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杭海以一位自己孩子的父親的眼光與經歷來描述一個普通孩子的涂鴉所帶來的問題、發現、喜悅以及某種程序的思考。太極拳的動作剛柔相濟,變化莫測,五歲時杭大川以極簡的筆法生動地表達了一個個太極拳的瞬間意象,面對太極拳一系列復雜而連貫的動作,兒童究竟看見了什么,記住了什么,又是如何將其心理意象轉化為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形意兼備的簡化圖形?這樣的問題尚未有明確的答案,科勒(格式塔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曾說過,心理學還是一個娃娃。
杭海著 杭大川繪 ·兒童心理 ·3萬字
本書為2004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處境不利兒童心理發展狀況與教育對策研究》成果。本書從心理與行為研究的角度與方法,觀察、解析中國特有的新弱勢群體——農村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了解他們的心理發展現狀,直面他們的生存困境,解決與探討他們的發展資源,為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身邊的教育者、基層社區工作者、監護人提供有效可行的教育建議。本研究采用量化與質性雙重研究方法,既有定量數據,亦有個案分析,全書充滿科學嚴謹之風的同時,亦飽含人性關懷。
申繼亮 ·兒童心理 ·13.6萬字
本書從個體心理學理論出發,結合大量心理咨詢案例,圍繞人格統一性、自卑感、優越感、社會情感、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關鍵詞,詳細解釋了孩子問題行為背后的心理動因,帶領廣大父母和教師開啟積極的教養之路。阿德勒認為,孩子口吃、懶惰、說謊、打架、尿床、逃避學習等問題行為,是孩子內在自卑感的外在顯露,他們在追求完美和優越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因而造成了人格缺陷。父母和教師應當運用正向的養育方式,帶領孩子超越自卑、消除恐懼,重新找回面對挑戰的勇氣。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兒童心理 ·10.2萬字
阿德勒的《兒童教育心理學》是經典心理學著作,首次提出兒童有一種自卑感,這種自卑感也能激勵他們實現自我超越。自1930年出版以來,本書已在全球暢銷90年,被翻譯成50種語言,徹底改變了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對待孩子的方式。父母要做的就是理解兒童,幫助兒童超越自卑,成為高效能的父母,給他需要的支持和引導,從而養出正向、自信、有能力的孩子!父母要知道,每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一個受挫的孩子,消除他的不安全感,孩子就有勇氣面對成長中的挑戰。自信且有勇氣的兒童,總是昂首挺胸,堅定而無所畏懼。給孩子正向的關注和支持,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會更多。
(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兒童心理 ·10.7萬字
《蘭花與蒲公英》是托馬斯·博伊斯博士編寫的教育學筆記。全書十個章節,共計17萬字。書中收錄了他與妻子四十余載的兒童發展研究成果,對于預防和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焦慮癥、多動癥等疾病有卓越貢獻。《蘭花與蒲公英》的書名源自于瑞典諺語中的“蒲公英兒童”。人們借用蒲公英的頑強、堅韌、百折不撓的生命里,比喻那些茁壯成長、不畏逆境的兒童。所謂的“蒲公英兒童”之所以不為逆境所困,是因為他們對周遭環境的變化并不敏感。由此,博伊斯創造出了另一個頗具詩意的術語——“蘭花型兒童”,專門用來描述那些有著過人天賦,卻對環境變化極度敏感,需要特殊呵護、教育、引導的孩子。
(美)W.托馬斯·博伊斯 ·兒童心理 ·16.1萬字
一個昵稱叫“小豬豬”的2歲女孩,自從妹妹出生以后陷入了情緒困擾,父母帶她來見英國家喻戶曉的兒童心理專家溫尼科特進行心理咨詢,全程歷時2年半共會見16次。溫尼科特通過敏銳的直覺和嫻熟的分析,在治療中扮演“小豬豬”賦予他的各種角色,把移情帶到了生命體驗中。女孩內心世界的戲劇性讓她自己體驗到了嚴重困擾她的那些幻想,并且使她能夠與這些幻想一起游戲。本書展現了一名兒童的心理治療與成長過程,也說明了在兒童成長中引導和重視的作用。書中兒童出現的攻擊、愧疚、貪吃、焦慮、抑郁等典型性行為表現和配套的專業引導治療都讓人開拓視野,受益匪淺。跟隨英國兒童心理專家的腳步,建立“溫柔而堅定”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在家里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療愈空間。
(英)唐納德·W.溫尼科特 ·兒童心理 ·6.9萬字
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經典作品。溫尼科特從母嬰之間愛的鏈接開始,探討了童年的基本關系。在書中,作者通俗易懂地解釋了諸如喂奶、寶寶的哭泣、寶寶的游戲、獨立、害羞等日常問題,以及諸如偷竊、撒謊這類嚴重問題。這本書尤其適合新手父母或準父母閱讀。讀者可以看到“母乳喂養”“斷奶”“獨生子女與多孩家庭的利弊”“幼兒園與學校的教育”等主題,對育兒過程有很大的啟發和指導意義。對于幼兒園老師、中小學老師等教育工作者,兒科醫護人員,心理咨詢師等社會工作者,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和指南書,用以解讀兒童日常行為及心理,了解人類心理的早期成長過程。
(英)唐納德·溫尼科特 ·兒童心理 ·13.1萬字
