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等·獎

資本吞噬未來——讀《21世紀資本論》

產權局 張奎

《21世紀資本論》是本很不一樣的書,與其說它是一本經濟學著作,倒更像是部社會歷史著作。作者法國人托馬斯·皮凱蒂在全書中沒有運用復雜的數學工具或者抽象的經濟模型,而是通過跨越三個世紀的歷史數據,將現實完整、真實地呈現出來,讓任何讀者都可以一目了然看到真相,而這個真相竟然如此觸目驚心,推導出的未來令人信服卻不安。本書關于資本的歷史性觀點,無疑對我國當下正在開展的全面深化改革充滿啟示。

一、從《資本論》到《21世紀資本論》

本書講述財富分配。幾百年來,財富分配無疑是最充滿階級斗爭和意識形態氣息的政治經濟問題,但這樣一個關乎人類社會政治架構的重要問題,“長期以來總是充滿偏見并缺乏事實依據”。19世紀及之前的經濟學家,如李嘉圖和馬克思,基于他們對當時社會現實的理解,認為制度本身的根本問題無法調和,對資本主義的未來充滿悲觀的預期。馬克思于1867年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講述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根本問題,歸根結底是分配問題。

19世紀最引人注目的社會問題是無產階級的悲慘生活。盡管資本主義在19世紀迅猛發展,但根據皮凱蒂掌握的歷史數據,“從19世紀的第一到第六個十年中,工人的工資一直停留在非常低的水平——接近、甚至不如18世紀及其之前的水平”。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工業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還是和之前一樣悲慘,這樣不公平的現實催生了變革的思潮。馬克思在這樣的社會現實和歷史背景下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并在文章最后做出了那句著名的革命預測:“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如今,資本主義仍舊是人類世界主流的社會制度,同時,誘發20世紀初轟轟烈烈共產運動的尖銳階級矛盾也似乎趨于緩和,那么,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作出的預測錯了嗎?支持他得出這個結論的理論錯了嗎?還是什么原因推遲了這個預測的實現?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閱讀《21世紀資本論》,很有收獲。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將研究重心放在了對資本主義體系內在邏輯矛盾的分析上,認為資本收益率逐步降低(這樣將遏制資本積累,并導致資本家之間的激烈沖突),或是資本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無限制增長(遲早成為工人運動的導火索),無論發生何種情況,資本主義社會都將失衡以致消亡。150年過去了,為什么資本主義沒有解體?皮凱蒂認為,馬克思完全忽視了持久技術進步的可能性以及穩定增長的生產率,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平衡私人資本累積進程的重要因素。顯然,皮凱蒂并沒有否認馬克思的資本無限累積最終將導致社會結構崩潰的基本邏輯,只是指出馬克思忽視了幾個關鍵因素對這一進程的影響(如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高),也就意味著,資本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無限制的增長仍將嚴重威脅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對于這個觀點,馬克思的《資本論》與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是統一的(盡管雙方對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有顯著分歧,皮凱蒂認為馬克思沒有真正花心思去研究沒有私人資本的社會在政治和經濟層面要如何運行),區別主要體現在研究方法上,馬克思更傾向于純粹的邏輯分析,而皮凱蒂則借助難以反駁的歷史數據闡述觀點。

簡而言之,兩本著作都認為收入在資本和勞動之間分配的不公是資本主義核心矛盾,更為關鍵的是,與絕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不同,兩者都認為依靠制度本身的力量是無法解決這個矛盾的。沒有強有力的政治干涉,資本主義將自我走向毀滅。從這個角度看,《21世紀資本論》實際是《資本論》在新世紀的延續。

二、資本主義三百年

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搜集了法國、英國、美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自18世紀以來財富和收入分配動態變化的相關歷史,并選擇資本/收入比和財富集中度兩個指標進行衡量和比較。

