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運用政治學、經濟學、國際貿易等學科的研究范式與方法,圍繞2016與2017年的中東地區形勢和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貿易,開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與研究,主要針對2016年中阿貿易依存度、中阿貿易結構、中阿投資依存度、中阿服務貿易、中阿農產品與食品貿易、中阿金融市場七個方面的最新數據,分析研判未來中阿經濟貿易發展趨勢,有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中阿經貿發展進程。
金忠杰 ·國際經濟 ·12.8萬字
《中國—東盟研究》于2017年創刊,由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辦、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承辦,聘請國內外知名東盟問題專家組成編輯委員會。本刊圍繞中國—東盟研究領域,重點關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致力于中國—東盟理論研究與政策分析的有機融合,一年四輯(季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輯為“一帶一路”東盟學者特輯,對相關領域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觀察、研究與展望,并提出了有價值的政策建議。內容詳實,條分縷析,具有鮮明專業特色,兼具權威觀點,既適合高等院校在校生學習閱讀,也適合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者及政府官員作為參考。
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國際經濟 ·12.7萬字
本書稿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書系》之一,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外資司提供,本書編委會名譽主編寧吉喆、主編顧大偉、周昌恩,副主編(執行)王卓明、于文靜,執筆人是宏觀經濟研究院和外資司研究人員。書稿結合當前中美經貿摩擦,通過對大量經濟全球化發展資料和數據研究,提出經濟全球化的新動向與發展新趨勢、全球化發展新趨勢下優化外資利用和管理水平的策略、全球化發展新趨勢下開展互利共贏國際產能合作的策略和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推動實現全面開放新格局。
《擁抱全球化》編委會 ·國際經濟 ·12.7萬字
本書以“政府規制、社會調節與工商業變遷”為主題,集中收錄了歷次學術講座和學術會議有關政府干預、社會調節特別是市場調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機制以及政府規制和社會調節下工商業變遷的論文,并收錄了其他相關文章,使讀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政府和社會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相互不可替代的不同角色及其相互關系,同時也了解到近代中國工商業的艱難起步與發展變遷。
孫建國主編 李桂鴿 副主編 ·國際經濟 ·12.7萬字
經濟制裁是當今世界上常用的非戰爭制裁手段,被廣泛應用于解決反恐、核擴散、軍事沖突以及其他外交危機問題。但是,經濟制裁也引發了關于其有效性、人道主義影響、合法性、道德問題的爭論。《反思經濟制裁》作為美國權威智庫彼得·喬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對20世紀的大量經濟制裁案例進行了研究分析,對影響制裁政策的因素進行考察,致力于尋找出,在哪些情況下使用經濟制裁最有可能推動和促進某國實現其對外政策的目標,從而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南。本書自1985年首度問世以來,已經有三個版本,得到廣泛引用,被譽為“國際經濟和國際政治學界探討經濟制裁問題的最權威資料”。
(美)加莉·克萊德·霍夫鮑爾 金伯莉·安·艾略特 芭芭拉·奧格 ·國際經濟 ·12.7萬字
本書對201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尤其是拉美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分析。同時,對阿根廷、巴西、秘魯、墨西哥等四國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現狀、經濟政策及效果、與中國經貿合作關系等進行了分析,并就哥倫比亞的投資環境及中國企業在哥倫比亞的投資、歷史上不同階段的智利債務危機等做了專題討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拉美經濟發展形勢和經濟環境。
陳朝先 劉學東主編 ·國際經濟 ·12.6萬字
本書以問題導向和日標導向為指引,運用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從8個方面就“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的“中國一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西亞段)”做了較為概略的探究,包括西亞概況,中國西亞交往,中國一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西亞段)建設背景、建設意義、推進基礎、進展情況、風險分析及控制等,有助于讀者加深對“中國一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西亞段)”的理解。
馬鑫 金忠杰 王瑛 ·國際經濟 ·12.6萬字
