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經濟史評論》由中國經濟史學會主辦,內容涉及經濟史理論與方法、中國經濟史、世界經濟史、中外比較經濟史諸方面,以及中外經濟史論著評論與國外經濟史理論評介,專題研究成果述評與國內外經濟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動態的報道,等等。本書鼓勵經濟史學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資料、運用新方法、提出新問題,深入剖析歷史上諸多經濟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注重對經濟史重大問題的理論探討與經濟史前沿問題的研究。
戴建兵 魏明孔主編 ·經濟史 ·15.7萬字
本書追溯了法國自16世紀以來的商業發展歷程,展示了法國企業家精神如何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塑造了法國乃至全球的商業格局。本書詳細記錄了法國從重商主義時代到后工業時代的轉變,包括工業化時期的關鍵發展、世界經濟大危機之下的重建、黃金30年的快速增長、全球化浪潮下的企業擴張,以及進入21世紀后的繼承與改革。書中不僅描繪了諸如施耐德、雷諾、香奈兒、迪奧等著名企業的興衰歷程,還探討了法國企業家獨特的“外圣內王”精神——外表優雅而內心堅定。通過對這些企業和企業家的研究,本書揭示了法國商業文化的精髓,并為理解現代商業世界提供了深刻的洞見。此外,本書還分析了法國企業在面對全球化挑戰時所采取的戰略,以及它們如何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競爭力。
陳潤 鄧玉蕊 李倩 ·經濟史 ·15.4萬字
本書在宏觀經濟分析框架下,以一個地緣政治的視角審視經濟利益如何推動制度改進,進而惠及人類社會的長期增長,同時以系統性的計量考察為基礎,輔以有說服力的案例,挑戰、評價和重建一些影響深遠的定性分析假說。
(英)安格斯·麥迪森 ·經濟史 ·21.8萬字
本書介紹了自工業革命至今的歐洲新經濟歷史。全書將歐洲經濟增長的故事置于世界經濟進步的大背景下,從國家與地區角度,以時間為序,將歐洲經濟與亞洲、東歐及美國的發展進行對比,為讀者提供了歐洲經濟歷史的整體框架和發展脈絡。
(意)維拉·扎馬尼 ·經濟史 ·18.8萬字
本書立足于16世紀至19世紀前期中國與海外大宗外貿商品的更新換代,講述舶來舶去品的漲落興替,尤為注重研究一件件“具世界意義”的貨品的流通,通過對絲綢、棉花、茶葉、花旗參、檀木、皮毛、鴉片等大宗貨品易代的考察,不同地區之間的文明形態轉進得以次第呈現。
郭衛東 ·經濟史 ·57.1萬字
理解商業世界,要從哪里開始?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從私人書房的上千本商業經典中,精心挑選出50部代表性作品,逐一重讀,帶你用一本書的時間,理解近300年來的經濟理論迭代、商業發展脈絡。同時,也為擁有不同理論基礎和閱讀愛好的讀者,提供了誠意滿滿的寶藏書單。本書的解讀將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你可能聽過這本書,卻不一定知道它出版的那一年,美國發布《獨立宣言》,歷史在大跨度的勾連中散發出迷人的氣息。然后是馬克思、韋伯、哈耶克、弗里德曼、薩繆爾森、德魯克……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脈絡將在他們及其著作中漸漸清晰起來,終而構成人類商業文明的新格局。與重新定義商業的天才思想者相呼應的,是實踐在一線的企業家。他們就像自己給自己打針的病人,對商業呈現出更為微觀而生動的理解。最后,中國問題的復雜性:為什么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擁有古老文明的中國,而在一場長達百年的追趕式現代化運動中,我們又是如何曲折前行的。所有這些一往無前的思想家和實踐者,如浩蕩時空中的火花和油鹽。而他們的鋒芒創見,構成了商業發展的恢弘圖景。
吳曉波 ·經濟史 ·14.4萬字
古代楚雄地區,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人類最早的經濟活動,從元謀人開始,即率先在此展開。與中原地區所不同的是,歷史上的楚雄地區,曾長期實行土司制度,集“山區、民族、邊疆”為一體,經濟發展比之中原地區頗顯遲滯和落后。然從明代始,楚雄地區是云南最早改土歸流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由于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不斷交融,流官較多采用了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制度。本書即聚焦于明清云南楚雄地區,對其改土歸流、興辦儒學、賦役征銀、經濟發展、財政轉型等進行系統考察,揭示楚雄地區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在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運行,以及在與中原交流互動過程中的融合與發展。
侯官響 ·經濟史 ·20萬字
本書通過追溯德國商業史上眾多重要人物與事件,展現了德國工業經濟從19世紀初開始發展并崛起的歷程。從19世紀初農業經濟為主導的時代開始,到19世紀中葉喬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推動建立德意志關稅同盟,再到20世紀初的工業化高峰,本書深入剖析了德國商業文化的形成與演變。書中不僅講述了著名企業家的故事,如點書成金的萊恩哈德,還介紹了現代德國工業巨頭如庫卡集團在工業4.0時代的轉型與發展。通過對德國商業史的回顧,本書揭示了德國制造業的成功秘訣,并探討了其對當今全球化商業環境的意義。