本書是溫尼科特論述兒童情緒發展過程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本了解人類心理成長過程的很好的入門書籍,尤其適合新手父母和老師、兒童心理愛好者閱讀。書中記錄了人類的成長歷程,從早期嬰兒的“完全依賴”到青春期的“完全叛逆”,再到成長為成熟的人。溫尼科特聚焦于“家庭”這一社會單元,以兒童如何適應環境的具體案例,深度解析孩子與家長、老師、社會工作者的相互影響過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參照標準和切實可行的調整方向。
(英)唐納德·溫尼科特 ·兒童心理 ·13.4萬字
本書結合經典兒童心理學原理、有趣的心理小實驗、具有很強代表性的生活案例,帶家長朋友們走進孩子的社交世界,洞悉孩子在沖突中的真實感受與需求。通過完整的培養解決沖突能力體系,為孩子量身定制預防沖突的思維模式、日常的訓練模式、當場引導方式、家園的合作模式,以幽默智慧的溝通和游戲讓孩子突破心防,愉悅誠心地與伙伴合作。并為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與不同養育類型的家長有針對性地提供引導方案,讓家長朋友們在育兒過程中走出困惑,靈活指導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長。
陳敏瑩 ·兒童心理 ·9.3萬字
本書以孩子在生命成長的各個階段的身心特點為出發點,結合孩子有可能遇到的很多人生煩惱,告訴父母如何去做才能激勵孩子,幫助孩子緩解憂愁和焦慮,對于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有重要的作用。本書將帶廣大家長探索孩子心理幸福感的真正來源,告訴家長孩子在特定的年齡會出現怎樣的特征,需要掌握何種能力,從不同的角度詳細探討,家長需要提供哪些支持,以及哪些方法和策略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度過成長關鍵期中的困難,同時在通往獨立人生的“闖關”途中,一直保持熱情、斗志和快樂。本書吸收國內外知名心理學專家的論點,在詳實的理論、實驗基礎上,結合了大量家庭教育的實例分析,從愛和歸屬感、自信、情緒管理能力、學習力、探索力、社交能力、品德修養等多個方面,給出了具體的培養孩子心理幸福感的方法,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劉博微 ·兒童心理 ·12萬字
心理創傷不僅來自虐待、暴力或失去親人等災難性事件,也可能來自自然災害和日常事件,如交通事故、外科手術、摔倒、溺水、突然的分離(例如父母離婚等)。成人往往將這些常見的經歷看作普通事件,忽視了它們帶來心理創傷的可能性。本書通過大量案例介紹了日常生活中的創傷事件,從癥狀預防的角度探討了可能造成心理創傷的常見情況,建議成人通過孩子的語言和行為判斷他們是否已經被看似微不足道的不幸事件壓垮。另外,本書還以較大篇幅介紹了減少兒童遭受性侵犯的知識,以識別和判斷是否需要提供心理咨詢,預防和降低可能的風險。本書也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為孩子提供適當的支持,以幫助他們從創傷中恢復,并為家長、教育和醫務工作者提供了預防和治療創傷的工具。孩子先天具有強大的心理彈性,能夠從創傷中恢復。本書提供的支持和指導不僅可以幫助他們預防創傷反應的出現及惡化,還可以幫助他們消除已知和未知的過去創傷事件的殘余影響。
(美)彼得·A.萊文等 ·兒童心理 ·24.6萬字
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的強弱,關系到孩子們的智力發展水平。不管從事何種形式的腦力勞動,孩子們都需要記憶力作為智慧大廈的根基,否則前面學習的知識后面馬上就忘記了,還談何記憶和積累呢?本書以提升兒童的記憶力作為主旨,從各個方面闡述記憶的重要性,以及提升記憶力的有效方式與技巧,也告訴廣大的父母朋友們,記憶力對于孩子的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提升兒童記憶力,幫助孩子打好學習的根基。
蔡萬剛編著 ·兒童心理 ·9.5萬字
我們的孩子是天生就會欺負人,還是后天養成的?抑或是學校教育的問題?答案顯然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博士將“小惡霸”們置于探討的中心,提出要透過“溫室”這個四面都有玻璃窗戶的房間去看欺凌事件,一方面要從受害者和周圍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同時也要從“小惡霸”的角度來看。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出發,透過欺凌視角,作者分析了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如依戀關系、安全感、自尊、情商、心理健康等,指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幫助孩子填補心智之墻上的“缺口”,幫助孩子夯實心智、積累知識、提高社交和情緒成熟水平。作者發現,只有全面、系統地看待和分析欺凌問題,進行系統的預防和干預,幫助孩子搭建起安全、堅固的心智之墻,才能共同營造沒有欺凌的校園。
(英)格雷厄姆·拉姆斯登 ·兒童心理 ·14.6萬字
本書詳細闡述了7~9歲孩子的特點、行為以及成長規律,并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呈現出來的叛逆,提出有針對性的親子溝通策略,讓你與孩子輕松交流無壓力。本書是一部叛逆兒童教育實例指導書,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幫助父母7-9歲的叛逆兒童的迷惘和焦慮,打開他們的心門,深度剖析他們的種種心理,指導父母用有效的方法有針對性地與孩子溝通,幫助父母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難題,讓其成功地度過這個充滿危險的階段,健康快樂地成長。
