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扶貧札記》根據作者自身的扶貧經歷,用小說的形式記錄精準扶貧實踐中的酸甜苦辣。小說既有對脫貧攻堅“啃硬骨頭”的客觀呈現和理性思考,又有對夢想的詩意撫慰和對希望的溫暖傳遞。《扶貧札記》聚焦的雖是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但它與全國脫貧攻堅形勢同頻共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政府消滅窮困的承諾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唐成 ·鄉土 ·12.4萬字
《天邊的莫云》是青年軍旅作家王昆繼《六號哨位》之后的長篇新作,原發《中國作家》2020年第11期。該小說聚焦一個名為莫云鄉的牧區,詳細記錄了在黨的領導下,解放軍醫護工作者對藏區居民的全力幫助,進而全方位展現了精準扶貧背景下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山脊上,生活著藏族古老的分支格吉部落,那里的牧民千百年來受著藏傳佛教文化影響、并以藏醫治療為主。當一支醫療設備先進、診療技術高超的醫療小分隊打破草場的安靜后,現代醫學與傳統藏醫、傳統思想和新穎觀念等各種沖突接踵而至,從而展開一場心靈與信仰上的強烈碰撞……
王昆 ·鄉土 ·14.1萬字
《茶綠茶紅》是一部鄉土題材的長篇小說,圍繞兩個普通農民貧困掙扎與突圍的一生展開敘寫,既敘說了動人的愛情,更謳歌了堅韌高昂的生命哲學。朱清明,高考落榜,父親含恨而逝,面對家庭艱辛,挑起生活重擔,與高中同學金蘭產生愛情。朱清明好友陳小滿,活潑熱情,看中進村演出的沈夢瑤,矢志不渝,有情人終成眷屬。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兩個男人在挫折中成熟,肩挑風雨,用溫暖的臂膀守護著愛。小說婉轉凄苦,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胡治平 ·鄉土 ·16.5萬字
《巴山夜雨》寫于抗戰勝利之后1946年開始連載,1948年底載完歷時三年多,是張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筆觸,在控訴曰寇的戰爭暴行同時率先對民族心理進行探索,小說以主人公李南泉為軸心,向讀者展現了一幅蜀東山村眾生圖。人物栩栩如生,語言幽默犀利,在小說的描寫功力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張恨水 ·鄉土 ·5.1萬字
《豬的土地》以法國阿爾卑斯的一座小山村為舞臺,伯格塑造了一群這樣的人:男的都苦干、多疑,女的都獨立。他寫初生的小牛和待宰的豬,寫人們在夏天打干草,在黑暗漫長的冬天休息。本書記述下去世的父親如何跟回鄉的浪子說,我原諒你,還塑造了一個非凡的女人——露西·卡布羅爾,這個被自家兄弟放逐到高山小屋里的女侏儒的三生,是由敏捷的青春、無畏的中年和強悍的老年所劃分的三生,會令所有讀過她故事的人難以忘懷。最終,這本書可以看作是一份來自約翰·伯格的清單,他清點了在我們遺落古老田園的同時,有多少價值與財富也隨之失卻。
(英)約翰·伯格 ·鄉土 ·9.6萬字
《湖光山色》是周大新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該書以從城市返回鄉村的河南普通女性為主角,講述鄉村創業青年的奮斗歷程,折射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鄉土需要面對的觀念轉變、文化轉型以及人際關系的調整等等諸種社會生態問題。小說有鮮活的人物,動人的愛情,節奏緊湊的矛盾,是新時代鄉土文學不可多得的重要作品。該書曾改編過電視劇,在讀者中擁有良好的口碑。
周大新 ·鄉土 ·23.2萬字
這是屬于年輕人的故事。十個東北少年,十個故事,十種追憶。這里是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產煤,是座不折不扣的“煤城”,也是座有礦區、火車、寒冷的冬季、酒和血性的東北城市。這里有玩牌永遠不會輸的少年;在學校約架的少年;鉆游戲廳鉆臺球房的少年;一聲不響坐火車去松花江的冰面上躺著的少年;有想成為俠客的少年。許多許多年后,少年們被現實困在了不同的地方。從雙鴨山跑到北京,卻只能繞著小區開車的出租車司機;要在生命結束前趕回家鄉,聽逝去的青年時代唱一首歌,來證明自己不曾遺忘的遲暮老人。一些真實,一些小人物,一些記憶里割舍不去的片段,一些曾經的自己的幻影,被生活慢慢磨碎揉搓,塑成遙遠陌生的形狀,站在我們面前。
