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朝花夕拾》是魯迅最重要的作品集之一,共收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散文十篇,展現了橫眉冷對的魯迅先生的另一面,在中國現代散文史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初版誕生九十多年來暢銷不衰,影響深遠。作品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并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嘲諷。所收各篇均意蘊豐厚,手法嫻熟,備受一代代讀者喜愛。
魯迅著 裘沙 王偉君 裘大力插圖 ·文集 ·9.3萬字
《中外文論》主要收錄學會年會參會學者所提交的會議交流論文,也接受會員及從事文藝理論研究的國內外學者的平時投稿,學術論文、譯文、評述、書評及有價值的研究資料等均可。本書收錄了西方文藝理論中國化研究、東西方跨文化美學、西方基礎文論研究、詩學與人學、譯文五部分,另加兩則附錄。
高建平主編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國家認同是當下社會科學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美國的國家認同包含公民身份認同與民族身份認同,其長期堅持WASP(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作為民族身份的正統性,并且依照少數族裔的歸化程度授予其公民身份,使國家成為排斥性和等級性的政治共同體,造成非裔美國人在國家認同中的沖突。格溫朵琳·布魯克斯是20世紀重要的美國非裔詩人,“狂怒之花”是其詩藝人生的隱喻性概括:融合現代主義與黑人方言傳統的精湛技藝,以及積極介入黑人解放的激進思想。本書系統地梳理了布魯克斯跨越20世紀40至90年代的詩歌創作,結合不同時期美國的種族關系模式、黑人社會運動、種族政治思潮,以及詩人自身的詩學演變,概括特定時期的空間形態、空間經歷、空間認知,闡述空間敘事指向國家認同的不同訴求與策略性建構。通過空間敘事與國家認同的動態關系一以貫之布魯克斯研究,本書概括了詩人的藝術美學、詩學理念、社會思想,并且以此為棱鏡透視了美國當代社會的國家認同問題及其歷史演變。
史麗玲 ·文學理論 ·18.6萬字
在希尼詩歌中,通過記憶、歷史和語言呈現的景觀確立了希尼愛爾蘭人、愛爾蘭詩人、愛爾蘭天主教徒、英語詩人等多元身份標識,同時為在北愛爾蘭的現實矛盾中處理身份問題帶來更廣闊的視野,開啟了一個有益于交流和討論的空間。詩人也試圖以歷史的融合性打開政治的邊界,呈現一種既能回應北愛爾蘭的現實矛盾又能體現詩歌藝術審美價值的新的寫作范式,致力于在文學作品中建立一個面向未來的想象世界。同時,詩歌中多元身份的建構創造了一個超越民族和宗教二元對立的,包含不同文化、不同政治、不同意識形態的空間,促進了詩人的藝術創作,為世界上承受文化分裂的文學創作者的寫作提供了新的范式。
和耀榮 ·文學理論 ·12.3萬字
本書為作者在博士畢業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本書圍繞拉美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文學思想,以后殖民與后現代文學相關理論視角重點考察和探討了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思想的意識形態問題。作者以種族、權力與文化身份作為切入點,對馬爾克斯的作品進行考察,全書從后殖民景觀,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權力架構變化以及身份身份多個方面梳理研究重點,最后梳理了馬爾克斯對當代中國文學的影響與傳播,全面呈現了馬爾克斯文學創作思想及社會意義,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于萍 ·文學理論 ·14.1萬字
本書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史忠義、欒棟先生主編的“人文新視野”研究論文的第17輯,書稿主要包括詩學研究、法語文學研究、英美文學研究、日本文學研究、語言學和語用學研究、翻譯研究、比較文學等幾個欄目。內容豐富,學術性強,處于文藝理論研究的前沿。
史忠義 欒棟主編 ·文學理論 ·17.1萬字
本研究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研究莎劇修辭及其漢譯,探究莎劇修辭語言的隱喻認知機制及其跨文化轉換機制。全書分為兩部分,一是莎劇的主要辭格及其漢譯研究,二是意象與隱喻的研究,兼及莎劇和曹劇的“心”“風”“雨”的隱喻對比。本研究從隱喻認知的理論視角,系統闡釋莎劇的修辭及其翻譯,有助于更好把握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為莎劇翻譯提供理論依據,并對構建認知翻譯學的理論體系有所貢獻。
謝世堅等 ·文學理論 ·20萬字
與中國古代詩歌、小說、戲曲在域外的譯介與傳播相比,中國古代散文的域外譯介較少系統研究。本書在以法語為載體的文化系統中,考察中國古代散文1919—2019年間在法國的范疇界定、文本選擇、接受闡釋和傳播效果等基本情況,分析復雜譯介與傳播現象之間的關系,探究百年間其譯介與傳播的歷史脈絡、功能特征和運作機制,以及從政治到審美、從邊緣到熱點、從單一到多元的轉向。
唐鐸 ·文學理論 ·17.2萬字
本書基于改編學理論的視角,在對魯迅小說90余年的戲劇改編進行梳理之后,對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現象展開全面研究,構建了一個較為系統深入地研究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的“綜合”性框架。由此,一方面從本體上研究魯迅小說被改編為戲劇后的審美價值,以及對于傳播經典的意義;另一方面對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與原著進行比較研究,透視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不同藝術形式敘事的價值以及改編的得失,考察改編對魯迅小說內容、意義的彰顯和遮蔽,探究改動背后的歷史、文化、技術等背景,以及改編的理念和價值判斷。基于以上研究,本書提出魯迅小說的戲劇改編的建議和思考,進而研究如何改編才能更好地傳播、傳承文學經典,從而使經典具有更永恒的藝術生命力。
孫淑芳 ·戲劇 ·19.8萬字
本書將中國當代大陸兒童詩作為研究對象,力求較全面、系統地考察近七十年當代大陸兒童詩的發生發展狀況,從文學史語境考察當代不同歷史時期兒童詩文本蘊含的內在思想和藝術選擇。從詩學語境探究當代大陸兒童詩的豐富性和審美建構維度,分析當代大陸兒童詩的特異性和建構當代大陸兒童詩學的可能問題。并從當代大陸兒童詩價值體認和發展不足兩個方面進行估衡。以期為21世紀大陸兒童詩的良性發展提供借鑒。
劉慧 ·文學理論 ·16.2萬字
本書在新現實主義潮流的背景下,從藝術形式、歷史認知、社會問題、哲學思考等層面探討當代美國南北戰爭小說如何在繼承與解構的平衡中實現對南北戰爭的歷史重塑。同時,本書還關注文學創作實踐與新現實主義小說理論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本書深入探討當代美國作家如何通過南北戰爭小說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建構以及表達對未來戰爭、未來社會的憂思。
劉松麒 ·文學理論 ·1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