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通過回顧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歷史沿革,分析匯率波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以及金融周期沖擊下,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和我國金融安全的風險問題。通過與國際貨幣體系中其他主要貨幣的比較和借鑒,基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現有條件,尋求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和與國際宏觀政策協調的方法。并就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進行深入探討研究。為有一定經濟學背景的讀者提供全方位和前瞻性的視野,全面了解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現狀、障礙和前景。
徐佳 ·理論 ·15.7萬字
數智技術作為數字化與智能化的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下,以芯片技術與人工智能“雙螺旋”為核心驅動力,推動國民經濟向數智經濟形態演進。本書共10章,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數智經濟的各個方面。第1章介紹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的發展過程,探討數智技術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后出現的數智經濟形態;第2章介紹國內外企業推進數智化的情況,這是數智經濟形態的現實基礎;第3章介紹芯片技術與人工智能“雙螺旋”發展對數智技術的促進作用;第4章介紹數智經濟的基礎設施重構,大模型、算力等成為新型重要基礎設施;第5章介紹數智技術驅動經濟社會主要領域發生變革;第6章介紹數智經濟的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產業的數智化轉型變革;第7章介紹數智經濟的核心基礎底座——加速人工智能革命的芯片技術;第8章重點以人工智能驅動芯片產業鏈進步為例,介紹數智經濟的自主進化趨向;第9章介紹數智經濟安全投入的重要性;第10章介紹主要國家發展數智經濟的實際做法。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能為推動中國特色數智經濟理論的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初步的理論支撐。
胡國棟等 ·理論 ·17.6萬字
銀行體系脆弱性演進的過程由一些內外部的動因使然,從銀行體系內部看,銀行經營模式由傳統的“發起并持有”模式向“發起與分銷”模式的轉變、銀行融資渠道由傳統渠道向新型渠道的改變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銀行體系的脆弱性;從銀行體系外部看,銀行創新的快速發展提高了銀行監管的難度,現有的銀行監管體制存在嚴重缺陷(如系統重要性銀行沒有受到應有的監管),最終使銀行監管滯后于銀行發展,不能對銀行體系發展提供可靠的外部約束機制。另外,金融虛擬性的不斷提高推動了銀行體系的脆弱性,銀行支付系統越來越明顯的復雜系統特征也對銀行體系脆弱性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房紅 ·理論 ·9.3萬字
本書梳理了中巴種業合作的背景及意義,對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在對中巴種業合作進行價值分析與潛力評價的基礎上,圍繞知識產權布局構建中巴種業合作模式,識別并度量中巴種業合作風險,提出風險規避和管控的應對思路,以及推進雙邊種業合作的政策建議。本書研究重點突出、數據翔實、內容覆蓋面廣,可用于引導中國企業對巴基斯坦開展種業投資,促進國內種業過剩產能轉移,對落實中巴經濟走廊產業合作、推動中國種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
陳燕娟 鄧巖 ·理論 ·13.4萬字
本書分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對普通社員參與及其對合作社績效的影響。具體包括:一是探討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對普通社員參與的影響及影響機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對普通社員參與起到顯著積極作用,但若考慮到資產專用性的情況,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對社員參與有著既吸納又排斥的雙重關系;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深化的過程同樣是合作社組織內部變革深化的過程。二是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如何影響合作社績效,從合作社經濟績效、社會績效的對比來看,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對經濟績效的影響更為明顯。三是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又如何通過普通社員參與對合作社績效產生影響,實證研究表明,合作社的績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與社員參與的相容性,社員參與在合作社產業鏈垂直整合對績效的影響中起到較強的中介效應,但交互效應較弱。本書的研究結論表明,推動合作社高質量發展要優化政策支持導向、調整政策供給重點、引導多元外向合作、深化組織制度建設、強化社員多維參與。
張耀文 ·理論 ·14.2萬字
面對全球經濟科技大環境的深刻變化及國際競爭的白熱化趨勢,以及國內對人才的需求變化,中國的人才治理體系,特別是國際人才引進與管理,如今站在了全新的歷史拐點上,亟需全面調整與系統轉型。首先,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及產業化應用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已經開始對“人”的內涵及其外延產生深刻影響,并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持續的連鎖反應?!叭瞬拧弊鳛橐詡€體價值為基礎的衍生概念,其內涵和特質也勢必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演化嬗變,而與之息息相關的人才政策、人才需求也將面臨新一輪的挑戰。其次,中美貿易戰的持續發酵正在加速改變國際人才競爭的格局,使海外人才流動的宏觀環境發生顯著變化,亟待面向未來做好人才政策轉型的預案。
