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四篇,第一篇市場環境篇,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江蘇制造的目標與任務、國家產業鏈重構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戰略機遇、”互聯網”與江蘇服務型制造發展新模式。第二篇為市場結構篇,包括工程機械行業、軌道交通行業、汽車行業、船舶行業、專用設備行業、醫療器械行業、電子行業等。第三篇為市場績效篇,包括“中國制造2019”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政策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業戰略定位。第四篇為政策建議篇。
宣燁主編 ·區域 ·20.7萬字
本書為“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系列叢書的第四卷,以世界五百強企業總裁、高管嘉賓的演講為主,內容涵蓋“創新發展與企業變革”的重要話題,如全球競爭與中國企業創新模式,創新與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企業可持續發展,環境、資源、能源新時代下的公司經營戰略等。洞察經濟,剖析案例,革新管理,把握創新趨勢。
厲以寧 武常岐 ·通俗讀物 ·20.9萬字
本書的核心主題是“傳媒投資”,對2017~2018年的傳媒投資現狀進行了較全面、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力圖通過這些描述和分析,勾勒出一年以來中國傳媒投資的新特點、新規律,洞察其發展方向和投資動向。全書分總報告篇、傳媒行業投資篇、傳媒投資專題篇、傳媒投資經典案例篇、附錄五大部分,力求簡明扼要,在保證事實和數據準確可靠的同時,把問題實質講清楚,以確保報告的權威性和質量。
建投華文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央財經大學新聞傳播系主編 ·財政 ·22.8萬字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秉持“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切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麗江擁有建設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的獨特資源優勢。那么,如何因地制宜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把麗江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努力打造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亮點、新動能和重要增長極呢?在如此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本書系統展望了著名旅游城市麗江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旅游行業的整體布局及改觀,對麗江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進行了全面探索。
楊琦 ·區域 ·22.3萬字
本書圍繞發展低碳經濟與制度安排的關系這一主線展開,對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制度安排的建立及其績效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為此,本書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以三大制度分析視角為切入點,探討了四大低碳經濟的制度問題,分析了發展低碳經濟的五大組織形式及其績效,提出了適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制度安排的對策建議。
盧現祥 張翼等 ·中國經濟 ·40萬字
本書主要總結十八大以來貴州營商環境優化主要做法、取得的經驗、現實挑戰及優化建議,并將隨機抽取的120多家企業作為問卷調查樣本,深入剖析貴州政策、法治、納稅、物流水電、人才、融資、企業行政辦理許可審批事項等七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選擇102家企業作為案例,分別介紹企業在貴州營商環境優化進程中企業的獲得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營商環境改善建議。
貴州省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 ·區域 ·22.1萬字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嘗試從整體上對外資待遇法律制度進行全面和系統研究的學術專著。它在考察外資待遇的含義、歷史發展和適用范圍的基礎上,結合最新國際仲裁案例,對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和公平與公正待遇這三種常用外資待遇標準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探討了中國外資待遇制度的現狀及改革問題。
楊慧芳 ·經濟法 ·21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梳理了北宋四川交子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產生過程及其在宋代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發展中所產生的作用。下篇則詳述了自宋代交子誕生后,中國貨幣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史過程,最終實現了金屬貨幣向信用貸幣、人民幣、電子貨幣和數字貨幣的過渡的歷史,同時,還著重探討了由貨幣營運所產生的社會金融,其活動領域由借貸、典當為主轉變為以票號、錢莊、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金融等機構為主體的進程,以及它在個人,企業,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本書以交子為出發點和切入點,通過系統梳理交子的相關歷史與知識,以貨幣形態變化的講述思路,對中國金融發展的脈絡、本質等進行解析。本書帶領讀者從交子這一跨時代的“貨幣”為起點來洞見貨幣金融的本質,以獨特視角打開一部恢弘的中國貨幣金融發展的卷軸。
劉方健 羅天云 ·理論 ·26.5萬字
本書是課題組的第六部城市營銷專題研究報告。課題成果運用城市品牌發展指數概念及指數模型,從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投資、城市宜居及城市形象等城市增長與發展的五個重要功能維度,從品牌的視角進行了評估與測量,研究了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對城市品牌和城市發展的貢獻。同時,為了進一步考察區域雙創系統的發展現狀以及其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本研究基于“資源-能力”理論,構建區域雙創生態系統的生態位適宜度指標體系,評估了我國目前雙創系統的發展趨勢及區域差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驗證了地區雙創能力、雙創資源、雙創產出以及雙創環境對于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方法較具新意,也具有較好的學術創新價值和理論創新價值。此外,課題成果對北京、成都、西安、杭州、深圳、廣州等國內城市及波士頓、舊金山、紐約、倫敦、柏林、斯德哥爾摩、東京、首爾、巴黎、特拉維夫等外國城市,作為通過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來提升城市內生增長動力的典型案例進行了比較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劉彥平主編 ·財政 ·23.4萬字
本書以寧波民營企業為研究對象,研究這些企業跨國經營的特點與模式,從理論上解釋這些企業跨國經營的經驗與不足。在當前寧波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大形勢下,本研究可以為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的跨國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同時也可為跨國經營的相關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孟祥霞 ·理論 ·22.7萬字
