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容易寫錯的詞(2)
- 中國人容易寫錯的字
- 李問渠
- 4734字
- 2018-06-12 16:54:23
一般來說,“標致”詞義窄,只能用來形容人,且多用于女性;“美麗”詞義廣泛,服裝、風景、動植物等都可用“美麗”來形容。“美麗”與“漂亮”都可用來形容人,但“美麗”多用于修飾女性;“漂亮”則男女都可用。“美麗”可以修飾風光、景物、花朵、詩句等具體事物,或靈魂、心靈等抽象事物;“漂亮”一般修飾具體事物,如服裝、用具、建筑物等。另外,“漂亮”還可指出色的、精彩的;“美麗”沒有這種用法。“美麗”多用于書面語;“漂亮”多用于口語。“漂亮”可以重疊為“漂漂亮亮”;“美麗”則不能。
表現 體現
辨析:
“表現”和“體現”,都可作動詞和名詞,都含有顯示或表露出來的意思。
“表現”指把事物內在的性質、特點明顯地反映出來,也適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意志、行為、作風或用文字刻畫出來的人物形象等。“表現”可用于貶義,指故意顯示。“體現”指把抽象的東西諸如精神、原則、方針、政策通過具體事物反映出來,讓人們通過體會達到理解。
表揚 表彰
辨析:
“表揚”和“表彰”,都是動詞,都有公開贊美好人好事的意思。
二者的區別是:“表揚”的對象是一般的好人好事,“表彰”的對象是杰出的人物或突出的功績及壯烈的事跡等;“表揚”的方式書面、口頭皆可,“表彰”的方式比較莊重;“表揚”可用于書面語和口語,“表彰”一般用于書面語。
病原 病源
辨析:
“病原”和“病源”,都為名詞。
“病原”,即疾病發生的原因,包括主要的、次要的各種原因。
“病源”,指病原體或疾病發生的根源,即本質的、根本的原因。“病源”也可引申指缺點、毛病的根本原因。
病癥 病征
辨析:
“病征”指病的征象,尤其指身體外表顯現出的某種病的征象。“征”,即表露出的跡象。
勃然大怒 怒氣沖天 怒發沖冠
辨析:
“勃然”形容突然;“勃然大怒”指突然大發脾氣;“怒氣沖天”形容怒氣之大之盛。“怒發沖冠”指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著帽子,是一種夸張的形容。
這三個詞都有憤怒到極點的含義,區別在于:“勃然大怒”有突然的含義,“怒氣沖天”“怒發沖冠”沒有;“怒氣沖天”運用范圍較廣,另二者只用于人;“怒發沖冠”往往是出于義憤且含褒義,另二者屬中性成語。
駁斥 反駁
辨析:
“駁斥”和“反駁”,都是動詞。
“反駁”多用于一般爭論,著重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別人的意見,針對的是別人的不同意見,語義較輕;“駁斥”多用于非一般性質的爭論,著重在反駁的同時加以斥責,針對的是對方的錯誤觀點和意見,語義較重。
不齒 不恥
辨析:
“不齒”指不愿意提到或羞與為伍等,常用在“為……所不齒”的格式中,含貶義。
“不恥”指不以為恥,即不感到可恥。通常不獨立使用,以成語“不恥下問”的形式出現,多含褒義。
不堪設想 不可思議
辨析:
“不堪設想”和“不可思議”,都有不可想象的意思。
“不堪設想”是不能想象的意思,比喻極為憂慮。多指發展下去壞的程度無法想象,適用于有危險前景或嚴重不良后果的事物。
“不可思議”原指神秘奧妙,現多指事物令人無法想象、難以理解。
不愧 無愧
辨析:
“不愧”和“無愧”,都有不感到慚愧之意。
“不愧”,指當之無愧、當得起,多跟“為”或“是”連用。
“無愧”,指沒有什么可以慚愧的地方。
不如人意 差強人意
辨析:
“不如人意”的意思是不能令人滿意。
“差強人意”的意思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不瘟不火 不溫不火 不慍不火
辨析:
“瘟”的本意是瘟疫、瘟病。人或動物得了瘟病,必然會精神委靡,缺少力氣。因此,“瘟”也表示(像得了瘟病似的)神情呆滯,毫無生氣。所以在傳統的戲曲評論中常常用“瘟”字來評價缺少趣味和生氣的表演,如“不瘟不火”。
“溫”有不冷不熱、溫度、溫和、稍微加熱、溫習等意思,因而“不溫不火”的意思也有好幾種:用于褒義,指程度適中,分寸得當;用于貶義,指缺乏熱情、態度淡漠。
