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由郭英德、李志遠編纂箋注,搜集、編纂明清戲曲文獻的序跋,凡四千三百余條,全面呈現明清戲曲序跋的完整面貌。本書盡可能準確地查核版本出處,選擇較早較好的版本作為底本,并加校勘、標點,對與戲曲文獻及其序跋撰寫、出版、流傳相關的時間、人物、事件等相關事項,進行細致的箋證,深入細致地考察作者的生平事跡,并附注相關傳記文獻名目。給學界提供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有助于進一步開拓中國古代戲曲文獻、戲曲史與戲曲理論的研究。
郭英德 李志遠纂箋 ·戲劇 ·27.6萬字
本書為《東莞學人文叢》的一種。作者陳萬雄為東莞籍人,主攻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本書主要收入作者65歲前除專著外的有關學術文化的文章及書評等其他文章。全書分六個部分:包括論文,學術雜文,書評,散論,人物點評,師長回憶等。全書約60萬字。
陳萬雄 ·文集 ·27.6萬字
“承認現實的恐怖,以這種方式將它消解。葬身鯨腹——或承認你就在鯨腹中。”——喬治·奧威爾。【作者簡介】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傳世之作《一九八四》、《動物農場》膾炙人口,歷久彌新,被譽為“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內容簡介】奧威爾可謂是20世紀最發人深省且文筆最為生動的隨筆作家之一,他以過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協的語言,用筆和紙與其時代的偏見進行抗爭,也因此而聞名于世。本書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奧威爾在不同報刊、文集中發表的長短書評,橫跨奧威爾的整個創作生涯,其中包括《查爾斯·狄更斯》、《在鯨腹中》、《評<我的奮斗>》等多個名篇,以近百多萬字的篇幅,呈現奧威爾書評的全貌。本書為三卷本套裝的第一冊。
喬治·奧威爾 ·文學評論 ·27.6萬字
文以載道,溫文爾雅。文只是載體,道才是根本。正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以載道”不但成就了詩文的千古絕唱,也成就了詩文豐富的內涵。《溫文載道》以溫家寶總理在歷次講話、演講、答記者問時引用的詩文名句為標題,一則名句便是一篇獨立章節,依靠文學鑒賞的形式從詩文的創作背景、溫總理引用的時間及社會背景等多方面對文本加以解讀。在優美雋永的古詩文中,讀者可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到東方古國傳統文化的智性閃光,并能深刻領略到一位大國總理的儒雅風采。
吳朝軍 劉肖娜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藝術是一種美。審美價值是藝術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并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此外,藝術還具有其他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藝術小百科》正是基于這些功能,將藝術最形象、最完美的一面呈現在你面前。通過對書法、繪畫、音樂、戲曲、文學、舞蹈、雕刻、建筑、攝影等方面藝術的了解和欣賞,你會領略到藝術的無限魅力,你的審美觀念會得到質的提升,你的精神世界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子夜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本書立足于金源時期多民族文化的歷史語境,從金代詞壇漢族詞人與少數民族詞人的創作實際出發,分別對兩類詞人的創作追求、主體精神、審美風格作出梳理和分析。關注的重點有三:這一時期的詞壇創作多元性和吸收融合、相互取法的特點;第二,在題材上金詞比兩宋詞有新的開拓,關注與表現北國風情成為它獨具的特色。第三,金朝詞人們多采取逃避現實,向往隱逸的處世態度,創作上表現出厭棄功名、關注山林的隱逸情懷。
于東新 ·文學評論 ·27.6萬字
本書為法國卷。主要從4個角度切入講解:一是解原典,從作者、時代背景、故事情節到全書精華,緊貼原著,告訴讀者每本名著好在哪里,以及如何閱讀一本好書;二是亮觀點,借助閱讀史和講學積淀,以文史哲切入,對比文本、題材、作家、主角,挖掘名著的多種閱讀方式;三是談美學,通過老師們的國外求學經歷,帶領讀者跳出文字,感受現實,走進雨果筆下的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筆下的巴黎街道;四是挖掘價值,回歸當下,梳理不同生命階段的讀法,探討青春成長、夢想奮斗。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文學評論 ·27.6萬字
