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物理實驗
- 孫炳全 趙濤 劉鳳智
- 2155字
- 2019-01-04 15:25:21
第四節 直接測量的數據處理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直接測量數據處理的一般程序是:
(1)以測量列x1,x2,…,xn為樣本;
(2)求出樣本均值作為測量結果的最佳值;
(3)根據樣本進行A類評定求出uA;
(4)根據測量儀器的性能進行B類評定,求出uB;
(5)再求出標準不確定度;
(6)最后求出擴展不確定度U=2u,寫出結果表達式。
一、測量結果的最佳估計值
對被測量進行直接測量時,通常是對被測量進行n次測量,得到一個測量列
x1,x2,…,xn
它的樣本均值
就是測量結果的最佳值。
二、不確定度A類評定
n個測量值中,任一測量值xi的大小都具有隨機性,即它分布在某一個區間內的任何一點都是可能的,由貝塞爾公式給出實驗標準差
表明了任一測量值xi的分散性。樣本均值是通過隨機取出的樣本計算出來的,所以
也有分散性,比如對同一被測量進行若干組重復測量,每一組都得到n個測量值,則每一組都能計算出一個平均值這些平均值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
也有分散性。只不過
的分散性比S(xi)更小,平均值
的分散性的大小用平均值的標準差
來表征。
由于實驗中測量次數較少(一般5~8次),的分散性還要大一些,還需要乘以t分布因子tn(p),其大小與測量次數n和置信概率p有關(參見閱讀材料)。于是用統計分析方法評定出的關于
的A類標準不確定度為
uA的大小反映了測量結果由重復性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
表2-2給出置信概率為0.683時tn(p)隨測量次數變化的關系。
表2-2 tn(0.683)與n對應關系表

三、不確定度B類評定
下面討論由系統效應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的評定方法。在多數情況下,由系統效應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需采用不同于A類評定的其他方法來評定,稱為B類評定。
在進行B類評定時,首要問題是要知道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所謂最大允許誤差,是指對給定的測量儀器,有關規范、規程允許的誤差極限值,本書以Δ儀來表示。儀器的型號不同,其最大允許誤差也不同。有些儀器可以通過查詢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而得到,如卡尺、千分尺、天平等。有些儀器可以在其銘牌和使用說明書中查到,如直流電橋、直流電位差計等。還有些儀器,在銘牌上給出了準確度等級,它可以換算成Δ儀。總之,在進行B類評定時,要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獲得測量儀器的性能參數(參見附錄1)。
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是儀器示值相對測量結果之差的最大允許值,也可以理解為這個差值的分布不會超過(-Δ儀,+Δ儀)這一區間,或者說在不考慮隨機誤差時被測量值以100%的置信概率包含在(,
)這一區間之內。因為uB的置信概率小于Δ儀的置信概率,所以在量值上uB<Δ儀,本書約定
四、標準不確定度和擴展不確定度的計算
uA是由A類評定得到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B是由B類評定得到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將uA和uB按方和根合成,得到的標準不確定度
將式(2-8)、式(2-9)代入上式得
這樣,的擴展不確定度為
U=2u (2-12)
五、測量結果表達式
對直接測量來說,測量結果為,擴展不確定度為U,則測量結果表達式為
下面對式(2-13)做幾點說明
(1)式(2-13)說明被測物理量的量值以較大概率落于(,
)區間之內。當k=2時,這一概率可望達到95%以上。或者反過來說,被測量的量值落在上述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較小,其概率不會超過5%。
(2)測量結果表達式應附有被測物理量的單位。
(3)關于和
的計算,應借助帶有統計運算功能的袖珍計算器,它可以使繁重的計算變得輕松和快捷。袖珍計算器的操作方法見附錄1。
(4)關于有效數字取位的原則:擴展不確定度U只取1位有效數字,第2位按四舍五入處理。當U的首位數為1或2時,可取2位有效數字,相對擴展不確定度應取2位有效數字。平均值的有效數字首先按運算規則確定,結果表達時
的末位要與U所在位對齊(有效數字末位是不確定度所在位),最末一位按“四舍六入五湊偶”原則舍入。
六、直接測量的數據處理舉例
【例2-1】 用Δ儀=0.02mm的游標卡尺測某物長度,測量數據(單位:mm)是
29.18,29.24,29.28,29.26,29.22,29.24
求:(1)樣本均值;(2)單次測量值的實驗標準差S(xi);(3)平均值
的標準差
;(4)A類評定的不確定度分量uA;(5)B類評定的不確定度分量uB;(6)擴展不確定度U;(7)寫出測量結果表達式。
解 將測量值逐一輸入計算器,經統計運算后,屏上分別顯示出
(1):29.23666667
(2)S(xi):0.0344448134
(3):0.014063392
(4)A類分量
(5)B類分量
(6)擴展不確定度
(7)下面對U和進行有效數字修約,U的首位數是3,可取1位有效數字,所以U=0.04,
末位與U所在位對齊,即
的末位應在百分位上,因為U就是在百分位上。這樣
結果表達式應寫成
x=(29.24±0.04)mm,k=2
也可以寫成 x=29.24(1±0.14%)mm,k=2
【例2-2】 改正下面給出的結果表達式錯誤。
(1)x=17000±1000m;
(2)x=10.8000±0.25cm;
(3)x=567.84±8.47(s);
(4)x=3.29×103±86.3(cm3)
解 (1)x=(1.70±0.10)×104m;
(2)x=(10.80±0.25)cm;
(3)x=(568±8)s;
(4)x=(3.29±0.09)×103cm3
【例2-3】 某一數字多用表,最大允許誤差為Δ儀=0.005%×讀數+3×最小步進值。
用此儀表測高值電阻共測量10次,數據如下(單位kΩ)
999.31,999.41,999.59,999.26,999.54,999.23,999.14,999.06,999.92,999.62
試寫出測量結果表達式。
解 測量結果
實驗標準差
平均值的標準差
不確定度分量A類評定
由系統效應(儀表準確性)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B類評定
測量結果的標準不確定度
擴展不確定度為 U=2u=0.196=0.20kΩ
因為U的首位數是1,所以取兩位有效數字。結果表達式為
R=(999.41±0.20)kΩ,k=2
相對擴展不確定度也可以寫成
R=999.41(1±0.020%)kΩ,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