反壟斷法的域外管轄涉及主權國家的管轄權沖突,一直是國際法中比較有爭議的問題。本書立足于我國反壟斷法域外適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入探討反壟斷法域外管轄的產生、變化與最新發展趨勢,通過比較分析、實證分析以及經濟分析等方法,全面系統地闡述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中涉及反壟斷法域外管轄的相關法理,探索歐美兩大法律體系對于諸如國際管轄權、反壟斷法三大支柱的域外適用、反競爭效果以及競爭評價標準等問題,為我國反壟斷法域外適用制度的構建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我國《反壟斷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立案、審查、處理了一系列涉及域外適用的案件,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本書分析了我國反壟斷法域外適用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探討我國反壟斷法域外適用的最佳執法體制,從反壟斷法的行政、民事和刑事執法角度提出我國反壟斷法域外適用制度的初步構想,并針對我國參與反壟斷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的立場與態度提出獨到的意見和建議。
戴龍 ·經濟法 ·29.9萬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明確提出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而財政預算公開透明是其重要改革內容。自2008年通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來,我國政府在財政信息公開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我國政府的財政信息公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和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由此構成本報告的寫作背景。如何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問題,為我國財政信息公開提供有效的改善依據和路徑時本報告的主要目的。《2017中國財政發展報告》通過梳理我國財政信息公開進程,總結政府近年在財政信息公開方面的經驗,分析其中還存在的問題,借鑒國際經驗,提出我國財政信息公開的框架體系,并對進一步提升我國財政透明度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本報告適用于財經類科研、教學工作者和實際部門有關人員。
溫嬌秀 ·財政 ·25.5萬字
《國別和區域研究》旨在推動學術發展和加強資政服務,力爭成為國家和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全方位綜合研究的思想性平臺,努力發揮教學科研、數據應用、咨詢服務和國際交流的多種功能和作用。書中常設欄目有“主題研討”“國別研究”“區域形勢”“學科建設”等。本輯圍繞中國外交的重大內容,以“一帶一路”為研究主題,各個學者從不同角度切入,研究視角既獨特而又全面,見解獨到,具有極強的資政功能和學術參考價值。
羅林 夏征難 ·國際經濟 ·20.4萬字
我國城市化是以郊區為主的城市化,郊區城市化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郊區城市化進程中使得社區經濟結構多樣化、社區社會結構分化、社區組織結構產生變化轉變。由于郊區城市化造成郊區的社會分化,郊區社會治理的主體、客體及環境相應發生改變,郊區城市化對傳統社會管理體制帶來以下的沖擊,包括郊區城市化進程中“三資”怎么處理、如何加快郊區農民市民化進程、如何促進郊區的外來人口融入郊區及城市、如何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以適應郊區城市化的沖擊等。因此,需要構建城鄉社會治理一體化制度體系,最大限度縮小城鄉差別,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構建社會治理一體化制度體系的路徑包括城鄉生產要素配置一體化、城鄉戶籍管理制度的一體化、城鄉社會治理體制機制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四個方面。
尤琳 ·中國經濟 ·25.7萬字
《中國社會發展年度報告(2015)》內容包括:可持續發展:世界與中國;社會可持續性——概念辨析與指標構建;社會景氣與社會信心;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城市居民工作環境;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民眾的環境滿意度;社區生活與社區參與;國際比較:中國的社會發展階段等。《中國社會發展年度報告(2015)》由李漢林主編。
李漢林 ·中國經濟 ·20.3萬字
經過30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已進入新階段,如何找準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以彌補舊動力衰竭帶來的損失,并為中長期發展奠定基礎,顯得重要而緊迫。本書圍繞經濟發展動力這一主題,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依據人本發展理論,對影響經濟發展的一些重要因素,如體制改革、區域發展、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進行分析。
李佐軍主編 ·中國經濟 ·23.9萬字
《中國經濟與社會史評論》是社會史和經濟史方面的集刊,匯集了相關領域的大量優秀成果。本書為2018年卷,分為“財政與經濟”“經濟、文化與社會”“明清佛教與社會”“生活習俗”“學術評論與綜述”五個專題,收錄的文章資料翔實,充分利用社會學、史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檔案、碑刻、契約文書等,對財政經濟、佛教、生活習俗等問題進行了考察
陳鋒主編 ·經濟史 ·34萬字
《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年度報告(2020)》是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為主發起人,聯合國內文化產業領域內的眾多知名學者共同編撰而成的年度報告,系統梳理了國內各行業、各區域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現狀及趨勢,以及中國與多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現狀和趨勢。關注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盤點2017—2019年對外文化貿易工作的亮點,同時將對外文化貿易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以專題報告、行業報告、區域報告和國際報告的形式收錄在冊。本書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文化產業合作共贏模式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7ZD043)。
向勇主編 ·中國經濟 ·23.6萬字
《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發展總體戰略研究》一書從戰略高度研究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對中國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以當前世界發展變革的國際視野分析中非合作的大環境、大趨勢和大戰略,在理論、政策和實踐層面回應中非合作面臨的新挑戰。本書以系統研究為基礎,同時注重前瞻性研究。全面深入探討未來中國與非洲深化經貿合作的戰略、規劃和布局,提出中非平等互利合作在更高水平上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重點國家和重點領域的合作規劃、中非增進政治互信與戰略共識對深化合作的保障作用。本書可以成為研究非洲的學者和涉非工作者的案頭書。
楊立華等 ·國際經濟 ·25.7萬字
“經濟每月談”創辦于2009年7月,是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每月舉行一次的經濟研討活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秉承“創新、求實、睿智、兼容”的理念,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就社會關注的國內外經濟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研討。2016年討論的熱點問題主要包括:G20相關問題;“十三五”期間能源發展趨勢;“一帶一路”發展倡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巴黎協定》解讀與評估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國際經濟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