“歷代燕趙詞”輯錄上起隋唐、下迄近現代之燕趙籍詞人創作之詞。編次以時代為序,分為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至現代四部分。以作者為經,詞人姓氏下附小傳,簡要介紹詞人生平仕履,并依據前人論述對詞人作品略加評述,以見其詞風源流、特征及對詞壇的影響;有詞學論著者,概括其精粹,以明其詞學主張與淵源。無資料可參者,則以己意分析。此編旨在匯輯歷代燕趙詞作,供研究者參考之用,網羅散失,雖斷句零章,亦加摭拾,以見作為中國詞學重要組成部分的燕趙詞之創作實績和發展歷程。
于廣杰編著 ·古詩詞 ·27.6萬字
精選現當代80篇記述中國古老民俗和情趣生活的經典散文,每篇散文后附作者介紹、背景掃描、作者故事、導讀賞析等內容。
《伴隨》編輯部編著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本書擷取了近數百年來國外那些最經典、最具特色同吋也最引人入勝的精品匯編成這部《世界經典民間故事金榜》以饗讀者。
賀年主編 ·民間文學 ·27.6萬字
在《詩學》,我們可以看到,偉大詩人的理解力是多么接近哲人的理解力。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都說,哲學始于驚異,首先從普遍意見出發并去認識這些意見的不足。偉大詩人通過讓事件發生得出乎普遍意見與料想,引發我們的驚異。悲劇不僅作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而存在,還作為政治整體的一部分而存在。悲劇的完美還取決于它在以下方面起了多大的功效:將人的生活與更大的整全即自然聯結。
劉小楓 陳少明主編 ·文學理論 ·27.6萬字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編印了魯迅逝后第一版《魯迅全集》。《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負責編校,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全集》總目以魯迅親定的著述目錄為基礎,增加了譯作部分,并力求各冊字數大致相當。全書大致分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后排序。全書總計六百余萬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發行。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這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的。在編輯過程中,盡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風貌。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按原版編排,……
魯迅 ·文集 ·27.6萬字
本書從多重女性視角考察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性文學,梳理了女性文學生成的背景與資源,剖析了女性意識形態混沌的內存邏輯,審視了女性文學的形態、特質及發展軌跡。同時指出女性寫作如何承繼“五四”女性解放的脈動,如何呼應西方現代性的導引,進行有跨界的移動與時空的切換,從而參與主流話語系統所需要的時代精神、人性訴求的詩意表達,逐漸實現從本源性母體剝離之后的蛻變,從精神賦格的層面展示了女性的激情、意志、志向、欲望的多種姿態和樣式,以及自我想象與文化構建的圖像。揭示了女性意識形態美學構建的激進意義與局限,進而通過反思和檢視,重新尋找中國女性文學乃至新時代民族大義化發展的生長點。
田泥 ·文學理論 ·27.6萬字
在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和現代文化理論與思想背景之上重點考量、探析“人性”主題和“人學”思潮在當代中國60年的歷史演進,全面系統地梳理探察“人性”寫作在當代文學發展中復雜的歷史脈絡與各階段的文學實績,在新的學術框架與理論視野下論證了“文學即人學”的真理性命題。成果理論意義在于,綜合運用了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人類學、美學等理論,對當代中國文學60年的歷史演進以及“人學”思潮從學理上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理論上“對重構文學史核心價值是有益的”(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丁帆鑒定評語)。此使該項研究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研究中具有拓新意義的一部關于“人的文學”研究的學術新著。
