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達洛維夫人》是由弗吉尼亞·吳爾夫在1925年發表的一部長篇意識流小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可能來源于作者的一位朋友奧托琳·莫瑞爾女士。小說描述了主人公克拉麗莎·達洛維在一戰后英國一天的生活細節。該小說作為吳爾夫的代表作之一,被時代雜志評為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一。
(英)弗吉尼亞·吳爾夫 ·社會 ·13.5萬字
《白牙》講述一只叫白牙的狼誕生于荒野世界中,幼年所見的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后來,母狼帶著它一起從荒野回到印地安主人的身邊,人類營地的生活使它性格變得乖僻和孤獨,心性兇殘沒有愛,對任何種族都充滿仇恨敵視;被賣給史密斯后更加深了它憤世嫉俗的個性。新主人威登·斯考特救了它,他仁慈的愛使得白牙從兇殘的野獸轉變成為忠實的寵物,并從壞人手中救了新主人父親的命,贏得了“福狼”的美名,安度晚年。
(美)杰克·倫敦 ·社會 ·13萬字
通過記述一位老人的善舉,描寫海峽兩岸的尋親故事。小說主要以對話表現內容和主題,形式活潑,富有生活氣息;人物的善良和義舉傳遞著海峽兩岸一家親、企盼祖國統一的熱切期望,體現出普通人在和平歲月里的家國情懷和對他人的溫暖關懷。主人公馬忠和老先生帶病為兩岸同胞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馬老從單純的牽線搭橋助人為樂的思想感悟到國家統一的重要。他臨終前,囑咐知己向政府請求:自己死后把骨灰盒葬在家鄉的山頭上。給這座山起名叫“望臺山”。啥時候兩岸合一啥時候把這個“望臺山”的山名去掉,墳頭也平掉,把自己的骨灰盒放到火葬場去。
張樹曾 ·社會 ·4.2萬字
《婚禮的成員》是麥卡勒斯最成熟的作品,上世紀50年代由她本人改編為戲劇在百老匯連續上演501場,獲得巨大成功,成為戲劇界的經典。12歲的少女弗蘭琪一直被一種朦朧但強烈的不滿壓的喘不過氣來,她的夢想,就是參加哥哥的婚禮,和他們一起去度蜜月,遠走高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但是在這個少女的世界里,“在那個青綠而瘋狂的夏季”,每一個孤獨的人都被深鎖在各自的內心空間,無法進行任何有意義的交流。到頭來她發現她與哥哥及新娘沒有任何關系,她還是孤獨一人……
(美)卡森·麥卡勒斯 ·社會 ·11.1萬字
小說以藥房老板馬隆被診斷為白血病開始,以他的死亡結束,圍繞馬隆身邊,還牽涉到三個人物:80多歲的前國會議員福克斯·克蘭恩法官,法官的孫子,即17歲的高中生杰斯特,以及同年的黑人青年舍曼。馬隆先生被查出得了白血病,從此他的人生成了沒有指針的鐘;克蘭恩法官依然沉溺于昔日南方的輝煌歷史之中,甚至幻想復辟奴隸制;法官的孫子杰斯特有意查明他父親的死因,黑人孤兒舍曼則一心要尋找自己的親生母親。這一系列故事環環相扣。小說以具有象征意義的“沒有指針的鐘”為框架,圍繞著“死亡”,衍生出有關種族歧視、成長問題和代際沖突等多重主題。麥卡勒斯試圖將一個垂死之人的個人生存危機與由種族沖突而引發的南方社會危機結合起來。
(美)卡森·麥卡勒斯 ·社會 ·17.5萬字
《報應》是菲利普·羅斯五十四年寫作生涯的封筆之作,也是“報應系列”最后一部。這一次,羅斯虛構了一場瘟疫。1944年夏,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一個名叫威夸依克的猶太社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小兒麻痹癥。主人公巴基·坎特是位體育老師,暑期工作是負責公共操場上90個孩子的日常體鍛。因疫情爆發,操場上的孩子接連中招。沒人知道這種病毒何時以及如何傳播開來。社區里的意大利人將疾病的流行歸咎于猶太人,而猶太人則懷疑疾病是那些“有色人種女清潔工”帶進來的。無從得知的病毒來源和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引發了極度恐慌,公園和影劇院也紛紛關閉。巴基聽從未婚妻建議,滿懷愧疚地離開了那些孩子,去波科諾山區未婚妻所在的夏令營避疫,不承想等待他的卻是更嚴酷的命運……
(美)菲利普·羅斯 ·社會 ·9.8萬字
《金色眼睛的映象》是麥卡勒斯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繼承了美國南方畸人文學和哥特小說的遺風,將孤獨和被遏制的欲望這兩個主題壓縮在一個有限而封閉的空間——美國南方一個沉悶單調的部隊哨所,以幾個有限的人與物——兩名軍官、兩位軍官的妻子、一個菲律賓男傭,以及一匹軍馬——為載體,通過這幾個被要求順從、守規,卻幾乎個個都不合常規,乃至離經叛道的畸人引發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日常事件,直至一場不可避免的兇殺,以寓言和散文化卻又充滿懸疑與哥特的形式,曲折地展現了常態社會擠壓下的畸零之人,及其壓抑已久、無法排解的欲念可能帶來的慘烈后果。1966年,麥卡勒斯親自出任編劇,由馬龍·白蘭度和伊麗莎白·泰勒于大銀幕演繹了這段畸零之人不可行的愛。
