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改變中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百年
會員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口號是“在全世界促進人類福祉”,這種改變世界的熱情令人敬佩,但在“改變中國”的過程中,洛克菲勒基金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1915年,經過十年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洛克菲勒基金會創建了世界一流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這顆“洛克菲勒基金會王冠上閃光的寶石”,代表了基金會在華事業最昂貴、最輝煌的一頁,以及它以科學精神來改變中國的決心。隨著雙方在合作中不斷產生的沖突與妥協,洛克菲勒基金會逐漸從精英教育轉變為支持鄉村綜合發展的定縣模式,正當這一模式初見成效時,中國政局發生巨大變動,洛克菲勒不得不退出中國大陸,中斷了半個世紀以來“改變中國”的努力。中國改革開放之后,雙方重新開始了小心翼翼的接觸和交流,洛克菲勒基金會又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外國非政府組織。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的經歷充滿了起伏、矛盾、失敗與成就,這與洛氏基金會的文化優越感和中國的時代背景有關,也跟雙方強烈的理想主義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作者在研究這段歷史時,將西方醫學、洛克菲勒基金會、美國教育家、傳教士、中國知識分子、改革家和中國政府,都一一置于聚光燈下,探討不同文明在交往過程中,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約,而身處其中的人們,又如何利用自身和對方的資源,艱難地尋求共識。

馬秋莎 ·紀實文學 ·31.8萬字

我們中的一個
會員

2011年7月22日,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在奧斯陸市中心的挪威首相辦公室外引爆了一枚炸彈,造成8人死亡,然后前往于特島,闖入挪威工黨青年營活動的舉辦地,又殺害了69人。?在《我們中的一個》中,記者奧斯娜·塞厄斯塔以細膩的筆觸講述了這可怕的一天及其余波。來自奧斯陸富裕社區的布雷維克怎么會變成歐洲最令人發指的恐怖分子?他是如何憑一己之力完成一場令人震驚的屠殺的?一個以和平與繁榮著稱的國家是如何應對的??塞厄斯塔追溯了布雷維克的童年,揭示了一個愛好嘻哈和涂鴉的少年,是如何變得醉心于右翼活動,又是如何通過做假證成為成功的商人,最后如何染上網癮并自封為圣殿騎士團指揮官,深信自己可以拯救歐洲免受伊斯蘭教和多元文化的威脅。?跟布雷維克的故事交織在一起的是主要受害者的人生軌跡,作者挖掘出了他們的背井離鄉、他們的政治覺醒以及前往該島的不幸旅程。?在本書的尾聲,作者呈現了對布雷維克的公開審判。布雷維克闡述的觀點,令現場陷入混亂,令法律人士、心理學家乃至整個國家為他是否應被視為精神失常而爭執不下。?《我們中的一個》讀來像一本罪案小說,同時也是對暴力極端主義的心理學研究。《紐約時報書評》甚至不吝贊美,將其與諾曼·梅勒的《劊子手之歌》、杜魯門·卡波特的《冷血》相提并論。

(挪)奧斯娜·塞厄斯塔 ·紀實文學 ·31.7萬字

板門店談判紀實
會員

2021年,是朝鮮戰爭爆發71周年,也是板門店談判開始的70周年。朝鮮戰爭歷時3年多,從1950年6月25日開始;而板門店談判從1951年7月10日開始,到1953年7月27日結束,簽訂停戰協定。談判漫長曲折,打打談談,時斷時續,經歷了兩年多,747天,是歷長的停戰談判。以史為鑒,發生在朝鮮半島的這場戰爭,應該能為熱愛和平的人們提供啟示。朝鮮戰爭與此前世界上的諸多戰爭不同,自戰爭爆發后不久,就一直存在著戰與和兩條線上的戰爭,且兩條戰線相生相伴。本書著力在朝鮮戰爭和談這條戰線上,以軍事戰線的鋪墊為輔,既從宏觀層面描述了大國對談判策略的制定、參戰多方戰與和的博弈、兩大陣營明與暗的角力,也從局部和微觀層面描述了談判進程、談判中的針鋒相對、掌握主動的談判技巧、談判配合軍事戰線與戰場配合談判的細節等。本書詳細地描寫了我方代表李克農、喬冠華等人劍膽琴心,與對手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寸土必爭的精彩故事;同時穿插了當年親身參與這場談判斗爭的志愿軍停戰談判代表團其他成員的回憶記述,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將這場軍事外交斗爭的具體情況展示在讀者面前。《板門店談判紀實》沒有采用單一的中方視角,還從幾個參戰大國各自的國家利益和領導層的決策入手,多角度多側面地反映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的錯綜復雜、步履維艱。如幕后指揮、深謀遠慮的斯大林,強硬圓熟的杜魯門,獨裁善變的李承晚等,增加了本書的歷史厚度和可讀性。

趙勇田 牛旻 ·紀實文學 ·31.1萬字

科倫拜因案(譯文紀實)
會員

美國歷史上極其血腥校園殺戮事件之一,之后近20年間校園槍擊案的模板。故事發生在1999年4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科倫拜因高中,兩個不滿18歲的少年迪倫和埃里克經過長時間的策劃,請人代購槍支并私下交易了一把二手槍,然后攜帶槍支和自制的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24人受傷,最后雙雙自殺身亡。此事引發美國社會極大震驚,以及對于社會邊緣人、重金屬音樂、青少年心理問題、暴力娛樂產品、槍支管理、人生信仰等很多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的深刻討論。本書作者戴夫·庫倫是最早到達現場的記者之一,從那時起,他花了10年時間調查和寫作。他走訪了該校師生、家長、處理傷者的醫生、兩人的心理醫生以及當地警方、政府人員、FBI探員,搜集了包括文件、案卷,兩名學生的作業、日記、博客等大量證據,在細致地講述此案來龍去脈的同時,駁斥了一些誤解,證實和提供了一些細節。一些場景被鮮活地還原,兇手的行為和心理演變過程、幸存者的痛苦與掙扎呈現得淋漓盡致,發人深省。2002年,著名紀錄片導演邁克爾·摩爾拍攝的同名紀錄片,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美)戴夫·庫倫 ·紀實文學 ·30.8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子长县| 岳阳县| 文水县| 沙坪坝区| 广西| 云和县| 息烽县| 股票| 阿拉善盟| 九台市| 肇东市| 繁昌县| 崇仁县| 明溪县| 绩溪县| 台安县| 四子王旗| 乌兰浩特市| 宁河县| 克山县| 疏勒县| 马尔康县| 龙陵县| 将乐县| 且末县| 师宗县| 宁波市| 深水埗区| 吉木乃县| 宜昌市| 西吉县| 舒城县| 陆丰市| 井陉县| 铁岭县| 乌鲁木齐县| 阳信县| 互助| 临朐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