首先看資本/收入比指標,該指標是指一個國家存量資本(或財富)與當年國民收入的比重。在如今的發達國家,資本/收入比一般在5~6倍波動,而資本存量幾乎完全由私人資本組成。以統計數據最完整的法國為例,從1700年到1910年的兩百年里,資本/收入比穩定在7倍左右,只是資本的結構有所不同。資本/收入比為7倍意味著什么?如果資本收益率為5%,則每年的國民收入中有約35%為租金、利息等資本收入(資本收益率×資本/收入比),即“食利者”們無需勞動就可以在每年新創造的產出中取走三分之一。

如此高的資本/收入比會導致財富在依靠資本和勞動獲得收入的不同人群間分配的極為不平等,并以復利不斷自我強化,通過遺產代代相傳,逐漸形成并穩固為一個承襲制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收入比與財富集中度往往有對應關系。1810年至1910年間,資本/收入比在7倍水平,法國最富有的10%人群占有了全國80%至90%的財富,最富有的1%人群占有了全國45%至60%的財富;1910年后數十年,資本/收入比急劇下降,前10%人群的財富比重也下降至60%,前1%人群的財富比重下降至20%。不僅僅在法國,皮凱蒂對比了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的數據,結論基本一致。更為驚人的是在1910年之前的100年,財富等級中最后50%的人群占有的財富比重為0!其中很多人一生沒有積蓄甚至資不抵債。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馬克思預言資本主義將會滅亡,并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運動。但兩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整個20世紀,戰爭最大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政治版圖的變化,而是對財富及其分配的巨大沖擊。資本/收入比和財富集中度在1910年后急劇下降,隨后緩慢上升,終于在2010年重新接近一戰前夕的水平。在這一劇烈變化的過程中,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的矛盾看似已經被解決,但其實只是一個偶然因素——戰爭(或者必然因素?)暫時性地改變了財富結構,經過戰后70年的演變,資本主義內在規律重新發揮作用,財富集中度恢復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最典型的是美國,截至2010年,前10%人群的財富比重超過70%,前1%人群的財富比重接近35%。2008年金融危機后,財富集中進程加快,根據皮凱蒂模型預測,美國將在未來20年內達到財富極端的高度集中——前10%人群占有資本90%,前1%人群占有資本50%。無疑,這不可能是一個穩定的社會。

三、資本主義核心公式

究竟是一種什么力量導致300年來資本不斷累積、財富集中度不斷提高?顯然,如果不是因為戰爭,很難想象財富集中度會達到什么程度。

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給出了答案,資本主義核心公式為r>g。r為資本收益率,g為產出增長率。r>g意味著過去財富的積累比產出和工資增長得要快,資本一旦形成,其收益率將高于產出的增長率。這既是資本主義的核心特征,也是資本主義基本結構的核心矛盾。從公元0年至2010年,除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導致資本收益短暫地低于產出增長率外,資本收益率穩定在4%~5%之間,一直高于產出增長率。而r-g則決定著財富分配的不公平程度。

從極長期視角看增長,由于追趕效應消退和全球人口增長即將達到頂峰,21世紀的世界極有可能重新回到慢增長模式,g將維持在1%~1.5%。盡管人類可以通過投資教育、知識傳播、技術進步來促進增長,但這些都無法把增長率提高到資本收益率4%或5%的水平。歷史表明,只有正在趕超更發達經濟體的國家(追趕效應,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30年中的歐洲或今天的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才能以這個速度增長,對處于世界前沿的國家而言——并且最終對作為一個整體的地球而言——沒有足夠理由相信增長率可以長期超過1%~1.5%,不管采取何種經濟政策都是如此。同時,即便在公元世紀最初的幾百年,根據資料顯示,當時最主要的資本收入形式——土地租金就維持在4%~5%的水平。

皮凱蒂認為,r>g將再度成為21世紀的準則,就像它曾經貫穿歷史,直到一戰前夕一樣。兩次世界大戰將資本世界推倒重來,顯著降低了資本存量和資本收益率,從而制造了資本主義基本結構矛盾(r>g)已經被克服的假象。在資本基本規律的作用下,資本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將重新達到甚至超過一戰前夕的極端水平,全球的財富集中度將達到一個令人恐怖的高度。更為關鍵的是,制度本身并沒有糾正這個趨勢的能力。

我們此時是否正沐浴著美好時代黃昏中最后一抹余暉的溫暖,向著末日般的未來狂奔而去呢?