(美)卡森·麥卡勒斯 ·社會 ·8.9萬字
一戰期間,在愛國教師的勸導和同伴的榜樣感召下,十八歲的保羅·博伊默爾與同班同學志愿參軍,不久就被派往前線。這些本該處于生活的中心的年輕人,卻要被迫面對持續不斷的死亡的威脅。保羅歷經了戰爭的殘酷與盲目的英雄主義理想的幻滅,眼看著他的戰友們在饑餓、痛苦和恐懼中逐一陣亡。當他在休假期間回到故鄉,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與過往生活的聯系。戰爭奪走了他們曾經堅信的一切,后方的人們無法理解他們的遭遇,炮火炸碎了他們的血肉,也粉碎了他們對生活的向往,更預示著人類文明的一次整體失敗。就在戰爭即將結束之際,保羅作為班里的最后一員,倒在寂靜的前線上,而那天的戰報僅有一句話:西線無戰事。
(德)雷馬克 ·社會 ·12.2萬字
《逐夢時代》是中國青年作家茅立帥的長篇小說。作品講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來自浙江辛苦農村的沈守財不顧家人反對,走南闖北多次艱苦創業,最終成為知名企業家的勵志故事。作品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浙江企業家高瞻遠矚、艱苦奮斗、不忘初心的蓬勃精神。主人公在功成名就之后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致力于建設貧窮落后的故鄉小鎮,其廣闊的視野、胸襟和氣魄是廣大浙商群體的精神縮影。
茅立帥 ·社會 ·18萬字
墨西哥荒蕪的烈日下,一位滿身污點的神父逃亡在路上,兀鷹飛過。一路上,神父不僅要躲避迫害與追捕,也進行著欲望與道德的激烈斗爭:是棄絕神職的權力,墮落地偷生,還是堅持信仰的榮耀,在死亡邊緣掙扎?神父既不堅定也不徹底,但他必須作出選擇。而權力與榮耀拉扯著他的靈魂,直到一個更高也更危險的地方。
(英)格雷厄姆·格林 ·社會 ·16.5萬字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以二十年代末期北京市民的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坎坷、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一個時代對普通大眾生存境況的擠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了底層貧苦市民積極努力致力于改變命運,卻四處碰壁的圖景。《駱駝祥子》是三十年代中國極為優秀的作品之一,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駱駝祥子》是他個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品。
老舍 ·社會 ·15.3萬字
《漫漫長路》是愛爾蘭當代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于2006年獲得都柏林國際影響獎,2007年被推選為都柏林市“一城一書”。此外,《漫漫長路》還入圍了布克文學獎短名單。《漫漫長路》講述的是一戰期間,普通士兵威利·鄧恩飽受磨難的短暫一生。他奔赴前線,忍受著戰壕病的折磨,以血肉之軀對抗狙擊手的黑槍,敵我雙方的狂轟濫炸,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瓦斯攻擊。他出擊、防守、爛泥,奮力攻奪高地,在饑餓中蹲守戰壕……
(愛爾蘭)塞巴斯蒂安·巴里 ·社會 ·18.4萬字
在邊遠的塞外駱駝山,那里還是比較貧困的山區,主人公李偉杰就生長在這里。早些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李偉杰的父親也出去打工都謀生。打工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都能賺到錢,李偉杰父親在一家公司打工受傷致殘,可公司老板不想對傷殘者負責賠付。李偉杰父親心灰意冷回到老家,對打工賺錢失去信心!也不讓已經畢業的兒子出去打工!小青是李偉杰大學期間的戀人,小青看上的是李偉杰的人品,雖然李偉杰家里一貧如洗,小青也義無反顧地和他走到一起,并在李偉杰瞞著父母出去打工期間,擔負起照顧李偉杰他父母的責任。陰差陽錯李偉杰打工的地方正是小青母親的公司,而李偉杰父親打工傷殘置之不理的老板也是小青的親生父親。小說一波三折,帶你走近塞外駱駝山、走近李偉杰和小青一家人……
畢壽柏 ·社會 ·2.1萬字