胡雯 ·理論 ·9.1萬字
是一部系統反映我國創新設計發展的年度研究報告。該書從總報告、專題篇、國際篇、區域篇、案例篇五個部分,對創新設計的現狀特點、面臨問題、未來趨勢、發展思路等整體情況進行了系統而詳實的分析研究。具有作者的權威性、視角的全面性、研究的系統性、理論的前瞻性和實際應用的可操作性等特點,廣受業內關注及好評。該書重點研究了2020年中國創新設計的發展現狀、特點,綜合“十四五”時期國內外環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中國創新設計發展趨勢,以及推動創新設計發展的保障措施。專題篇研究了創新設計與知識產權發展、中國適老化設計發展現狀及趨勢、創新設計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工業設計發展趨勢及展望、雙碳戰略下的綠色化設計、智慧城市規劃設計與創新;國際篇分析了了美國、歐洲、日本重點國家(地區)的創新設計發展現狀及展望;區域篇包括了京津冀地區和廣東省創新設計發展報告;案例篇則分享了橙色云工業設計平臺的成功案例。
王曉紅 陳能軍主編 ·理論 ·14.9萬字
本書是一部深植于數字治理之視角,融合公共管理、數字經濟等多元學科理論與范式,精心構筑未來城市發展理論與實踐的學術著作。本書的核心議題涵蓋了城市治理的現代挑戰與革新需求、城市治理的歷史脈絡、當前城市治理所遭遇的瓶頸、城市治理革新的時代呼喚,以及未來城市智慧治理的勃興與發展背景。特別地,本書對于數智化技術的崛起予以了深刻的探討,剖析了其對城市治理的深遠影響,并展望了未來城市發展的可能路徑。本書的宗旨在于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個全景式的視角,助力他們洞察城市治理的復雜性,應對其中的挑戰,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本書亦致力于向城市居民傳遞關于城市治理的寶貴信息,激發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城市治理之中,共同編織一個和諧繁榮的城市未來。
劉興旺 ·理論 ·15萬字
作者從梳理和剖析消費環境的變化入手,通過互聯網與物聯網對消費領域的影響為切入點,以“云物大智鏈”為技術支撐,從基本理論、創新模式和案例等層面進行深入解讀,以此架構智慧消費領域的整體視野和格局,此為上篇。下篇則針對智慧消費經濟體系下新生的智能零售模式進行系統梳理與分析,圍繞產品、消費體驗、供應鏈等內容展開對零售生態良性進化的邏輯思考。本書從一個全新的消費經濟視角去解析當下紛繁復雜的消費領域,潛入其中看智慧消費的生態體系、趨勢和變化。從不同視角、不同思維、不同模式進行探究,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為未來智慧消費領域生態的美好未來而聚力添翼。
李貽良 ·理論 ·9.6萬字
本書首先介紹了資產價格泡沫的內涵、種類和特征,進而對泡沫進行識別和測度。其次,從行為金融視角分析投資者預期、信心、情緒和行為對資產價格泡沫形成的作用機制。再次,從經濟環境視角分別分析了杠桿、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泡沫形成的作用機制。最后,在考慮政府稅收和交易成本的條件下,建立了包含和不包含資產價格泡沫的內生增長模型,分析了資產價格泡沫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本書研究拓展了關于資產價格泡沫的理論建模和實證分析,并從投資者心理和行為、流動性預警、適度杠桿、貨幣政策對泡沫的非對稱沖擊、資產價格泡沫的經濟效應等多個方面提出了防范和應對資產價格泡沫的政策建議。
石廣平 ·理論 ·13.7萬字
本書借鑒了相關經典理論,綜述了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結合中國城鄉家庭金融資產選擇的現狀,構建理論分析框架,揭示城鄉家庭金融資產選擇的作用機理。其次,對中國城鄉家庭金融資產選擇進行分析,建立計量模型,運用OLS、Probit、Tobit等方法進行實證,并運用工具變量、傾向匹配得分等方法進行檢驗,深入研究城鄉家庭金融資產選擇及財富效應異質性。最后,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政策建。研究發現,中國城鄉家庭金融資產選擇存在明顯的儲蓄化、單一化、風險化不足的共性特征;提高城鄉家庭金融素養和金融深化發展,降低家庭信貸約束,緩解預防性儲蓄動機,是建立普惠金融體系、推動城鄉消費、實現經濟內循環的基礎;城鄉家庭風險性金融資產都存在顯著的“有限參與”現象,風險性金融資產選擇明顯受二元經濟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城鄉異質性。
何維 ·理論 ·13.9萬字
《政治經濟學季刊》創辦于2018年,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密切跟蹤國際上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前沿進展,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突出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經驗總結的研究重點,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提供學術交流與整合平臺。
劉濤雄主編 ·理論 ·15.6萬字
本書在識別企業集團較單一企業不同特征的基礎上改進了經典信用風險評價模型以適應于企業集團情景,并進一步在資產關聯、交易關聯和人力資本關聯三種企業集團內部典型關聯下分析了信用風險在企業集團內部的傳染機制和演化特征。
楊揚 ·理論 ·9.2萬字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但是生態環境形勢也日益嚴峻。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我國政策也出臺出一系列推動經濟循環發展的政策,本書主要研究了循環發展理念下企業的創新投資行及其影響因素,政府綠色發展政策的實現效果,為企業實現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政策建議。該書項目支持: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政府補貼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的影響機制與效應研究”(編號:KJ1600617);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政府補貼對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效應研究”(編號:2016QNGL54)。