梁彥增 ·鄉土 ·13萬字
趙樹理的小說《鍛煉鍛煉》講述的是一個關于農村社會治理與個體行為改造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某個農業合作社里,主要圍繞兩位性格鮮明、行為懶散的農村婦女——“小腿疼”和“吃不飽”展開。這兩位婦女以身體疼痛或饑餓為借口,逃避集體勞動,實則是為了滿足個人私利。合作社的青年副主任楊小四,面對這樣的現象,決定采取行動,利用巧妙的方法揭露并糾正她們的不良行為。小說通過一系列富有戲劇性的情節設計,如“小腿疼”在勞動時假裝腿疼,卻在私人事務上健步如飛;“吃不飽”總是抱怨食物不夠,卻在私下偷竊等行為,生動地描繪了她們狡猾且自欺欺人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農村社會中存在的部分干部對于此類問題采取的和稀泥態度,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和適當的“鍛煉”(即實際勞動中的考驗與糾正)來促進農民的思想覺悟和行為習慣的積極改變。《鍛煉鍛煉》不僅是一部富有幽默感和諷刺意味的作品,更深刻揭示了農村社會治理中的實際問題,以及如何通過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引導和教育農民群眾,推動農村社會向更加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趙樹理 ·鄉土 ·5萬字
張恨水 ·鄉土 ·4.5萬字
小說以回憶的方式,講述了距離“逃鹿城”東北方向的古河村,丈夫安大成和妻子秦曉娥過去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孩子夭折、妹妹逃婚、父親去世等悲歡離和的故事,輔以“神醫”、“接生婆”、“剃頭匠”等人的故事作為小說支線,體現了以安大成為首的古河村人自強不息、努力拼博的一種奮斗精神和隱藏在小說中“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主題。
王鴻艷 ·鄉土 ·11萬字
這是一個記錄神奇之地上的神奇兒女抵抗日寇的故事。小說融合了鄂西南地區的歷史沿革、地域風情、民俗民風等獨特燦爛的文明文化及神奇的山川地貌,以廣闊的視野和縱深的思考書寫了恩施抗戰史上的一段傳奇,塑造了趙藥神巴兒、覃清江等一批英雄人物,讓人不禁對那片神奇的土地充滿了向往之情,也使小說多了一股清新馥郁的鄉土氣息,突出表現了在風云變幻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底層人物的信仰和命運。
郭大國 ·鄉土 ·29萬字
《耐煩》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楊禎秀一家從四川逃難到陜北皮家溝后所經歷的曲折命運。描繪出陜北農村五十多年的歷史變遷,內容豐富宏闊。主人公禎秀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隱忍、堅強、能干。為了家庭,她犧牲了愛情,歷經了磨難,人物形象豐滿正面,其堅硬的精神內核給人以力量。語言恰當而有滋味,就如那片土地應季應時生長旺盛的莊稼,極富地域色彩。
姚仁才 ·鄉土 ·36.4萬字
一部彌足珍貴的鄉土寫真和另類心史。本書的主線是一個60年代生人的“上學記”,從西北邊遠山鄉的村塾,歷經波折直至成為北京大學教授。作者記憶力驚人,對早年生活細節記憶之具體,描寫之生動令人驚嘆,所述中國西北農村之貧困也同樣令人驚嘆。除了主線“上學記”,書中還兼述作者甘肅邊遠山區的風土人情,白描式的記錄了那個“平凡的世界”里人們的歌哭悲歡,希望與絕望。
漆永祥 ·鄉土 ·13.4萬字
《騷動之秋》作為劉玉民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農村面貌和人際關系的巨大變化的長篇小說,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騷動之秋》既是描寫一個“農民改革家”岳鵬程在改革家鄉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從省市縣委領導的關注到全國和省級報婚的社會輿論的宣傳,從李龍山的古老傳說到李王廟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鵬程和大桑園的名字……但同時,也著重寫了岳鵬程內心的種種騷動,他和兒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見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沖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導致與妻子的沖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銳化……
