫,采取分篇記述,縱貫主題的寫實方法,書中分設了“抗震救災創奇跡”、“改革創新譜華章”、“調整轉型走新路”三個篇章,從時空、人物、事件三個維度涵蓋了震后開灤40年的發展變化。全面真實地反映開灤震后40年的發展史實,謳歌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政策,弘揚了開灤礦工顧全大局,銳意進取,勇于改革的創新精神,系統記述了開灤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的改革發展歷程和改革成果,充分展示了開灤“特別能戰斗”精神的時代風采,宣示了開灤人在改革實踐中奮力拼搏、求新達變、堅持與時俱進的偉大品格。
張雨良主編 ·紀實文學 ·29.5萬字
《行走與堅守——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史》分為1962年前的西北地質工作概況、誕生與起步(1962年至1965年)、動蕩與堅守(1966年至1976年)、改革開放年代(1977年至1998年)、邁入新世紀(1999年至2016年)五個篇章,全面梳理和介紹了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的創建過程、發展歷程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史為梳理單位歷史、留存資料與共同記憶而精心組織人力進行編寫的圖書。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紀實文學 ·13萬字
《彈指一揮》是韓長江主創作品的一種,內容包括對重大節目改版和重要工作進展進行總結的紀實文章,對父親等的紀念文章,詩作,對新聞業務工作所作理性思考的業務論文等。其中散文札記23篇,詩作6篇,業務論文30篇,集結了作者從事新聞工作38年的部分作品,是從眾多文稿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代表作。
韓長江 ·紀實文學 ·15.8萬字
本書是河南省科協”決勝全面小康的河南科技工作者”和“決戰脫貧攻堅的河南科協人”主題宣傳活動人物專訪匯編,共收錄人物專訪101篇,均已在《河南科技報》發表。主要介紹全省科協系統干部職工服務“決戰脫貧攻堅”的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成就經驗,以及各領域、各行業奮斗在“決勝全面小康”戰線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基層科技工作者代表、科普工作者代表的先進事跡等。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紀實文學 ·31.2萬字
從2010完成第一場馬拉松,到2017年12月完成第100場馬拉松,田同生“百馬人生”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100場比賽中,還包括了3次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和1次亞洲馬拉松大滿貫。第4次踏上東京馬拉松的賽道,田老師將帶我們領略獨具特色的東京馬拉松人群:cosplay,殘障跑者和“伴走”,警察跑者,醫療人員,提供私補的市民,志愿者;還可以看到東京馬拉松沿途著名的景點:皇居、淺草寺、銀座、日本橋、東京站……相比東京馬拉松的娛樂,倫敦馬拉松將會帶給我們關于愛心和慈善的新思考。從自己跑步到影響別人跑步,從“百馬大叔”到“百馬推手”,再到跑步創業,田老師實現了逆生長。勇敢開始,全力以赴,終會遇見更好的自己。田老師和女兒田十川攜手,將精彩紛呈的42.195公里轉化成一本充滿趣味和哲理并易于閱讀的繪本,讓你從中找到奔跑的理由。
田同生文 田十川繪 ·紀實文學 ·3655字
本書記錄了一名資深音樂編輯的生活點滴,有朦朧童年、多彩少年、立志青年、而立之年、不惑時光等多個篇章,全面描寫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及工作、生活心得,尤其對父親的點滴回憶,給讀者展現了一個勇敢、正義、有擔當的軍人形象。圖書所收錄的文章短小精悍,細膩清新,讀來給人以舒暢之感,感悟到工作與生活的趣味。
陳鐘敏 ·紀實文學 ·5.7萬字
李寨村10年的華彩蝶變,是黨中央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兩大戰略引領全國農村新變化的一個縮影。
歐陽華 ·紀實文學 ·17.6萬字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以下簡稱文傳學院)進行思考和探索,在深度解讀錦城學院“應用型大學”定位的基礎上,結合教育部提出的高水平本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四個回歸”理念,并積極探索新文科的深刻內涵,明確提出“技術型文科人才”的培養思路,即“培養泛媒體時代以寫作為核心競爭力,以網絡技術為重要輔助手段,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較強動手能力的技術型文科人才”。經過數年的探索總結,文傳學院在專業定位、課程建設、教學計劃、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管理、教學實習和實驗、實訓平臺和實習基地等軟硬件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夯實了一定的基礎,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需要強調的是,文傳學院在教學環節,尤其在課程設置方面,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起點,構建多維度的教學課堂:其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媒體實踐案例,在學好基礎學科的前提下,注重將新的媒體動向、媒體經驗及媒體實踐有機地引入課程體系中;其二是在校內建立各種實訓平臺,如《錦城深瞳報》《青年觀察報》、文傳電視臺、夸父網、“魔格工廠”等培養學生的各種實際操作技能;其三是與校外各種媒體和企事業單位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基地。
