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科學治理現代化的理念與標準

科學治理與科學治理現代化的含義既內在相關,又有所不同。科學治理是多元主體共同管理科學事務的過程和狀態,而科學治理現代化是科學治理理念、治理工具、治理制度和治理機制等不斷現代化的進步過程。

一、什么是科學治理現代化

習近平同志在闡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時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具體到科學管理活動中,科學治理體系就是管理科學事務的制度體系,而科學治理能力則是運用相關制度管理科學事務的能力,對此人們已有基本共識。但是對于什么是科學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及其特征,仍有模糊認識,這也直接導致人們對推進科學治理現代化改革目標理解不清,因此需要厘清“現代化”在“推進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準確含義,進而準確把握科學治理現代化的內涵和特征。

科學治理現代化包括科學治理體系現代化和科學治理能力現代化兩個內在相關的方面。科學治理體系是指管理科學事務的制度體系,從治理邏輯看,包括決策、執行、監督等相關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安排;從治理領域來看,包括投入、評審、監督、優先領域設定、人才培養等相關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科學治理體系是一整套緊密相連、內在相關和相互協調的制度體系。科學治理能力是指運用相關制度管理科學事務的能力,包括政策制定和執行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二、科學治理現代化的標準

衡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現代化的標準是什么?學者們提出了不同觀點。江必新(2013)提出,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特征。俞可平(2013)認為,公共權力運行制度化和規范化、民主化、法治、效率、協調是衡量國家治理體系是否現代化的標準。王國騫和鄭永和(2014)認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治理主體多元、治理范疇廣泛和治理手段明確。

結合科學治理的特征,我們認為,衡量科學治理是否現代化的標準至少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規范化,各項相關活動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規范的公共秩序,或者說組織管理工作的標準化;(2)法治化,任何主體的治理行為充分尊重法律的權威,而法律是通過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建立的;(3)民主化,民眾和科學共同體的意志和主體地位在各項政策中得到根本體現,各項制度安排充分保障民眾和科學共同體作為治理主體的權利;(4)效率化,科學治理體系能有效維護科學活動秩序,提高科學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科學治理的績效和科學創新能力;(5)協調性,各種制度安排相互協調,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在這五個標準中,民主化是衡量現代科學治理是否現代化的核心標準,是現代科學治理區別于傳統科學治理體系的根本所在,法治化是當前推進科學治理現代化的主要任務。

從治理體系結構來看,現代化的科學治理體系結構至少應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治理主體實現從“一元”到“多元”的轉變;二是權力運行方式實現從自下而上向上下互動和橫向聯動轉變;三是回歸學術本位,充分發揮科學共同體和學術競爭在科研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科學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四是提高科學共同體在科學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和自我治理能力,這是科學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點;五是政府職能定位合理,既要掌舵,更要服務;六是治理主體的組織結構更加合理,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

總之,科學治理現代化實質是制度現代化或行為規則的現代化,科學治理現代化的根本原因是現代科學知識生產方式變革要求科學治理體系和機制進行適應性變革。科學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和衡量標準是科學治理體系的規范化、法治化、民主化、效率化和協調性,科學治理能力現代化表現為治理主體多元化、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良性互動、合理的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等。科學治理現代化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不斷達到目標和設立新目標的長期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鄂尔多斯市| 资溪县| 晋州市| 黑河市| 郓城县| 获嘉县| 辽中县| 普陀区| 科尔| 东乡县| 岐山县| 舞阳县| 宣威市| 璧山县| 吕梁市| 鄢陵县| 察哈| 嘉黎县| 通江县| 汾西县| 山东省| 青海省| 多伦县| 泽普县| 凌云县| 太保市| 汪清县| 奎屯市| 怀仁县| 北安市| 桦甸市| 合肥市| 新昌县| 扶沟县| 烟台市| 和龙市| 宁都县| 台州市| 玉田县|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