白娟突然接到吳浩去世的消息,感覺天都要塌了。他們有六個孩子,當時大女兒九歲,小兒子才一歲半。此后白娟一個人帶著六個孩子,又當爹又當媽,學過馱馬,學過犁地……兩年后,公公去世,婆婆不愿意合在一起,還是一個人生活。善良的白娟看不過去,在自己忙得昏天黑地的同時,還要照顧婆婆。可兒十歲時突然懂事,心疼媽媽三十多歲就守寡,于是幫媽媽分擔家務的同時,還決心好好培養弟弟妹妹,并表示自己不會輕易嫁人。一路走來,家中光景不堪言說,幸好有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好政策,最終全家移民搬遷到一處國家統一規劃的城鎮式小區……
吉慶菊 ·社會 ·2.5萬字
更紗成長于一個無拘無束的家庭,然而快樂的日子卻停留在9歲——爸爸驟然去世、媽媽不告而別。她被阿姨家收養,卻遭受表哥的騷擾。更紗遇到了公園里傳說是“戀童癖”的大學生佐伯文,他們共同生活了兩個月,隨后阿文因誘拐罪被捕,更紗礙于社會施加的“善意”不能為他辯護。15年后,更紗長大成人,即將談婚論嫁,卻在此時再次遇到釋放后已經成為咖啡店老板的阿文。
(日)凪良汐 ·社會 ·13.4萬字
《少年與沉默之海》是西格弗里德·倫茨首次在大陸翻譯出版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長期被列入德國中學生必讀書目。十二歲的少年阿納是家族悲劇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在一個陰冷的冬日來到養父母家,開始與這個家中的三個孩子一同生活。敏感而憂郁的少年與父親一樣深愛著大海,但歷經驚濤駭浪的父親卻并不是死于海難,他為何又如何帶著一家人走向死亡,這是阿納心中永遠的創痛,也是深藏在少年心底最大的秘密。往事如夢魘糾纏著阿納,他反復掙扎著走出痛苦,卻在真摯的友情與青澀的愛情中不斷遭受著誤解與失敗。兩代人的命運轉動到同一個關口,阿納在暴風雨中獨自走上小船……
(德)西格弗里德·倫茨 ·社會 ·8.2萬字
這是一本作者以敘述自己童年生活為主的小說,同時又是作者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通過這些貌似平凡、瑣細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作者的存在主義思想的胚芽和他的學說的出發點。總之,這既是一部令人興味盎然、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學作品,又是了解薩特其人所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資料。
(法)讓-保爾·薩特 ·社會 ·12.1萬字
《月亮與六便士》成書于一九一九年,是毛姆最有影響的代表作之一。小說用第一人稱敘述了整個故事,情節取材于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月亮”是遠大理想的象征,而“六便士”則是蠅頭小利的象征。一個人是抬頭望月,志存高遠,還是低頭看地,追逐小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作者通過天才藝術家與他力圖逃離的現實之間的沖突,演繹了小說深刻的主題。
(英)薩默塞特·毛姆 ·社會 ·14.3萬字
小說主人公“我”一心想上浙江美術學院成為畫家,但是卻鬼使神差般地來到魯南當上了富樓村一名給生產隊喂牛的飼養員,并且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因豁嘴哥哥而走進陳家的“我”的搭檔陳興旺的兒媳婦田玉英,田玉英也有意以身相許……但是“我”最終離開了富樓村,并因為碩士畢業論文《畫里畫外——以〈父親〉為例,羅中立與米勒農民形象比較研究》得以留校任教,且成長為一名作家和美術界學者。若干年后,“我”因一部作品將被搬上銀幕而被邀請到離富樓村不到三十公里的外景地拍攝現場。“我”打算借機到富樓村去看看,并順便告訴陳興旺,當年他惋惜投錯了胎的那個“小子”——“我”,已經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牧歌 ·社會 ·15.4萬字
《死水微瀾》是李劼人三部系列長篇(《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的第一部,以從甲午戰爭到辛丑條約簽訂這一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成都北郊一個小鄉場天回鎮為背景,描寫了當時四川教民和袍哥兩種勢力的消長,展現內地一潭死水的黑暗現實。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作家跳出中國傳統小說重情節、重故事的框框,通過一連串的故事,將一幅生動形象的天回鎮“市民階層”的群畫像呈現于讀者面前,對市民心理的刻畫細微入理,惟妙惟肖。1936年此書一出版便轟動一時,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郭沫若甚至稱為李劼人為“中國的左拉”。
李劼人 ·社會 ·1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