宋玲 張超主編 ·紀實文學 ·15.3萬字
本書是國內老牌非虛構寫作平臺“三明治”的首部創作者訪談集,訪談對象都是青年作家中的杰出代表。本書也是一份關于寫作和生活真誠追問的寶貴記錄,橫跨7年,收錄了16場深入靈魂的對話。每場訪談分為兩部分:SideA為創作者特稿,SideB為思想漫談。這兩個部分不僅涉及了寫作、藝術等領域,更觸及了創作者們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個人生命經驗的真實展現。
三明治主編 ·紀實文學 ·14.9萬字
新疆的美,不僅在于她有遼闊的草原、雄偉的山巒、浩瀚的大漠、無垠的戈壁、茂密的森林、奔騰的河流、遍野的百花和富饒的綠洲,還在于她有許多種神秘而美麗的野生動物,其中包括不少瀕于滅絕的野生動物。這些神秘的野生動物與熱愛它們的人之間,又誕生了一個個神奇而美麗的傳說和故事,您可以在這本書中去尋找、閱讀、感受和品味……
西北平原 ·紀實文學 ·11.5萬字
本書是律師劉任俠的真實案件辯護手記,記錄了她九年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她們。本書是全網第一部真實女性群像案件紀實,講述現實社會中女性的困境與希望。書中看似光怪陸離的記錄,實則在描述女性群體的痛苦和自救,書中記錄的案件總能在人性的至暗處,看到光亮。女孩們,無論這一生有多少情感羈絆,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你不必去做女戰士,但要學會保護自己。
劉任俠 ·紀實文學 ·11萬字
《洋橋破浪》描寫了一百年前中國北方一個較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北京順義的蘇莊洋橋的建設過程。蘇莊閘橋的興廢幾乎就是一段歷史興亡的縮影,當時許多政界高層人士牽扯其中。從縣知事到村正村副,從鄉紳到貧民,從軍閥到土匪,從清朝遺老到江湖術士,從外國洋行到出家僧人,無不卷入蘇莊閘橋的盛衰榮辱之中。
許福元 ·紀實文學 ·35.4萬字
當代世界最負盛名的紀實文學作家——《巴黎燒了嗎?》作者拉萊·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爾,聯手為全世界讀者奉上一部紀實文學經典。兩位作者用長達兩年時間,采訪了大量歷史參與者,從國家元首到普通一兵,并披閱了浩如煙海的史料,以及第一手珍貴資料,在此基礎上再用三年時間寫成本書。書里詳實記錄了以色列建國前后,圍繞耶路撒冷發生的一次次戰爭與博弈,再現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清明上河圖》般細密的描摹,驚人地還原歷史現場,呈現了最真實生動的細節。
(美)拉萊·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爾 ·紀實文學 ·43.1萬字
《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英文版)由中國婦女出版社獨立出版,優選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50余個婦女脫貧先進人物事跡和婦聯干部幫扶典型事跡,通過形象生動的女性脫貧案例,鼓舞婦女自主脫貧信心,指導婦女積極脫貧并努力謀求自我發展。這本書也是反映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女性,脫貧攻堅、自我發展的一扇窗,向世界人民展現中華民族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動人事跡。
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 全國婦聯聯絡部 ·紀實文學 ·6.6萬字
在史無前例的扶貧攻堅大決戰中,廣大的扶貧干部離鄉背井,遠離年邁多病的父母,丟下忙碌的妻子(丈夫),拋下尚幼的兒女,扎根在大山深處,奔走在田間地頭,與群眾同住一棟屋,同吃一鍋飯。他們中有支部第一書記,有扶貧隊長,有普通的扶貧隊員,有年近花甲的老者,有新婚燕爾的青年,為了黨的扶貧事業,他們把青春、心血、汗水,獻給了山區群眾,獻給了巴陵大地。他們的青春綻放在田野,真情流淌在浩瀚的洞庭湖岸。他們讓貧困的群眾翻身,讓貧窮的山區變樣。作品中推出的三十七位優秀扶貧干部,是扶貧干部隊伍中的代表,是燦爛群星的縮影。他們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踐行者。
徐喜德 ·紀實文學 ·19.7萬字
這是一個凄美的故事。丹吉爾島是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獨特島嶼,切薩皮克是坐落在島上的小城。那里生存條件惡劣,但仍有470位島民在這座小城里頑強生存,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丹吉爾島正在消失,逐日被大海吞沒:1850—2017年,島嶼面積已縮小了2/3。海浪沖開了島民祖先的墓地,讓這些虔誠的島民十分擔憂。當時,專家認為,再過25年左右,丹吉爾島就會被徹底淹沒,島民們將不得不放棄家園。2016—2017年,本書作者厄爾·斯威夫特在丹吉爾島生活,與這些依水而居的人們一同捕撈蟹和蠔。他記錄島上古老的傳統,描繪島嶼的過去,也遙望它空洞的未來。即將從世間消失的切薩皮克——它的命運已無可逆轉。
(美)厄爾·斯威夫特 ·紀實文學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