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四川北部閬南縣觀龍村,少年凌云青聰慧早熟,堅強好學,但苦難卻如影隨形:寒冷和饑餓的折磨,鄉鄰旁親的刁難與欺辱……十年歲月,幾番生死劫難與驚蟄之醒,凌云青完成了野蠻的生長。時代的列車載著這個倔強少年和他沉重的過去,無可阻擋地奔向未來。小說風格質樸,敘事語言融入川北方言,獨具特色。整部作品通過一個農村少年與生活抗爭的成長史,彰顯了個體生命向善、向上的昂揚精神,同時也呈現了中國鄉村大地上的人物群像和時代的驚蟄之變。
杜陽林 ·鄉土 ·18.4萬字
《巴山夜雨》寫于抗戰勝利之后1946年開始連載,1948年底載完歷時三年多,是張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筆觸,在控訴曰寇的戰爭暴行同時率先對民族心理進行探索,小說以主人公李南泉為軸心,向讀者展現了一幅蜀東山村眾生圖。人物栩栩如生,語言幽默犀利,在小說的描寫功力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張恨水 ·鄉土 ·4.5萬字
張恨水 ·鄉土 ·6.5萬字
張恨水 ·鄉土 ·6.3萬字
張恨水 ·鄉土 ·5.6萬字
張恨水 ·鄉土 ·5.5萬字
張恨水 ·鄉土 ·5.1萬字
張恨水 ·鄉土 ·4.6萬字
本書是一部神話小說,以神話傳說和現實生活相結合之手法,言語敘事于平常之外,內容取舍于雅俗之間,通過數十個民間故事小段,再現了轎頂山一帶的地理風貌、民俗風情、厚重歷史文化、濃郁鄉土氣息,以及山民百姓的厚樸淳真。尤其是通過解析古人對山川大地的命名寄托,彰顯了當地百姓從靈魂深處對達官、賢才的盼望,由此而顯現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粹,以及這些文化精粹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體現與運用。
張有新 ·鄉土 ·15.2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銀耳為題材的中篇小說,用清新質樸的語言風格,真實全面地反映了耳鄉的風土人情。通江銀耳“滿清末季初發現,民國成立出漸多”,真正發源地就是當今陳河鄉那九灣十八包。九灣十八包由數座山包相連相依形成,一年四季云霧繚繞,樹木叢生,景色迷人。銀耳的發現,給當地人帶來巨額財富,當時出現不少“銀耳大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通江銀耳以獨特的藥用和食用價值走進清宮,成為御桌上的佳肴;而且以誠信和貨真價實走出國門,成為許多外國人的“至寶”。
余震 ·鄉土 ·1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