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抒寫農村改革的長篇小說,作品通過“八品鄉官”(鹿頭鎮黨委書記)孔太順的升遷來展開矛盾線索,他從一個有良知的基層干部成為主宰一方的一縣之長。作為一個地方管理者,孔太順不是一個完人,但他是真實的,是實實在在的存活于我們生活中的鄉村精英。小說不僅寫到了鄉村改革以及和改革相關的腐敗,而且于宏闊中生動揭示了書中人物的心路歷程和思想沖突。是一部有份量的厚重力作。
劉醒龍 ·鄉土 ·27.1萬字
《益北原》一部20世紀齊魯大地80年變遷的編年史,致敬茅盾文學獎扛鼎之作《白鹿原》。以民國時期山東益北原的民間生活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各個時期人物的命運沉浮為背景,勾勒出一部小春秋、小歷史、小人物、小敘事、小江湖,寫出了彼時彼地大山東、大中華的苦難,人民的頑強和不屈,英勇和壯烈……是一部兼具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益北原特有神奇色彩的長篇歷史小說。
劉丙學 ·鄉土 ·51.8萬字
《康巴》是藏族作家達真的代表作品,也是駿馬獎獲獎作品。本書現實關注康巴藏區、康巴人生存狀態,講述了三個發生在藏地的故事,具有康巴藏人史詩的特質。上部《大夢》講述了20世紀初,在趙爾豐實施的改土歸流接近尾聲之際,康定的大土司云登格龍在恐慌與彷徨之中,意識到這股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在無盡的絕望與掙扎中,終于學會了寬容和尊重,最后平靜地接受現實。中部《悲夢》講述了回族青年鄭云龍為情受困,攜愛人逃到康巴藏地后,才知道不同信仰間的文化差距巨大。為了生存,他努力與當地的文化融匯,求同存異,最后在順應的過程中尋求到嶄新的生活。下部《醒夢》講述了大商人爾金呷與降央土司之間的世代恩怨,最后,兩個家族只剩下爾金呷的女兒澤央措,而澤央措在信仰的力量下最終化仇恨為平靜,為世仇唱起了《為罪人頌》。本書以史詩般的格局和氣魄,濃墨重彩地將普通人的命運故事放在偉大茶馬貿易的大背景中,將那些逝去的歷史瞬間工筆畫式地一個一個地呈現出來,一氣呵成。書中幾十個栩栩如生的生命群像,浮雕式地鐫刻在康巴大地,綻放出康巴人與險惡的自然環境和復雜的社會環境相抗爭的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美好。書中三個主人公和三種不同的信仰,以及康巴這片土地上近百年來波詭云譎的歷史、紛爭和變異,綜合演繹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在同一時空的生存、友情、愛情、文化等多方面的交融和和諧。三個故事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康定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地方,它讓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這里從容和諧地交匯,形成了康定特有的氣質和意義。同時本書語言具有詩意的特色,優美而深情,是藏族尤其是康巴藏族寫作史上不可忽略的經典作品。
達真 ·鄉土 ·38.5萬字
霍林河畔,一塊從未被書寫過的處女地,貧瘠而荒涼。然而,在這片土地上,卻孕育著一個關于堅持、選擇和愛的故事。作品從九十年代末起筆,以胡來早為主人公,以及其他三個姑娘為襯托,通過描述她們的家庭變化、個人磨難、情感經歷、村莊變遷,展現出鄉村女性在逆境中的堅強與勇敢,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同時,也表達了霍林河畔人民對鹽堿地改良、建設新時代新農村的堅持和勇氣。這部作品東北氣息濃重,視角獨特,人物眾多,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也是吉林西部人民真實生活的寫照,更是一部展現了中國農村巨變和鄉村振興的敘述長詩。
翟妍 ·鄉土 ·30.1萬字
