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登主義:1927~1937上海文化與文學研究
- 張勇
- 455字
- 2019-01-04 16:45:00
第二章 “摩登”考辨
“摩登”絕對可以算得上是理解20世紀30年代上海文化的一個關鍵詞,今天,無論是在給研究性的專著還是一般的作品選本命名時,人們依然樂于使用它。然而,正如在30年代一樣,目前對“摩登”一詞的理解仍然存在著混亂。在對李歐梵的《上海摩登》一書的批評中,曠新年指出,30年代左翼文學“構成了上海摩登的最重要的內容”,是“另一種摩登”
,即把“摩登”當作了“現代”的同義詞,而綜觀李歐梵的這部著作,也未將兩詞作嚴格的區分。實際上,盡管當時仍不時地有兩詞混用的情形,但更明顯的趨勢是,兩詞詞義的分疏逐漸變得清晰起來。本章擬回到30年代的文本中,勾勒“摩登”一詞詞義演變的歷史,這一段時間雖然不算長,卻最終賦予了“摩登”漸漸固定的意義,所以重新回顧這一段歷史,對廓清“摩登”的詞義格外重要。有必要指出的是,這主要不是在語言學層面的探討,“摩登”其實可以被視作不同力量斡旋的場所,這些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主導了其詞義變遷的過程。通過“摩登”的詞義在30年代的演變軌跡,也可以看到文化實踐中不同力量彼此競爭、依賴、糾纏的一個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