四、資本會吞噬未來嗎

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中探討過一個可能性,資本如果積累得足夠多,根據邊際收益率遞減原理,資本收益率r將會下降至和g同樣水平或者低于g,從而重新達到平衡。研究這類問題正是西方經濟學家們的拿手好戲,用“完美”的理論去證明制度的“完美”。《21世紀資本論》中,皮凱蒂則是通過歷史觀察得出資本—勞動替代彈性大于1的經驗式結果,并由此推導出r將始終大于g的結論。

我認為,在一個理想化的經濟模型中,資本收益率隨著資本存量增加而下降是合乎邏輯的。但在現實社會中,究竟什么程度的資本/收入比才會導致資本收益率的下降呢?也許10倍、20倍甚至更多?與之對應的財富集中度早以遠遠超過人類社會的承受能力。舉例而言,保守假設資本/收入比達到10倍時,資本收益率r等于g,而此時對應的財富集中度極可能會達到前10%人群擁有全社會財富95%的水平,人類社會是不可能長期忍受這種現實的。當然,在極端的獨裁統治下或許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這樣的未來顯然不可持久。

所以,對于資本邊際收益率遞減問題,我的思考是該理論并沒有考慮到人類社會的承受能力,一個社會的承受能力與它的傳統文化、人文素質、經濟基礎甚至地緣政治等因素密切相關,它們的復雜性、主觀性和易變性導致其無法被經濟學家們納入模型中分析,這便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在現實面前,也許資本還沒有累積到導致收益率下降的水平時,社會就早已不堪重負,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既有偶然因素,也可能是歷史的必然。戰爭成為了資本主義推倒重來進行自我糾錯的機制。在非理性的資本主義制度擁護者看來,也許這正好證明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完美性”,但在熱核武器橫行的21世紀,我們的世界能夠承受一次世界大戰嗎?資本會吞噬我們的未來嗎?

五、浪漫主義或理想主義

《21世紀資本論》既拋出了問題,也嘗試做出解答。皮凱蒂的方法是實施累進資本稅,通過對資本征稅來人為降低資本收益率,并通過政府的轉移支付提高勞動者收入。累進資本稅并非新生事物,但更多是債臺高筑的政府應對危機的一時之策,比如金融危機后的希臘和歐債危機中的意大利都曾出臺過類似政策,但都因效果不佳而很快被取消。導致這項政策不可行的關鍵因素是資本稅不能只在一個國家征收,在沒有資本管制的情況下,不同國家的稅收競爭會導致本國資本因避稅而大量外流,這顯然不是任何國家愿意接受的結果。

皮凱蒂在書中亮明了他的核心觀點:“只有區域政治一體化可以實現對21世紀全球承襲資本主義的有效管理。”所謂區域政治一體化,實際是淡化了民族國家的概念,一體化組織不僅有統一的貨幣政策(現在的歐元區國家),也有統一的稅收和財政政策,民族國家需要將最大的主權讓渡給一體化組織。書中末尾,作者謹慎地認為現在的歐盟是最有希望發展成區域政治一體化組織的地區,從而通過在區域內實施統一的年度累進資本稅,比如100萬歐元以下的財富稅率為0.1%或0.5%,100萬到500萬歐元之間為1%,500萬到1000萬歐元之間為2%,1000萬歐元以上的稅率高達5%或10%,來遏制資本的自我膨脹和財富的集中。

