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
在《三思》里,我們將跟隨古人,觀其如何思危、思退、思變,看其興敗,學其做人。在人生路上,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只有進中思退,才能以退為進、收放自如;只有靜中求變,才不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人生三思,是進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人必修的功課。其一思危:《三國志》有言:“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視識于末萌。”真正的智者,在危機尚未到來時,就能敏銳察覺,提前想好對策。相反,目光短淺者,浮于表面,往往會累及自身。沒有危機感,就是最大的危機。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則要居安思危,行穩致遠;若想身在高位而不倒,則更需時時思危,防患于未然。如此,才是最清醒的處世之道。其二思退:退,不是畏縮、認輸,而是韜光養晦、蓄勢待發,是另一種姿態的前進。見好就收,適時退步者,才能笑到最后。其三思變:《周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處事不知變通,不撞南墻不回頭,那不是“勇”,而是“庸”。真正的智者,往往懂得思變,懂得適時反省自己、調整自己。知道自己錯在哪里,該如何改正,才能及時止損,先人一手。
·7.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