張紅鏑 馬明 ·兒童心理 ·11.1萬字
中國文化對于人格培育的核心要素便是天人合一思想所倡導的“全人”主旨概念,古人提倡的“既順應天道又契合人道的全德之人”理念與當代西方學者所提倡的“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平衡統一發展的全人教育”理念一脈相承殊途同歸。本教材便立足于這一中西合璧的“全人發展”理念下,結合二十多年來的中國本土化教育實踐經驗而展開,從而形成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體系,作為“幼兒教育的頂層設計、人類發展的根基工程”立意而述,由清華大學人類學者張小軍教授及世界幼兒教育聯會主席孔美琪博士分別作序,可譯成英、法、日等不同語言出版發行,用于各國幼教工作者及家長推廣閱讀及實踐指導。
王曉燕 ·兒童心理 ·18.3萬字
孩子在成長過程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說謊、逃學鬧事……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健全的人格,更順利地成長?《兒童教育心理學》著眼于如何幫助兒童塑造健康的人格這一核心問題來展開,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從兒童的整體性、目的性、內驅力、社會感等角度解密兒童的發展。阿德勒在文中指出兒童的異常行為只是表象,背后有著深刻的心理動力,孩子種種的異常行為只是為了獲得關注,追求優越。阿德勒主張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培養孩子堅強、勇敢、自信的健全人格,提高孩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不能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孩子,而應該竭盡所能地幫助孩子,讓孩子重新獲得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念。《兒童教育心理學》是一部深度解析兒童行為動機的心理學佳作。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兒童心理 ·10.6萬字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去信心的孩子。過度保護、過度放縱、過度嚴厲、羞辱懲罰,都會帶給孩子沉重的挫敗感,一次次剝奪了孩子體驗自身克服困難能力的機會。《教師:挑戰》是德雷克斯兒童教育心理學經典著作。如今我們正經歷著一場教育領域的革命,通過外部力量向孩子施壓已然失效,我們必須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教師若想有效且正確地引導孩子,就要熟悉心理學常識,深入地了解孩子成長經歷、家庭地位等生活方式,采用正面的方式,給予孩子自信和勇氣,引導孩子做出積極、有建設性的改變。
(美)魯道夫·德雷克斯 ·兒童心理 ·20.3萬字
本書是20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論述兒童人格發展和教育觀念的一本經典著作。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生活風格是他所有行為的根源。因此,父母、老師應幫孩子了解其問題的癥結所在,幫孩子塑造影響其一生的生活風格。基于這一目標,阿德勒認為,解決孩子說謊、打架、暴躁、懶惰等問題行為的關鍵就在于了解其整體的人格,并給予同情、理解、關愛和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懲罰。為此,我們要通過提高孩子面對工作的課題、交友的課題和愛的課題的能力,來培養孩子積極、自信、樂觀、堅毅的品格。本書不僅能幫家長、教師和心理咨詢師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而且對培養出擁有健全人格的孩子非常有啟發。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兒童心理 ·11萬字
本書內容貼近現實生活,科學實用,書中收錄的一些實例,極具參考價值,是家長了解孩子心理、塑造最棒孩子的不可多得的好幫手。每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存在,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而每位家長,都可能是培養天才的教育家。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孩子智力的開發和身體的成長,更應該關注孩子心理上的微妙變化,更應該知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懂得的心理學,知道如何在生活中運用它們。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家長都能做有智慧、懂教育的好家長,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宋潔 ·兒童心理 ·9.1萬字
這是一本有態度、有個性的家教書,旨在幫助家長指導孩子直面真實的世界,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掌握必要的社交技巧,修煉強大的自我。本書分為6章,分別從溝通技巧、情緒管理、自我激勵、獨立自主、結交朋友和個人魅力這6個方面展開論述,內容通俗易懂,指導性強,方法全面。“親子互動”板塊可以激發孩子的思考力,增進親子關系。通過閱讀本書,孩子可以明白,善良是社交的基礎,但學會保護自己是善良的前提。世界不是一塵不染的,在面對陰暗面時,孩子要有鋒芒與勇氣。
陳昕 ·兒童心理 ·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