下鄉知青洛陽插隊落戶在藏族小寨子。在這里,他遇上了把他當親兒子看待的藏族老阿媽阿意白瑪、父親一樣嚴厲的多吉隊長、在生活上給了他不少幫助的像哥哥一樣的阿嘎。他與本地女知青美麗清純的達瓦拉姆相知相遇,使剛剛步入生活的洛陽,感受到了靈肉相融的美好愛情,可是,面對空瀠的人生理想,年少的洛陽第一次品嘗到了惆悵的滋味。達瓦拉姆成了公社小學教師。她認識了嘉措格老師,找到了她的真愛,希冀有一個可以終身停靠的港灣。在一個狂風四起的夜晚,達瓦拉姆為尋回偷偷溜進沼澤地套兔子的兩個孩子,陷進了深深的泥淖里……生性頑強的苗二,不懼權勢,同心愛的姑娘翁姆私奔,流浪他鄉……
嘎子 ·鄉土 ·21.5萬字
本書是一部農村題材的小說。講述了1949年到1959年作者家鄉洪湖的一些人和事,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真情實感,用更為貼近現實的手法,寫出了農民們的心路歷程。為一部不可多得可歌可泣的農民贊歌。全書共四部,本書為第一部。
崔世雄 ·鄉土 ·18.1萬字
《巴山夜雨》寫于抗戰勝利之后1946年開始連載,1948年底載完歷時三年多,是張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筆觸,在控訴曰寇的戰爭暴行同時率先對民族心理進行探索,小說以主人公李南泉為軸心,向讀者展現了一幅蜀東山村眾生圖。人物栩栩如生,語言幽默犀利,在小說的描寫功力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張恨水 ·鄉土 ·6.5萬字
畢摩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動中溝通神、鬼、人之間的中介,是彝族民間宗教儀式的主持者,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們的人生經歷迭宕起伏,神秘莫測,充滿怪異,伴隨著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以及各種各樣的誤解,經歷著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沖突以及無奈、徒勞、絕望的掙扎。這部小說集的多篇小說以畢摩、蠱婆為主人公,以彝族村寨為寫作背景,題材涉及大量的彝族民間民俗風情,尤其是彝族地區以畢摩文化為代表的原始宗教和傳統習俗。
饒云華 ·鄉土 ·10.8萬字
小說寫了趙村一個叫柱子的青年農民的情感經歷。在當今鄉下農民傾巢出動進城打工的大背景下,柱子的媳婦蘭子媽也離家進城打工,柱子堅持留守家鄉,耕種田地。長期分離引發了兩人的感情危機。此時,村里留守媳婦玉秀,走進了柱子的生活。隨著二人交往的增多,柱子的精神上有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同時,隨著鄉下青壯男女大批進城,給農村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留守老人的生存、留守兒童愛的缺失、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問題等,農業現代化及新農村建設流于一句空話。誰來拯救農村?二十一世紀的鄉村,應該走向何方?
李文里 ·鄉土 ·18萬字
張恨水 ·鄉土 ·4.5萬字
《螞蚱》描繪的是20世紀上半葉黃淮地區的鄉村生活圖景。這是一個舊制度廢弛瓦解,新制度、新文化尚未成型的時期,底層社會生活呈現出很多特殊的現象,比如匪情,比如民國新法的推行,比如城市工業品的流入對傳統鄉村生活的影響,比如鄉紳社會的消亡等等。當地人出于對蝗災的恐懼,給所謂的“螞蚱神”修建起廟宇。小廟周圍的居民都是普通農民,他們像雜草一樣自身自滅,但各具特點,生存的本能讓這些社會底層的傳奇故事綿延不絕。社會的變遷,新思想的萌芽,各種政治勢力的博弈,人性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紛紛登場,書寫了一幅既豐富多彩又血淚斑斑的地方歷史人文畫卷。
王兆軍 ·鄉土 ·31.7萬字
描寫了從山東逃荒來的一個家庭,以父輩劉世昌,劉長河,關老五,丁大壯為一個時代的代表;又以劉珍珍、劉珠珠、周麗娜等,以及駐村工作隊為一個時代的代表,他們為了鄉村脫貧致富,為了鄉村的振興發展的自我責任感,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面貌,是這個時代的一股力量,也是對當下部分人的浮躁,和利益至上的一個有力的抨擊。
薛喜君 ·鄉土 ·20.6萬字