陳潤 王健平 ·經濟史 ·14.4萬字
國民的財富從何而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到底來自何處?“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他的曠世之作《國富論》中,為我們歸納總結了現代經濟社會的一些本質規律,現在讀來,仍值得我們思考。本書精選了《國富論》原著中探討勞動與勞動分配、資本與貨幣、財富的創造、經濟政策及國家開支方面的重要內容,輔之以豐富的圖片和基于21世紀經濟情況的深入解讀,使這部經典作品變得通俗易懂、輕松好讀,也更容易讓讀者參考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對當下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本書適合所有關注經濟問題的讀者閱讀。
(英)亞當·斯密 ·經濟史 ·6.8萬字
工業革命一直是經濟史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研究西歐商業擴張、工廠崛起、煤鐵生產、勞動無產階級化、工業資本主義的誕生和全球傳播的歷史關鍵。然而,近年來,人們對工業革命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書通過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結合對消費、物質文化、科技和文化歷史的研究,從更廣泛的全球視角出發,為基于使技術創新和知識傳播成為可能的全球互動之上的工業革命作出了解釋。通過這一新的視角,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工業化進程實際上比我們此前了解地開始得更早,持續的時間也更長。通過反思過去一代經濟歷史學家關注的主要問題,本書為讀者呈現了有關工業革命的最新研究,并為未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挪威)克麗絲廷·布魯蘭等 ·經濟史 ·21.3萬字
本書以制度變遷為視角,結合歷史學、新制度經濟學與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對近代華商股票市場進行跨學科專題研究。1872—1937年華商股票市場的制度變遷、制度與實踐的交互作用、華商股市的運行特點及其原因,是本書探討的主要問題,希望本書能為當下中國股市健康發展提供本土的歷史鏡鑒。
朱海城 ·經濟史 ·17.6萬字
中南銀行創建于1921年,結束于1952年公私合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僑資銀行,也是典型的私營銀行,而且是北四行聯營集團的中堅力量,在中國金融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治理模式既具有鮮明的家族色彩,也滲入了近代化的公司制度。本書在近代中國金融制度發展與變遷的歷史背景中,通過闡述中南銀行30余年發展歷程中的制度安排,探討制度對中南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并分析了影響中南銀行制度執行效果的原因,及其制度安排本身的利弊。以期達到制度研究與經濟史或金融史相統一的目標,并為當今民營銀行的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歷史借鑒。
馬長偉著 ·經濟史 ·21.9萬字
本書研究民國時期至今100多年間中國經濟發展問題。本書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依據發展經濟學理論研究長期的發展問題,不是經濟史著作。第二,利用統計數據進行數量分析,同時兼顧經濟發展中的事實和政策。第三,首先研究發展的過程和特征,其次然后對原因和條件分別進行討論,試圖解釋發展的內在規律。第四,在論述中除了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也包含了作者本人的某些心得體會。本書討論了服務業的問題,此前很少有人研究。此外,本書對中國的戶籍制度和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劉易斯轉折點也做了相應的分析。書中包含了作者的幾個基本觀點:第一,中國經濟于民國時期經歷了一次“失敗的起飛”,真正的起飛是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的,并于70—80年代走上正軌。第二,計劃經濟時期為后來改革開放時期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較好的經濟基礎,特別是工業基礎。第三,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決定性制度條件。第四,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走了一些彎路,但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具備較好的條件。第五,中國取得的成就是大國發展的成功典范,一些經驗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
關權 ·經濟史 ·26.1萬字