劉玉民 ·鄉土 ·21.8萬字
這是一部描寫一個老獵人與動物之間的真實故事,故事曲折離奇,充滿玄幻色彩。故事揭示出人性的險惡,人類的固步自封、不守信用以及動物們的那一種讓人類感到無地自容的寬容與自信,另類的善良,那種存在于動物界的世人難以理解的高貴的靈魂及動物們所特有的高尚品質。本書帶給人們人性的思考,人類與動物界如何能夠更好地相處,動物世界的那一種信用與善良。
臥龍笑笑生 ·鄉土 ·11.9萬字
《人間草木》主要圍繞男主陸子規和三個女人的成長,講述了安徽青螺鎮四十年的農村改革歷程。青螺鎮原是一個窮鄉僻壤的村鎮,生于此地的陸子規,自少年時代便感受到了農村大包干前的貧窮和艱難,考上大學走出農村,是他拼命學習的動力。陸子規在中學時代,先后經歷了兩場朦朦朧朧的愛情,一個是初戀乖乖女俞茹煙,上學期間二人相互扶持,互生愛意,后因“妹妹”孫茜的誤會而分道揚鑣;一個是偏執的富家女顧鴻影,不顧家人反對愛上了窮小子陸子規,并在后期給予了陸諸多幫助。數年以后,幾個人奔赴了不同的命運,卻又在緣分的牽引下交織在一起……
項宏 ·鄉土 ·21.2萬字
故事從粵西小城知名女作家的一次特殊采訪開始講起,分章講述一個農民家族五代人的奮斗坎坷、愛恨悲歡和人生傳奇。小說的時間跨度從1920年到2020年,地域跨度從湘西北到粵西南,內容涵蓋民國時期中國農村的苦難輝煌、特殊歷史時期的個體命運、改革開放前后農民的鳳凰涅槃、跨世紀一代農村青年的勵志人生……
向梅芳 ·鄉土 ·14.5萬字
七歲女孩明遠秀,隨改嫁的母親來到落鳳坡,與“哥哥”許志興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情愫暗生,但因為繼父忽患絕癥,成績優異的遠秀不能參加高考,后來還以“換親”的方式,嫁給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年輕人宋國梁。宋國梁出車禍慘死,遠秀成為寡婦,又回到落鳳坡,受到嫂子邱桃香的百般排擠。遠秀善良、堅韌,跟著村里的農技專家學習果樹種植,后來還被推舉為村主任,帶領全村人致富奔小康。從1987到2019年,32年的時間跨度,兩“兄妹”的愛情究竟何去何從?落鳳坡,這個真實存在的四川小山村,曾經有名的窮困村,也在歷史的洪流中悄然發生著改變……
杜陽林 何競 ·鄉土 ·18.7萬字
這是一部跨度長達70年的湘南百姓生活史。1949年深秋的一天,湘南禾倉李家大院正在進行滿女出嫁的坐歌堂會。歌堂會唱了三天三夜,本該晨曦一開,新娘上轎,卻在天光時傳來一聲轟鳴,炮彈落進白露河里,子彈打在新娘手上,一時間眾生慌亂如麻,而歷史的潮水已經變了流向……
肖建國 ·鄉土 ·25.4萬字
在藏族傳說里,“香巴拉”作為與“穢國”相對的凈土概念,乃是人人向往的完滿福慶、至善至美的理想王國。普通人是不可能靠近香巴拉的,因為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1933年英國作家希爾頓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出版以來,人們對于香格里拉(香巴拉)的找尋,一直沒有中斷過。《香秘》小說故事發生在1944年,我乘坐一架飛虎隊戰機去滇西執行特殊任務,不幸在穿越喜馬拉雅大雪峰時失事墜毀。幸存的我被雪山叢林中一個石洞屋里的老人所救,他告訴我,這里是通往香巴拉王國的大門,他和一批神秘的人都是香巴拉王國大門的守護者。我在這里養傷治病,經歷了種種神奇事件,特別是老人用石洞里魔鏡一樣的冰墻,向我展示了一個在暴風雪里遷徙的牧牛部落的九死一生,尋找生存之地——仙境般的肥美牧場的故事。他們正是為了尋找到那個傳說里的豐美草場而遷徙的。他們走出了雪災,戰勝了狼群的襲擾,走向了新的草場。我終于弄懂了,香巴拉不在天上,而在人的心底。每個人心里都藏著自已的一片凈土,那就是理想之國香巴拉。只有一顆真誠向善、不屈不撓追求理想的心,才可能到達。
嘎子 ·鄉土 ·1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