這是一部鄉村題材原創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周士毅在鄉村的三年創業經歷,他憑借著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精神,從無到有,小有成就,并在此邂逅了屬于自己的美好愛情。整部小說生動地刻畫了小人物的喜怒哀樂,塑造了剛毅正直的主人公形象,表現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
袁美昌 ·鄉土 ·28.9萬字
【女性成長+青春勵志+鄉村田園】人氣作家江愛路書寫三個女孩的田園奮斗史,紀小青、沈靜、童雪,三個女生同時踏入金花鄉,在貧瘠的土地上完成自我和他鄉的成長!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櫻桃樹,另一棵也是櫻桃樹。三個懷揣著不同夢想的女孩兒,做夢也沒有想到,她們會在金花鄉擁有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大大咧咧的軟萌妹子沈靜,實則是個牛大膽,為了理想不辭辛苦毅然下鄉。沉著冷靜的理智女孩紀小青,分手后回鄉創業,雖然飽受爭議,但依然賭上一切從零奮斗。慵懶隨性的性感美女童雪,深陷情感抉擇,逃離家庭來到金花鄉想要獲得內心的寧靜。命運的交響曲一旦奏響,便不再是孑然一身,未來真的如此簡單嗎?她們真的做好準備迎難而上了嗎?
江愛路 ·鄉土 ·32.1萬字
一個新加坡來的制香人,一個家里賣燒餅的小青年,一個滿身市井氣的茶莊老板,他們的生活本無交集,卻因一個兩百余年的華麗古建山陜甘會館、一座破舊的三進院子、一本傳說中的宋代香譜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制香”和“磚雕、木雕、石雕”的技藝傳承,勾連出他們之間斬不斷理還亂的愛與恨,以及他們對傳統技藝、對故鄉、對老城深沉的情感。
王少華 ·鄉土 ·23.9萬字
講述了在天高皇帝遠的大西北的一個小村莊里,一位富裕農戶家發生的關于祖孫三代人的命運的故事。
東籬 ·鄉土 ·22.5萬字
張恨水 ·鄉土 ·5.5萬字
《豬的土地》以法國阿爾卑斯的一座小山村為舞臺,伯格塑造了一群這樣的人:男的都苦干、多疑,女的都獨立。他寫初生的小牛和待宰的豬,寫人們在夏天打干草,在黑暗漫長的冬天休息。本書記述下去世的父親如何跟回鄉的浪子說,我原諒你,還塑造了一個非凡的女人——露西·卡布羅爾,這個被自家兄弟放逐到高山小屋里的女侏儒的三生,是由敏捷的青春、無畏的中年和強悍的老年所劃分的三生,會令所有讀過她故事的人難以忘懷。最終,這本書可以看作是一份來自約翰·伯格的清單,他清點了在我們遺落古老田園的同時,有多少價值與財富也隨之失卻。
(英)約翰·伯格 ·鄉土 ·9.6萬字
往事如煙,往事并不如煙。一部《農民筆記》,真實地反映了一個普通農民以及他的家庭從貧窮走向富裕的點點滴滴,客觀地再現了上世紀40年代以來關中農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深刻地表現了渭北高原60多年來發展變化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間,講述著柴米油鹽、家長里短,洋溢著親情割舍、團聚歡樂,彌漫著政治風云、時代變遷、散落著民眾疾苦、百姓呼聲,記錄著地方習俗、民間風情。也許,它是中國現代史上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階段的縮影。
侯永祿 ·鄉土 ·39.3萬字
《扶貧札記》根據作者自身的扶貧經歷,用小說的形式記錄精準扶貧實踐中的酸甜苦辣。小說既有對脫貧攻堅“啃硬骨頭”的客觀呈現和理性思考,又有對夢想的詩意撫慰和對希望的溫暖傳遞。《扶貧札記》聚焦的雖是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但它與全國脫貧攻堅形勢同頻共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政府消滅窮困的承諾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唐成 ·鄉土 ·1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