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研究世界貿易體系變革,并提出中國參與構建世界貿易體系的思路。本書包括11章,具體內容包括:導論、世界貿易體系變革原因及趨勢、國際經濟格局變化:回顧與展望、國際經貿格局演變與經濟全球化歷程、世界主要經濟體重構國際經貿規則的主張與方式、世貿組織改革:進展與前景、拉美國家在世貿組織改革中的立場和作用、《美墨加協定》:特征、影響及中國應對、零關稅對中國就業的影響評估、中國參與構建世界貿易體系的思路等。
蘇慶義 ·國際經濟 ·12.1萬字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其在歐亞地區的探索與成功實踐為打造地區發展新格局做出貢獻,為世界發展治理帶來更為積極深遠的影響。本報告分為五章,主要溯源“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和時代背景,從理論角度分析“一帶一路”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梳理百年變局下歐亞地區形勢新特點,“一帶一路”和地區共同體建設的進展和成功實踐以及在國際格局加速變革的背景下“一帶一路”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本報告認為,如今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一帶一路”倡議所秉承的“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則及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真正踐行了多邊主義,有利于促進區域和平和共同繁榮。盡管“一帶一路”倡議在歐亞地區的探索與實踐中仍然臨很多挑戰,但在十年內仍取得不凡成就,放眼未來,這個面向21世紀的新型合作機制將會為區域和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孫壯志主編 ·國際經濟 ·12萬字
“影響了一個孩子就能夠影響一個家庭,而一個家庭又能夠影響社會。”“一帶一路”不僅成為青少年研學的重要課題,也成為家長們關注乃至參與的重要活動。來自人大附中等學校的十幾名學子以“一帶一路”為研學內容,以青少年視角領悟世界這本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教科書,從不同專業和領域選題研究,創新了研究方式、研究內容和研究視角。課題組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籌備,2017年1月正式成立,3月順利開題,5月進行了中期報告和研討,12月以中英雙語報告和論文圓滿結題。本書稿是參加2018年“一帶一路”研學活動的三位高三學生的研習成果。
董敘含 張思齊 宋政翰等 ·國際經濟 ·11.9萬字
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格局的大變局,在新的經濟現實面前,原有的宏觀政策工具和以布雷頓森林機構為代表的傳統治理體系已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需要,世界經濟進入了一段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治理規則重塑期。本書通過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治理新實踐的系統梳理,提出以央行貨幣互換為重點構建全球金融安全網與以基礎設施為重點開展全球投資合作是最有可能催生全球經濟治理新規則的兩大領域,回答了應該怎樣開展全球經濟治理的問題。
周宇 ·國際經濟 ·11.9萬字
本書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結合實踐項目,立足太平洋島國的特殊國情,針對太平洋島國生態環境脆弱、產業基礎薄弱、自身國力羸弱等一系列核心問題,提出了優先推進戰略支點國家建設、突出關鍵領域示范帶動作用、助力培育“造血功能”等綜合發展策略,倡導建立互惠共贏的可持續發展合作模式,為推動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建立新型合作關系,開創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提供決策參考。全書有國家高端智庫權威發布,內容充實,結構清晰,立論嚴謹,值得推薦。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國際經濟 ·11.9萬字
在國際經濟制裁中不斷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這就是既要追求制裁有效又要確保制裁人道。然而,魚和熊掌不可兼道理常常使得制裁政策的制定者陷入了兩難困境。傳統理論認為,制裁損失是決定經濟制裁成敗的關鍵因素,當制裁損失足以讓目標國無法承受時,制裁的政策目標才能得以實現。然而制裁實踐表明,通過讓目標國承受巨大的代價來提高制裁的效果,其結果常常事與愿違。尤其是對于國際組織這類多邊經濟制裁而言,不僅制裁沒能獲得成功,而且還會給目標國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本書的研究重點聚焦于經濟制裁有效與人道的二者權衡。無論是在追求制裁的有效性,還是在給予相應的人道主義考慮,觀眾成本為制裁雙方的決策者提供了更多對抗博弈的機會。筆者認為經濟制裁中的人道主義措施并不制約制裁有效性的發揮,將人道主義考慮納入到制裁的過程中將有助于降低觀眾成本的壓力,有助于維系多邊經濟制裁合作。如果制裁政策已經使得目標國爆發了人道主義危機,那么向目標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要遠好于采取人道主義的例外措施。此外,人道的權衡不應只停留在文字的表述上,例如當前所謂的“針對性制裁”和“聰明制裁”,而應該在實際制裁領域的選擇上給予更為人道的關切,在一些關乎目標國“生計”的領域和商品上應盡量避免“一刀切”式的貿易禁令,在制裁之初就應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以防止“政治獲益、民眾受苦”的悲劇一再加重。