“不慍不火”則僅指態度的不急不躁,寬容大度。
“不溫不火”和“不慍不火”都始于對“不瘟不火”的誤用。
不詳 不祥
辨析:
“不詳”和“不祥”,詞性、詞義各有不同,但詞形相似,易誤寫誤用。
“不詳”,作名詞時,意思是不詳細、不清楚;作動詞時,指不細說。“不祥”是形容詞,表示不吉利的意思。
不孝 不肖
辨析:
“不孝”指不孝順。“不肖”指品行不好,沒出息。
不翼而飛 不脛而走
辨析:
“不翼而飛”和“不脛而走”,都可以用來比喻事物不待宣傳、推行而迅速傳播。有時放在一起用。
“不翼而飛”,原意是沒有翅膀卻能飛。一般只用于抽象事物。除了表示傳播迅速之外,更常見的用法是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
“不脛而走”,原意是沒有腿卻能跑,今多比喻消息迅速流傳。可以用于抽象事物,也可以用于具體事物。
不只 不止
辨析:
“不只”的意思是不但或不僅。“不止”有兩個意思,一個指繼續不停,另一個指超出。在表示超出某個數目或范圍的用法時,“不止”常被錯用成“不只”,理解成不只是、不只有。
部分 局部
辨析:
“部分”和“局部”,都指全部中的一部分,與“全部”或“整體”相對。
“部分”,著眼于數量,多用于從數量角度跟整體比較,它前面可以加一、二、三、大、小、主要、次要等詞。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人。
“局部”,著眼于組織結構,多用于從組織結構角度跟全局比較。一般用于事物。
C
猜想 估計 推測
辨析:
“猜想”“估計”“推測”,都是動詞,都指對未知事物的想象。
相對而言,“推測”“估計”多有已知事情作依據;而“猜想”只是憑經驗等作主觀想象,不一定有依據。“估計”的對象一般是情況、變化、數量等;而“推測”“猜想”的對象一般是情況、變化等。另外,“推測”“猜想”多用于事前;而“估計”既可在事前,也可以在事后。
才干 才能 才智 才華
辨析:
“才干”“才能”“才智”“才華”,都是名詞。
“才干”,側重指人的辦事和實踐活動的能力,常用于較重要的實踐活動方面。
“才能”,指知識和能力,側重指人對知識、能力、技巧、技能的掌握情況。表現在實踐活動和思維活動兩方面。
“才智”,指才能和智慧,多指創造、發明、判斷等的才能,多用于思維活動方面。
“才華”,指人表現于外的能力,多用于文學、藝術、科學、文化等方面。
采用 采取 采納
辨析:
“采用”“采取”“采納”,都是動詞,都有選用的意思。
相對而言,“采用”的對象多是具體的,如某項技術、某種教材、某篇稿件等;“采取”和“采納”的對象大多是比較抽象的事物。“采用”常同技術、方案、品種、稿件、工具等詞搭配;“采取”常同方針、政策、態度、步驟、辦法等詞搭配;“采納”常同意見、建議、主張等詞搭配。“采取”的使用范圍較寬,常可以替換“采用”“采納”。
風餐宿露 櫛風沐雨 披星戴月
辨析:
“餐風宿露”,在風中用餐,在野外過夜,用來形容長途跋涉或野外生活、工作的辛勞。這個詞和“櫛風沐雨”都可形容野外生活或工作的艱辛。
“櫛風沐雨”,用山風梳頭,用雨水洗澡。形容辛勞奔波,不避風雨。“櫛風沐雨”和“披星戴月”都有辛勞的含義。
“披星戴月”,身披星光,頭頂月亮。這個詞既用來形容夜間趕路,勞苦奔波,也可比喻早出晚歸,工作辛勞。又作“戴月披星”。
相對而言,“餐風宿露”強調生活的艱難;“櫛風沐雨”強調在外奔波、風吹雨打的勞苦;“披星戴月”則強調早出晚歸的辛勞。
需要注意的是:“餐風宿露”又作“風餐露宿”,不作“餐風露宿”或“風餐宿露”;“櫛風沐雨”又作“沐雨櫛風”,不作“沐風櫛雨”。
殘暴 殘酷 殘忍
辨析:
“殘暴”“殘酷”“殘忍”,都是形容詞。
“殘暴”,有蠻橫、兇暴的意思,常用來形容人的性情、手段及屠殺、掠奪等行為。
“殘酷”,有兇狠、冷酷的意思,常用來指行為,也可用來形容環境惡劣、斗爭尖銳、情況嚴重等。
“殘忍”,有狠心、狠毒的意思,常用來形容本性。
倉促 倉猝
辨析:
“促”,指時間短、急迫,引申指催促、推動;“猝”,忽然的意思。
由于“促”“猝”都有匆促、短促的意思,故“倉促”也作“倉猝”,其中,“倉猝”多用于書面語。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杯弓蛇影
辨析:
“草木皆兵”形容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含義和風聲鶴唳相近。其強調的是由視覺引起的驚恐。
“風聲鶴唳”形容疑懼驚擾的樣子,強調的是由聽覺引起的驚恐。
“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有時和草木皆兵(或風聲鶴唳)通用。其強調的是不必要的疑慮。
草率 輕率
辨析:
“草率”“輕率”,都是形容詞。
“草率”,指做事草草了事,不細致,粗枝大葉。強調做事的態度。
“輕率”,指不慎重,隨隨便便。強調說話、行動、處理事情和對人的態度。
廁身 側身
辨析:
“廁身”和“側身”都是動詞,都有參與(某事)、置身的意思,多作謙詞。區別是:“側身”還有歪著身子的意思,“廁身”則沒有。
查看 察看
辨析:
“查看”和“察看”,都是動詞。二者一般不通用。
“查看”,指檢查、觀察事物存在的實際情況,側重于對具體事物(物品、賬目等)的檢查,看其是否與實際情況有出入,一般對人或事皆可用。“察看”的意思是為了了解情況而仔細看,側重于親臨現場對實地情況的考察,運用規模、范圍較大。
剎那 霎時
辨析:
“剎那”指瞬間或極短的時間。它除獨立成詞之外,還常與“一”或“間”搭配,即“一剎那”或“剎那間”。
“霎”也指短時間,如“霎時”就表示忽然間或極短的時間。“霎時”和“剎那”詞義相近,然而來源、構詞方法卻不同。
“霎時”是漢語固有詞,屬合成詞;“剎那”是外來詞,屬單純詞。因此“剎”和“霎”不能混用,也不能把“霎時間”和“剎那間”拆開重組,寫成“霎那(間)”“剎時(間)”等。
猖狂 猖獗 瘋狂
辨析:
“猖狂”“猖獗”“瘋狂”,都是形容詞,都指窮兇極惡的狀態。
“猖狂”著重指行動任意妄為、橫行無忌,一般用來形容敵人的進攻、反撲、破壞行為。“猖獗”著重指橫行霸道、兇猛、放肆,其程度比“猖狂”更重,可以形容活動、勢力等,還可形容病害、謠言、錯誤的思想等,有泛濫、蔓延到可怕程度的意味。“瘋狂”偏重于精神狀態,本指神經錯亂、精神失常,可形容行動、報復、咒罵、叫囂等。
常常 經常 時常
辨析:
“常常”“經常”“時常”,都可作副詞,表示事情不斷發生、反復發生。在這個意義上,二者一般可以通用。
相對而言,“經常”“常常”強調屢次發生,有一貫性;“時常”表示時有發生,不強調一貫性。另外,“經常”還有形容詞用法,指日常的、平常的;“時常”和“常常”則沒有這種用法。
常年 長年
辨析:
“常年”和“長年”,都可作副詞。
“常年”,指長期、終年;“長年”,指一年到頭、整年。
場面 局面
辨析:
“場面”,泛指一定場合下的情景。
“局面”,指一個時期內重要事情的狀態。
嘲笑 譏笑 譏諷
辨析:
“嘲笑”“譏笑”“譏諷”,都是動詞,意義相近。
“嘲笑”是一般的取笑,可用于對方,也可用于自己;“譏笑”是諷刺、挖苦,比“嘲笑”尖刻;“譏諷”是用尖刻的話嘲笑、指責對方的表現或不足,言語含蓄不露。
陳腐 陳舊 迂腐
辨析:
“陳腐”原指因時間久而腐敗、腐朽,引申指落后,語義比“陳舊”要重,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觀念、學說、理論、思想等。“陳舊”著重指事物時間久、很舊、過時,既可以形容具體的事物,也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迂腐”著重指人的思想、觀念、言談、行事等拘泥于過時的準則,死板而脫離現實。
沉靜 柔靜 冷靜
辨析:
“沉靜”“柔靜”“冷靜”,意義相近,都可以用來形容環境和人的性格等。
“沉靜”,重點在“沉”,是沉寂平靜的意思。
“柔靜”,重點在“柔”,是柔和安靜的意思。
“冷靜”,重點在“冷”,指冷落寂靜,不熱鬧,引申為沉著而不感情用事。
沉醉 沉湎
辨析:
“沉醉”和“沉湎”的意思有相近之處。“沉醉”指人大醉,以比喻義居多。“沉湎”和“沉溺”義同,多指陷入不好的境地,含貶義。
塵世 塵事
辨析:
“塵世”和“塵事”,均為名詞。
“塵世”指佛教徒或道教徒認為的現實的凡俗世界,與其教義中的理想世界相對。“塵事”指人間世俗的事情。
忱摯 誠摯
辨析:
“忱摯”和“誠摯”,都是形容詞。前者強調的是真誠而懇切,后者強調的是誠懇而真摯。二者側重雖有不同,但都可指人的真誠、誠懇。一般情況下可通用。