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入聲客問
昆曲聲韻論著。清毛先舒撰。最初收入康熙年間張潮所輯的《昭代叢書》中,今有《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七集排印本。全文僅三千多字,是補述作者所著《南曲正韻》未盡之言,從音韻學的角度來談昆曲的歌唱。該文專門探討了南曲歌唱中入聲字之唱法。北曲入聲字已分別派入平、上、去三聲,南曲仍有入聲字,理論上可以押韻,但實際上在歌唱時,都將入聲字按平、上、去三聲發音。這樣似乎給人們這樣一個看法:南北曲唱法無別。而客觀上又確實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對此現象,文中剖析道:北曲入聲乃“音變腔不變”,而南曲入聲則“腔變音不變”。因為北方語音中已經沒有了入聲字,故稱“音變”,而南方語音中仍有入聲字存在,歌唱時須出字即斷,不好作腔,而斷后仍需以三聲作腔,故稱“腔變”。這就是南北曲的主要不同之處,也是南曲不能“派入三聲”的原因。毛先舒主張用單押之法,使之隨譜變腔。他所提出的方法,對當時歌壇上如何處理南曲入聲的糾紛,頗有參考價值。
·413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