陳歡等 ·理論 ·13.9萬字
本書試圖對我國資本市場中出現的新品種——場外衍生品進行探索性研究,主要從理論分析和實操應用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理論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其中:第一章主要研究場外衍生品的內涵、主要特點,并從類型、功能方面詳細介紹場外衍生品的不同形態;第二章主要從交易的價格發現方面研究了定價理論和模型。應用部分從第三章到第七章,主要從交易主體交易的目的出發,研究了場外衍生品的實際應用,主要從遠期、互換、場外期權、基差貿易和商品指數的方法、原則和實際策略等方面進行研究。本書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可對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馬子紅等 ·理論 ·13.5萬字
現代濟學理論和方壇”系列書籍的出版,為培養學生掌握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現代濟學研究方法,以理論和方法創新為主體,普及和推廣現代濟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理論研究興趣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書稿為西北大學濟管理學院濟學專業碩士論文集,是西北大學濟管理學院在建設重量專業過程中的成果。書稿遴選了11篇優秀濟學研究成果,研究主要聚焦濟學中的理論前沿和現實問題括人工智能、自貿區設立與濟增長、環境規制與綠色發展效率、自主創新主體與綠色技術等。書稿既有宏觀研究,也有個案研究;既有理論研究,也有應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對其他院校的碩士畢業論文撰寫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高煜 王聰主編 ·理論 ·14.6萬字
利用網絡大數據開展就業市場的分析和預測,為政府提供決策咨詢,其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應當說都不過分。但對一個學術機構,一個學者而言,更有必要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和研究勞動力市場運行規律,為勞動經濟學知識體系做出貢獻。這是這一代學者過去未曾實現,今后和未來有待完成的一項重要使命和責任。為此,在與智聯招聘公司合作展開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CIER)編制,發布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的同時,作者團隊也開始嘗試利用智聯大數據開展就業相關問題的實證研究工作。比如,運用VAR模型、方差分解、格蘭杰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等時間序列分析方法,探討CIER指數與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對未來勞動力市場以及宏觀經濟變化趨勢進行預測;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分析勞動力市場景氣對企業崗位空缺持續時間的影響;使用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CIER大數據指數來反映勞動力市場緊張程度,并結合相關數據對勞動者工資和勞動力緊張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驗證不完美勞動力市場中的工作搜尋匹配模型(DMP模型)等
曾湘泉等 ·理論 ·14萬字
本書基于川渝兩地農村宏觀數據,以及40個村,1200戶農戶的微觀調研數據,從微觀和宏觀雙視覺的角度研究研究川渝地區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戶福利影響。研究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從宏觀時間序列分析川渝地區農村金融發展和農戶福利的演變歷程。第二,實證研究川渝地區農村金融發展農戶對收入的影響。基于樣本地區的面板數據,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分為分解為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金融發展結構和農村金融覆蓋密度四個指標,具體分析每一個金融發展變量對農戶的收入的影響。第三,采用傳統的λ模型研究和改進的流動性約束模型研究川渝地區農村金融發展及流動性約束對農戶消費行為的影響。第四,采用配給效應模型研究川渝地區農村信貸約束的福利損失效應。
胡幫勇 ·理論 ·14.7萬字
《床頭經濟學》是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先生的全新力作。本書以床頭漫談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當前中國和世界經濟中的一些典型問題,其中很多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日?,F象,并揭示出這些現象背后的經濟學原理;同時,作者也睿智地闡明,在當前各種困局下,其實新的機會也正在形成。借助這些新技術、新思潮,新的發展高峰必將很快到來。本書帶給讀者的,不僅是經濟學家的獨特視角和睿智思維,更有妙趣橫生的閱讀享受。
宋清輝 ·理論 ·8.2萬字
本書是經濟學家賴德勝的短文集,大部分曾發表于《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學習時報》《中國教育報》《經濟學家茶座》《法治周末》《前線》等報刊。主題大多與就業、收入、教育等相關,這些話題所涉及的對象正是人們正在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規模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所特別關心的。全書分為論公平、思教育、悟人文、觀就業、談治學五個部分。
賴德勝 ·理論 ·1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