田斌 ·國際經濟 ·11.8萬字
本報告利用指標體系和客觀數據,詳細評價了1006個全球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從整體上衡量了全球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討論了全球城市發展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年度總體報告從城市看世界,認為從1750—2050年,300年的世界將完全以城市為主體。年度主題報告指出市政融資面臨挑戰,系統總結了全球市政融資的經驗與方法。年度競爭力報告發現:受中美歐城市競爭力均值下滑影響,全球城市競爭力均值略微下降。此外,本報告還首次推出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的全球城市分級新標準,對全球1000余個城市進行評級。
倪鵬飛等 ·國際經濟 ·11.7萬字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下跌的雙重打擊下,俄羅斯經歷了自2009年以來最為劇烈的經濟收縮,但及時的反危機措施保持了經濟基本面穩定。2021年俄羅斯政府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實現了經濟較快復蘇。然而,隨著新一輪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制裁”,經濟發展面臨國內外的巨大壓力。本書聚焦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俄羅斯宏觀經濟政策主線,關注俄羅斯經濟復蘇、進口替代、對外貿易、產業發展、體制改革等主題,由中國人民大學和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等高校的經濟學者共同撰寫,對俄羅斯在2021—2022年度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深入討論。
本書編委會 ·國際經濟 ·11.7萬字
本書由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和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經濟學家共同完成,就中韓FTA時代經濟合作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總結與研究,兩國專家對服務貿易和投資、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跨境金融、地方經濟等未來中韓經濟合作的重點領域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中韓兩國多層次對接四大戰略,推動服務貿易和投資協定談判,建立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以及PPP政府間合作機制等全面提升中韓經濟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議。
王昌林 ·國際經濟 ·11.7萬字
我國海外產業園區經過20多年發展,為帶動國內企業“走出去”,推動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產業升級和雙邊經貿政治文化關系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平臺。本報告全面系統搜集整理了1995年以來我國企業創辦的183個海外產業園區資料,詳細描繪其歷史演進軌跡及空間分布變化情況;通過比較“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前后海外園區發生的重大變化,闡述“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深刻影響;結合新加坡、日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實踐經驗,深入剖析當前我國海外產業園區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現行政策措施的建議。
林拓 蔡永記 ·國際經濟 ·11.6萬字
猶太人被全球公認為“世界第1商人”,以色列被譽為“中東硅谷”和“創業的國度”,擁有3000多家高科技企業,堪稱創造世界經濟奇跡的“最小的超級大國”。其創新創業的奧秘何在?作者研究猶太文化20多年,先后6次探訪以色列,寫過20多本專著,并于2015年開始在內蒙古創辦中以創新創業示范園,通過理論和實踐給出了自己獨特的答案,有助于中國的企業家和大學生打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功的大門。
賀雄飛 ·國際經濟 ·11.6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的第三份中外聯合研究報告,是在2017年金磚國家智庫論壇基礎上形成的成果,匯集中外學者的十七篇文章,從多個角度闡述金磚國家的發展戰略,包括全球背景、改革困境、發展前景、戰略考量等,從“金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背景與意義”“金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路徑與方案”“促進金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的建議”等幾個方面展開深入討論。
王靈桂 趙江林主編 ·國際經濟 ·11.5萬字