在我看來,像皮凱蒂這樣思路縝密并重視現實的學者,不會不清楚他在書中提出的解決方案實際是空中樓閣,而且還只是踏步樓閣路上微不足道的第一步,但受立場及輿論環境所限,他不愿或不能像馬克思一樣,完全放下成見地去思考人類未來。

假使歐洲各國能夠克服困難實現政治一體化,但能避免資本從整個區域逃離嗎?一個地區和一個國家又有什么根本分別呢?資本會不可避免地逃向不征收資本稅的國家或地區,美國、中國、日本、中東或者太平洋一個不知名的小島。實施資本管制?在21世紀,只要順應歷史潮流的全球化進程不停止,作為資本主義發源地的歐洲便很難在資本管制問題上倒退。所以,要想創造一個資本稅能夠發揮作用的環境,需要大半個地球在政治上連接為一體。

不得不說,這個目標對于生活在21世紀的人類而言有些遙不可及。看看現在的地球吧,巴以之間的流血沖突在大國博弈中已經延續了半個世紀,發生在敘利亞的內戰導致百萬難民流離失所、路死他鄉,阿富汗醫院被美軍空襲造成平民喪生的新聞很快成為大時代下的一樁舊聞。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民眾被過度肥胖和低生育率困擾,與此同時地球的另一端,出生在非洲的孩子卻因饑餓而無法保障生存這個基本權利。我們能指望這樣一個唯利是圖的世界,在沒有經歷一場改變世界的變革前,就能自我實現天下大同嗎?

資本主義之所以被稱之為資本主義,正是因為它的一整套制度設計,無論是市場經濟或是民主選舉,最終是為了實現一個核心目標,即首要保障資本的利益。在我看來,這是用以鑒別一個社會制度的本質特征。資本主義的本質并非市場經濟或是民主選舉,這些只是達到目標的工具或手段,且非資本主義社會獨享(比如,中國的成功經驗便證明社會主義國家同樣可以采用市場經濟),不同社會制度的本質區別在于核心目標的不同。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一個社會制度能夠讓掌握社會大部分資源的人群每年從個人財富中拿出5%~10%來補貼整個社會,那它就不能被稱之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了!

皮凱蒂用跨越300年的歷史數據揭示了現實,但卻淺嘗輒止在累進資本稅,不愿再進一步分析資本主義制度本身能否允許累進資本稅的存在,而這恰恰是問題的關鍵。也許有點浪漫或者理想主義色彩。我認為,只有一個“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資為本”的大同世界才是人類的未來,唯一的希望火種正在我們自己手上。中國是一個擁有傳統儒家“重仁輕利”文化基因的國家,是一個擁有大無畏定力和能力排除干擾走自己道路的國家,是一個擁有堅持走群眾路線的強有力政黨領導的國家,只有這樣的國家才有可能探索出一條適合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和可能,資本的核心規律r>g同樣適用于中國,在經濟增速緩慢下降的背景下,其所導致的財富集中和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并不比西方國家輕松,再結合我國多民族的獨特國情,未來的道路絕非坦途。但是,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把握住兩個原則,一是堅持黨堅強有力的集中領導,二是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資本就絕無可能成為吞噬人類未來的老虎,而只能俯首甘為為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服務的仆人。這應是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時刻牢記的底線。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的經驗將惠及整個人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探索| 柳州市| 高台县| 夏邑县| 望谟县| 定结县| 申扎县| 平远县| 包头市| 英超| 资阳市| 兖州市| 焦作市| 繁昌县| 翁牛特旗| 城步| 德钦县| 峨眉山市| 登封市| 加查县| 大余县| 永宁县| 济阳县| 翼城县| 新竹县| 汉中市| 丰镇市| 平阴县| 那坡县| 冀州市| 清远市| 巩留县| 仙游县| 子长县| 疏附县| 宝清县| 安龙县| 博罗县| 珲春市| 蒙城县|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