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國內大循環:經濟發展新戰略與政策選擇
會員

中美經濟戰和新冠疫情的爆發凸顯了我國加快向經濟發展新模式轉型的迫切性。本書作者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經濟發展模式加快從“國際大循環”向“國內大循環”大轉型的戰略規劃;2011-2014年,相繼提出“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外圍包圍中心”和“不對稱全球化道路”等“國內經濟大循環戰略”的戰略構成要素;最終在2014年將這一戰略凝練為二十四字綱領:“高端保護、內需市場、智能環保、國家領導、主權信貸、南南成長”。本書闡明了“國內大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原理,收錄了作者自2009年以來圍繞這一戰略撰寫的政策研究論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議:通過國內經濟結構的重大改革,實現“國內經濟大循環”,即鄉村振興、價值鏈高端(新基建和綠色新政)與原先用于出口的廉價工業制成品之間逐步形成互為市場的良性循環;逐步減少并最終取消出口退稅,實行貿易平衡或略有逆差戰略;出口中高端產品并進口中低端產品;不要急于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改革人民幣基礎貨幣發行機制;運用財政赤字解決我國面臨的重大挑戰;大力實施民族企業進口替代戰略;構建新一代中國國家創新體系——“國家核心技術創新體系”的“新型舉國體制”等等。

賈根良 ·中國經濟 ·20.5萬字

中國模式:經驗與挑戰(全新修訂版)

中國的發展,有其自身的邏輯。這個邏輯,即中國模式,探討的是中國發展與改革的經驗。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深化,中國模式的問題在今天再次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國際層面,中國發展和改革的現狀已經產生了兩個全然不同的預測,一個是“中國世紀”來臨,另一個是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已經進入“殘局”。那么,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究竟會是什么樣的呢?中國之所以是中國,究竟有沒有自己獨特的東西?一個國家總是有自身的發展邏輯,那么,這個模式是怎樣的?這個模式的內在和外在含義是什么?這個模式從何而來,往何處去?是即將進入“中國世紀”,還是中國的改革進入“殘局”?只有通過觀察中國的實踐和中國的經驗,才能理解中國模式,也才能回答上述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數年里,《中國模式》作者鄭永年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做了大量、深層次的觀察和思考,憑借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獨立的批判精神,透過各種紛繁表象,超越各種政治化的主義紛爭,探求中國模式的核心,對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劣勢給予了冷靜、公允、堅實有力的分析和闡述。《中國模式》第一版出版之后即成為中央黨校的指定教材和《亞洲周刊》的2010年十大好書。此次修訂,新增十幾萬字內容,并對原有內容進行了細致的精簡,內容的更新超過了50%。

鄭永年 ·中國經濟 ·21.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古交市| 大洼县| 黄山市| 封丘县| 法库县| 和静县| 定结县| 安庆市| 孟连| 涿州市| 乐山市| 图们市| 福泉市| 江华| 鄄城县| 乳山市| 若尔盖县| 凯里市| 吴堡县| 南充市| 十堰市| 连平县| 浑源县| 会宁县| 荆门市| 荣昌县| 乐至县| 长葛市| 玉龙| 临夏县| 连平县| 镇江市| 蒙阴县| 施甸县| 琼海市| 环江| 临猗县| 南江县| 临西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