1929年10月24日,美國遭受了災難性打擊。不是因為恐怖襲擊,也不是因為暴雪、颶風等自然災害——是美國人引以為傲的股市出現了崩盤。就是在這個“黑色星期四”,原本如日中天、出現了柯立芝繁榮的美國經濟陷入了大崩潰,股票被拋售,銀行破產,工廠停工,工人失業,商品滯銷……一百多年前,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讓“一戰”后日趨繁榮的美國經濟突然陷入了谷底?“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本書從使美國崛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梳理一百多年前美國經濟是如何走向了大繁榮,又為何發生了大崩潰,探究那場蕭條之下,美國的金融、經濟、行業、企業、民眾都發生了哪些變化,美國的經濟崩潰是如何影響到了其他國家,全球經濟又是如何走出泥沼……
姬建東 ·國際經濟 ·11.4萬字
由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亞洲研究所、福州大學聯合舉辦的“中澳合作論壇:亞洲-太平洋地區發展與合作國際研討會”邀請了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斐濟、瓦努阿圖、新加坡、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學者、官員和工商界人士,就中澳合作事宜展開研討。本書即在此基礎上完善而成,從亞太地區合作的動力與前景,中國與大洋洲關系面臨的新挑戰與新機遇,亞太地區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三個方面展開深入討論。
趙江林 王靈桂主編 ·國際經濟 ·11.4萬字
本書稿分為上下篇。上篇對中國2019年宏觀經濟運行、風險及政府可能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展望。第一章從實體經濟和貨幣金融兩個方面簡要回顧和分析2018年全年的經濟形勢。第二章對當前中國面臨的國內外形勢進行探討,尤其是識別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較大影響的因素。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別分析中國經濟總需求的自然走勢和總供給的自然走勢。所謂自然走勢,指的是在政府現有或既定政策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的經濟走勢。第五章總結了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可能的風險點。第六章在第三、四、五章的基礎上,分析中國經濟的自然走勢,然后預判2019年政府的宏觀調控目標,自然走勢與政策目標之間的缺口就是政府政策發揮作用的空間;第七章針對自然走勢和政策目標之間的缺口預判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組合。第八章是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下篇為專題報告部分。是對上篇展望報告的支持文件和基礎,主要是對影響2019年經濟安全平穩運行的重要熱點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蘇劍 劉偉 ·國際經濟 ·11.1萬字
進入21世紀,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的共識與潮流。運河古鎮復興在面臨發展理念與路徑的再選擇時,理應鑒往知來,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充分挖掘并促進運河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轉化,開啟世界運河古鎮綠色發展的新征程。報告追溯世界運河古鎮發展緣起,通過辯證分析運河文明與古鎮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系統分析評價世界運河古鎮類型與結構特征,助力運河古鎮把握綠色發展新趨勢與戰略方向。
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 ·國際經濟 ·11.1萬字
由中聯部主辦、福建省委承辦的金磚國家政黨、智庫和民間社會組織論壇于2017年6月10-12日在福建福州成功舉行,來自金磚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的400余名政黨、智庫和民間社會組織代表與會,共同圍繞“共謀合作發展,共創美好未來”的主題開展了深入交流,引起了國內外熱烈反響。本書旨在呈現與會中外方代表發言的主要觀點,以使讀者更好地了解此次論壇以及金磚國家和金磚國家合作情況,屬于國內研究金磚國家及其合作的基礎性參考材料。
欒建章 董衛華 ·國際經濟 ·11.1萬字
本集刊聚焦“一帶一路”與絲路學兩大研究主題,兼顧政策研究與基礎研究,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提供理論支撐。本集刊致力于政策研究與基礎研究的有機結合,以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以實地調研與多語種為優勢、重視國內外學者在絲路學研究領域的成果交流,以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研究水平,進而提高中國絲路學研究的話語權。
馬麗蓉主編 ·國際經濟 ·10.9萬字
本書收集了英國科學促進協會1972年年會上宣讀的經濟學論文和關于環境保護專題的論文。研讀這些論文,有助于了解凱恩斯主義的命運和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面臨的危機。
(英)羅賓遜 ·國際經濟 ·10.8萬字
馬麗蓉主編 ·國際經濟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