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部與癌癥的抗爭手記。2013年“我”被確診為乳腺癌,2014年癌細胞肺轉移,醫生說“我”活不過兩年。原本平淡普通的生活被打破,命運拋來重重考驗。在多年求醫治療的過程中,“我”的心情幾經起伏,也曾多次瀕臨崩潰,但在親情、友情、愛情、病友情的陪伴和支撐下。如今,“我”有驚無險地活到了第七年,目前身體狀況良好,依然懷揣著連綿不絕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會繼續努力健康地活下去。
簡池 ·紀實文學 ·8萬字
“我已經徹底被手機綁架了!”“希望成為媽媽的手機!”“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低頭玩手機!”被生活淹沒、為工作所迫、被科技綁架,透析日本“低頭族”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隨著智能手機應用的普及,手機已經成為今天每個人不可或缺之物,它給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不為人知的弊端。本書作者采訪了對手機產生成癮依賴的諸多案例,年齡段覆蓋從幼兒到老年群體。比如,很多年輕母親在育兒階段為圖省事,過早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不少母親自己也是重度手機使用者,沉迷于各種APP而無暇顧及孩子需求;進入校園后,不少孩子為了融入同學間以聊天軟件和SNS組建起的社交圈而費神,而正是這一社交圈決定了校園內隱秘劃分不同群體等級的差異;邁入社會工作以后,個人行程也因為GPS監控而能被領導掌控到;進入養老院后,還會有老人因為沉迷麻將之類的手機游戲不可自拔,甚至有陷入網絡詐騙的危險……文明的工具像一把雙刃劍,被手機無孔不入滲透的生活背后,是個體失去對自己人生掌控權,陷入異化而不自知,這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需要警惕的。本書提出的這些警示也是在啟示讀者重新思考自己與智能手機的互動方式,避免成為一個“手機廢人”。
(日)石川結貴 ·紀實文學 ·7.2萬字
麻風病又被稱之為貧窮病,越是經濟落后地區,就越可能是麻風病流行區。人類欲戰勝麻風病,不僅要與瘟疫抗爭,還要與貧窮抗爭。在這個抗爭的征途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瓦吉吉村整整走了半個世紀。它的脫貧,它的奔康,正是中國脫貧攻堅怎樣啃下最大的“硬骨頭”的一個縮影。
席秦嶺 ·紀實文學 ·12萬字
當戰火燃起,聯合國人員在機場大排長龍等候撤離時,“無國界醫師”正在抵達,準備入境執行緊急任務……在海地剛搭建的婦產中心,加拿大醫生溫蒂一天要接生40個新生兒。意大利醫生柯西偷偷潛入南蘇丹,在50攝氏度的環境下照料絕望的戰爭傷患。外科醫生程衛在世界上地雷分布最密集的城市,做了上百次截肢手術。后勤專家馬丁為了運送冷藏疫苗,不得不與哥倫比亞的殺手與塞拉利昂的童兵打交道。在武裝民兵隨時會闖入的情況下,美國醫生弗蘭克穿越停火線,去布瓦凱的醫院搶救被掃射的沖鋒槍打中的人……這些就是“無國界醫生”(MSF)救援工作的真實故事,這些人被稱為“地獄中的希望”。記者丹·波托洛蒂深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平實地報道了人道主義組織所面對的各種現象與議題,并通過采訪在各偏遠地區實地工作的醫生、護士及后勤人員等,揭露了“無國界醫生”組織成員時時面臨卻鮮為外界所知的人類苦楚與丑陋真相,展現了他們的救援工作、遭遇的挫折與危機。與此同時,通過從側面展現參與行動的醫生在人身和心理上所受的影響,道出他們在各種不可能的任務中堅持下去的原因。
(加)丹·波托洛蒂 ·紀實文學 ·15.1萬字
“你知道有一個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意味著什么嗎?”十九歲時,娜塔莎·特雷休伊的母親死于繼父的槍口,她的世界從此被徹底顛覆。面對生與死的重負,她選擇回避這段經歷,掩埋悲傷。時隔三十年,她終于重返案發現場,翻閱信件、日記和警局檔案。在回憶與現實的交錯中,她試圖重現家族昔日的南方生活、母親作為黑人女性的人生經歷,以及后來不幸遭遇家暴的悲慘歷程。本書是普利策詩歌獎獲得者娜塔莎·特雷休伊首次完整公開這段經歷,講述家庭暴力和種族主義對個人及社會造成的創傷和持續影響,探索這段記憶如何重塑自己的生命,使她成為一名詩人和作家。
(美)娜塔莎·特雷休伊 ·紀實文學 ·7.4萬字
該書以《德潤吳忠》為名,從全市各級各類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中甄選了一批有代表意義的典型,邀請吳忠優秀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一線,一對一實地采訪,點對點挖掘,真實全面撰寫人物事跡,匯編成冊,以饗讀者,力求開叢書之先、立道德之本、育文明之花。
中共吳忠市委宣傳部 吳忠市文明辦 吳忠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紀實文學 ·19.8萬字
股市對大多數人來說充滿了神秘,又令人無法抗拒。它就像是泛濫在我們周圍的金錢的洶涌激流,忽而送來大筆財富,傾刻間又把一切席卷得無影無蹤。但對那些隱身在股票K線行情跳動的數字后面,操縱著市場的人來說,賺錢是再簡單不過的了。本書揭示了華爾街大玩家操縱股市的種種暗箱手段。作者是華爾街深具影響力的記者,他撰寫的《商業周刊》“華爾街內幕”專欄直接影響著股市行情。本書是他二十多年來所見所聞的真實披露,是來自變幻莫測的股市背后最真實的報告。讀過此書,相信您對股市的風險與機遇,一定會有重大感悟。
(美)金馬夏 ·紀實文學 ·9.9萬字
“照護殺人”,一個自相矛盾的詞語,一種非同尋常的謀殺。犯罪者并非全受恨意驅使,相反,他們一直肩負著照護的重擔。在殺死至愛家人的那一刻,他或她,到底有過怎樣的掙扎?如果有一天,我們要承擔起照護家人的責任,應該如何面對?當身邊人陷入無法言說的照護困境,我們能做些什么?NHK特別節目錄制組圍繞“照護殺人”案件在日本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深入調查,通過案件卷宗案發現場周邊走訪、與當事人對話以及相關人員的采訪,揭示了11樁照護殺人案件背后令人心酸的真相。這些案件聚焦于高齡者互相照護的“老老照護”、為照護而辭去工作的“離職照護”、最容易被忽略卻最痛苦的“初期照護”等照護難題,試圖找尋犯下照護殺人罪行的真正原因,探討預防悲劇再度發生的方法,為我們設身處地理解照護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