野口悠紀雄在書中追憶,其人生的最初影像始于1945年東京大空襲中的恐怖經歷,他這一代人親歷和參與了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他們曾為高速發展的無限風光而豪情滿懷,也曾因經濟失速后的衰落蕭條而五味雜陳。他們中有很多人因時代的變幻而飽受命運的捉弄,或者被無情地湮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本書論述經濟發展歷程及其深層機制的同時,還穿插介紹了野口悠紀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實經歷,為讀者還原出一幅幅生動、立體的戰后日本社會經濟圖景。相信無論是野口悠紀雄對經濟問題冷峻犀利的剖析,還是他對往昔經歷滿含深情的回望,都會為讀者帶來不同凡響的閱讀體驗。
(日)野口悠紀雄 ·經濟史 ·12.3萬字
本書將帶領讀者朋友回顧在這次“數字遷徙”到來之前,歷史上發生了哪些具有時代意義、值得借鑒的變革,看清時代變遷的“基本盤”(第一章)。以古鑒今,我們將以旁觀者的視角揪出這次“數字遷徙”的“始作俑者”(第二章),并在這場“數字遷徙”的過程中一探世界各主要國家“競備”的得與失(第三章),企業“數字生存”的成與敗(第四章)。結合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總結我國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第五章),形成統一的數字化共識(第六章),進而大步流星的向著數字空間邁進(第七章)。
馮偉編著 ·經濟史 ·13.6萬字
本書介紹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第1章“概述”從整體上介紹西方經濟學,第2章到第8章是微觀經濟學部分,第9章到第12章是宏觀經濟學部分。本書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對日益龐雜的西方經濟學體系內容和結構刪繁就簡,做到以實用為綱,以夠用為度,力圖使讀者容易上手,看得懂、易領會。本書適合作為應用型本科經管類相關專業的教材,還可供經濟管理人員在職培訓、經濟學愛好者自學使用。
張忠德主編 ·經濟史 ·28.6萬字
柞蠶絲業是近代蠶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以近代中國的柞蠶絲業為研究對象,以唯物主義和歷史學等理論和方法為指導,采用地方志、近代期刊及相關文獻資料,試圖復原近代柞蠶絲業興盛和衰落的歷史面貌。近代柞蠶絲業的勃興一度與桑蠶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頹勢形成鮮明對比,近代中國柞蠶絲業的興衰,既是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輕工業原材料掠奪和剝削的具體表現,又是近代中國在內憂外患局勢之下,充分利用本國資源優勢,與外國進行商戰、挽回利權的有益嘗試。因此,探討和研究柞蠶絲業在近代的勃興、發展和衰落,可視為考察近代中國經濟史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丁德超 ·經濟史 ·22.7萬字
本書是作者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歷年撰寫的經濟史論文和經濟史學講義的自選集。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美國經濟史的論文。第二部分包括有關創新理論、人力資本理論和經濟史研究之間關系的文章,它們是作者開設的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課程“西方經濟史學”的講義的一部分。第三部分以“西方經濟史學”為標題,收入了作者在這一領域內的一些論文。“西方經濟史學”是作者的老師陳振漢先生和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合開的一門研究生課程。本書第四部分以“經濟發展和制度調整”為標題,收入了作者有關工業化、現代化和制度調整方面的論文。
厲以寧 ·經濟史 ·33.3萬字
魁奈認為,法國財富的顯著減少,首先是由于重要產業部門農業的衰退,因此,要使占國民大多數的農民富裕起來并增進國民的財富,最重要的是把法國的農業重新振興起來。魁奈的論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關于財富問題;二人口、消費、需求、價格、價值的關系;三對貨幣的看法;四對財富用于生產的重視;五將財富用于生產的具體措施;六重農思想;七關于“純產品”理論與階級的劃分;八關于土地單一稅的理論;九關于經濟自由和貿易自由的思想。本收譯本集了包括《經濟表》在內的共21篇重要論著。其中12篇譯自德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和經濟學說史家羅納德·米克的英譯本。該譯本的最大長處是糾正了過去一些譯本對魁奈《經濟表》版本及相關文件的誤解或缺失,但由于米克只著意于收集經濟學家感興趣的篇目,而并不側重展示魁奈經濟學的全面內容,因此一些重要論文并未收入其中。為了彌補這個不足,該譯本又從俄譯本中選出了9篇,如此較全面地展示了魁奈經濟學內容的全貌。
(法)弗朗索瓦·魁奈 ·經濟史 ·29.9萬字
以歷史為經,以經濟為緯,從財政視角探究各王朝的興衰起落。以歷史為經,以經濟為緯,從財政視角探究中國各王朝的興衰起落!豆瓣熱門經濟史圖書TOP1,萬人評分8.3分,紙書暢銷超15萬冊!郭建龍“密碼三部曲”之一,另有《哲學密碼》《軍事密碼》以財政為主題,全新梳理從秦至清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用講故事的方式,以現代的經濟理論來梳理古代中國的財政邏輯,分析歷代財政得失。從土地制度、貨幣壟斷、官營產業三方面說明中國兩千余年的王朝興衰與財政之間的關系。
郭建龍 ·經濟史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