肖向東 ·文學理論 ·27.6萬字
本書是對女兒成長歲月和對作者學生生活的記述,記錄了一個父親在女兒長大成人、漸行漸遠過程中味永難言的復雜情感,寄寓了作者對女兒幸福美滿生活的祝福和憧憬。也通過對學生生活的復原,抒寫了一個學生永志難忘的校園情結,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真摯情誼。
阿明 ·文集 ·27.6萬字
本書是作者就改革開放以來一系列重大學術問題,如新時期文藝學有著怎樣的發展軌跡,藝術哲學發生了怎樣的變革,人類本體論藝術哲學的基本內涵是什么,文學可否定義、如何定義,文學具有怎樣的存在形態,文藝美學如何在中國產生和發展,世界共產黨人美學具有怎樣的演化軌跡,怎樣看待改革開放40年文學理論的巨大成就及經驗教訓,“詩文評”怎樣向“文藝學”轉化,全球化時代具有怎樣的特點以及對文學和文學理論發生了什么影響等,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考察、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作者努力不說套話、不說空話,而說自己的話。作者認為:“一家言”者,即提倡學者說自己的話。這應該是一種時代趨勢、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故取“學術一家言”為書名。
杜書瀛 ·文學理論 ·27.6萬字
《隋代文學研究》立足于山東、關隴、江左三大地域,對隋代文學進行全面的研究。重點論述統一帝國所塑造的新文學環境、隋代文學的政治生態、文煬兩朝文學的時空格局及得失,并詳盡地回溯了隋代文學淵源中的山東、關隴兩脈。書中分析了各地域代表作家和群體的文學創作;以經典批評文獻為案例,探討三地文學觀念的異同;通過統計揭示隋代詩歌的律化程度和地域間的不平衡。
李建國 ·文學理論 ·27.6萬字
《文學地理學》輯刊是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的年會論文之精選,由曾大興等主編,每年一輯,已出七輯。作者均為中、日、韓三國從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學者,包括楊義、蔣凡、劉揚忠、朱壽桐、周尚意、王兆鵬、張三夕、鄒建軍、陶禮天、夏漢寧、高人雄、戴偉華、海村惟一(日)、金賢珠(韓)等知名學者。本輯刊設有“文學地理學學科建設”、“文學地理學宏觀研究”、“文學地理學基本理論研究”、“文學地理學方法研究”、“文學家之地理分布”、“北方文學地理”、“中原文學地理”、“燕趙文學地理”、“荊楚文學地理”、“吳越文學地理”、“嶺南文學地理”、“文學地理學應用研究”、“國際視野”、“學科建設動態”等多個欄目。
曾大興 夏漢寧 杜雪琴主編 ·文學理論 ·27.5萬字
本專著以埃斯卡皮的“文學社會學”、福柯的“知識考古學”、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為主要依據,以“重回歷史現場”的姿態,在深入挖掘評獎史料、展開理論思辯的基礎上,將研究視野伸向整個20世紀的文學評獎活動之中,既填補了中國當代文學評獎“歷史源起”研究的諸多學術空白,又在質疑學界已有共識的基礎上對理論偏誤進行了“糾偏”;既對全國性小說評獎為核心的中國當代文學評獎制度確立、演進、修正進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對這種變化背后凸顯的、文學場域內各種力量之間的相互博弈、此消彼長進行了富有建構性的研究,同時,對因此而形成的中國當代文學評獎的主導原則、審美偏向、制度性缺陷等從學理上給予了必要的辨析。
王鵬 ·文學理論 ·27.5萬字
本書是一部記錄作者文學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論篇從創造社的異軍突起、創造社的分期以及創造社從鼓勵多元發展到獨尊普羅文學的文藝思想入手,談了創造社的歷史,創造社的分期和創造社的文藝思想的有關爭議以及創造社的創作活動等;郭沫若篇包括有關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編后,以及郭沫若名詩鑒賞、對郭沫若作品的具體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應采取的立場態度等問題;其他作家篇涉及創造社元老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等人,從其作品以及對創造社的貢獻、郭沫若與他們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黃淳浩 ·文學理論 ·2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