在美國兩輪量化寬松和中國4萬億的刺激下,人們普遍預期世界經濟將如期復蘇。但正如米塞斯所說:“信用擴張確實能導致一時的繁榮,但這種繁榮遲早會歸于破滅,導致新一輪的蕭條。”世界經濟衰退的陰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掃全球。引發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現的類似于2008年秋季的違約危機,只不過上次麻煩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機構,而這一次則是政府債務。更為麻煩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漸“老”去,創造財富的人將越來越少,但需要贍養的人口卻越來越多。當前的債務問題只能曰益惡化,世界經濟被債務挾持……
韓和元 ·國際經濟 ·12.5萬字
2022年,新冠病毒感染所帶來的全球系統性風險下降,但給經濟金融系統帶來的壓力仍存在;俄羅斯周邊地區的系統性風險有上升趨勢。2022年,全球系統性風險將進一步上升,存在著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泡沫破裂導致局部金融危機的系統性風險。美聯儲退出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并加息,將導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價值重估,部分發達國家股市和房地產泡沫破裂可能會擴散;美元將隨著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上行,大宗商品價格將受到影響,其他國家貨幣將現貶值趨勢,新興市場可能面臨著資金流出和金融市場動蕩的風險,嚴重的可能出現金融危機。
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實驗室 北京睿信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編著 ·國際經濟 ·12.4萬字
本書回顧了近兩年的國際能源市場走勢,通過數據分析與理論分析,針對國際能源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提出了保障能源安全、應對國際變局的政策建議。在此基礎之上,本書分專題討論了“一帶一路”建設、G20的全球經濟治理和能源合作理念、中東地緣政治形勢、美國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沙特阿拉伯經濟改革等方面的內容,并據此提出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機會和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政策參考價值。
劉強 ·國際經濟 ·12.4萬字
《鐵道之旅》通過論述工業革命的代表之一——鐵路——其創制、發展對于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的影響,試圖重新思考工業文明如何發生于個體,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生產力、社會結構變化。這本書囊括了人們對風景觀感的變化、旅途交談的沒落、鐵路車廂分隔問題、鐵路旅行病理學、工業疲勞和休克的歷史,以及鐵路與城市的關系等諸多話題。鐵路出行給人們對于時間、速度、距離、危險、精神傷痛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對于城市—歷史關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試圖去闡述,工業文明不僅在技術、建筑、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改變,更重要的是,人們在這些變化其中,也發展出更多的設備、條例、思維去適應由工業革命帶來的新規則。
(德)沃爾夫岡·希弗爾布施 ·國際經濟 ·12.4萬字
日本已經陷入了連續二十年的經濟停滯狀態,史稱“失去的二十年”。雖然研究者眾多,但他們缺少對日本社會真實的了解,更多的是臆測和猜想,而日本自身的反思聲音很少被引入。《失去的二十年》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讀者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清晰解讀其來龍去脈的。作者經濟學家兼媒體人的雙重身份更是賦予本書獨特的洞見,他從日本的現狀、歷史、經濟學角度出發,顛覆了世界對日本經濟的很多傳統看法。
(日)池田信夫 ·國際經濟 ·12.4萬字
本書系統地梳理“全球失衡”的概念、表現和原因,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失衡”的演化,以及全球失衡與金融危機之間的因果關系。重點在于分析中國開放宏觀經濟的動態和戰略調整。
彭志文 ·國際經濟 ·12.3萬字
1907年10月發生在紐約的大恐慌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恐慌之一,也是私人公司、行業組織和政府部門聯合救市最典型的案例。它的直接后果是美國國民銀行時代的終結,催生了美國的中央銀行即美聯儲。最重要的是,它讓人們開始反思監管和市場、壟斷和競爭這兩組矛盾。直至今日,這兩個話題仍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本書圍繞10月22日至11月6日三周的時間線展開,生動刻畫了摩根、羅斯福、斯特朗和眾多核心人物在恐慌中的心態和行動。雖然故事發生的年代在遙遠的上個世紀初,但故事中的場景卻并不陌生。復盤不同維度下的救市過程,本書試圖從中挖掘出救市要義,為下一場危機尋找對策。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值得反復回味。
黃春燕 史穎波 ·國際經濟 ·12.3萬字
本書研究了1816~1817年法國舊制度經濟體制下爆發的一次經濟社會危機。書中作者先分析了19世紀初法國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框架、經濟形勢以及國家財政制度,隨后向我們展示了1816~1817年經濟危機的圖景,再剖析了本次危機給法國社會帶來了何種后果(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死亡率的居高不下等)以及所產生的廣泛影響,最后全面分析了法國政府對此次經濟社會危機的應對措施(武力鎮壓、賑災、采購古物等)。
周小蘭 ·國際經濟 ·12.3萬字
本書首先梳理了國內外研究短期跨境資本流動領域的文獻,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方面的發展歷程;基于理論分析,對我國短期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探討,并從中短期和長期視角分析了我國對短期跨境資本流動進行宏觀審慎管理的意義。此外,本書還對土耳其央行調節短期跨境資本流動的政策及其效果進行了分析。
