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文學:中國文學史及其周邊
《思想與文學:中國文學史及其周邊》從中國文學史上的若干重要問題出發,以專題研究的形式,力圖從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上探索和挖掘文學發展的真正動因和創作主旨,希望能從多種角度和更高層面,揭示和闡釋文學史發展不同階段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學面貌和特點,進一步推動文學史研究的發展。全書共十九章,探討的重要問題有:屈原的心路歷程及其文化背景給《離騷》書寫所帶來的變化;楚宗廟祠堂壁畫與《九歌》的創作所構成的文學與圖像的關系,以及《九歌》與《天問》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史和諸神的體系,也成為早期中國南北文化交融的一個范例;戰國縱橫家與漢賦的起源;魏晉才性說與劉勰《文心雕龍》風骨論;士人的政治理想與《文心雕龍》的撰寫心態;盛唐的社會變化與詩歌演進;兵家思想與唐五代詩格中的“勢”論;宋初“四大書”編纂的宗旨與原因;慶歷黨爭與梅堯臣的詩歌創作;詩窮而后工的歷史考察;歐陽修的經學與文學;蘇軾儒道結合的思想與文學創作對自然的尊重;蘇軾烏臺詩案所涉作品批評新法實行中的弊端以及在熙、豐詩壇上的重要地位;北宋新舊黨爭與清真詞的創作;宋室南渡、文化紹興與三家《和清真詞》及《宋文鑒》編纂的文化史意義;辛棄疾南歸后心態的變化對詞風的影響;明清重要詩文選本與時代思潮的關系及文學經典化的過程。
·3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