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不食肉糜與何不食荔枝
如果“何不食肉糜”是一個千古笑話,那“何不食荔枝”為什么不能是一個荒唐的笑話呢?
說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他的出發點,畢竟還是為饑荒中的百姓著想,可“何不食荔枝”的這個皇帝,他又是為誰著想呢?
要我說,全怪李善德,他要是早生幾百年,在晉惠帝手下做官,那他沒準真能讓饑荒中的百姓吃上肉糜了,而晉惠帝不但不會成為千古笑話,甚至可能成為千古明君了。
根據學界普遍觀點,唐朝時期楊貴妃所吃的荔枝更可能來源于四川涪州(今重慶涪陵),涪州距離長安較近,全程約2000多里,運輸時間相對較短。雖然嶺南(今廣東、廣西等地)也是荔枝的重要產地,但由于距離長安路途遙遠(約4000多里),運輸時間長,保鮮難度極大。
也許是為了體現李善德闖關打怪的緊張程度,《長安的荔枝》這本書安排李善德必須去嶺南運荔枝,也許這樣安排也更能體現出這個荔枝皇帝的荒唐。
李善德的努力的確讓人敬佩和感動,唯一的遺憾就是,他要是能穿越回晉惠帝時期,發揮他打怪闖關的異能,幫助晉惠帝,讓饑荒中的老百姓吃上肉糜,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