談俊 ·國際經濟 ·12.2萬字
本書著眼于全球氫能發展現狀與趨勢,從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氫能發展戰略與政策部署,氫能產業和核心技術發展現狀,氫能研發、標準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領域以及國際氫能合作與交流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梳理,同時分析了我國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現狀,并提出相關建議。本書較為詳盡地介紹了有關國家和地區氫能發展經驗,解析了氫能在能源低碳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專業性、建設性和前瞻性,填補了氫能領域基于國際視野的全產業鏈發展研究成果的空白,將為行業主管部門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咨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走向碳達峰、碳中和的進程中,氫能產業發展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凝聚共識,堅定信念,共同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為全球零碳愿景的實現,為人類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 ·國際經濟 ·12.2萬字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規劃建設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在原有通道的基礎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商貿發展,依托重點城市和園區,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搭建起了走廊的基本框架,成效初現,具備較好的發展基礎。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一帶一路”的建設必將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而“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面開啟意味著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建設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因此,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如何為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提供一個更針對性的推進方案,切實貫徹“因廊施策”的建設方針,進一步推進其建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就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鑒于此,本書基于對“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是否初具成效”以及“如何使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更具成效”這兩個問題的思考,遵循“提出問題—理論分析—現實考察—論證檢驗—對策路徑”的思路,利用文獻分析、實地調研以及雙重差分法(DID)、三重差分法(DDD)、指數測算等方法,圍繞推進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展開全面研究。
盧瀟瀟 ·國際經濟 ·12.2萬字
全球產業轉移的動因較為復雜,影響和應對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需要從全球產業轉移的發展歷程中借鑒經驗和教訓,從多角度剖析全球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動因、趨勢、特征,從不同維度評估產業轉移的影響,進而提出統籌應對的思考與建議。本書將通過五篇十三章的內容對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進行深入剖析。其中,第一篇主要總結了前四輪全球產業轉移的經驗和教訓,梳理了新一輪輪全球產業轉移出現的新趨勢及出現這些趨勢的深層次動因。第二篇至第四篇分別從國家、區域和行業三個維度評估了全球產業轉移的影響,探索其中蘊含的機遇并指出可能出現的挑戰。第五篇從新發展格局視角下分析新一輪產業轉移,提出“一觀三力”的應對思路,即構建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全局觀的同時,增強產業競爭力、挖掘承接潛在力和擴大國際影響力,以期能為在變局中開新局提供參考。
韓力 梁一新 關兵等 ·國際經濟 ·12.1萬字
本書以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召開為契機,以新華社的視角對2018年博鰲亞洲進行一個全方位的關注和記錄,通過博鰲亞洲論壇簡介、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盛況、與博鰲亞洲論壇相關的專家觀點和域外聲音、博鰲亞洲論壇產生的影響、潮起博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屆博鰲亞洲論壇回顧等章節,對博鰲亞洲論壇進行了一個共時和歷時的梳理,并展望未來。我社精選新華社等中央媒體播發的系列相關稿件,再編輯深加工,策劃出版了這本通俗理論讀本。本書密切聯系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釋疑解惑,觀點準確,文風樸實,可讀性強,適合廣大干部群眾參考閱讀。
《潮起博鰲:博鰲亞洲論壇全記錄》編寫組 ·國際經濟 ·1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