(日)NHK特別節目錄制組 ·紀實文學 ·7.9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新聞作品、散文、隨筆等體裁,記錄了1995年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湖北“三萬”活動、2013年蘆山地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建運作、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歷史時間節點發生的故事,多數是自己從事民政工作20多年的工作、生活記錄,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25年來中國時代的變遷,有黨的執政理念的落地生根,有對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有對親情友情的懷念與品味。
楚登峰 ·紀實文學 ·6.9萬字
《紐約客》記者伊麗莎白·科爾伯特一一親歷全球生態現場,穿插結合三百年科學認知與最新銳生態觀點,為讀者畫出了今天世界的輪廓: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非同凡響的時代,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開始。故事有十三個。前幾個故事所涉及的美洲乳齒象、大海雀還有菊石已經滅絕了,這一部分主要介紹遠古的大滅絕及其曲折的發現過程。第二部分陳列當下的事實,在日益支離破碎的亞馬孫雨林中,在迅速變暖的安第斯山坡面,在大堡礁的外圍海域里。巨變的范圍是如此廣大,只要在正確的指引之下,隨便去哪里都能發現滅絕的現象。最后還有一個故事所講述的滅絕差不多算是發生在我家后院——說不定,也同時發生在你家。隨著故事的推進,讀者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漸漸意識到:當前發生的這一輪大滅絕,源頭就在人類自己身上。
(美)伊麗莎白·科爾伯特 ·紀實文學 ·17萬字
本書以大型紀實文學的形式,詳細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的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全面展示中山的發展成就,有助于讀者了解中山的歷史,弘揚優秀的香山傳統文化,提升中山文化軟實力,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做出貢獻。
鄭萬里主編 ·紀實文學 ·16萬字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高原魂》收入的是作者創作的詩詞,共169首。第一部分是作者在西藏工作期間所創作的。作者謳歌以“老西藏”精神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高原精神的先進人物,做出超乎尋常的奉獻,這就是高原魂。第二部分為大多是作者退休之后參加全國的書法活動而創作的。
陳漢昌 ·紀實文學 ·3.5萬字
馬村區扶貧開發辦公室,是馬村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脫貧攻堅期間,圍繞工作職責,牽頭全區脫貧攻堅工作,負責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和精準扶貧,協調保障行業政策落實,聯系對接駐村幫扶,組織實施全區扶貧項目,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為大力宣傳馬村區脫貧攻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熱情謳歌扶貧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中共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委決定,編撰出版《我們的扶貧故事》一書。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收錄59篇文章,生動再現了馬村區上下眾志成城,堅決落實黨的脫貧攻堅決策的火熱干勁。描寫了駐村第一書記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忘初心,勇于擔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吃住在村,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勾勒出了一幅新時代英雄的堅毅群像;記錄了廣大扶貧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主動作為,積極爭取和認真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滿腔熱忱給予貧困群眾無微不至的幫助,書寫出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動人篇章;講述了一批貧困群眾,積極配合扶貧干部工作,緊跟扶貧政策腳步,靠勤勞努力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展現出了“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奮斗精神。本書通過一個個生動事跡,匯聚出了脫貧攻堅的強大正能量,激發了脫貧攻堅干部群眾,以先進為榜樣,全力以赴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中共焦作市馬村區委宣傳部 焦作市馬村區扶貧開發辦公室 ·紀實文學 ·8.4萬字
