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村社區服務體制的變遷及其后果:以河南省息縣為例
- 管義偉 李燕南
- 1031字
- 2019-01-04 13:24: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本書以建制縣為對象開展實證研究。之所以選取縣作為研究樣本,是筆者在村莊與鄉鎮研究經驗基礎之上擴大研究范圍的一種嘗試。與村莊和鄉鎮研究相比,在縣域層面上研究農村問題,不管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具有代表性。首先,縣級行政是一個機構設置齊全的體系,涉農單位多,諸如農業、水利、林業、畜牧、教育、文化、衛生、民政、交通、公安、司法、財政、計生等。其次,縣級行政權力運作獨立性強,有自主性財權。再次,縣級行政是決策與執行結合點,既要根據縣域情況自主決策,又要落實中央與省市的相關決定。所以,在縣級層面上做“解剖麻雀”式的研究,不僅能夠看清問題的全貌,而且還能洞察問題的深層原因。
具體來說,在調查中筆者采用了如下幾種方法:
(一)普遍調查與典型調查相結合。即在縣級職能部門進行普遍調查,收集宏觀信息;然后深入典型鄉鎮和農村社區,收集微觀信息。
(二)文獻收集。不管是普遍調查還是典型調查,注重收集各部門、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類型的資料,諸如文件、決議、通知、領導講話、統計報表、新聞通信、網絡文本資料、地方志、內部出版物、音像、圖片、協議、合同等,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三)深度訪談。個別訪談與集體訪談結合進行,先是縣級黨政領導個別訪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集體訪談,然后再深入各局、委、辦、鄉、鎮、村與主要領導個別訪談。訪談對象的類型有:黨委領導、政府領導、職能部門領導;離退休干部;鄉鎮干部;村組干部;農村社區組織、協會的董事長、會長;村民與村民代表;鄉村教師;鄉村醫生;敬養老院院民;等等。訪談內容都有錄音,并做了詳細記錄,還盡可能拍了照片。
(四)出席會議。直接參加了縣里和鄉鎮工作部署會議,了解工作進程。
(五)實地參觀。深入到河埠碼頭、田間地頭、溝渠源頭、涵洞橋頭、村莊盡頭查看生產與建設、村容村貌、社會人文等狀況。
此外,在資料分析過程中需要補充材料的時候,還通過電話、E-mail、QQ等方式與相關人員聯系溝通索取。
接下來以圖表方式將本次研究的樣本縣——息縣的資料詳細列出。
表1-1 息縣調研資料及來源

由于實證研究樣本自身存在的“局部經驗”的缺陷,不可能以一個縣的事實全部解釋中國兩千多個縣(市、區)的問題,因此,筆者在已擁有資料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參閱和使用了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及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在樣本之外的調查資料與研究成果,力求在宏觀背景支撐下進行微觀分析,使引證的資料具有普遍代表性,以便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在此,筆者對他們表示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