紀實美文集《花樣年華》完結篇。本書采訪了全國各地數十位有故事的主人翁,作者抱著嚴謹的態度,最后精選了30位受訪者的精彩故事而成。這是30個鮮活的紀實故事,也許故事里的主人翁性格、身份不同,年齡、職業迥異,他們或勵志,或自由,或堅韌,或豁達……演繹著不一樣的精彩。
陳耀平 ·紀實文學 ·16.6萬字
瑞木鎳鈷礦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馬當省,是中國企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乃至南太平洋島國的投資項目。2018年12月9日,該項目榮獲我國工業領域獎項——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瑞木鎳鈷項目的成功為中國企業大規模走向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走進天堂鳥之鄉——巴布亞新幾內亞瑞木鎳鈷礦工程親歷記》是一本紀實性文學作品,作者劉傳凱曾任瑞木鎳鈷項目部工程初期冶煉廠現場負責人,他以自己在施工現場寫下的12本約35萬字的日記和記錄為基礎,把巴新的風土人情以及工程建設的歷程和經驗教訓記錄下來,希望能為讀者展現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一個建設實例,了解工程所在國家——被譽為“天堂鳥之鄉”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劉傳凱 ·紀實文學 ·16.5萬字
本書是一部記錄浙江省為中國實現共同富裕先行探路實踐過程的紀實文學作品。作品以浙江落實國家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規劃為引,總結了杭州、義烏等地的典型城鄉共建案例,從市場經濟、現代法治、富民惠民、綠色發展等多個側面展示浙江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成功經驗,以文學共振時代脈搏,用鮮活的故事詩意呈現中國的復興之路。《浙里風——共同富裕浙江紀實》以點帶面地彰顯了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的決心和毅力,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國之治”,回應“時代之問”,為國際社會感知中國形象、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力量提供一個“重要窗口”。
張國云 ·紀實文學 ·14.4萬字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高原的記憶》中每個故事書寫著真實,每份感情充滿著真切,每份情感傾吐著真誠,于樸實無華中彰顯為人做事、從政為官的基本準則和領導智慧;字里行間流露出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勤學好思、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大膽負責、勇于創新的膽識魄力……走進書中,滿心感觸;合上書頁,發人深思。
劉盛福 ·紀實文學 ·14.7萬字
為積極倡導人道主義思想、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扶殘助殘的良好風尚,激勵殘疾人自強自立。1991年,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主辦了第一次全國自強模范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該表彰大會至今已舉辦六次。201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殘聯在全國遴選出金展鵬、杜富國等167名自強模范,并在5月16日召開的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進行了表彰。本書從其中選取了36名全國自強模范典型人物,對其先進事跡進行采訪報道,編輯成《自強之歌》2019年卷。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編 ·紀實文學 ·15.6萬字
無論你選擇化療、X光檢查還是心臟移植,每一個醫療決定,都是一種風險。保羅·奧菲特醫生指出,從三百多年前人類的第一次輸血到現如今的新冠疫苗開發,風險,伴隨著每一種新治療手段的出現。20世紀,美國人的人均壽命整整增長了30年,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現代醫學的進步。同時,每一項醫學突破都伴隨著勝利與悲劇。我們是否要接受,以及何時接受新技術?輸血、麻醉、化療、疫苗、抗生素、X光檢查、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制劑,《賭命》從現代醫學九種偉大成就入手,講述每一種醫學進步背后的風險故事。
(美)保羅·奧菲特 ·紀實文學 ·11.6萬字
本書講述了一起震驚世界的少女綁架案的真實調查過程:1948年,年僅11歲的薩莉·霍納被53歲的兒童猥褻慣犯綁架,被迫進行了一場長達21個月的“環美旅行”。這起真實事件謎團重重,十分扣人心弦,曾啟發納博科夫創作經典小說《洛麗塔》。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生前對此予以堅決否認,“洛麗塔原型”也成為了世界文學史上的最大公案之一。《洛麗塔》在全世界范圍內,已至少賣出6000萬冊,但為小說提供靈感的薩莉·霍納的真實人生,卻被幾乎所有人遺忘。女記者薩拉·魏恩曼經多年持續追蹤,獲取了提前解密的檔案,并利用法律文件、公共記錄及對薩莉·霍納尚在人世的親屬的采訪,揭示了納博科夫對該綁架案的了解程度,以及他在撰寫和出版《洛麗塔》的過程中,為掩飾他了解這一案情所做的努力,最終寫成《洛麗塔原型》一書。本書把懸念叢生的犯罪敘事,這起事件在文化和社會領域的影響,以及文學調查交織在一起,首次將薩莉·霍納綁架案的始末細節呈現在中文讀者面前,細致入微地描繪出薩莉被折磨、被虐待、被攻擊的生活,展現出一個普通女孩痛苦卻又堅強的一生,呼應了許許多多曾遭到男性殘酷對待的女孩和女人們的故事。
(美)薩拉·魏恩曼 ·紀實文學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